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小兒推拿圖片大全兒童簡單

小兒推拿圖片大全兒童簡單

發布時間:2022-12-19 12:18:53

① 小兒推拿的四大常見手法

    小兒推拿的四大常見手法

      小兒按摩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操作簡單、無副作用的特點。小兒推拿主要是通過推拿手法作用於小兒體表特定的穴位,從而調節機體的功能,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5歲以內的兒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為顯著。經常為寶寶做保健推拿,能寶寶增進食慾,精神飽滿,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使寶寶健康地發育成長。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小兒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方法:補脾經300~500次、摩腹3-5分鍾、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個手法合稱為小兒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強體魄、促發育的作用。常用作於小兒日常保健推拿,尤適合身體脾胃虛弱或病後脾胃失運的寶寶。  注意事項:一般早上或飯前進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暫時,病癒後再進行。可用滑石粉或潤膚油做為介質。  操作:  1、小兒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末節的羅紋面分別為脾經、肝經、心經、肺經和腎經。循拇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脾經(如圖1)。補脾經有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兒腹部3-5分鍾。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於膝眼下3寸(相當於小兒四個手指的寬度),脛骨外旁開1寸(相當於小兒中指的寬度)(如圖2)。按壓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的作用。 

4、脊柱穴位於背部的正中線,頸部到骶尾骨的連線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後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為捏脊。每捏三下將脊背提一下,即為捏三提一法。  捏脊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強健身體的作用,是小兒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

  1、循拇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脾經。

  2、循無名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無名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肺經。補肺經有補益肺氣的作用。

  3、循小指末節羅紋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腎經(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補腎經有補腎益腦,溫養下元的作用。

  4、腎頂,即小指頂端。按揉小兒小指頂端即為揉腎頂。揉腎機能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達益氣固表止汗之功。用於自汗、盜汗、多汗。  注意事項: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進行,盜汗可睡前1小時進行。每日一次。外感、發熱時可暫停。可用滑石粉或潤膚油做為介質。   

三、通便四大手法  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揉臍旁開2寸(約寶寶2個手指的寬度)的位置即為揉天樞。揉天樞能疏調大腸、理氣消滯。   

2、摩腹(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這一直線,即為推下七節骨(如圖5)。推下七節骨能瀉熱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龜尾。 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調理大腸。 

  作用:四法合用於小兒便秘或腹瀉。

  注意事項:一般飯前時行。每日一次。

四、治外感四法  操作:

1、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兩眉中間直推至前發際,即為開天門。開天門具有疏風解表、開竅醒神、鎮驚安神作用。

2、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為推坎宮。推坎宮有發汗解表、醒腦明目的作用。

  3、用拇、中指指腹按揉兩側眉梢與目外眥之間的太陽穴,為運太陽。運太陽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作用。

4、 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乳突後緣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後高骨能疏風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風解表、止頭痛的作且。用於風寒、風熱感冒。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時可用,次數不定,高熱者每日可行2次。風寒感冒可用蔥、姜水做為介質。風熱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質。加強發汗、退熱之功。

② 孩子久咳不愈,醫生教你5個推拿手法,簡單有效

咳嗽是非常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最高發。近期門診上,因為咳嗽前來的就診的孩子很多。


家長描述,孩子斷斷續續咳嗽一個多月都好不了,想使用止咳葯,但是又擔心葯品是否對孩子會造成傷害,很是矛盾

本期 《身邊醫生話 健康 》 健康 山西 特邀 山西省兒童醫院高冰醫生 為家長支一招,解決咳嗽的大問題。

4歲的小男孩悅悅,11月10日前來就診,家長描述孩子1月前受涼後出現咳嗽、流黃涕、有痰,口服兩周西葯後偶有鼻塞、咳嗽,睡前症狀加重,舌苔略厚。推拿10次後,症狀基本消失。

對於久咳不愈的小患者,家長們可以選擇去醫院做小兒推拿;如果不方便去醫院的,除了遵醫囑繼續服葯,還可以在家進行簡單的推拿:

1.清肺經 200次

定位: 位於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 指根推向指尖。

2. 順運內八卦 100次

定位: 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操作: 用拇指自小魚際逆時針運揉。

3. 清天河水 200次

定位: 前臂正中,腕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 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為清天河水。

4.分手陰陽 100次

定位: 手掌面,腕掌側橫紋。近拇指端稱陽池,近小指端稱陰池。

操作: 兩拇指自掌後紋中向兩旁分推,稱分推大橫紋,又稱分陰陽。

5.捏脊 6遍

定位: 腰背部,第七頸椎棘突至尾骨端成一直線。

操作:

1)小兒俯卧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2)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3)食指半屈,用雙手拇指的橈側面抵在小兒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尾骨端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第七頸椎為一遍。

以上手法每天一遍,可以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功能,清除體內余熱。


注意,這里需要強調推拿前的准備工作: 推拿時要將指甲剪短,安撫孩子的情緒,選擇爽身粉或潤膚油作為潤滑介質。

1.保暖

氣溫越來越低,出門時要更注意保暖,尤其是孩子的頭和腳。「頭為諸陽之會」需重點保暖,而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因此出門時應給孩子戴上帽子,選擇與氣溫適宜的襪子。

2.戶外運動

中醫講,冬主藏。此時應該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因此,應選擇一天內氣溫最好的時候帶孩子外出活動,要避免劇烈的運動,以免出汗太多造成陽氣外泄。

3.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小患者肺炎後仍未痊癒,此時臟腑功能還未完全恢復正常,不應吃太多肉類,應選擇易消化、應季的食物,給胃腸一個緩沖的時間。此時一味進補容易造成積食,從而加重病情。

孩子咳嗽老不好,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中與西醫、內治法與外治法相結合,往往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③ 小兒推拿的手法圖解小兒推拿的正確步驟

小兒推拿的手法圖解
補肺經/清肺經


1、食慾不振者,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鍾,按揉足三里穴1分鍾
圖片標記--頭popupsrc=""data-brushtype="text">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臨床上小孩發燒以外感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燒可以試試上述手法,這樣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葯物的副作用。
這類患兒起病較急,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復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
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日溫差也較大時,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喂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一般來說急性發燒需要1至3天痊癒,長期低熱而用葯效果不佳的患兒相對治療時間長些,因為長期低熱患兒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從發病的本因入手。發高燒: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除非體溫超過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則無需太過緊張。
其實,發高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提醒你的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了。
事實上,散熱對身體有好處,這個體內的防禦措施有消滅外來病菌的功用。如果溫度沒有上升太高,不妨讓它自然散熱,如此有助於排除毒素。

小兒推拿的准備事項
1、按摩時要使用按摩介質。
使用介質後,按摩會順滑很多,不會磨破寶寶的皮膚,就用家裡最常用的不會引起寶寶過敏的介質就好,家裡的嬰兒潤膚油、按摩油、嬰兒橄欖油都可以。
2、媽媽要修剪指甲,以免劃傷寶寶。要搓熱雙手。
3、室溫要合適。按摩時室溫最好控制在20到26度。以寶寶不受涼舒適為宜。
4、媽媽心情平和。按摩是一種愛的傳遞,寶寶需要感受到你的愛。
小兒推拿的注意事項
1、安心的氛圍。無論在家或者旅途中,媽媽的按摩往往是最好的安慰。尤其寶寶生病時,媽媽怕自己按摩不好,會選擇去醫院,這時寶寶免疫力差,容易交叉感染從而使病情加重。再者寶寶對醫院的環境也會容易因不適應而哭鬧。
2、按摩時不宜過飽或者飢餓。哺乳時和之後的一個小時內不做推拿,清晨起床按摩是可以的。
3、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如果是日常的保健按摩,10-20分鍾就足夠了。可以早上和晚上會更加輕松。寶寶生病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4、不要強迫寶寶。按摩是愛的傳遞,不要讓寶寶排斥,寶寶生病時不舒服可能會不配合,媽媽盡量多一點的耐心,可以邊說故事,看書,玩玩具邊按摩,可把按摩當成和寶寶互動的小游戲。
5、寶寶高燒時除了退燒手法的推拿,不做其他保健推拿。
6、寶寶皮膚破損、感染、過敏的部位不做按摩。
7、按摩一般先仰卧位再俯卧位。
8、手法宜輕不宜重,小兒推拿要求手法均勻,力度柔和,平穩深透。

④ 小兒積食推拿,「手」護寶寶健康

小兒積食是小兒常見病之一,主要是由於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影響到小兒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疾患。 寧晉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童康復科醫師,教給您一些小兒推拿的手法,比較容易學會,效果不錯喲。

家庭指導

當兒童出現積食時,應該首先從飲食以及調整生活習慣方面改善,可以增加飲食中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時,應該增加液體的攝入量,保持大便的水分,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飯後可以適當活動,增加胃腸道的蠕動。

1.多喝水,加快腸胃蠕動,可以調節新陳代謝,還能通過汗液、尿液的方式將人體內由於積食導致的毒素排出,減緩積食引起的脹痛感。

2.有規律地運動,尤其飯後運動可以增強人體消化,有效疏通腸胃中堆積的食物。

3.做腹部按摩,促進腸胃等器官的活動,加快腸胃蠕動,起到排泄的作用,緩解積食。

小兒積食推拿

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向外清。

作用:清熱、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到300次。

清大腸經

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降濕熱,導積滯

次數:約100 500次。

點按臍周四穴

臍周上下左右各旁開四指

作用:扶元益氣潛降虛火

以掌根順時針摩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捏脊

由尾骨至大椎,從下向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即刪)

⑤ 牙關穴有什麼作用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之牙關穴(頰車穴)


⑥ 兒童積食怎麼按摩手法圖

小兒推拿效果還是挺好的,主要就是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發汗解表,清胃經、清大腸、掐揉四橫紋、順時針摩腹消積導滯,補脾經補益肺氣,培土生金。開天門:

就是從將眉毛中間的印堂穴向頭頂方向直推,300次。

推坎宮:

就是推眉毛,從內向外推300次。揉太陽:

太陽穴比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側,有個明顯的凹陷就是太陽穴,揉100-300次。清大腸:

大腸經是在寶寶食指橈側緣,從指尖到指根成一條直線,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為清大腸,300-500次。胃經是在寶寶大魚際的外側,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條直線,從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為清胃經,300-500次。順時針摩:

腹揉肚子5分鍾。

掐揉四橫:

紋四橫紋就是我們常說的四縫穴,100-200次,如果食積時間長,可以用三棱針點刺四縫穴,會出來好多油質的黃水,對於改善食慾,效果還比較明顯。揉板門:

板門就是在小孩的大魚際處,按揉100-300次。

補脾經:

脾經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到指根成一條直線,從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補脾經,200-300次。上面這套手法,做下來大約15分鍾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長千萬不要小看食積,時間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復感冒發燒的問題,個子也會比同齡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沒勁兒,嚴重的就會面黃肌瘦。到時候再去治療,效果就會很慢。

⑦ 寶寶各種上火的小兒推拿手法(帶穴位動圖)有哪些

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運動稱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種。「直推」是在表皮進行操作,不要推擠皮下組織。「直推法」常用於「線狀」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於表皮,不得帶動皮下組織。「旋推法」主要用於手部「面狀」穴位。「分推」可橫如直線,也可彎曲如弧線。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兩指相對用力(或用拇指和其餘4指相對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法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要斷斷續續;用力要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應用於頸項、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較豐滿的部位。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壓小兒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向下按壓。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分別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種刺激較強的手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後揉,或者邊按邊揉。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帶動前臂,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做環形撫摩。頻率是每分鍾摩動120次。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輕輕捏拿肌膚,作用於背部正中,又叫「捏脊」。從「長強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時應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後;另一種是拇指在後,食、中兩指在前。在捏脊時每捏3~5遍後,在第4或第6遍時,每捏3次,將肌膚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稱「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羅紋面、大魚際或手掌,作用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環形揉動。一般以每分鍾揉120-160次為宜。「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揉法」和「魚際揉法」。用手指的羅紋面作用於穴位做環形揉動叫「指揉法」;用手掌的大魚際作用於治療部位做環形揉動叫「魚際揉法」;用手掌(掌跟)作用於治療部位做環形揉動叫「掌揉法」。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著力重按穴位。運用掐法時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壓重刺,不得摳動而掐破皮膚。「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常用於點刺穴位,是「以指代針」之法。掐後常用拇指揉法,以減緩局部不適。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魚際或食、中指二指羅紋面著力於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線擦動。包括「指擦法」、「魚際擦法」和「掌擦法」。擦時不論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應直線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離要長。著力部位要緊貼皮膚,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擦破皮膚。用力要穩,動作要均勻連續、呼吸自然,不可屏氣。

九、搓法
「搓法」是用雙手的掌面夾住或貼於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轉或搓摩,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的移動。可以用雙掌小魚際(手掌內側,即近小指的一側肌肉隆起的部分)夾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單掌貼於某部位作單向搓摩。「搓法」用於上肢時,要使上肢隨手法略微轉動;「搓法」用於腰背、脅肋時,主要是搓摩動作。搓法常用於腰背、脅肋及四肢。

法基本要求
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輕快柔和、平穩著實。輕是指手法操作時所用的力度輕,快是指手法操作時所用的頻率快,柔和是指操作手法要均勻柔和,平穩是指在操作時手法所用的力度和頻率要始終如一,著實是指手法操作時要緊貼穴位的表面,有輕而不浮之意。

[1]小兒推拿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對特定穴位,施以補瀉的手法操作,通過穴位——經絡——臟腑,產生調和營衛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節臟腑功能,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進炎症消散,利於組織恢復,能健腦益智,使機體陰陽平衡,促進機體自然抗病能力,達到自愈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小兒推拿圖片大全兒童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圖片png怎麼轉jpg格式 瀏覽:297
做衣服的軟尺圖片 瀏覽:467
奶酷臉男生圖片 瀏覽:875
如何選合適的背景圖片 瀏覽:548
小女孩掰手腕圖片 瀏覽:626
抱書的女孩子的圖片二次元 瀏覽:984
中童短發的發型圖片女 瀏覽:755
女孩屁股的圖片 瀏覽:944
手工立體作品圖片大全 瀏覽:572
9張手機圖片轉word文檔 瀏覽:191
狼女圖片動漫 瀏覽:671
ct的日期怎麼看圖片 瀏覽:372
鈴木重機車圖片和價格 瀏覽:688
乳罩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732
熱巴黑紅衣服在一起的圖片 瀏覽:267
傷感圖片下面帶文字的圖片 瀏覽:863
k的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18
發燒的女孩圖片 瀏覽:95
男生帶帽子傷感圖片 瀏覽:727
廢舊衣服變寶圖片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