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人物真實畫像
參考網頁:
http://tieba..com/f?kz=243401891
後妃
http://www.emperory.com/emperor/qing/02-01.htm
大臣
http://u.cnhubei.com/space-500054-do-album-picid-47858.html
希望有所幫助!
❷ 中國畫人物畫怎麼畫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 一為白描畫法。二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
1、白描法畫法
白描化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形式,我國古代 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如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 我國最早的帛畫,即以白描畫法表現,早期的白描畫,其線描 技法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為主,到了唐朝吳道子,才能把白描線 條發展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能生動的表現衣摺的動感與厚度 感。北宋畫家李公麟可稱是白描畫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圖是李 公麟的「維膜演教圖」,把線條的特色,發揮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在其 著作「繪畫發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 是指: 1. 行雲流水描 2. 高古游絲描 3. 鐵絲描 4. 柳葉描 5. 琴弦描 6. 螞蝗描 7. 混描 8. 橛頭釘描 9. 曹衣描 10. 釘頭鼠尾描 11. 折蘆描 12. 減筆描 13. 戰筆水紋描 14. 竹 葉描 15. 橄欖描 16. 蚯蚓描 17. 棗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 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 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並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 張簡化為五種,或合並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 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是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並不妥當。
2、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 性的畫法,如下圖是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圖即為典型的作品 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通常可分成六個步驟:
(一)起稿: 先用鉛筆或炭筆在稿紙上將人物造型畫正確,修 改完美後將畫紙蒙在上面覆描。
(二)鉤線: 鉤線有兩種方法,一種稱為鉤勒法,就是先用淡 墨鉤出輪廓線,著色後再用重墨或重顏色把主要線條重 復鉤勒一次,這種方法不怕著色時把原來的線條遮蓋, 畫起來較方便另一種稱為鉤填法,就是用濃淡墨色把 線條鉤好的輪廓裡面,不可將顏色蓋住墨線,這種方法 鉤出來的線條流暢,但填色較費工夫。
(三)分染底色: 為了表現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變化,在暗 處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 只筆蘸赭石,一隻筆蘸清水,先用顏色筆局部染色,即 用清水筆推開仕女的面頰可先用洋紅分染。
(四)著色: 傳統仕女的著色法近似京劇人物的化裝,稱為三 白法,即額鼻和下顎三部分暈白粉眼眶和面頰用色比 較誇張,多用洋紅朱膘藤黃,調少許白粉男子的臉用 赭石朱膘和藤黃,加少許白粉。
(五)罩色: 在渲染和著色之後,為了使色調統一或補救某些 不協調的部份,如臉部常用淡赭石平塗一或兩遍。
(六)提色: 在最後完成之前對重點部份再作加工,如眼睛口 角或鼻等,使其更為突出畫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份再 加白粉,有時可從紙的背後托染白粉,以加強面部的粉 的粉白效果, 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罩(平塗色) 窄染(窄小范圍的分染)寬染接染疊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預 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 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
3、寫意畫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禪 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畫家梁楷發展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 ,而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其 作品「潑墨仙人圖」、「李太白行吟圖」等皆運用豪放而簡潔 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近代自揚州八怪以來,也 有不少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畫家,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 個主要潮流。
畫寫意人物宜選用生紙,通常先以炭筆在畫紙上輕輕鉤畫 輪廓(如已熟練,則不必用炭筆鉤輪廓),然後蘸墨先畫主要 的線,塗上大的墨色面逐漸加重,再畫次要的線與色面,盡量 避免用瑣碎的筆墨,以免破壞整體統一。
在生紙上作畫,一互失敗了就很難修改,故用筆用墨時, 必須考慮整體的調和該強調的地方(如眼睛)必須畫得傳神。 用墨畫後,再上產色,著色燎應慎重,依據人物的結構、明暗 的關系來表達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變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 的精神和表情。
❸ 古代人物簡筆畫怎麼畫
先來繪畫動漫人物大大的眼睛和其他五官,把他前面的發型繪畫出來哦,將後腦勺盤起的發型繪畫出來。
再繪畫人物的上半部分古代風格的衣著,將人物緊握的拳頭手臂繪畫出來,再繪畫動漫人物的衣著裙擺,最後把他的腿部站姿畫完整就可以了。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畫,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
❹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古風
古代就有四大美女聞名中外。如今的漫畫不在局限於日系,不少漫畫都以古風為主,特別是一些古代美女的漫畫人物圖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展示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1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2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3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4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5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6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7 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8 猜你喜歡:
1.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大全
2.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大圖欣賞
3. 古代美女圖片漫畫人物圖片
4.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圖片欣賞
5.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唯美圖片
6. 古代人物漫畫女生圖片大全
7. 古代女生人物漫畫圖片大全
>>>下一頁更多精彩“古代美女漫畫人物圖片”
❺ 古代人物神話的畫像
最早是鍾馗畫像,這個是唐太宗提名所畫,一夢成神。
天王送子圖,一部天王,和神仙的長畫卷。
宋代的神話小說,發展很高,出現了許多的神話人物的形象,天帝,太上老君,觀音像,釋迦摩尼像,都是那時大量出現在畫志上面。
❻ 古代人的畫法簡單又漂亮
中國古代風俗畫 首先風俗畫起源較早,遠古時代的狩獵題材岩畫及刻畫人物舞蹈紋的陶器上已經出現風俗畫雛形。隋唐是風俗畫的成熟期。就藝術特點而言,風俗畫描繪的人物身份更為多元,表現方式更為多樣,視角更加宏觀,題材更加廣泛。
國畫 基本都是用毛筆、墨及國畫顏料,在不同材質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繪畫題材上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動物畫等類別之分。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里自成一種獨特體系,主要運用墨色,線條來表現物象的形體、質感,有很強的表現力。
❼ 李白的畫像怎麼畫簡單一點
工具/原料
筆
紙
方法/步驟
首先畫出李白的帽子,往下呼出李白的頭部輪廓後,再將面部的五官補充畫出來。
注意事項
初學者建議先用鉛筆來畫,畫錯的地方方便修改,畫好後再用中性筆來描一遍。注畫圖畫的比例要協調
❽ 古人怎麼畫男嘆息
第一步:畫古代男人的頭部,古代男人頭上是有發髻的,我們就畫好這個發髻。
古代人物簡筆畫男
第二步:畫古代人物的臉部,眉毛是彎彎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和鼻子是小小的。
古代人物簡筆畫男
第三步:畫古代男人的衣袖,衣袖是長長的。
古代人物簡筆畫男
第四步:畫古代人物的衣服,衣服是長長的。
古代人物簡筆畫男
第五步:用彩色水彩筆給這幅古代人物簡筆畫男人圖片塗色。
古代人物簡筆畫男
古代男人怎麼畫?相信大家看了上面這幅古代人物簡筆畫詳細的步驟圖片都有所了解了吧!
❾ 中國最早的人物畫都有哪些
●
帛畫人物御龍圖
(戰國)
絹本墨繪淡設色彩
縱37.5厘米,橫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畫於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從共存器物的組合判斷,應是戰國中期作品。畫幅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興棺材之間,應是引魂升天的銘旌,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
圖正中畫一男子,有胡須,側身直立,神情瀟
自若,身材修長,高冠長袍,腰佩長劍,手執韁繩,特御一巨龍。龍尾翹起,龍身平伏,略呈舟形,似在沖風揚波。所繪當為墓主乘龍升天,反映了戰國時盛行的神仙思想。龍尾上立一鶴,圓目長喙,昂首仰天,古時種鶴為神烏,高踞於天國,並供神人騎乘。人物上方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幅左下角有鯉魚,似在為龍舟前導。畫中人物比例相當准確,使用單線勾勒和平塗於渲染兼用的畫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龍、鶴、輿蓋基本上用白描。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現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
1●
帛畫龍鳳仕女圖
戰國
絹本墨繪
縱31.2厘米,橫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為毛邊,是當時用以「引魂升天」的銘旌,占畫面主要位置的仕女,側身而立,面向左方,細腰長袍,衣長曳地,下擺向前後分張,衣上飾捲曲的雲紋圖案。仕女腦後挽垂髻,兩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頭上,左前面飛翔著一隻鳳鳥,頭向上,兩翅上張,兩腳一前曲一後伸,似在振翼奮起。鳥的前面有一龍,勢若扶搖直上,全畫的主題是祈求飛騰的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於原畫剛出土時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處,如龍被添了兩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據早期摹本認定為「夔」,後湖南省博物館對原畫進行了精心處理,清除污垢,顯現原貌,龍體兩側的足已清晰可見,原摹本龍頭上的兩角,確系誤加。這樣對其內容和主題便有了新的解釋。
龍鳳仕女帛畫是現存兩幅最早的帛畫作品之一,是研究戰國時期楚文化的珍貴資料。與「人物御龍帛畫」比較,龍鳳仕女帛畫的筆觸顯得較為古拙和簡勁。
●古代王圖·司馬炎
唐
絹本設色
縱51.3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古帝王圖》或者《歷代帝王圖》,畫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書,有的還記述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畫家既注意到刻劃作為封建統治
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而又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境遇命運,成功在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了作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儀。本書選印其中晉武帝司馬炎一幅。
作品沒有名款,長期以來一直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記載,現在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