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毛筆書法作品圖片簡單

毛筆書法作品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2022-11-28 18:20:42

❶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起源於漢而成形於晉,漢末魏初的大書家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對楷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圖片5

楷書的發展及其筆法

楷書的發展是從篆、隸而來,因此,在用筆和筆法上與篆、隸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且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力求筋力內含,以中鋒運筆為主,提按、頓挫注重腕力,劃點勢盡力收之。成熟的楷書與篆、隸相距較遠,用筆也復雜起來,歷來論書首舉“永字八法”,即以“永”字8個筆畫概括楷書用筆,以一賅萬。古人舉出筆畫少,筆法多的永字很是難得,但細為推敲,永字八法也只五法。

楷書筆畫有點、橫、豎、撇、捺、勾、折、挑,而這些筆畫又有各種變化,楷書之用筆又有方筆、圓筆、方圓兼備三種。其難度較篆、隸筆法要多些。

分別列舉魏碑中的《張猛龍》碑、唐碑中的《勤禮》、《神策軍》碑和北齊《泰山金剛經》為例。《張猛龍》以方筆為主,《勤禮》、《神策軍》方、圓兼之,《泰山金剛經》以圓筆為主,雜糅隸、篆,是隸變楷之代表作。

點的寫法有藏鋒逆入和露鋒落筆而入,收筆回鋒、露鋒挑筆之分。在楷書中點的變化最多,書寫時尤其注重變化和呼應,如輕重、大小、相向、相背、方圓等。

楷書創作的要素

橫斜豎直:主要是要營造字的平穩。盡管有局部的筆畫是斜的,例如有斜橫、斜豎,但整個字總的態勢是重心平穩的。即是“歪”也要“歪而不倒”。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如“正、豐”。

疏密勻稱: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般來說,筆畫少的字,線條可粗些,筆畫多的字,線條可細些。這樣就可以使字安然勻稱些。如“目、田”。

主次分明:在合體字中,一般偏旁部首總處於次要的位置,它要隨主體而賦形,要做到謙讓,不可喧賓奪主。如“拋、輝”。

點畫呼應:點畫、結構要注意彼此之間的承接、迎送、映帶和照應,使之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做到筆斷意不斷,使之具有生動活潑的生命力。如“大、首、八”。

變化參差:是指某一個字中有相同的筆畫和相同的部分,要盡量有所變化、避免筆畫、結構的重復和雷同。如“林、炎”。

向背對稱:是指點畫要依附於一定的筆勢。即筆勢的開合、包攏、伸展要呈現不同的姿態。要注意字體的協調與統一。如“北、印”。

❷ 毛筆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形成,不是東漢的高度規范和成熟,而是存在於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 隸書書法 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隸書 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書法作品圖片1

隸書書法作品圖片2

隸書書法作品圖片3

隸書書法作品圖片4

隸書書法作品圖片5

隸書字有什麼特點

1、“方勁古拙”,隸書是從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把篆書的圓轉筆畫改革為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書體,“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

2、“蠶頭雁尾,筆必三折”指的是隸書特有的橫畫——波橫(即帶有挑腳的橫畫)的形狀與隸書筆畫的寫法步驟。寫波橫時先用力向左“藏鋒逆入”,然後轉筆往右。形狀就像蠶蟲的頭;隨即筆稍為提起,使筆毫至中鋒向右運筆,這是“平出”;最後寫挑腳時,筆鋒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就像大雁的尾巴,一般是露鋒收筆,亦有尚未露鋒即緩緩的收住的處理。寫挑橫時要注意,採用“提引”的寫法。這樣,筆勢才舒展自然。“筆必三折”是說寫隸書筆畫要注意落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亦稱“三折法”,不要橫掃直抹一滑而過、“藏鋒逆入,中鋒行筆”是隸書用筆的基本 方法 。

3、“雁不雙飛,蠶無二色”,說的是在隸書的一個字裡面,筆畫的挑腳不要重復。如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面,只能把一筆寫成波橫,其佘寫成平橫,這就叫“雁不雙飛”;而“蠶無二色”是指起筆蠶頭的寫法基本相同,但蠶頭的形狀可以有微小的變化。

4、由於隸書字形方扁取橫勢,很多筆對稱展開,尤其撇、捺的組合,有明顯的橫勢增加了生動的感覺。

隸書的美學內涵

解讀隸書的美學內涵和產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有助於對隸書本體的深層認知。通常,是從現存的漢碑和簡牘兩種載體來認識隸書的。但是,通過漢碑和簡牘兩種載體來認識隸書還遠遠不夠。因為這樣還無法認識隸書美學內涵的形成淵源。因此,要將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置放在秦漢 文化 背景中去解讀,探求出隸書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淵源。也只有這樣,才算了解了一些隸書的傳統。

在兩漢,隸書不但通過隸變過程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同時還有著向草率和規范兩極方向發展的整體趨勢。一方面,隸書在過分強調書寫便利的極端中逐步脫離了隸書的原本實用立場,進而在持續草化過程中因書寫的運動態勢不同最終形成了所說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則表現出對隸書原本書寫形態的規范建構,而且這種規范建構是以形式秩序確立為前提的。因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民族文化交流的暢通和社會進步。這是歷來被官方重視的重要環節。因此,隨著西、東漢王權的相繼確立,對現實生活中廣泛流通的隸書進行規范整理也就成為必然。八分書以規范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隸書的隨意性書寫傾向,使形式秩序趨向於穩固的位置選擇和有序的結構圖式。加上漢代官方文人審美觀念的不斷容入,最終形成了八分書規范、和諧、靜穆、左撇右挑的風格特徵。兩漢刻石存在的從西漢的質朴率真向東漢工穩規范化發展的整體趨勢,也從一方面印證了官方對篆之捷隸書進行規范建構的歷史進程。

然而,當今學界和書法界普遍把兩漢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穩規范的發展趨勢認定為隸書走向成熟的標志了。這樣做不但牽強,也為隸書的本體理論闡釋帶來困難。這是因為:一、八分書對隸書的改造是以美術規范化和線條裝飾化為前提的。不但不具備書寫的隨意性與合理性,反而增加書寫的難度,失去了隸書書寫簡捷流便的原本實用立場;二、從八分書的書寫主體來看,已經由隸書的原本社會公眾立場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從、《乙瑛碑》、《禮器碑》《華山碑》、《曹全碑》、《張遷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書已經開始具有雅化、規范化和文人化的藝術特徵。這些書法文本有著一個大致相同的特徵,那就是波蹀。其實這種波蹀是對篆之捷原本隸書書寫的美化。飛動的線條和波蹀已經使刻石隸書脫離了隸書原本的簡單和質朴,而開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藝術特徵,是漢代文人那種浪漫、瀟灑的藝術審美精神的體現。而正是這種雅化、規范化和文人化的藝術特徵,卻失去了隸書在社會廣泛流通的內在條件和社會基礎,因而也就不應該屬於原本意義上的隸書。事實上,隸書表現在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穩規范的發展趨勢,它的實質是八分書對篆之捷原本隸書實施規范和審美改造的雙重結果。《熹平石經》以其高度規范的形式秩序、以及構造的共同原則和形體的共同特點,體現出八分書最大程度的穩定性品格。如果從文字學角度講,八分書應該成為一種新的、相對獨立的字體的。所以說,隸書從西漢的質朴率真向東漢工穩規范化發展的整體趨勢並不完全是隸書走向成熟的標志,它更多的是孕育著一種新的字體的產生。八分書由於自身的本質特性和使用立場,脫離篆之捷原本隸書書寫主流向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也就成為必然。《熹平石經》的書體特徵和內容也佐證了八分書作為東漢規範字體的使用局限性。

隸書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形成,不是東漢的高度規范和成熟,而是存在於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在這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有著實在太多的書法文本需要加以解讀和認知。《張遷碑》的質朴奔放、渾厚博大,《曹全碑》典雅華美、俊秀溫潤,看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結體和不同審美取向的東漢經典刻石文本書法。這是東漢正大的文化氣象和文人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書寫流露。特別是《石門頌》瀟灑自如的波挑,體現著文人回歸大自然書寫的開放情懷,加上民間工匠的契刻,又為《石門頌》置入了民間的質朴意味,鑄就了《石門頌》既有原本隸書的質朴隨意,又有人文情懷流露的獨特藝術魅力,顯示出《石門頌》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闊大的自然氣象,成為歷代書家關注和借鑒的經典範本。

❸ 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大全

毛筆書法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學習毛筆書法使人終身受益。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大全,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書法作品大全欣賞

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圖片10

毛筆書法的各類字體

一、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篆書是最有內涵的,同樣寫起來也是最難的。一幅名家的篆書作品,掛在牆上是,它是在動的。它起源很早,在書寫的更迭之中,逐漸被人舍棄,但它依然用哪種深邃的內涵,靈動的線條表達古典的美,內心的美。

二、隸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在篆書之後,是一種非常優美的書體。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隸書有著自己獨有的思想性,用柔美的筆畫,嚴謹的章法,嚴肅但不死板,方直但不生硬。有思想,有內涵。

三、草書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草書是中國書體簡化的極端,有著極強的藝術價值。

四、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書以宋代的最為著名,有米芾、蘇軾、蔡襄黃庭堅等。行書行書代表作《蘭亭序》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書的出現是書寫簡化,以及速度加快的結果。

五、楷書

楷書,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也叫正楷。是我國發展時間最長的一種書體。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著名書家有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楷書一般作為入門書體,其上可追篆隸,下可及行草,有承上啟下之作用。

❹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 草書 之間的一種書體。它書寫起來既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嚴謹,也不像草書那樣連綿飛舞,而是以一種簡略便捷的 方法 書寫出來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圖片1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圖片2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圖片3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圖片4

毛筆書法行書作品圖片5

行書的歷史起源

行書的起源相傳有兩種說法:據張懷《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字體。據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雲:“鍾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河東衛凱子,采張芝法,以凱法參,更為草稿。草稿是相聞書也。”由是而知行書亦稱行押書,起初當由畫行簽押發展而來。相聞者,系指筆札函牘之類。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群眾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行書創作五要點

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1、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採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布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布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❺ 好看的正楷毛筆書法字體作品

正楷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字體風格,這種字體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對我國書法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現如今,正楷的毛筆書法作品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下面是我整理的好看的正楷毛筆書法字體作品。

優秀的正楷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正楷字美觀大方,一點一滴,一撇一捺,從頭至尾,有始有終,方方正正。而要做到這一點,貴在堅持,持之以恆。既培養了恆心,又鍛煉了韌性,整篇文檔堅持一筆一劃的寫下來,既賞心悅目,又優雅大方。做人也要如此,要注意整體,堅持長時間的勉勵自己如寫字一樣去做人,一個字一個字去認真的寫,一步一步去踏實的走,等走過一段路了,你回回頭,會發現就猶如寫的字一樣,一筆一畫,一言一行日常的積累,最終換來的是整體賞心悅目的大方與經典。

正楷的源流和變遷

古代並無真書、正書、楷書之稱。唐朝以前,對正書稱為“隸書”、“八分”、“今分”、“今隸”。據考楷書乃王次仲創始。蔡希綜說:“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書,又以楷法變八分。”但王生於何時,古代傳說不一。唐朝張懷瓘說,是秦始皇時代人,王愔以為漢朝章帝時人,蕭子良以為漢末靈帝時人。由於古代記載不祥,很難肯定。今據推論,王生於漢朝,但王書正楷字體現無實物可考,他所書正楷是否與今完全相同,尚有疑問。現存古代最早的正楷碑帖,是魏朝(東漢末三國時期)鍾繇[yóu 與由同音](元常)所書,所以現行正楷書法,實由鍾繇開始。 正楷創始後,晉朝王羲之(逸少)跟衛夫人學習楷書,並學習鍾繇,張芝等書法從而改進成為筆畫清圓、結構端正的正楷字體,同時王又另創一種自然清新,筆勢流動,變化多姿的行書,清乾隆帝稱:“千古妙跡,古來楷法之精,未有與之匹者。”王羲之繼承鍾繇書法並加改進,奠定了我國正書,行書的基礎,從而成為漢字現行正、行、草書的模範此後,王獻之(子敬)在其父羲之教導下,繼續研究改進而另創一種正體,並創造一種非行非草的所謂“破體”,唐朝張懷瓘[guàn與冠同音]在書議中說:“字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

正楷書法在唐朝有很大發展,在初期歐陽詢另創一種筆力剛勁峻拔,筆畫清朗爽勤,結體遒密峻整的字體同時,虞世南又創一種字體峻整、筆力險勁、筆畫圓潤,結構疏朗的字體再有褚遂良,又創一種筆法方圓具備、筆畫瘦勁,結構疏朗的字體。他們三人同時齊名,對唐朝初期正楷書法的興盛起了重大作用。

唐朝中期有李邕,顏真卿等。顏先學褚遂良書法,後摹仿六朝穆於容書法,從而改變成為筆畫肥厚圓潤,結構嚴整剛健的字體,獨創一格,另成一家。

唐朝末期有孫過庭,柳公權等。柳吸取歐顏二體之優點,用筆方圓兼使,另成一種筆面清勁,結構疏朗的字體。

宋朝,書法家亦很多,如蘇軾[shì與似同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fú與孚同音],蔡襄,范仲淹、趙構(宋高宗)、岳飛等,其中書法較優者是蘇軾,他所寫字體亦重肥厚,結構茂密,有其獨特之處。

元朝書法名家不多,聞名者僅趙孟頫一人。趙非常愛好王羲之書法,他反復臨摹樂毅論,黃庭經,蘭亭序等帖,收效很大,所寫正書,筆畫清秀,結構端正,卻有鍾,王筆意。

明朝書法家較多,有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等,但無獨特創造。其中董較突出,所書正楷字體,俊骨逸韻,結體開朗。

清朝書法名家不多,當時大家摹仿歐,趙,董體,惟無新的創造,僅清乾隆帝,劉墉,永瑆(成親王),翁同龢等有所建樹。其時因晉帖唐碑多巳損壞,不能滿足學習需要以,所以鄧石如,包世臣,康有為等竭力提倡改學魏碑,致在清朝正楷書法並無新的貢獻。

❻ 瘦金體毛筆優秀書法作品

宋徽宗的瘦金書多為寸方,用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富有傲骨之氣,如同斷金割玉一般,別有一種韻味,堪稱瘦金書的傑作。瘦金體也成為極難臨摹的書法字體之一。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瘦金體毛筆優秀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瘦金體毛筆優秀書法作品欣賞

瘦金體毛筆優秀書法作品圖片4

瘦金體書法欣賞

去麋鹿保護區,九月的保護區上空,還有著絲絲縷縷揮之不去的情慾的味道。

聽來肯定覺得好笑。如此一本正經的人,突然就用上了情慾這樣的詞。

麋鹿原是非常有趣的動物。它的生活,直逼古代的皇帝。偌大的保護區,自然分出若干區域。這些分出來的區域,阡陌相通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每年四五月份,麋鹿進入發情期。所有的王子們便忙碌開了。生來為王者,男性麋鹿們,生下來便帶著美麗的角,長到五歲時,差不多可以長成了。五歲之後,每一個長成的男鹿們,便可以加入鹿王爭霸賽中。完全自發,單打獨斗。輸掉了自行淘汰,贏了的再和下一個對搏。直至,最後兩頭,冠亞軍再次角逐,勝者為王。

體形上,一般便可判斷出誰是鹿王。頭角銳利,體高豐盈。那是初上任時。一旦上任,外憂內患。總有輸了的男鹿逡巡左右伺機而動。又有女鹿們心不甘情不願地伺機和其它男鹿私奔的。鹿王需要在在任的幾個月內,完成所有的交配,提防其它同性的篡位寵絡所有異性共浴愛河。通常五六月份上任,九月份卸任,一旦從王位上走下,真正不忍直視:形銷骨立瘦骨嶙峋酒色掏空輝煌不再。

後悔嗎?

不會有鹿後悔。男鹿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光榮的那一天。完全野生的不容易看得那麼清晰,到了人工圈養的那一塊,看到鹿王了,一頭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的男鹿,正把數十頭母鹿往林深處趕。最靠近行人區的水窪處,幾頭體豐彪悍的雄鹿,正怡然吃草趟水。“那是鹿王,控制欲極強。他走哪兒,都要把他的愛妃們圍在自己身邊。這讓他感覺安全。邊上的這些雄鹿,已經過了發情期了,基本沒啥想法了。”皮包骨頭的,是鹿王。體豐彪悍的,可以明年角逐鹿王了。

邊上一個欄子里,兩頭昔日鹿王享受著格外地優待。其中一個兩次連任鹿王。一次王者經歷就足夠把命丟掉一半了,而它可以連任兩屆,實力和體力委實相當。

我用如此冗長的文字,寫麋鹿,卻是為了下文的瘦金體。和先生游故宮。先生切齒:“那麼多人跟著他吃了那麼多苦!真正罪人!”

先生是搞書法的,按理,他會因為趙佶的書法成就,格外高看他一眼才是,可是先生不愛。

王義軍是當代書壇上的後起之秀,其近年來的書法成就令業內人士刮目相看。可是他卻坦言:家人第一,工作第二,書法我只能排第三位。

從前我一個同事,每天花近十幾個小時拉二胡。不過幾個月的樣子,就能和磁帶上的二胡名曲和得天衣無縫。我們贊嘆不絕,他七歲的小兒出語驚人:“玩誰還能玩不好啊!”一個而立之年的男人,工作敷衍塞責,老婆孩子棄之不顧,拉二胡拉到昏天黑地,創業的年紀卻選擇了玩,養家的時刻卻選擇了不聞不問,難怪七歲小兒都能一語道破天機。

還回到瘦金體上。趙佶貴為一國之主,學書自有他的獨到優勢。想學啥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趙佶是個大玩家。他的字,並不單純是書法,他提倡詩書畫印幾相結合。他本人畫很了得,印也相當,古玩、典藏、茶道,均很了得。段子里都說,一個女人的學養,都藏在長相里。其實書法又未嘗不是。一個書家的學養,出手便一目瞭然。

看趙佶的閏中秋月。他的招牌字體,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是那個運動瘦身的美人,至瘦,卻不失其肉。至柔,卻不失其朝氣蓬勃。筆畫帶過之處,如彩練當空,纏綿飄逸五彩紛呈,那是皇家的氣魄與書家的儒雅合二為一。

這應該是趙佶皇帝生涯中最春風得意的時段,衣食無憂吟詩寫字作畫弄印,好不快活!如果他只是一個搞書法的,或者他就是一個單位的副手,他沉浸在自己的愛好之中,未嘗不是幸事。沉迷於書法,總好過沉迷於酒色之中的。只是很可惜,他是一國之君。治理國家讓他的子民們可以安居樂業,才是第一位的。他在拘禁的九年中,受盡了折磨與侮辱,不只是他,他身邊的親人家人,都受盡了凌辱,這不能不算代價。

王義軍用一篇很長的文字,寫他徘徊在事業和家庭的選擇之中,老婆留學,小兒天天纏著他要講故事,一邊是自己的書法要考博。他聽從自己的內心,擠出所有的時間,陪小兒,因為兒子眨眼就會長大,書法卻是一輩子的事,可以悠著點來。如此成功的一個書法人,卻只肯承認自己把書法僅排在了第三位。

保護區設了四個優待區,把歷任四個貢獻最大的鹿王供養了起來。兩個因為生病,進了療養院。唯一蟬聯兩屆冠軍的鹿王,吃最好的飼料,住最好的沼地,每有遊客,必來慰問一番。導游說:“這里有半數的麋鹿是他生的。勞苦功高,禮應受到如此的優待。”身為鹿王,管理他的王妃完成交配繁衍後代這是他的天職,他完成得好,即便風燭殘年依然會被人瞻仰。趙佶顯然沒有那種為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抱負和胸懷。有沒有能力,是一碼事,有沒有這個擔當,就很重要了。

趙佶有多牛?翻開泱泱書法大史就能知道了。很多人終其一生,想在書法史上佔一個角落,想在書法史上留下一個字,都做不到。而他,不僅留下了浩瀚的作品,更是獨創了一種字體!簡直是逆天!只可惜,他的生平之後有一行字,不忍卒讀:宋徽宗下場凄慘,嬪妃公主淪為金兵“慰安婦”,這是有多沉重的話題!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這是趙佶拘禁時期的詩詞,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飛揚跋扈,這個匍匐在塵土裡的皇上,此時的詩詞卻有了貼地的芬芳。

不臨瘦金體。怕從那些枝丫撇捺里傳出嬪妃宮女的呻吟與低泣。最愛瘦金體,古來皇上,萬人之上,多麼孤獨與凄清,說不愛說的話,聽不是真心的話,活人都被尿憋死了!不如寫字去!

❼ 毛筆行草書法字體作品欣賞

行 草書 是一種抒發個人情感,表達自身性情的書法藝術形式,它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是行書與草書結合而成的書法形態。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行草毛筆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行草毛筆書法欣賞

行草毛筆書法圖片1

行草毛筆書法圖片2

行草毛筆書法圖片3

行草毛筆書法圖片4

行草毛筆書法圖片5

學習行草書法的“六大秘訣”

一、從基本功入手

三個結合:臨貼與創作結合、大字小字結合、楷書與行書結合。

三看:1、平時多看名帖、2、看書法展、3、看名家揮毫。從好作品中汲取養分。

二、推薦範本

“多景樓”、“虹縣詩”、“研山銘”、“李太白憶舊游詩”、“花氣詩”等。

三、三大創作原則

★線條堅而渾——激情原自線條的熟練。線是力和勢的組合,行筆要沉著痛快,做到穩健、輕便,重筆勢(即趨向),根據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線條斜勢,整體縱向走勢。

★結體奇而穩——注意重心。欹側、擒縱、疏密、高低。

★章法變而貫——竹節式(幾個字一節)節數間有空隙;貫珠式(中心線);蛇行式(左右擺動);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體布局要點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與字之間有呼應,上承下啟,左映右帶,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書眼放中央,可大些,字與周邊氣貫。

3、整體上展出適合墨跡濃重的作品。掛家中適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錯別字,異體字不過於冷僻。

5、作品整體布局上面重下面輕。

6、評作品好壞主要看總體視覺效果:節奏、墨色、用筆。

7、三三兩兩,似散還續,氣脈一貫,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個書寫關鍵詞

1、八面出鋒。藉助於八面出鋒,自然顯出墨色濃淡,濕中有干,干中有濕,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2、剛柔相濟。剛力-----鐵劃銀鉤(粗):柔力-----行雲流水(細)。

3、惜墨如金。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每筆結束筆毛復原,要求紙上調鋒。

4、豁然開朗。留白處有寬有窄,寬處給人以忽然開朗之感。藝術是製造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

5、中側並用。中鋒得法立骨,側鋒得勢求變。中鋒是理性的要求,是書法審美的核心所在;側鋒是情性的化身,是書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慮。創作前要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氣呵成。書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現。要在身體與心情皆好的狀態下寫字。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8、錯落有致。一般情況下,作品的行距要寬,字距要緊。字忌並列,要錯開。節數間有空隙,排列組合要有節奏,大小字參差,突出中間書眼。

9、筆情墨趣。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求變化中有呼應,使整體和諧,有強烈的節奏和視覺沖擊力。用好拙筆,用筆略慢,動中有靜,寫出墨趣。

10、重視貫氣。書法的氣,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趨向。

六、十二條用筆細節

1、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盡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干筆、粗細一樣的現象,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墨淡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4、忌單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一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干筆。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忌團狀。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劃銀溝的粗筆,又要有行雲流水的細筆。

9、墨干時速度稍慢,濕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

12、中側並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厚處用側。

❽ 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毛筆,是古代漢族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毛筆書法作品中,有一種不可替代的美麗。毛筆下的古詩詞,會是怎樣的一副書法作品?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4

毛筆書法入門

毛筆書法入門,是以基本筆畫「右側點」為筆法之基,依照筆畫進階順序:點→橫→豎→撇→捺→勾→挑→折,循序漸進,詳實分析用筆、行筆、力道、勁道及用墨等心法。讓初學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筆特質,靈活駕馭毛筆,在短時間內熟識永字八法的基本運筆方法,再配合十種基本字體結構的分析,了解字型組合間架要領,觸類旁通,逐漸契入書學的無窮妙境。

文房四寶學習書法的基本工具有:筆、墨、紙、硯。就是我們通常稱的文房四寶。

毛筆分類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

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兩類。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一般來說,羊毫的柔,彈力一般,使用起來難;狼毫的健,彈力強,好用一些;柔健兩種不同的獸毛合制的筆,叫兼毫,更好使用一些。寫不同的書體也最好有選擇的用,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經驗。

執筆方法

毛筆執筆法,其實無定法,但要“指實掌虛”,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筆管,掌心空虛,靈活運動筆有長短鋒,由個人的習慣選用。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松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松,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 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盡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著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臨摹方法

(一)碑帖的選擇: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愛的、點畫比較工整的、結體比較勻稱的字帖來臨摹。“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成為書法大師。

(二)臨、摹結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著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跡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結構。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象,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三)仔細讀貼:臨摹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布置,都要仔細琢磨並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象,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復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對難寫的字,更要知難而上,多臨摹,多比較。

(四)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著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核,就是將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核對。看有否差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鞏固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五)博採眾家之長在已臨摹好了一種字帖後,還應博採眾長地再臨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斷修正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書寫出來的新作品。

筆法技巧

提按

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

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注意事項

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准備,持之以恆。不可中途懈怠。

(二)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准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初學著可以先選用狼毫或兼毫筆。用後一定要洗凈,把筆毛抹乾抹直抹尖,保持筆毛不亂,以延長毛筆的使用壽命!

(三)從大楷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從簡單的大楷練起,一般寫十公分見方的字為益,不益寫太小的字。逐步進筆,不可好高騖遠,欲速則不達。要打好書法練習的基礎。

❾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春節將至,喜歡行書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以下幾幅優美的行書書法作品春聯。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希望對你有用!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欣賞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圖片4

朱元璋春聯趣事

朱元璋在位時曾特別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戶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須在紅紙上寫好對聯並懸掛於大門之上,以示吉祥喜慶之意。

相傳這晚朱元璋微服私訪,見所到之處都張貼著鮮紅的春聯,自然十分高興。後來朱走到一處,卻見門上沒貼春聯,大怒。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屋主是一屠夫,不識字,也請不到別人幫忙。朱元璋聽後,大筆一揮,寫下一副對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朱元璋春節寫對聯一時傳為佳話。

學習書法的意義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文字發展的歷史中,沒有哪一國的文字像中國的漢字這樣,發展成為一門獨有的藝術形式。人們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紙面上的舞蹈”,是“人類情感的心電圖”。書法藝術以其抽象、靈動、豐富的線條給人以復雜多樣的審美感受。在2009年,中國書法進入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而使得書法的傳承與保護成為必須。

書法藝術,表面看來,不過是毛筆蘸墨書寫漢字而已,無任何神秘高深之處。但是“書雖小技,其精者也通於道焉。”這個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變化規律,小的方面則是指人的素養、品行。中國古代教育將書法列為六經之一,是學生必讀課程,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

一、書法藝術與人格塑造,“書以人傳”,書法家作品的風格高下,最終是書家個人情性、品格的自然流露。宋代黃庭堅說:“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在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書作中,記述的是顏真卿為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揮淚寫下的留芳千古的祭文。可以從那跌宕跳躍的線條和文字內容中,感受顏真卿在聽到侄子被叛軍殺害時那悲憤難抑的心情。同樣,皇帝問當朝書法名家柳公權如何學習書法,柳公權回答:“心正則筆正”,留下了“筆諫”的千古美名。通過學習書法,不斷研習古代碑帖,心儀古人風范,必然對個人的人格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書法藝術與能力培養,書法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首先通過對書法碑帖的臨習首要鍛煉的就是學生細微的觀察力。古人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學生通過觀察每個字的點畫結構、用筆方法和特徵,從而心摹手追,訓練既久,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就會得到幫助和提高。

其次是對想像能力的培養。古人雲:“夫書肇於自然。”書法中關於筆畫形態的描述,很多是來自於生活和自然現象,像描述線條的質量高時,常以“屋漏痕(下雨時農家房檐滴的雨線)”作喻。唐代草書大家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筆法之理,也是關於書法藝術與想像力培養的例證。

再次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臨摹古代書法中,有很多辯證統一的思想貫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筆中的提按、墨色的濃淡、行筆速度的疾澀、起筆時的順鋒與逆鋒、筆畫形態的方圓等等,都構成了書法學習中矛盾又統一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藝術乃至藝術創作的規律,就是運用辯證法,在矛盾中求得統一的過程。

另外,學習書法,對一個人的專注力,耐力的培養也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今天,孩子熱衷於看韓劇、看美國大片,聽流行歌曲。如果能夠引導孩子在中國傳統藝術投入足夠的學習和關注,想沉迷網路、恐怖暴力等種種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現象也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書法藝術與多學科聯系,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深研書法,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如下:

文學。“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不僅是一件千古流芳的書法名作,同是也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游記散文。毛澤東豪邁奔放的詩作與其大開大合、氣吐山河的書法作品風格高度統一,互為表裡。事實表明,一個書法家作品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美的層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學內容去充實,看到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文辭拙劣,意趣低下,又有錯別字夾雜其中,相信對該件作品的藝術高度也會大打折扣的。

歷史與考古學。書法是中國悠久的文化遺產,從有文字開始就產生了書法,總是從文字的延綿發展中考察歷史前進的脈絡。學習書法,可以增加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的了解,具有其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在給學生示範秦始皇時候的字體小篆的書寫時,便給學生講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和丞相李斯統一文字的過程。這樣,學生在理解這種書體時也就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正如一句話所說“通過對點畫的摹寫,彷彿觸到了歷史的體溫”。

而對於考古,則是必須依靠扎實過硬的文字學功底來辨認古代器物。系統的學習書法,可以了解文字的衍變和發展、古體文字的辨認書寫等等。

繪畫與設計,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藝術,漢字豐富的線條和復雜的結構為其他姊妹藝術提供了造型元素。我們說“書畫同源”(這里的畫特指中國畫),一方面指的是書法與中國畫的用筆工具相同,都是使用毛筆,二是指二者的用筆方法相同,甚而審美標准相同。中國的藝術是注重感性的個人主觀感情的表達,與西方那種精密客觀,寫實的刻畫方法迥異。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一些中國畫,使勁的在用毛筆畫“素描”,這就失去了中國畫中筆墨的意趣。

而書法與設計藝術亦有很大關聯。我們隨手拿出一張人民幣,上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即是書法體。以及一些書刊、報紙的報頭題字,如《現代漢語詞典》六個字“現代漢語詞典”系為郭沫若所題。當然,這些設計只是對書法的簡單借用。在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所使用的設計元素就是一個篆字書寫的“京”字,經過適當的誇張和變形後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會徽一個奔跑的人,較好的傳達出2008年北京以開放、熱情、包容的姿態迎接四海賓客的意味,同時也體現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設計理念。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盡管在多元文化和電腦的廣泛普及下,中國的傳統藝術書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相信,通過書法的教育內化,能喚起一顆求真向善的心,從而達到心靈的健康自由。

❿ 毛筆優秀大楷書法作品

優秀的大楷書法作品,你會喜歡一下那樣的大楷書法作品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毛筆優秀大楷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毛筆優秀大楷書法作品欣賞

毛筆優秀大楷書法作品圖片4

楷書的結構要沉穩

不同的書法字體結構,其寫作要求及風格特色各不相同。對於楷書書法欣賞而言,它的運筆節奏和速度相對於其他書體來說,更強調其結構的穩健與緩慢。這也是進行楷書書法欣賞時,需要大家細細把握的一個問題。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為流行的一種書法字體。它是在漢隸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其結字具有方正嚴謹、端莊大方的特點,因而逐漸成為我國書法的主流字體。楷書書法欣賞主要強調運筆節奏的穩健與緩慢。楷書是字形方正、一點一畫、一筆不苟的正體字,運筆過程中速度、節奏相對要慢一些,要求每一點畫都要起收有致、點畫到位,交待清楚。其中相同筆劃的變體也要求變化,不過這種變化力度較小,不影響速度、節奏的變化。

如“點”,基本以“側”取勢,其變體也多是方向上的變化。如上點、下點、左點、右點、左上點、右上點、左下點、右下點等,運筆以沉著、有力為主,速度緩、節奏慢。“橫”以平正為主,“永字八法”稱之為“勒”,是就運筆速度而言的,意為寫橫劃的運筆要同駕馭欲向前奔走的馬一樣,勒著馬的韁繩而不讓它快速前走。“永字八法”還稱長撇為“掠”、短撇為“啄”,也是基於楷書書法欣賞的運筆速度、節奏而言,意為寫長撇要像用梳子梳長發一樣,用力均勻,速度舒緩;而寫短撇要像鳥兒吃食一樣,運筆速度要相對快一點,有力一點。至於“捺”之寫法,“永字八法”稱之為“磔”,更強調了這一筆劃運筆沉穩、緩慢的一面,是說寫捺要像拿刀子切肉一樣,要含有一種深沉的內力。

對於楷書書法的學習,大家不妨先從臨摹開始。我國歷史中著名的楷書書法家有很多,並逐漸形成了文明世界的楷書“四大家”——歐體、顏體、趙體、柳體。進行楷書書法學習,大家可以多從這些著名的書法字體中學習、品鑒,尋找經驗與靈感,這樣在進行楷書書法欣賞時,就能夠做到胸有有墨,而只有了解到楷書書法的形式美感,才能夠在日後的練習中更加有針對性,才能夠逐漸領會楷書書法的精髓。

閱讀全文

與毛筆書法作品圖片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圖片png怎麼轉jpg格式 瀏覽:297
做衣服的軟尺圖片 瀏覽:467
奶酷臉男生圖片 瀏覽:875
如何選合適的背景圖片 瀏覽:549
小女孩掰手腕圖片 瀏覽:626
抱書的女孩子的圖片二次元 瀏覽:984
中童短發的發型圖片女 瀏覽:755
女孩屁股的圖片 瀏覽:944
手工立體作品圖片大全 瀏覽:572
9張手機圖片轉word文檔 瀏覽:191
狼女圖片動漫 瀏覽:671
ct的日期怎麼看圖片 瀏覽:372
鈴木重機車圖片和價格 瀏覽:688
乳罩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732
熱巴黑紅衣服在一起的圖片 瀏覽:268
傷感圖片下面帶文字的圖片 瀏覽:864
k的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19
發燒的女孩圖片 瀏覽:96
男生帶帽子傷感圖片 瀏覽:727
廢舊衣服變寶圖片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