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聖經上的衣服撕裂頭蒙灰塵是什麼意思
在古以.色.列,撕.裂衣服和頭.蒙灰塵都是哀.悼的典型表示。美.索不達米.亞和迦.南均有此習慣,他們將塵土向天揚起來,從肩頭向上又向後扔去。
約.伯三友「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這幾個動作跟喪.葬禮儀有關,很多哀.悼禮儀都是活人與死.者認同。頭.蒙灰塵象.征埋.葬和腐.朽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是通常來說,約.伯三友將塵土揚起,落在自己頭上,只是悲.哀的表現。他們是與約.伯的病痛認同,一起在受.苦之中。他們舉.哀的動作,又慟.哭,又撕.衣袍,又揚灰塵,此時此刻,他們只是舉.哀者,而不是安.慰者。
『貳』 身穿駱駝毛的衣服是什麼意思
身穿駱駝毛的衣服的意思是:用駱駝毛織成的衣服十分粗糙,通常只有窮人才會穿。富有的人卻會穿材質柔軟的衣服,例如用絲綢或細麻製成的衣服。特指過著簡朴的生活的人。
「身穿駱駝毛的衣服」出自《聖經》中的「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這句話,在聖經中,出埃及記和啟示錄都出現了蝗蟲,蝗蟲象徵了上帝對罪的審判。也許這節經文的吃蝗蟲,是消滅罪的意思,因為約翰在曠野呼喊,天國近了,你們都當悔改。而且這節經文的下文,也提到人們的悔罪。
『叄』 亞蘭王因乃縵的病寫信給以色列王,王看了信為什麼就撕裂衣服
聖經中,「衣服」都是表示言語和行為的,撕裂衣服說明亞哈王發牢騷,發脾氣了。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麻風。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王下5:7)再看第8節:「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什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里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肆』 聖經中義袍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義袍就是忠義象徵的袍子的意思。有時義袍也可以解釋為非親屬的死者服孝。
『伍』 神為亞當用皮子作衣服是什麼意義
【創三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文意註解﹞「皮子,」是從牲畜身上取下來的,意即必須有犧牲為他們流血、捨命。
﹝靈意註解﹞「皮子,」豫表基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人若信入他,就得以穿上公義的衣裳(路十五22)。
﹝話中之光﹞(一)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來九22)。
(二)為了遮蓋羞恥,人的方法是用樹葉──好行為,神的方法是用皮子──藏於基督。
(三)皮衣是神所預備的;這表示基督的救恩是完全出於神自己的計劃。
(四)如今救贖之法已經作成(約十九30),但我們若是「不穿上」──「不相信接受」耶穌基督──的話,就不能享受這救恩的好處。
(五)衣服是為著遮蓋羞恥;世上的人喜歡穿著暴露身體的衣服,乃是背棄聖經的原則,信徒不可效法他們。
『陸』 基督教服裝來歷
先告訴你個網址吧,請通過網路搜索「基督教聖服」,有好幾個網站,自己去看吧。不直接發網址是擔心審查耽誤時間。
至於基督教的服裝來歷,我找了點相關資料。
關於穿戴祭司聖服的次序,請參利8:7-9。每一件聖服都有某種重大的意義:細麻布的內袍(39節)表示大祭司是一個公義的人;藍色的外袍(31-35節)表示他是一個屬天的人;刻著各支派名字的以弗得(3-29節)表示他是人的代表;冠冕上面的金牌(36-38節)表示他是一個聖潔的人。
註:
1.以弗得是一件馬甲,遮住胸部和背部。
2. 胸牌大概是一個系在以弗得上面的小袋或囊,又叫做「決斷的胸牌」,因為它裡面裝著烏陵和土明,它們是用來判斷神的旨意的。比較民27:21;拉2:63。它們的正確形狀及用法現在已不可得而知了。
3. 亞倫把各支派的名字負在他的肩上(能力的部位)和他的胸前(愛情的部位)。
至於聖服的具體來歷,我個人理解應該是從舊約里神對以色列人中祭司等神職人員的要求而來。後來天主教產生,與猶太教不僅在教義上存在不同,更因民族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原因存在差異,逐漸演變至今天的天主教服飾。而新教的產生,又與天主教和猶太教不同,又有了自己規定的服飾要求。
現在具體聖服的材料、樣式、細節上的要求,全國各地基本都大同小異,與國外一些基督教教會的也存在些小差異。但總體上聖服的要求一般都以白色為主色調,胸前有紅色十字架(這個應該是必須的),材質一般都是較好的厚紗材料(不是布料專業人士,不太懂布料的專業用語)。有的地方的聖服帶一種類似披肩的裝飾,有的則沒有。而牧師的聖服又與唱詩班的聖服有所不同。牧師的聖服一般都為純白色。
就知道這么多。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柒』 古埃及法老的衣物是什麼樣子(只許介紹衣服的樣子,不許介紹古埃及歷史)
飾品
1. 假發:埃及人不分男女都將頭發剪至最短的長度再戴上假發。而假發的長短與形狀是用以區分階級的。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干凈,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干凈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納垢的頭發和鬍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頭和無胡須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發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發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發,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發的原因。
2. 頭巾:自第四王朝後、那美斯式(Names)頭巾成為法老王的重要裝飾物。女性不戴頭巾、但自新王國之後,貴族婦女採用發飾
3. 冠飾: 冠帽亦是古埃及社會階級區隔之象徵、一般埃及人是不能帶冠帽的。法老王與神祉帶著不同的冠帽、也象徵著不同的意義
4. 項鍊: 是古埃及人普遍採用的裝飾品。
5. 假須: 埃及人不留胡須的但對胡須有一份崇敬,因此於正式場所須帶胡須。一般人的胡須較短、只有兩吋;發老王的胡須則很長、底部是方形的;神的假鬍子則在尾部翹起。
6. 化妝: 眼影是埃及人臉上最明顯的裝飾。不論男女皆以礦物粉末畫出制式的大眼睛、據說以墨畫眼能有減少陽光的照射,因而具有保護作用。
從那些古埃及文明的遺物來說,首飾的使用相當廣泛。社會上的各個階層,上至法老,下到平民,生者死者,人人都佩戴首飾,甚至連神獸也不例外。古埃及法老、貴族的首飾多用貴重金屬和半寶石製成,二者都是當時人們喜愛的材料。
古埃及製作首飾的材料多具有仿天然色彩,取其蘊含的象徵意義。金是太陽的顏色,而太陽是生命的源泉;銀代表月亮,也是製造神像骨骼的材料;天青石仿似保護世人的深藍色夜空,這種材料均從阿富汗運來;來自西奈半島的綠松石和孔雀石象徵尼羅河帶來的生命之水,也可用利比亞沙漠的長石甚至綠色釉料代替;尼羅河東邊沙漠出產的墨綠色碧玉像新鮮蔬菜的顏色,代表再生;紅玉髓及紅色碧玉的顏色像血,象徵著生命。
兩個以天然銀金製成的中空護符,代表一束繼承王位者的發式。
代表古埃及首飾最高成就的當然是法老的首飾,法老墓中曾隨葬著大量精美無比的珍寶首飾,但歷經多年的盜掘,大多流失殆盡。在為數不多的未被盜掘的法老墓中,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唐卡門墓的首飾最為有名。
一件第十二王朝(約公元前1900—1800年)的腰帶,由貝殼、護身符和珠飾組成,材料包括天然銀金、銀、光玉髓、紫晶、青金石、長石和玻璃等。貝殼中空,由銀金製成,古埃及人認為貝殼與女性生殖器的形狀相似,可起保護作用。兩個以天然銀金製成的中空護符,代表一束繼承王位者的發式。兩個魚形護身符,用以祈求佩戴者免被水淹。跪坐的人像是長壽之神—赫,他通常手執棕櫚枝。其餘都是圓形珠子,包括中空的銀金珠子和光玉髓、紫晶、青金石、綠色長石製成的珠子。這件腰帶體現了古埃及人將珍貴金屬與色彩艷麗的半寶石串連的愛好,代表著當時珠寶佩飾工藝的高度成就。項飾平衡墜子是當胸前佩戴的項飾過重時,用以平衡其重量的墜子,常佩於背後兩肩胛骨的中間。平衡墜子的基本形狀像個鍾擺,和項飾一起原為供奉天空之神哈托爾的女祭司們專用,後來所有貴族婦女都佩戴它,以示對神的尊敬。項飾象徵著死後的復生和多子,而平衡墜子佩於背後則有庇佑之意。
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發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發,沉沉的耳墜和項鏈。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鏈等。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黃金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黃金相比,那時的白銀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法老的服飾有的也和平民的習慣相同,就混在一起了)
『捌』 野航讀聖經:「諸靈」的「衣服」
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
《哥林多前書》
「靈」之於宗教,猶如人之於衣服。人通過穿衣服來扮演某一種角色,「靈」則通過穿衣服來實現它的意圖。
對於受現代經驗主義、唯物主義洗腦太深的人而言,不會承認有「靈」這種東西。其實,我用「靈」這個帶著前現代「神話世界觀」的詞彙去表述的東西就是被現代分析心理學表述為「獲得自主性的集體無意識原型」。當然,現代分析心理學的表述並不比「靈」這個概念用起來更省事。
「靈」並不是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像鬼魂一樣看不見摸不著,「靈」可以說極端地司空見慣。比如: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不同的人一旦投身於政界、商界或某一種職場,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上一種行為及思維模式。以至於他們說話都不由自主地帶上某種「調調」。他們大多對此缺乏意識。如果他們中的某些人對此有所覺知,並試圖做回真我的話,他們會立即有一種沖突與不適應感。他們也立即會感到來自他們所投身於的那個「場」的敵意。他們所投身於的那個「場」彷彿有著人類般的「人格」特質,有著某種特有的價值取向。這個「場」會「保佑」那與之相符的價值取向的投靠者,這個「場」會自動地讓投靠者仇恨與其價值取向對立的「場」和個人。
「場」就是「靈」的外衣和面具。每種領域的背後都有一個「靈」, 「靈」是「場」的主人,「場」是「靈」的地盤。
宗教,無疑是前現代社會最大的「場」之一。在宗教的背後,有著不同的「靈」。到了現代社會,作為統一的「場」的宗教在現代啟蒙思想、理性主義、經驗主義、世俗化的浪潮的沖擊下就像衣服般被撕得粉碎,這甚至讓藏在宗教中的原有的「靈」也流離失所。不同的「靈」開始在現代社會的技術與商品拜物教的場域中重新營造它們的居所。盡管,傳統宗教仍然是傳統神靈們的居所,但重新「縫制」起來的宗教「衣服」也住進了不同的「靈」。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生活在現代處境中的人們如果如果選擇信某種傳統宗教來皈依的話,他遭遇的很可能不是傳統宗教背後的神靈,乃是另外一個「靈」。
「靈」總要在這世界找一件適合它穿的「衣服」、也就是一套特定的語言方式和行為模式。「辨別諸靈」其實並不復雜,對那「衣服」進行現象學的還原就夠了。
在當前的中國,佛教這件「衣服」被「縫制」得特別地珠光寶氣、金碧輝煌。就這架勢已經足以吸引那些唯利是圖的有錢人的眼球了。很多有錢人很樂意成為佛教徒,很樂意捐錢讓佛寺變得更加地珠光寶氣。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並不真正關心佛所開啟的解脫之道,他們只會無意識地認為那個被他們打扮得珠光寶氣的「佛」會回報他們,讓他們也更加地珠光寶氣起來。如果他們感受到這種回報率很高的話,就會認為「靈驗」,且更加熱忱地去膜拜這個居住在某一所寺廟的「佛」。那麼,在那些被打扮得極其的珠光寶氣的佛寺里住著的是佛嗎?顯然不是,是某一種「靈」、也就是拜物教之「靈」。這個「靈」不關心宇宙的真理、不關心社會的公正,也不關心個體生命之靈性的成長,它只會「享受」有錢人的供物、並且,拜物教之「靈」會通過「法力」讓它所豢養的信徒們變得更有錢。在拜物教之「靈」之豢養下,信徒們也會不知不覺的不關心宇宙的真理、不關心社會的公正,也不關心個體生命之靈性的成長、只關心如何把自己搞的更加的「舒服」、更有「福報」。 拜物教之「靈」是有「法力」的,它的確會給它的信徒帶來舒服,但這舒服中也攜帶者要命的病毒———也就是靈魂的腐敗。從某種意義上講,拜物教之「靈」是一個「食腐動物」。它和它的信徒之間有一筆交易,它的信徒在獲得物質之回饋的同時,就交出了自己的「靈魂」。但人如果活到了一種「窮得只剩下錢」的地步時,這個「靈」就要「吃」它的信徒們的肉了。所以,隱藏在珠光寶氣的「佛教」外衣之背後的,是一個享受以及腐敗之「靈」。
在當前的中國,基督新教(尤其改革宗)這件衣服被「縫制」得特別的機械化與體制化。它就像是一件硬梆梆的「制服」、對於那些被生活打入到眼中的無能為力的虛弱處境中的人們來說,基督新教這件「制服」有著特別的誘惑力。較之上述佛教的那件珠光寶氣的衣服,這件衣服則顯得簡單明了、色調單一、硬朗筆挺。穿在身上,立馬讓人獲得一種力量感、且富有行動的能力。那麼,基督新教(尤其改革宗)這件「衣服」的背後真是那個「三位一體」的神嗎?未必。那兒還住著另外一個「靈」。
「靈」的性質從這個「靈」的信徒們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端倪。當你遭遇到一些中國基督徒(尤其是新教改革宗的信徒),你就會強烈的感受到一種打著「愛」的旗號的權力欲、控制欲。他們熱情地給你「傳福音」,但他們會堅決反對你思考什麼是「福音」。他們要的只是你無條件的接受他們口裡所講的「福音」,並順從之。「福音」在他們那裡,被「編織」成了一種極端僵化、機械、空洞的語言/說教方式。然而正因如此,對於那些人格成長有缺陷、思維/理性能力低下、在社會生活上失去了歸屬感並感到極度虛弱的人們而言很合胃口。
營造一種能給人帶來力量感的「場」,除了需要特意營造一件機械化與體制化的外殼以外,另一個法寶就是去營造一個可以去仇恨的敵人。因為, 如果我們深入觀察人性,就會發現,當人們陷入到一種強烈的虛弱感的時候,仇恨簡直就像一劑強心針。對敵人的仇恨會讓人組建起一個由仇恨構建的「鏡像同盟」,由於仇恨,人們會無條件地把自己交在這個「鏡像同盟」的控制之下。而這,正是那些野心家實現其權力欲的基礎!
基督新教(尤其改革宗)背後有個另外的「靈」,這個「靈」以強有力的父親自居,並推行一種機械化與體制化的語言/行為方式。這個「靈」唯我獨尊,一切不與之相合的,就會自然地被視為可仇恨的異端。它口說著「基督之愛」,可口氣卻是惡狠狠的。社會兼心理學家弗洛姆一針見血的指出:新教改革宗之父加爾文就是一個用所謂「愛」來傳播「恨」的人。邪惡固然是可恨的。不過新教改革宗之「靈」所豢養的信徒們所恨的真的是無處不在的邪惡嗎?不是。如果是的話,他們就會攻擊教會自身以及自己身上那難以克服的邪惡,但在總愛以真理自居的改革宗新教徒身上少有這種素質。他們恨的是不與他們相合、不受他們控制的人。他們要的是讓更多的人都來到他們的教會來接受帶領人的「遮蓋」。他們無一例外患上了一種權力與控制之強迫症(有人熱衷於控制,有人則熱衷於被控制)———就是編造一種機械化與體制化的語言/行為方式去掌控別人或受其掌控、並用仇恨的「潤滑劑」來維持這套宗教機器的運轉。當然,對仇恨的使用是巧妙的。他們小心地讓仇恨的「刀劍」避開這世上的大惡(畢竟,大惡是惹不起的),而把它用在不受控制的弱小的異教徒、外邦人的身上,還要在這仇恨的外面,裝上一層「愛」的外衣,猶如糖衣炮彈。新教(尤其改革宗)這件衣服和面具的後面,是一個現代性處境中的權力與控制之「靈」。這個「靈」誠然會為它的信徒提供些許虛幻的安全感、歸屬感,但它喜歡把人變成沒有靈性和思考能力的宗教機器。
當然,宗教盡管被現代性撕得粉碎,住進了不同的「靈」,宗教原有的「靈」也不會放棄他們的地盤,對混進來的那些別的「靈」,宗教也會生出排異的反應。而那些腐敗之「靈」、控制之「靈」也自有它們在「靈界」的敵人。一場屬靈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我們在被迫或主動捲入諸靈之戰之前,至少要有一點分辨諸靈的能力,免得站錯了隊伍。
樓主發言:6次發圖: 1張 |更多
『玖』 聖經衣繸子代表什麼
源自聖經,為了紀念律法誡命:
「你吩咐 以色列 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做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 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 主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 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拾』 為什麼耶和華神要叫以色列人在衣服邊上做繸子
上面的回答是錯誤的,因為以色列人是耶和華所揀選的百姓,在《聖經》裡面有記載,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上帝為了讓以色列人謹記他的律法,讓他們在衣服上做繸子,為的是當他們看到衣服上的繸子時就想起耶和華神的話。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民數記1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