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奶奶為我縫褲子的作文片段
縫紉機,普普通通,並無什麼特別炫彩的地方。只知道任勞任怨地工作。
我們家就有兩台「縫紉機」,一台是小縫紉機,奶奶常常用它做一些縫改衣服之類的活。所以縫紉機好聽的「咔嚓咔嚓」聲時常在我的耳畔響起。
另一台「縫紉機」,就是奶奶。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奶奶就像縫紉機一樣任勞任怨。她也如縫紉機一樣相貌平平,但她的愛卻是不平凡的。
我們的新家較大,所以搞衛生比較辛苦,要是我來做,很難將家變得煥然一新。但奶奶做到了。不僅如此,她還每天做飯,已經年過70的她身體不是很好,常常累得直喘氣,可當我勸她不要累壞了身體時,她卻一抹額頭的汗說:「我不累,鍛煉一下對身體好,你去干你的事吧!」
奶奶很疼愛我,也知道我心裡所期盼的是什麼?所以每當我一籌莫展時,奶奶總是出現在我的身邊。就如一個月前我學英語的那件事吧,那時我到老師的舊家去學英語,由於路途遙遠,我要乘公共汽車來回。天氣並不算太好,我從老師家學完英語下樓時,發現天空中竟然飄著一些涼涼的雨絲,很快,路面被它們用生命來覆蓋了。這雨雖小但也會把身子淋濕的,沒帶傘的我只好小跑出去。真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不小心摔了一個嘴啃泥。當我坐起來時,發現口袋裡僅剩的那用來坐公共汽車的五毛錢不見了!我一下子猶如掉入熱鍋里的螞蟻,連雨絲灑在身上都覺得無比滾燙。怎麼辦?完了,回不了家了。鼻子一酸,便想號啕大哭。與此同時,一個我熟悉的身影出現了。是奶奶!我高興得一下子沖過去抱住了奶奶。原來奶奶不放心我一個人回家,特地來接我的。我身上一下子感覺冰涼清爽,還有一股淡淡的暖流湧上了心扉。
這就是我們家的兩台「縫紉機」,我更喜歡大的那台,因為親情的潮水已經沾濕了我的眼膜……
B. 奶奶用針線給孫子縫制紙箱恐龍,老一輩的針線活有多好
我自己也喜歡縫縫補補,有時也喜歡做一些針線活。因為我祖母就做的一手好針線,用她的話說,就是描花綉雲的事都會干,最難得的是解放後我祖母居然學會了踩縫紉機,她那小小的三寸金蓮居然也能把縫紉機踩的飛快,所以我們小時候除了穿祖母做的手工鞋還能穿上制服衣服,不管什麼樣的衣服帽子,只要讓祖母見到了,絕對能給你仿製的比原裝還漂亮。
總結:其實我喜歡這些就是自娛自樂,年齡大了,眼睛也花了,我還真下不了決心去搞這種高大上的東西。
C. 寫一個奶奶縫衣服的情景,要神態,動作,語言描寫,
內容如下:
奶奶已經年過六旬,雖說她戴著老花鏡,但她縫衣服的本領卻非常了得,只見她端坐地竹椅上,一手拿針線,一手捏住衣服,拉著線的針兒在衣服上進進出出,彷彿縫紉機一般,針針線線,輕輕柔無比。還時不時的與在一旁剝豆子的嬸娘拉幾句家常。
我八十高齡的奶奶在今年寒假的時候坐在床上帶著老花鏡對著台燈縫補我上次打球時不慎刮破的衣服。
白熾燈照射著她的頭頂,連少有的黑發都被映成白色,奶奶的眼睛眯成一條縫,抓著針的手在縫衣服時又微微顫抖來。
奶奶已經年過六旬,雖說她戴著老花鏡,但她縫衣服的本領卻非常了得,只見她端坐地竹椅上,一手拿針線,一手捏住衣服,拉著線的針兒在衣服上進進出出,彷彿縫紉機一般,針針線線,輕輕柔無比。還時不時的與在一旁剝豆子的嬸娘拉幾句家常。
我八十高齡的奶奶在今年寒假的時候坐在床上帶著老花鏡對著台燈縫補我上次打球時不慎刮破的衣服。
「奶奶」的方言稱謂有:
1、阿嬤(阿嫲)(āmà):粵語、閩南語、客家話、潮汕話、台灣話。
2、嫲嫲:廣東、山東濰坊等部分地區。
3、婆婆:四川、廣東等地方言。
4、阿婆:浙江溫州一帶吳語。
5、娭毑(āijiě):湘方言稱。
6、唔奶/嗯娘/親娘/阿娘:吳語。
7、嬢嬢/娘娘:山西、四川部分地區。
D. 一對爺爺奶奶下雨天吵架了背靠背爺爺還給奶奶打傘的動漫圖片
E. 溫州姑娘收到奶奶牌時尚毛衣,你穿過最暖的衣服是什麼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開始穿上秋衣秋褲。溫州一位在杭州讀書的溫州姑娘因為收到奶奶寄過來的毛衣被網友狠狠羨慕了。這件事沖上熱搜之後,許多網友表示也想擁有一個這樣的奶奶。毛衣是她的奶奶親手織的,讓人沒想到的是毛衣的款式非常好看。對於這個姑娘來說,奶奶親手織的毛衣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毛衣。
有的時候穿衣服穿的並不僅僅是衣服,還是家人朋友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穿著這樣的衣服,即使它再小眾也會在心裏面覺得特別驕傲,因為這樣的衣服是獨一無二的,是送給自己的,專屬於自己的,其他的衣服再昂貴也不可替代。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既溫暖的是身體,也溫暖的是人心。所以如果有人送給自己一件這樣的衣服的話,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不僅是衣服還是愛。
F. 老人改造女兒十年前舊衣給外孫女做成小裙子,當代老人都有哪些必備技能
老人將女兒十年前的舊衣服改成了兩件吊帶裙,外孫女在穿上之後是非常合適的,從中可以看得出老人的手藝有多麼的好。其實老人都是從比較艱苦的年代中走過來的,他們會的記憶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做衣服、改衣服以及納鞋底、鞋墊。老人家做的鞋子和鞋墊是非常舒適的,久穿都不會壞。
老年人是非常節儉的,衣服破了之後不會扔掉,而是縫一塊疊的布料,並且還很心靈手巧,在布料上綉一些花,或者把布料裁剪出特殊的形狀,讓人根本就不知曉這個地方破了一個洞。
G. 關於年邁的奶奶在燈下為我補衣服的片段,
感恩奶奶
作者:旅25 楊依琦
指導老師:李妙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孟郊的《遊子吟》大家都非常熟悉,可真正理解其中含義的人又有多少。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從來都不求回報。當我們遠行時,他們總是站在門口,像一尊雕像,默默地送我們遠去。而我們卻不曾回頭看她們一眼。我今天要講的不是我的母親,而是我的奶奶。奶奶是爸爸的母親,她也和天下的母親一樣,有一顆永恆不變的心,愛家庭,愛親人,愛子女……
我父母在我5歲的就離異,奶奶從小呵護我長大。她用她的堅韌為我撐起一片藍天,用她的慈愛為我築起一個溫暖的家。她開朗、樂觀。時時刻刻激勵我,感染我。從前在家不懂事,不懂得珍惜擁有,總喜歡惹她生氣,而奶奶總是包容我,遷就我,依然在每天清晨為我做上一桌香噴噴的飯菜,仍把我的衣服洗得乾乾凈凈。
初二那年我因與同學發生沖突,班主任把我的奶奶請到學校,在學校里奶奶對我半句話都沒說,只對著班主任說抱歉,保證我不會再犯會嚴加管教我。我心裡竊喜奶奶肯定不會罵我的。回到家奶奶把我喊到房間,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訓,讓我跪在地上,我不聽,還還嘴說不是我動手先,奶奶氣急拿條鞭打了我,我站在那不動也不吭聲了。房間一片寂靜,我轉頭望去看到奶奶正在哭,心裡扎的疼,但是倔性子的我也不服輸沖自己房間里去了。吃晚飯的時候爺爺喊我下樓,偷偷跟我說奶奶把自己關房裡一下午了也不肯出來出晚飯,我十分歉疚又拉不下臉,爺爺進去勸她,奶奶失聲痛哭,說道:「我只是怪自己,怪自己沒有把她教好讓她學壞,如果平常多管管她對她嚴格教
育她也不會這樣。」我心裡頓時愧疚極了,平時奶奶寵我疼我從來不沖我發火,是我自己恃寵而驕,讓奶奶傷心。一瞬間我知道了自己有多麼不懂事,我緩緩走近奶奶身邊,嘴張了張說「奶奶,我以後全聽你的,不會不學好,你別傷心了。」奶奶破涕為笑,摸摸我的頭領著我去吃飯。
時間就如流水般,帶著悠悠的笑聲流過,平凡的歲月里的點滴慢慢地沉澱。殊不知失去的歲月才是幸福的歲月。如今一個人在外地上學,內心的孤寂與凄涼讓我無奈。回首往事,想起和奶奶在一起的每個瞬間,看一個年邁老人在我面前蹣跚而過,頓時讓我淚如泉涌。好想在吃一口奶奶親手做的飯菜,多想再看一看奶奶在燈下為我縫補的樣子。夢里,奶奶的白發刺傷了我的眼睛,日漸衰老的身體讓我心痛。
奶奶真的衰老了,而當時年少無知的我怎沒發現。送我去車站的路上,執意替我拿行李的奶奶累得氣喘吁吁。撫摸我的那雙手像樹皮一樣刻滿了生活中的無奈。看著在我面前越來越矮的奶奶,看著車開走的那一刻還叮囑我要多穿衣服注意身體的奶奶。時間最讓子女心痛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而此時此刻,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扶住走路時搖搖晃晃的奶奶,緊緊握著她的手,讓年邁體衰的奶奶不再感到孤獨……
只有出遠門的人才能感覺到親人對自己的愛,趁著自己的父母還健在,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希望他們每天都能對著這輪新的太陽微笑,感受太陽的溫暖,也感受到子女帶給他們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