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感受孔雀尾巴的造型美與色彩美。
2、學慣用棉簽與手指表現出孔雀的羽毛。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節假日與父母一起去動物園看看孔雀。
2、查閱有關孔雀的資料,初步了解孔雀,會跳舞蹈《金孔雀》。
3、PPT、顏料、棉簽、抹布、報紙。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花冠頭上戴,錦袍身上穿,尾巴似扇形,展開人人愛。
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謎底是孔雀。)
二、游戲體驗:
聽音樂,學學孔雀跳舞,用肢體去體驗、感受孔雀的美。
三、圖片體驗:
提問:孔雀哪裡最漂亮?它的尾巴像什麼?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是怎樣生長的?還有什麼樣的東西是這樣的?
四、兒歌體驗:
小孔雀,穿花衣,
走來走去好神氣,
忽然開了五彩屏,
和我比比誰美麗。
五、繪畫體驗:
用棉簽畫出孔雀開屏時尾巴的樣子,手指蘸上顏料為孔雀點出五顏六色的羽毛吧!
六、評價展示:
看看好朋友畫的孔雀漂亮嗎?漂亮的話就在星星榜塗上顏色吧!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活動目標
1.充分發揮想像力,畫出一些新式的汽車,激發起幼兒創造性繪畫的熱情和興趣。
2.能大膽地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汽車的外觀造型。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1.記號筆、油畫棒、圖畫紙。
2.《夢幻曲》。
3.未來城的馬路背景圖,範例《長翅膀的車》。
活動過程
(一)夢游未來城:以夢幻形式帶幼兒到未來城去旅行,引出主題。
1.幼兒閉上眼睛,靜靜聽教師隨音樂講述:我們開著時空車,來到了未來城,未來城裡的汽車和我們見過的可不一樣,有的汽車長著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飛,也可以在地上開;有的汽車長得象西瓜一樣圓圓地;有的汽車有許多輪子,有的車身象彎月亮。想一想,你看見了什麼樣新式的汽車?
2.以問答的形式豐富幼兒對未來車的想像。
(二)繪畫活動
1.請幼兒根據想像,動手設計未來的汽車。
師:請小朋友也來設計一部未來城的汽車。想一想汽車由哪幾部分組成?怎麼才能設計得和別人不一樣?
2.幼兒作畫,老師指導。繼續播放夢幼曲,啟發幼兒的想像。
(三)講評小結: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對有獨創性的作品給予特別介紹並表揚肯定。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匯爵士樂》,領略抽象畫的特點。
2.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像,並樂意表達自己的見解。
3.體驗畫面得美感及欣賞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欣賞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匯爵士樂》,領略抽象畫的特點。
教學准備: 課件、音樂、幼兒操作材料(白紙、黑色條狀即時貼、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匯爵士樂》,讓幼兒了解格子畫的特點。
1.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有趣的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播放PPT1,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這些線條和方塊可能是什麼?
幼:迷宮、水管、馬路......
二、通過音樂與畫面的匹配游戲,引導幼兒體驗畫面的意義
1.「小朋友說的很好。這幅畫呀,是畫家畫的對一個城市的印象。那到底是哪個城市,老師這里有兩張圖片,裡面是兩座不同的城市,哪座城市表現了這張畫?第一張:小河上有什麼?你們去過這個城市嗎?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城市?第二張。(播放PPT2-3,一段是中國民樂配江南風景圖片,一段是爵士樂配紐約的圖片。)
2.提問:你認為是哪一座城市,為什麼?(很大,繁華)
3.教師播放PPT4。(兩座城市並列的圖片)
4.小結:「這幅畫是畫家畫的對一個城市的感覺,這個城市叫紐約,就是我們剛才選的看到的第二個城市,紐約是繁華、熱鬧的大都市。有整齊的街道、高高的大樓,晚上還有閃爍變幻的霓虹燈。」
三、再次結合音樂欣賞圖畫,感知畫面的美感
1.(播放PPT5)這幅圖畫,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百老匯爵士樂》。百老匯是紐約著名的一條街道,街道兩旁都是歌劇院(表演),爵士樂(音樂的表現形式),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再來看看這幅圖畫。
你覺得這些大大小小的格子可能是什麼?(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提問:這些格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些大格子可能是什麼?小格子又可能是什麼?
3.提問:這幅畫裡面,哪種顏色最多?黃色使你想到什麼?給你什麼感覺?
4.提問:除了黃色還有哪些色彩?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你覺得漂亮嗎?你喜歡這幅畫嗎?
5.小結:這幅畫由無數的金黃色的小格子和一些紅色、藍色的格子組成,這些格子就像紐約的街道、樓房、車輛、也像跳躍的小音符。在畫家的眼裡,紐約就是這樣一座充滿活力、充滿音樂、讓人快樂的城市。
四、認識畫家及其作品在生活中的運用
1.那麼,是誰畫了這幅畫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畫家。播放PPT6,簡單介紹畫家(荷蘭 蒙德里安)。他還有其他一些作品。(播放PPT7-9)
2.提問:你喜歡這種特別的繪畫方法嗎?有很多設計師也很喜歡蒙得里安的風格,還把他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播放PPT10-15)
3.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回設計師,試試這種有趣的新方法呢?
你覺得他們的作品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格子、黑色的線條、留白,沒有圖上顏色的就是留白、色塊)
五、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
接下來,我們也用這特別的繪畫方法來創作一幅畫!(出示一張白紙)老師在紙上已經貼好了一些紙條,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貼出不同大小的格子畫,然後隨意的將這些格子填上顏色,白紙放在小簍子里。等音樂結束時,你們可以帶著作品,到老師身邊介紹你的作品。
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感受累加剪紙的特點,並初步嘗試用這一方法創作「花兒朵朵」。
2.能運用折剪、畫輪廓的方法進行創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種工具、材料。
准備:
1.各色蠟光紙,糨糊,剪刀,托盤,抹布,鉛筆等。
2.累加組合剪紙作品一幅(見圖1),其中一隻蝴蝶的花紋可以分離並移動。
3.背景音樂,「三隻蝴蝶」背景圖(圖上有幼兒畫的若乾花朵)。
4.欣賞剪花娘子庫淑蘭的剪紙作品,豐富有關經驗。
過程:
1.回憶已有經驗,萌發活動興趣。
師:我們聽過剪花娘子庫淑蘭奶奶的故事,也欣賞過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還記得是什麼作品嗎?庫淑蘭奶奶這幅作品是用什麼方法做的?
幼:梅香騎馬。
幼:用的是累加剪紙的方法。
2.欣賞剪紙作品《蝴蝶飛》,感知累加組合剪紙的特點。
(1)初步整體欣賞作品(見圖1)。
師:這些蝴蝶是什麼樣子的?
幼:大小不一樣,飛的方向不一樣。
幼:有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師:在這么多美麗的蝴蝶中,你最喜歡哪一隻?你覺得它哪裡最漂亮?
幼:我最喜歡紅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鋸齒形花紋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還有波浪形、圓形和水滴形的花紋。
師: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什麼樣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鋸齒形,中間有許多圓形,像小太陽一樣。
(2)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師:像小太陽一樣的花紋有幾層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教師將黑色蝴蝶上的太陽形花紋一層層地分離,便於幼兒觀察,見圖2。)
師:原來四層圖形從下到上,一層比一層小,而且它們的顏色也不同。
現在我要把它們貼回去,該先貼哪一個呢?
幼:桃紅色的最大,要貼在最底下,再貼綠色的、小一點的……最小的要貼在最上面。
師:貼好後的花紋和原來的一樣嗎?怎麼不一樣呢(見圖3)?
幼:圓形都貼到一邊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紋有點像。
師:看來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層數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師:蝴蝶所有的花紋都是四層的嗎?有沒有和它不一樣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紋是三層的。
幼:還有蝴蝶的身體用了兩層累加,眼睛用了一層。
師:累加的花紋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它們的色彩和花紋效果也不一樣。
3.大膽嘗試用累加組合的剪紙方法創作「花兒朵朵」。
(1)共同討論製作方法。
師:我們的小舞台要上演童話劇《三隻蝴蝶》,我們已經做了一些背景,畫了一些美麗的花。今天我們再用累加的方法做些花,把背景布置得豐富些,好嗎?你們想做什麼樣的花呢?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師:我這兒有一些梅花,我們來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
幼:最外面一層花瓣是紅色的,第二層是粉紅色的,還有花蕊。
師:我們怎麼來做這朵花呢?兩層花瓣一樣大嗎?
幼:先折剪出第一層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層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間的小一些……還要剪出花蕊,然後把它們貼在一起。還可以剪些小花紋裝飾花瓣。
(2)嘗試製作。
師:我們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畫輪廓剪的方法來做花,在使用材料時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紋用大的紙,小的花瓣和花紋用小的紙,剪下的碎紙要放到空盤子里,我們要像庫淑蘭奶奶一樣學會節約。
(幼兒製作並將作品布置在《三隻蝴蝶》的背景圖上)
4.師幼共同布置作品並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你最喜歡哪一朵?它哪裡最漂亮?(見圖4、圖5。)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層一層的,每一層的顏色都不同。
幼:雞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狀。
師:累加剪紙的方法不僅可以做花,還可以表現很多其他的東西,以後我們再來試一試。
活動分析:
剪紙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該活動是為小舞台表演《三隻蝴蝶》製作背景而進行的。在前期活動中,教師首先讓幼兒感受庫淑蘭剪紙的特點,引導幼兒欣賞優秀的剪紙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紙藝術的美。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讓幼兒欣賞作品的內容、畫面布局,還鼓勵他們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引導他們討論剪紙方法,感受色彩、圖形變化帶來的美感,知道什麼是累加剪紙,並比較它和鏤空剪紙有何不同,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
剪紙活動不僅是技能的練習,也是對幼兒的一種文化熏陶,對幼兒生活觀念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活動中關注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等等。
教材分析
絲瓜在孩子們的生活周圍並不陌生,它們漂亮的顏色、細細長長的形狀特點經常會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而幼兒的藝術創作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節美術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絲瓜的細長特點,從而進行「絲瓜畫」的製作。
活動目標
(一)觀察、欣賞,感受絲瓜的細長特點。
(二)嘗試撕紙黏貼,創作「絲瓜圖」。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絲瓜細長特點,能進行撕紙黏貼。
難點:合理布局,用皺紙黏貼作絲瓜。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幼兒操作材料、綠色皺紙。
經驗准備:對絲瓜有一定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認識絲瓜(通過觀察和認識絲瓜。說說絲瓜的顏色、形狀和懸掛的樣子。)
1.引導幼兒回憶:你見過的絲瓜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絲瓜實物或圖片。觀察和認識絲瓜。說說絲瓜的顏色、形狀和懸掛的樣子。
(二)欣賞水墨作品(通過欣賞水墨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作品的形狀、懸掛狀態、疏密等。)
1.這是水墨畫,也叫中國畫,用墨汁和毛筆畫出來的。
2.你覺得這幅畫有什麼特點?從形狀、懸掛狀態、疏密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
(三)學習「絲瓜畫」製作(自己動手來做「絲瓜畫」。提醒幼兒黏貼皺紙時,不宜將皺紙綳得過緊。)
翻開幼兒活動材料,在虛線框內塗抹膠水,然後撕一段綠色皺紙,稍加折疊,皺皺的黏貼在虛線框內。用一小段黃色皺紙黏貼在絲瓜下面,做絲瓜。
(四)創作「絲瓜畫」( 創作「絲瓜畫」,表現絲瓜的細長特徵。)
1.幼兒自主創作,教師提醒幼兒表現絲瓜的細長特徵。
2.相互欣賞,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通過吃餅干、說說、想像,用圖形融合的方法畫出吃了餅干後的各種形狀。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大膽創作。
重點與難點:
吃餅干時充分地開動腦筋想像,用簡單的線條勾出物體的輪廓,使圖形融合起來。
材料准備:
範例一幅。
各種形狀的餅干若干;餐巾紙;
記號筆、油畫棒、圖畫紙。
設計思路:
在一日活動中幼兒用點心時,我常常發現小朋友吃餅干不是幾大口一下把它吃完,總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餅干象什麼,把餅干吃成一種與某種事物相似,於是高興地和小夥伴分享,同伴也就爭著相仿,有的說象月亮,有的說象槍,有的象汽車……當幼兒觀察逐漸仔細,能用不同的圖形通過不同的組合,描繪出物體的基本特徵時,個別幼兒的作品中局部開始出現用簡單的線條勾輪廓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設計「吃餅干想像畫」這一活動內容,皆在讓幼兒嘗試用輪廓線取代呆板的圖形,畫出各種吃過餅乾的形狀,通過想像組合成畫,使圖象更豐富、有趣,進一步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大膽表現,尤其要鼓勵創作出不同與別人的圖象的幼兒,不能單純以象或不象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對有些有圖象可啟發幼兒通過舔一點,改一改來體會成功,使每個幼兒獲得自信、投入創作。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討論、示範——吃餅干想像——引導講評——延伸
活動
一、引起興趣
提問:餅干你們吃過嗎?有哪些形狀?
二、討論、示範
(1)提問:你吃一口餅干後發現它象什麼,吃了一口又象什麼呢?(大家討論)
說明:討論是在平時發現的基礎上讓幼兒重現。
(2)觀察範例,了解作畫方法。
建議提問:這張畫和我們平時的畫有什麼不同?(如幼兒沒講出,教師可進一步提問:上面是畫了一樣東西嗎?)
(3)幼兒嘗試,激發創作興趣。
說明這是解決難點的重要環節,可請二"三名幼兒來嘗試用圖形融合方法畫,要求盡量不重復同伴的圖象,集體可通過評議這些圖象個部位的連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點等來進一步理解作畫方法,樹立創作信心。
三、邊吃餅干邊想像邊畫,教師巡迴指導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餅干,右手拿記號筆畫。
(2)邊吃餅干邊動腦筋想像,想像到什麼就把它畫下來,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幅畫。
(3)吃完後手用餐巾紙擦一下。
2、幼兒創作
建議教師通過觀察可提示:
(1)大膽運用圖形融合方法作畫,畫出吃了餅干後的`各種形狀。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2)注意畫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像出的事物合理組合在畫面上。
四、引導講評
建議找找哪幅畫圖形融合得最合理,請小作者介紹作畫的內容。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回家還可想像,再嘗試畫出不同的畫來。
設計思路:
在中班學習活動中"在秋天裡"的主題目標:了解秋天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我班從這一主題目標出發,開展了系列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收獲、體驗豐收。同時衍生了一些和主題相關的美術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繪畫中要求表現真實的心理特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水果蔬菜的寫生活動,本次活動的設計也就是依據了幼兒的這個心理特徵。
繪本《一園青菜變成精》描述了蔬菜們在菜園中打仗的熱鬧情景,孩子們非常喜歡,給了我活動設計的靈感,正值聖誕節、元旦來臨,孩子們熱衷於聯歡會時的裝扮,因此我藉助這本繪本設計了一個繪本後的延續活動--蔬菜要舉行聖誕晚會,比賽誰邀請的蔬菜朋友多,並以這個情景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力圖讓孩子們通過圖形和線條的組合,有目的的選擇顏色,畫蔬菜並為蔬菜進行細節的裝扮。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圖形和線條的方式來表現蔬菜。
2、大膽想像蔬菜開聖誕晚會的情景,感受菜園里的熱鬧場面。
3、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准備:
背景圖2張、各種蔬菜實物、顏料、抹布、記號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出示背景圖:今天我帶來了兩幅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你看到了什麼?有哪些蔬菜?
老師簡單講述故事:菜園里真是熱鬧,今天蔬菜們又要干什麼呢?原來明天就是聖誕節了,蔬菜們商量著要舉辦一個聖誕晚會。黃瓜提了個建議:"我們來個比賽吧,比一比哪邊邀請的蔬菜朋友多。""好,我來做隊長。"有一個蔬菜從左邊菜園里跑了出來,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胡蘿卜-引導幼兒觀察胡蘿卜的裝扮。):"我已經穿戴整齊,把自己也打扮的美美的,我去邀請朋友們。"右邊的蔬菜著急了,它們會派誰來做隊長呢?(猜一猜:長得長長的、一節一節的是誰?)是藕來做隊長。出示一節小小的藕,這個藕可以做隊長嗎?(引導幼兒說出:要長得大大的才能做隊長)。
二、老師示範:
1、藕是什麼顏色?對比土黃和咖啡色,找出正確的顏色進行示範。
2、還要有手有腳才行:示範畫上手腳。
3、去邀請別人首先自己要打扮的美一點,示範裝飾,幼兒講、老師畫。
三、幼兒作畫
1、說形狀:胡隊長和藕隊長要去邀請蔬菜朋友了,想請我們來幫幫它們,你們願意嗎?你會邀請哪個蔬菜呢?(幼兒回答,引導他們說出蔬菜的形狀、顏色)請出蔬菜:尖尖的、長長的、圓圓的蔬菜都來了。大家快來邀請它們吧!
2、辨顏色:這里有三塊菜地,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蔬菜朋友,待會兒我們把它們請出來,請的時候想一想:邀請誰,它是長在哪塊地里的。
3、提要求:記住你邀請的蔬菜一定要:長得大大的,有手有腳還要打扮的漂亮,比一比誰請的蔬菜朋友品種多。
4、幼兒繪畫過程中放《聖誕音樂》,老師邊觀察,邊鼓勵幼兒畫得大、品種要多。
四、游戲:比一比哪一隊請的蔬菜品種多
聖誕晚會就要開始了,蔬菜朋友都來了,我們來比一比哪一隊請的蔬菜朋友品種多。老師報蔬菜名,幼兒說"有",老師給相應的隊貼上獎勵,多的一隊勝。
活動延續:
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我們也要開個迎新晚會,我們也來裝扮自己吧。
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在於畫得大,畫得多,畫面要滿,老師在活動中不斷提醒:"小毛頭不能參加晚會"、"比一比誰邀請的蔬菜朋友品種多",引導幼兒畫大畫滿,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對裝飾蔬菜老師較為忽視,建議可以在最後的分享部分,將蔬菜裝飾進行分享介紹。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長城的基本構造,表現簡單的重疊,近大遠小。
2.進一步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
活動准備
1.圖片:長城
2.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欣賞:長城。
教師:你們知道圖片上是什麼?(長城)
小朋友知道長城在哪裡嗎?(北京)
誰去過長城?給大家講一講你見到的長城好嗎?
2.了解長城的基本信息
(1)觀察圖片
這是我國最古老最偉大的萬里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止敵人入侵的軍事工程,長城很長很長的,長城很寬,
只有我們中國才有,是世界上的奇跡,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2)長城很雄偉很壯觀,很厲害。有的小朋友去過,有的小朋友沒有去過。
沒關系,我們今天可以用我們畫筆來畫畫長城,我們就看到了長城。
二、教師示範
1.初步了解長城的基本構造
長城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有烽火台和城牆)
畫出烽火台
烽火台的兩邊是什麼?(城牆)
(教師演示畫城牆)
2.小朋友可以畫很多很多長長的城牆。
瞧!多麼雄偉的萬里長城呀,我看到長城了,真開心!
3.教師示範城牆的重疊,近大遠小。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登上長城可開心了!你也來試一試好嗎?
三、幼兒創作
鼓勵幼兒大膽繪畫,表現雄偉的萬里長城。
四、作品評價
請幼兒講解自己繪畫的萬里長城,鼓勵幼兒編成故事情節。
② 孔雀小時候是什麼樣的
孔雀小時候有點像鵪鶉;孵卵由雌鳥承擔,經28-30日才孵出雛鳥,雛鳥有隱蔽於雌鳥尾下的習性。生長緩慢,第一年的幼鳥與雌鳥略同,而雄性幼鳥的頸部則色彩較鮮艷。
第二年的幼鳥與同性別的成鳥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臉上裸露部呈藍色和黃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時雄性幼鳥具有完全成長的尾屏。孔雀小時候長什麼樣具體參考下圖。
(2)小孔雀跳舞圖片簡單繪畫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留鳥;尤以清晨和臨近傍晚時覓食活動較為頻繁。常成群活動,由一雄數雌和亞成體組成小群,多成5-10隻小群邊走邊覓食,有時亦見單只和成對活動。善奔走,不善飛行,行走時步履輕盈矯健,行走姿勢有似一步一點頭。
疾走時像奔跑一樣,一般在逃避敵害時多大步急馳,逃竄於密林中。通常很少起飛,但向下滑翔時亦飛得很快。白天活動,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動較多,中午多上樹或在林中陰涼處休息,晚上棲息於樹上。
雜食性。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也吃蝗蟲、蟋蟀、蛾、白蟻、蛙、蜥蜴等動物。主要吃川梨、黃泡的果實、幼樹枝葉、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穀等植物和農作物。
③ 孔雀舞的作品意圖是什麼
尚翼舞社專業解答:
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後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
傣族的歷史悠久,從公元1世紀,漢武帝開發西南後就與內地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來。東漢時,傣族首領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樂舞、魔術、雜技者到洛陽獻藝。由此可見,傣族的樂舞文化早在兩千年前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聖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徵。不但許多的人們在家園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徵。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傣族民間傳統的孔雀舞有著很長歷史,並被納入了宗教的禮儀之中。孔雀舞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趕擺"等民俗節日,只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敲響大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姿態優美的"孔雀舞",歌舞聲中呈現出豐收的喜慶氣氛和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
楊麗萍與孔雀舞:
楊麗萍,1958年生於雲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愛舞蹈。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九年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並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她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赴台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3年,楊麗萍任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總編導及主演。2009年,編導並主演《雲南映像》姊妹篇《雲南的響聲》,再獲成功。
源遠流長
孔雀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間就已經流傳著許多有關孔雀舞的優美傳說,召樹屯與蘭吾羅娜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在"趕擺"、過節以及各種喜慶日子裡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據各種傳說編成的。其中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講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傣族小夥子為了謀生,他每天都到江邊的一棵空心樹下釣魚,並且每次都能釣到很多。可是,有一天他從早釣到晚,連個魚影子地看不到。他感到萬分奇怪。
正在這時候,突然一陣輕風刮來,吹到他身後那棵空心樹內。發出了"嗡嗡"聲響。這時,江邊的果樹上熟透了果了,也隨風叮叮咚咚落入江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就在這一瞬間,他見江中映示出山坡上孔雀窈窕的倒影。見此情影,小夥子驚喜地回頭觀看,只見一對綠孔雀展開了美麗的翎羽,正隨著動聽的聲響翩翩起舞。
當時,小夥子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高聲說道:"啊!我今天到了神仙住的地方了!"於是,小夥子丟下釣竿,驚喜地跑回村寨,活靈活現地給鄉親們講述所見到的一切。鄉親們聽後了十分驚奇,都盼望自己也能親眼看到那動人的情景。後來,小夥子帶著眾多鄉親來到江邊,把那棵空心樹砍倒,鋸婁做成長鼓,蒙上一層黃牛皮,用手一敲打,頓時發出了"嘣-嘣叭-嘣"的悠揚聲響,然後,小夥子又找來銅盆、銅鍋蓋,讓其他青年隨著敲的節奏聲義織敲打。接著,小夥子在快樂的鼓樂聲中,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當時,觀看的群眾都看得入迷,百看不厭。從那以後,鄉親們一致推選小夥子到"趕擺"的群眾集會上跳孔雀舞在"趕擺"的日子裡,小夥子為傣家人首次表演人孔雀舞,藝術地再現了孔雀形象,博得傣家的贊賞。從此,這種在象腳鼓和 鑼伴奏一的孔雀舞,就在傣族人民中間流傳開了。
關於孔雀舞的傳說民間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講的:據說,在很古老的時候,孔雀的羽毛並非像現在這樣五光十色,也沒有那美麗的"圓眼"羽翎。只因它馴良、溫順而被人喜愛。一次,在當地舉行小乘教"擺帕拉"宗教節日慶典時,聽說佛祖為此下凡此地。為能得到佛光的普照,虔誠的信徒們紛紛趕到寺院,把佛祖圍得水泄不通。
有一隻棲息在遙遠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的音信後,急忙趕往寺廟可惜已經過遲無法靠近佛祖,而在人群外急得團團打轉。孔雀的虔誠之心被佛祖察覺後,便向孔雀投去一束佛光。不巧這束神力無比的佛光,只落在了來回奔跑孔雀的尾部,使雄孔雀尾部的根根羽翎霎時綴上了鑲有金圈的"圓眼"紋圖案,成為現在人們所見到的樣子。在佛祖離去時,特意叮囑孔雀:在明年的"擺帕拉"節時再見。從此以後,每當"擺帕拉"節,佛祖釋迦牟尼便會高坐於蓮花寶座上,接受人們朝拜之後,觀看從天柱山趕來的孔雀向佛祖獻演的孔雀舞。同時,孔雀也將向人們展現佛祖賜予它羽毛的異彩。從此後,每當宗教節日和年節慶典,人們為了賧佛和祈求吉祥,就都要表演民間傳統的孔雀舞。
另一個傳說是,從前傣族有一個王國,國內有一個漂亮又高貴的王子,他是許多女孩兒的夢中情人,有一天王子和侍衛一起去打獵,他們追一隻兔子追到了湖邊,王子看到有七隻孔雀從天邊飛來,它們繞著湖打著圈,舞姿優美徐徐落下。七隻孔雀褪下孔雀魔法羽翼,變成七位漂亮的公主,其中第七個長的最漂亮,舞跳的最好,王子愛上了這位七公主。回到王國王子整天想著這位漂亮的公主,有一天,王子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再次來到了湖邊,趁她們不注意,偷走了七公主的魔法羽翼,等到其他六位姐姐穿上她們的羽翼飛走的時候,只有這位最小的公主還在尋找自己的衣服,這時候王子走了出來把衣服還給了這位最漂亮的公主,她也立刻愛上了這位相貌英俊又高貴的王子,他們結婚後,公主教她的子民孔雀舞並教會了他們做孔雀衣,百姓們都很尊敬愛戴她,他和王子幸福的生活著,一直到最後。
傳承演繹
傳統的孔雀舞,過去都由男子頭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裝束,在象腳鼓、鑼、鑔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其中有豐富多樣、帶有寓意的手形與各種跳躍、轉動等舞姿,伴隨著優美的"三道彎"軀體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窺看"、"漫步森林"、"飲泉戲水"和"追逐嬉戲"等神態和自然情景。雖然由男子表演的傳統孔雀舞動作偏於剛健、挺拔少有陰柔之美,但流暢的舞姿與模擬孔雀的優美造型往往令觀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別。
為傣族舞蹈伴奏的重要樂器是"象腳鼓",在傣族,從3、4歲的幼兒到古稀老人,沒有不會擊打象腳鼓的。象腳鼓的高級演奏者,不單純只是打鼓的樂師,同時必定是一名優秀的舞者。
因為傣族舞者所能呈現出的表演水平與鼓手的演奏關系密切。作舞之前舞者和樂師一般沒有合練,完全靠相互之間的感覺進行默契的配合與表演。擊鼓樂師因熟諳舞蹈,會依舞者水平的高低選擇和不斷變換鼓點的節奏、速度,以至引導舞者亮出高難絕技。在恰當場合,樂師也會參與到舞蹈中來,用手的指、掌以及用拳、肘、頭、腳各部位,敲打出各種摹仿自然界多種音響的鼓聲技藝高超者,一槌下去,鼓音之長可以將中式上衣的扣襻全部解開,再擊一槌,又可將扣襻全部扣上。樂師有時身跨長約80公分小象腳鼓,邊擊鼓邊進行舞蹈。他們的舞姿靈活、歡快,跳躍性強,是青年男子表現個人鼓舞水平和技藝的極好形式
類別解析
由於孔雀舞有不同的傳說和流行的區域,所以其特點有某些方面是有差異的。大致膝都有伏柔韌而較緩慢,手上的動作柔軟一些,三道彎的造型線條柔和,常用拱肩、柔肩、拱胸來加強其優美、內在的感覺,鼓點較緩慢而輕盈。
雄孔雀舞。這是一種表現女性的孔雀舞。在民間多由男子表演。這類舞,膝部起伏較剛韌,手上動作柔韌,手上動作柔韌挺拔而舒展,小腳較有力,三道彎造型梭角較明顯,動作較大很健美。放大的柔肩、拱肩、 碎抖肩,加強了舞的剛韌而舒展的特點。鼓點有力、渾厚,節拍鮮明,節奏異常豐富。
小孔雀舞。表現在小孔雀的舞蹈,這種舞,膝部常用快速的小顫、以及沒有起伏的的矮步,小腿顯得非常輕盈靈活,主力腿常用蹲地小跳使舞蹈非常活潑。手上動作變化輕盈而靈敏,三道彎道造型小巧玲瓏。常用連續的小聳肩使這種舞蹈輕快、活潑、熱情。鼓點快速而輕巧。
傣族人民非常熟悉和了解孔雀的生活特性。因此,孔雀舞有較固定的程式。如孔雀舞的開始,一般都表現孔雀飛出窩巢,靈敏地探視四周,當它發現周圍沒有任何威脅時,才安然地走下山坡,在草坪上翩翩起舞,然後撥開草叢、樹枝尋找泉水(或者尋食)。當它找到水時,高興地在水邊照自己身上的影子、飲水、洗澡,瀟灑地抖掉自己身上的水珠,展開它那光彩奪目的翅膀(開屏),與萬物比美,自由福幸地飛翔,等等。這就是孔雀舞的一般程式。
由於孔雀舞的傳說很多,表演者各自根據民間傳說編舞,有的側重摹仿孔雀的舉動,有的表現孔雀的各種內心活動。再加之傣族又分為不同的支系,所以孔雀舞雖有較統一的表演程式,但也不是一個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
天然特色
傣族人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由於歷代民間藝術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擅長於跳孔雀舞的人。
孔雀作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范化的地點陣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 、曬翅、展翹、抖翹、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感情內在含蓄 、舞蹈語匯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有三道彎舞姿造形,手形及手的動作也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
孔雀舞的動作優美曲雅、柔韌內在而又輕盈敏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表現在膝部柔韌的起伏。這是傣族民間舞蹈的共同特點,也是孔雀舞的特點,在變化萬千的動作過程中,膝部始終是帶韌性的起伏,但這種起伏又不是機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隨著內在和外在的感情變化而變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時稍快,而下蹲時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帶韌性的。這樣,使 孔雀舞顯得非常優美內在。
其二,孔雀舞的特點還通過手臂手腕、手指柔軟剛韌的運用而表現出來,上述三個部位的動作柔軟而不松軟,具有剛韌的內在力量。手上每個舞姿的變化柔軟而剛韌。這樣的動作韻律,把孔雀溫順、善良、穩重的性格牲表現得十分完美。
其三,孔雀舞的特點還通過小腿動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靈活運用而充分表現出來。
其四,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體各部位組成優美曲雅的三道彎造型。如:右五位側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腳旁掖腿,那彎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彎的腰部,微倒的頭部等,這種別具一格的曲線形圖案,再現了孔雀窈窕的體態。孔雀舞三道彎的造型與其他民間舞稍有區別。一般送出的胯部與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關部多用順倒,即倒向上身傾斜的方向。
孔雀舞的語匯也是非常豐富的。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真是千姿百態。如手上的動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攤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勢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腳下的動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點步、頓錯步,還有很多的抬前、旁、後曲腿等優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腳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聳肩等等。豐富的舞蹈語匯,描繪出孔雀的活潑、靈利、美麗。
千姿百態
孔雀舞沒有音樂旋律的伴奏。伴奏樂器雖然僅有象腳鼓、 鑼、鈸等打擊樂,但並不顯得單調。象腳鼓的鼓點異常豐富,音響變化萬千,表演者一般都要選一位很好的鼓手伴奏。這樣,才能打出豐富多彩、激動人心的鼓點。同時能隨著表演者的舞蹈動作和情緒的變化而靈活、巧妙地變換鼓點。木架上按大小順序排列的 鑼雖然只打著單一的節奏,但也能隨著表演者的舞蹈動作的節奏,但也隨著表演的情緒和舞蹈動作的變化而有輕、重、快、慢之分。鈸的打法也如此。
當象腳鼓、 鑼、鈸三種樂器很協調的齊奏時,即能夠打擊溫柔抒情的鼓點,也能打擊出歡騰奔放和渾厚有力的鼓點鼓點。鼓點激發起來演者的激情,同時,表演者精湛的表演藝術又感染了鼓手。圍觀群眾在表演者跳到高潮時,由一人(可由鼓手或觀眾中的小夥子)帶頭喝彩:"吾-吾"或"水-水"。這時,就出現了一中短波百應的歡騰場面。
瑞麗傣族孔雀舞以單人舞為主,也有雙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孔雀舞有豐富多樣的手形動作和跳、轉等技巧,四肢和軀乾的各個關節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勻顫動,形成優美的"三道彎"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語匯尤為豐富,有"飛跑下山"、"林中窺看"、"漫步森林"、"抖翅"、"點水"等惟妙惟肖模擬孔雀神態的動作。
舞蹈奇葩
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只在重要熱鬧的民族節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維系民族團結的意義,其代表性使它成為傣族最有文化認同感的舞蹈。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區分布
孔雀舞的分布地區較廣,上部阿里三部,中部衛藏四翼,下部朵甘思六岡,都有表現孔雀的民間舞蹈。由於各地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的不同,孔雀舞的表演形式、風格特點、技巧難度、歌詞大意、音樂風格亦有差異。為了說明各地孔雀舞的區別,現借用幾種不同的孔雀舞加以比較和研究。
④ 二年級的孔雀怎麼畫
畫二年級的孔雀的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鉛筆、橡皮、白紙、彩筆。
1、在白紙上畫一個小圓作為孔雀的頭。
⑤ 小班《畫孔雀》美術教案設計
《畫孔雀》美術活動通過欣賞孔雀的美麗,激發小班幼兒繪畫的興趣,小班的教師准備好了教學設計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畫孔雀》的美術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畫孔雀》教案設計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孔雀的美麗,激發繪畫的興趣,學習按一定規律用指腹壓印畫法畫出孔雀羽毛的特點.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訓練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活動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能大膽想像,一定規律用指腹壓印畫法畫出孔雀羽毛的特點
活動准備
1.學具:活動材料每人一份,紅,黃,藍三種顏色每組一份
2.教具:音樂磁帶,范畫一張,孔雀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欣賞舞蹈,感受孔雀的美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舞蹈,大家想看嗎?請你猜猜老師跳的是誰?
2.出示圖片,認識孔雀
(1)調動已有 經驗 ,幼兒討論:
師:大家都說對了,是孔雀.你見過孔雀嗎?在哪裡?它長得什麼樣?
師:大家講得真好.孔雀很漂亮,雄孔雀還會張開大大的尾巴,就象美麗的扇子,這就叫孔雀開屏
(2)出示圖片,認識孔雀:
師:今天動物園里的孔雀也要開屏了,大家想看嗎?你看,孔雀開屏的尾巴長得什麼樣?上面的有些什麼?
師:孔雀開屏的尾巴上有花紋,這些花紋就象小兵一樣排著隊呢!
3.講解畫法,激發興趣
師:這樣的美的孔雀我們一起來畫畫吧!老師已經畫好了孔雀,請你給它添上美麗的.用你的指腹輕輕蘸點顏料按在線上,一圈紅的,一圈黃的,再一圈藍的,顏色的時候要把顏料擦乾凈.你自己可以想想還能怎麼畫呢?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學習按一定規律用指腹壓印畫法畫出孔雀羽毛的特點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能大膽想像出不同的規律
(3)引導幼兒注意畫面整潔
4.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師:你最喜歡哪一張?為什麼?
5.活動延伸:學跳舞蹈
師:小孔雀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學跳舞吧。
《畫孔雀》教案設計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線條、形狀、圖案對孔雀的尾部進行分割和裝飾,並對稱的、有規律地塗色。
2、鼓勵幼兒耐心細致地作畫,養成清潔整潔的作畫習慣。
3、表揚大膽表現,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幼兒。
活動准備:
1、供幼兒欣賞用的范畫:四隻不同裝飾 方法 的孔雀。
2、幼兒人手一張印有未經裝飾的孔雀圖。
3、構線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短小的 故事 ,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森林裡來了一群美麗的孔雀,他們聚到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比一比,誰最美!他們都說自己是最美麗的,吵了起來。最後,大象爺爺說:別吵了,誰最美不是你們自己說了算的。我們請小朋友做評委,來評一評,到底誰最美。好嗎?
二、出示範畫,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孔雀們來了!(出示範畫)小朋友,你覺得哪只孔雀最美麗?為什麼?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孔雀的尾部分割方法以及有規律地塗色等,提醒幼兒除了可以用這種圖案裝飾,還可以用哪種圖案來裝飾孔雀的尾巴呢?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出示未經裝飾的孔雀,續編故事:還有很多孔雀也想參加選美比賽,可是他們沒有漂亮的衣服,怎麼辦?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小孔雀做新衣服,把他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參加比賽嗎?
小朋友在給孔雀打扮時先想好用什麼方法來分割孔雀尾部,用什麼圖案、花紋裝飾,選擇漂亮的顏色有規律地塗色。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分割孔雀尾部。
四、講評、結束。
1、展示幼兒的作品:比一比,誰的孔雀最美麗。表揚想法獨特的幼兒。
2、一起跟著音樂《雀之靈》,跳一段孔雀舞。
《畫孔雀》教案設計三活動目標
1、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能隨音樂輕柔、優美的進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3、產生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提前讓幼兒熟悉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旋律和歌詞。
2、《孔雀》課件。
3、《孔雀開屏》的錄像、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VCD一張。
4、教師的孔雀服一件。
5、蠟光紙、即時貼、膠棒、乳膠。
活動過程
1、師幼問好!以猜謎的形式展開活動: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幼:想)這位小客人說了要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帶來了一個 謎語 ,請聽好:說它象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這位小客人是誰?(孔雀)噢!大家猜對了,是只漂亮的孔雀。
2、出示課件《孔雀》,讓幼兒觀察孔雀的外形特徵,了解其生活習性以及孔雀的種類。
提問:(1)你在哪見過孔雀?它長得什麼樣子?
(2)你知道孔雀吃什麼嗎?(玉米、小麥、高梁、大豆及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小昆蟲等。)
(3)你見過綠孔雀,那還知道有什麼孔雀?講解孔雀的種類。(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兩種。)綠孔雀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南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由於野生種群的極度有限,使孔雀出現了白化變種,稱為白孔雀。孔雀喜歡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喜歡陰涼天氣)。
3、播放錄像播放錄像《孔雀開屏》,讓幼兒了解孔雀開屏的原因。雄孔雀開屏,雌孔雀不開屏。
(1)一種是孔雀繁殖的季節開屏,雄孔雀開屏是吸引雌孔雀,並不是比美
(2)孔雀在人多的時候開屏是自我保護、防禦敵害的本能。孔雀被傣族人稱為“吉祥鳥”,是我國珍貴的觀賞鳥類一,要保護好。
4、讓幼兒傾聽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引導幼兒感受傣族音樂的輕柔優美。
提問:你聽到歌曲中唱到了誰?聽到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5、教師示範舞蹈,請幼兒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優美。讓幼兒說一說喜歡舞蹈中那個動作?鼓勵幼兒大膽模仿。
6、教師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動作。做冠形動作時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要盡量伸直。掌形動作時手指與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翹。練習屈膝時一拍一下。
7、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表演,要求幼兒動作、表情優美。
⑥ 幼兒園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意圖:
在《可愛的動物》這個主題中,小朋友對小動物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綿羊的毛是卷卷的。我設計了這個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學習從里向外畫螺旋形來表現卷卷的綿羊毛。
活動目標:
1、探索學慣用從里向外的方法畫螺旋形,表現綿羊的羊毛。
2、學習在指定范圍內均勻地進行添畫活動。
3、認真仔細地繪畫,喜歡繪畫活動。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蠟筆。
2、綿羊玩具。
活動過程:
一、唱歌曲《棉花糖》導出活動主題:綿羊。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今天大家真開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在唱歌過程中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順序為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2、幼兒回憶剛才唱過的動物有哪些。
①「剛才我們變出了哪些動物呢?」 (小雞、小鴨、小兔、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麼樣子的啊?」教師出示小羊的范圖。引導幼兒有次序的觀察:頭(有彎角;有鬍子)→身體(上面長了羊毛)→尾巴(短小)
二、激發幼兒為小羊添畫的興趣和熱情。
1、你們看,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小羊呢?」「你們想幫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嗎?小羊的衣服是怎樣的呢?
2、教師小結:小羊的身上穿著一件有捲毛的衣服,上面有很多卷卷的毛,很暖和。
三、教師引導幼兒練習畫螺旋形。
教師:怎樣才能畫出卷卷的羊毛呢?
1、教師示範畫,請幼兒觀察怎樣從里向外畫螺旋形。
2、幼兒徒手練習。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五、評價張貼幼兒作品。
活動目標:
1.掌握手工扎染、折紙、點顏色等技巧,初步了解色彩搭配的規則。
2.培養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3.養成良好的作業行為和衛生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
2.8開、16開宣紙每人4~6張、調好的各色中國畫顏料、舊報紙、扎染PPT、圍兜及袖套每人一套。
3.課前給幼兒觀賞貴州苗族的各種蠟染製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聽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小貓咪感冒了,又流鼻涕又打噴嚏,小貓咪講衛生,趕緊到商店買來花手帕。
提問:花手帕有什麼作用?
分析:這不只是一個美術活動,也是一個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品質的好機會。
二、播放扎染PPT,欣賞並討論
引導幼兒說出商店裡的花手帕都有哪些圖案和顏色。(圖案有圓形、長條型、蝴蝶型、波浪形……學會說五顏六色。)
分析:孩子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了審美感,多變的圖案和艷麗的色彩引發了如何製作這樣美麗花手帕的興趣。
三、指導幼兒製作扎染作品
1.戴好圍兜和袖套,防止顏料弄臟衣服。
2.將白色的宣紙進行多層折疊,注意對角和對邊。
3.將折好的宣紙不同的部分,放入裝有顏料的小碗里點顏色。
4.將點好顏色的宣紙放在報紙上打開晾乾。
5.提問:在給「小手帕」染色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分析:幼兒要掌握折紙和點顏色這兩個主要步驟,因點顏色是新技巧,所以是這個活動的一個難點,首先要把顏色按照從淺到深的順序進行排列,引導幼兒有秩序的選擇;其次要把握一邊折一邊點顏色的技巧,並通過實踐慢慢掌握顏色的用量。最後要注意因打濕的宣紙打開難度很大,所以這個步驟必須由老師來完成,以免損壞作品。
四、幼兒自主探索如何做出漂亮的「花手帕」
1.通過反復的實際操作能夠知道,不同的折紙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圖案,並能初步找到其中的規律,如對折後從折點再折成三角形染色會形成中心擴散的圓形圖案等。
2.通過反復的實際操作能意識到深色和淺色的搭配會更好看,從開始的自由選擇顏色,到逐漸掌握深淺色的搭配。
3.過少的染色會使宣紙原本白色的地方過多,沒有那麼好看,顏色過於混合也會降低作品的質量,而且過多的顏色帶來的水分還會使得作品在打開的時候容易破損。
教學反思:
本意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更親近,更便於孩子觀察浸染時候顏料慢慢的擴散現象,因為考慮到站到前面來有些擁擠,所以,給孩子們准備了地墊坐下,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對地墊太感興趣而人又較多,在聽小朋友交流方法,老師示範小結時,在兩邊的孩子注意力都到地墊了那裡去了,更有甚者玩起地墊來。看來,要用這個方法還應注意兩點:事先應讓孩子先適應一下,第一次用孩子太興奮了;這種方法可能更適合人少的時候採用。
小網路:手帕,指手絹;禮物的代稱。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的特色服飾——唐裝,初步了解唐裝的主要特徵。
2、學習對折後撕紙、卷紙的`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民間藝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PPT課件
2、紙質唐裝每組一件,圓紙片、長紙條每組若干,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唐裝的主要特徵。
1、出示身穿唐裝的圖片。
師:他們穿的是唐裝,你們見過唐裝嗎?
2、出示幾種唐裝的圖片。
提問:和我們平
時穿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觀察唐裝圖片,教師在幼兒發現的基礎上介紹唐裝的圖案、扣子和顏色,引出團花和盤扣。
3、小結:過年過節或結婚的時候都可以穿唐裝,代表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二、觀察操作材料,猜測團花、盤扣的製作。
1、出示圓紙片和長紙條,分別提問它們可以做什麼。
2、示範用撕紙製作團花,用卷紙製作盤扣,並裝飾唐裝。
三、小組合作完成唐裝的裝飾。
1、提出要求。
(1)利用圓紙片撕出好看的花型,長紙條卷出盤扣。
(2)合理分工、小組合作。
(3)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凈,學會收拾整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賞。
1、師:你們裝飾的唐裝真漂亮,新郎新娘肯定很喜歡。
2、以送唐裝出活動室
一、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創造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力,同時又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並要以幼兒為本。我在設計中班美術活動《魚,變變變》時,整個思路就是以這兩點為依據。魚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對於魚的外型特徵幼兒已相當的了解和熟悉,我能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繪畫發展水平出發,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創設「小魚不見了」的問題情境勾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激發幼兒探索及創作的慾望。並運用多種繪畫材料、工具及載體,通過用蠟筆和水粉間的常用又獨特的組合方式進行美術創作,引導幼兒自主創造,表達自己的意圖及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讓幼兒盡情地表現,畫出自己喜歡的、富有創造性、個性的魚,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直觀教學和幼兒操作法相結合。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蠟筆和水粉筆組合進行美術創作,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2、養成良好的作畫常規。
活動准備
1、水桶、毛巾、水粉筆、一次性桌布、蠟筆、手套等
2、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進場
指導語:今天讓我們坐上潛水艇去海底探險吧!來,准備好了嗎?出發吧!(幼兒跟著老師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進場,坐成半圓形)
2、來到范畫前,引導幼兒猜測
師: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魚都去哪兒了?
3、出示水粉筆
這是一隻魔術筆,它一定知道魚躲在哪裡?
魔術筆粘上顏料塗在紙上,魚就出來了。
二、基本部分
1、請個別幼兒嘗試作魚
師:真神奇,我們也來試試好嗎?(請個別幼兒上來塗顏料)
2、小結,作畫練習的過程。
3、全體幼兒操作
師: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要變這樣的魔術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變魚前先要用淡色的蠟筆畫出自己喜歡的魚和水草,魚要畫得多些,畫的重些。
(2)畫好魚和水草後,再用水粉筆塗上顏料就可以了。
(3)在塗色時水粉筆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顏料會流出來。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凈,手臟了要及時擦乾凈。
5、幼兒分散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
1、評析
師:請動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潛水艇去觀察水裡的魚,老師指出有特色的魚和幼兒一起分享,這魚漂亮嗎?為什麼?
2、開潛水艇離開教室
師: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的魚,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教室里,讓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課後反思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美術活動,本次教學活動讓我最感欣慰的應該是:這是真正屬於幼兒自己的繪畫活動,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整堂課環節思路清晰流暢,形式新穎,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這一教學宗旨。
【活動目標】
1、感受拓畫別具一格的美,用紙團拓印出動物身上的花紋,體驗紙團拓印的樂趣。(重點)
2、學習紙團拓印的方法,訓練小手靈活性。(難點)
3、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感受趣味藝術活動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准備】
1、操作材料:報紙球、顏料(紅、黃、藍)每組3塊海綿、抹布、小筐、圍裙、套袖、卡紙。
2、教學材料:課件、范畫。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有斑點的各種動物圖片)
師:今天動物王國要開聯歡會了,咱們一起跟著馮老師去看看吧。
二、先出示沒裝飾的孔雀動物范畫
師:這只孔雀哭了,為什麼哭呢?咱們一起給它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三、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裝飾好的孔雀范畫,引起幼兒興趣。示範講解用紙團印畫的方法
A、設謎:師:下面老師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讓小孔雀穿上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要來變魔術了。(老師紙團印畫)
好了,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B、揭謎。剛才老師就是用這個報紙團蘸了顏料印在它身上的。
四、嘗試第一次操作老師示範紙團印畫的方法
1、「報紙變成了小紙求,要玩游戲了。跟誰做游戲呢?」(出示顏料,讓幼兒說說是什麼顏色的)
2、「看老師現來玩這個游戲:捏住小紙團,親親顏料水印一下、印兩下、印三下……再親親顏料、印一下、印兩下、印三下……」輕輕壓一壓,換個地方再壓壓,換個顏色,要把紙團送回家。
(注意哦,家可不能送錯,我們要把它送回另一個家。)
3、老師示範幾下後,請兩位幼兒來完成。
4、簡單評價:穿的衣服很乾凈,引導沒有印到黑線外面,小動物們最喜歡干凈、漂亮的衣服。
為了讓幼兒更清楚的掌握印畫,在講解時。
重點講解:
(1)蘸好顏料,要在顏料盆的邊緣輕輕地刮一下,把多餘的顏料刮掉一點,可以保持畫面、桌面的整潔。
(2)保持衣服清潔,如果弄到手上及時用抹布擦擦手。
(3)學換顏色紙團,把紙團送回家。
四、幼兒印畫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並提醒幼兒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潔。
五、集體參觀、評價
1、「自賣自誇」:請小朋友自己介紹。(先讓孩子贊美自己印畫的「動物的新衣」培養自信心,大膽表達自己的創作感想。
2、「大家評賞」:看看誰的動物穿的衣服最美麗?
結束語:咱們小朋友都幫小動物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它們為了感謝我們邀請我們去參加聯歡會,走一起去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拓印,孩子在活動中的狀態體現出他們在拓印的經驗上是很缺乏的,他們並不了解這些工具和顏色,甚至該怎麼用都不太清楚,只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印。但是我的講解還不夠清晰,幼兒在操作時不太明確,加入一些個別幼兒的示範會更好。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鳥,初步感受鳥的色彩美。
2.嘗試運用各種簡單的線條和圖案裝飾鳥,表現鳥的色彩美。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教學准備:
1.勾線筆,畫好不同姿態小鳥的輪廓圖。
2.課件:鳥類的圖片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慣用線條和簡單的圖案裝飾鳥。
教學方法與手段:觀察法、講解示範法、圖片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欣賞圖片,引出課題。
看一看,這圖片上的小鳥,他們的羽毛有什麼特點?
觀察小鳥羽毛的色彩,並回答。
欣賞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引導觀察,感受小鳥羽毛的色彩美。
二、學習裝飾小鳥。
1.師:如果要把這些小鳥打扮得漂亮一點,可以怎麼做?
2.出示一些裝飾的線條和圖案,引導幼兒觀察。
幼兒說出可以用線條和塗色的方法使小鳥變美麗。
觀察了解裝飾的線條、圖案。
在討論觀察中幫助幼兒豐富裝飾的方法和塗色的技巧。
三、布置與輔導:
1.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2.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
幼兒作畫
巡迴觀察,個別輔導幼兒的裝飾和塗色,使每個孩子獲得成功體驗。
四、展示作品,組織講評。
你用哪些線條來裝飾的?
欣賞作品。
根據提問交流回答
讓幼兒學會相互欣賞;
【活動反思】
最近,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對顏色比較感興趣,經常聽到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議論各種顏色,為了引導幼兒大膽探索感受顏色變化的美妙與神奇,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結合主題活動,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幼兒參與度較高,完成「五彩鳥」色彩鮮艷,課堂效果比較好!
但是在課中由於緊張,將示範與出示示範作品顛倒,以後課中一定要注意,而在創新性中,放手這個度上也要有更好的把握。
目標預設
1.在情境中能用簡單地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各種姿態。
2.大膽添畫,感受畫面的動感美。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用單線條的不同方向來表現樹葉的手腳,表現出樹葉飛舞時的不同姿態。
2.在感受樹葉飛舞時的歡快情境中為小樹葉添畫上開心的表情。
設計理念
生成是相對於幼兒園課程中存在著的預成而言的,生成是教師與幼兒一起活動時,逐漸發現幼兒的興趣、需要,用自己創造性的工作,激發每個幼兒的潛力,使之不斷地生成變化的過程。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就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生活中所關注的事物,結合季節的特徵,讓幼兒運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常見的事物--樹葉,感受到秋天落葉的動態的美。
設計思路
1、情感的體驗:小班幼兒對物體的美感和形象思維還處於啟蒙階段,雖然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但是沒有能力去表現,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幫助幼兒喚起表現物體清晰的意象,從而慢慢激發幼兒想畫的慾望。在這個活動中從音樂入手結合幼兒平時觀察到的樹葉飛舞的情景進行想像,從語言說的想像再到用動作自由表現的想像,從靜到動,充分地調動了幼兒參與的興趣,也滿足了他們情感的需要,幼兒在情感激發的前提下,來參與美術活動。
2、情境的創設:在這個活動中創設了給小樹葉拍照的游戲情境也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游戲,對於美術活動其實也是一種表現、宣洩自己情緒情感的一種游戲。用拍照的這個游戲情境可以淡化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的痕跡,讓他們在動動玩玩中來得到繪畫的樂趣。
3、形式的多樣在小班這個年齡段如要求孩子反復用一種工具來繪畫或是塗色,那麼幼兒將會失去興趣,我們將提供不同的繪畫的材料如棉簽蘸了顏料來表現、彩色的蠟筆來表現等,最後展示他們作品的時候可以放在一個大的秋天樹林的背景圖中,這樣雖然是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小樹葉的動態,但豐富的色彩的渲染與音樂的烘托,讓幼兒從視聽的美感刺激進一步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鳴。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師:前兩天我們在散步的時候,看見小樹葉都離開了大樹媽媽,現在仔細聽聽這段音樂,猜猜小樹葉在空中可能會做什麼?
(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
2、跟音樂來表現小樹葉歡快舞蹈師:請你們也來做小樹葉,跟著音樂一起跳舞,想想你會怎麼跳,音樂停止時請擺一個你覺得最好看的動作。
3、教師示範:給小樹葉來拍個照師:小樹葉們的舞蹈真優美,我要給大家拍個照。(請一個孩子擺好造型,其他幼兒仔細觀察手和腳的動作)師:這片小樹葉的手是往哪裡的?腳呢?(邊引導幼兒說,老師邊在樹葉上用筆畫出手和腳相應的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姿態)照片拍好了,看看和這片小樹葉跳的舞一樣嗎?
4、請能力強的幼兒來給小樹葉拍照。
師:誰也想來給其他的小樹葉拍個照呢?拍照的時候要仔細看好小樹葉的手和腳是什麼樣子的。
5、幼兒繪畫,嘗試用簡單地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樣子。
師:還有很多的小樹葉都想拍跳舞的照片,你們願意去幫助它們嗎?想想小樹葉在跳舞的時候它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呢?對了,笑起來拍出來的照片會漂亮哦!
6、展示欣賞作品(播放背景音樂,請幼兒把拍好的照片展示在大樹林背景圖中)你的小樹葉是怎麼跳舞的?你最喜歡那片小樹葉跳的舞呢?
我們一起來跟著小樹葉跳一個舞吧!
教材簡介:
在孩子的眼裡,秋葉飄落是對秋天最直觀的感受,在一次午後帶孩子們散步的時候,秋風吹來,一片片樹葉從空中悠然地飄落,孩子們興奮地喊了起來:"快看,小樹葉飄了下來,象在跳舞呢!"是啊,遠遠看去,那一片片樹葉猶如愛跳舞的精靈正在翩翩起舞。既然孩子們是如此的感興趣,那麼怎麼樣來把孩子眼中的跳舞,引導他們用一些簡單的線條表現出來呢,於是生成了"小樹葉的舞蹈"這個美術活動。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一步步提問,幼兒回答問題,加深對這個活動的理解。同時通過這一步步的鋪墊,幼兒能對接下來的作畫有個准備,再加上相應的指導,幼兒能畫出令人滿意的畫作。
小網路: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
活動目標:
1.感受哈哈鏡中人物身體誇張變形的多種姿態,能根據觀察和想像用線條創造性地表現形象。
2. 體驗變形創作帶來的詼諧、幽默和快樂。
3.樂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准備:
1.活動前認識過哈哈鏡,了解了哈哈鏡的基本特徵。
2. 四面哈哈鏡、各種形狀紙、黑色筆、範例、白紙、剪刀等。
3.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自由照哈哈鏡,引起幼兒的興趣。
1.請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鏡子里的自己有什麼變化?覺得像什麼?
2.自由說說鏡子里的自己有什麼變化,你發現鏡子里的自己變成什麼樣了?
二、觀察誇張變形的形象,進一步感受鏡中人物的變化。
1. 出示(水滴型的紙)先猜測:鏡里的人會是什麼樣的?然後看看是什麼樣的?
請幼兒仔細觀察人物頭部、身體、四肢及衣物上的裝飾品等的變化,並學學他的動作。
2.出示(果核型的紙)和以上方法一樣。
3.比較這兩個形象的異同點。
4.老師小結:不同形狀的哈哈鏡照出來的人就有不同的變化。
三、出示各種形狀的紙,討論。
四、幼兒創作哈哈鏡里的人。
1.根據紙的不同形狀設計哈哈鏡里的人。
2.自己設計、裁剪不同形狀的紙,再畫哈哈鏡里的人。
五、評價、欣賞。
1.說說你畫的哈哈鏡里的人是什麼樣的,他是怎麼變形的?學一學他的動作。
2.說說你設計的哈哈鏡是什麼樣的?裡面的人是什麼樣的?學學他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遵循大班幼兒好想像、愛幻想的特點,從幼兒身邊喜歡的哈哈鏡入手,大膽改變以往美術活動中幼兒慣用的繪畫材料 --長方形白紙,以形狀多樣的有色卡紙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寬松、自由、平等的氛圍中,自主觀察、分辨、發現物體的基本特徵,在自選的材料上自由想像,用線條大膽表現自己眼裡、心裡的可愛形象,充分體驗了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會到了自我表達和創造的成就感。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及創作的熱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適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花的結構和形態,能夠用砂紙畫出各種各樣結構形狀不一樣的花。
2.能感受美,表現美,體驗砂紙作畫的樂趣。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教師:插花作品一盆、范畫。
幼兒:蠟筆、砂紙。
活動過程:
1.出示插花作品,激發幼兒欣賞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花朵。
重點引導:各種花的色彩、結構、形狀 。
3.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
了解砂紙的作畫方法。(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艷,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
4.教師示範講解。
(1)我們來畫一瓶盛開的鮮花,先畫什麼,再畫什麼?(老師示範,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2)第二朵花畫在哪裡?
(3)第三朵花放在哪裡?……
(4)還有什麼沒有畫?應該怎樣畫?
5.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幫助幼兒畫在適當的位置,把畫花得大一點,鼓勵先畫好的小朋友豐富畫面。如花瓶放在了哪裡?花瓶旁有些什麼?誰最喜歡這么美的花?
6.展示幼兒繪畫作品,讓幼兒自由欣賞,並進行評價。
評價重點:能畫出各種各樣結構形狀不一樣的花。
活動反思:
隨著天氣的逐漸變暖,我們周圍的樹木開始發芽,花兒也逐漸開放,對於幼兒來說顏色鮮艷的花兒總是非常的吸引人的眼球,如何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需要老師的積極有效的引導。這節課上我採用畫一瓶花的形式,主要引導小朋友觀察花的結構(花瓣、花蕊、花梗的形狀與色彩)與花的形態(花的高低、前後、大小),在此基礎上畫出美麗的鮮花並進行漸變色地塗色。而這次作畫的工具我選擇了蠟筆畫,雖然蠟筆是我們孩子平時一直在運用的工具,但是這個也是最基礎的繪畫技能。採用的紙張是砂畫紙,因為白顏色的紙對孩子來說接觸很多了,而這種砂畫紙我覺得用蠟筆畫的話效果會比較好,而且對用慣了白紙的孩子來說會是一個吸引。
一瓶花這對中班孩子來說會是一個挑戰,因為這次活動中又有合理布局,瓶子的擺放位置、花朵的擺放,花的各種形態、花的塗色等等,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我們班孩子已經會畫各種形態的花,對漸變色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次活動的難點是對一瓶花的布局。在這其中我採用了教師的講解來突破,所以感覺還是不夠清晰,或許採用其他更好的辦法的話會幫助孩子理解。
這次活動中,在開始欣賞插花作品,引導孩子對花了的布局是關鍵,這樣更有效地幫助我為繪畫做鋪墊,但是由於心有點急,思路還不夠清楚一點,沒有起到鋪墊的作用。所以花瓶畫的不夠大,畫面不夠豐富。
小網路:花卉除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盆景以及溫室觀賞植物等。
⑦ 手工孔雀怎麼製作
材料:⑧ 拼孔雀怎麼拼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們喜歡用七巧板來拼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圖形,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對圖形的認知能力,增添藝術修養風范。比七巧板多兩個木板就能夠拼出更多的圖形出來。那麼,怎樣用九巧板拼出美麗的小孔雀圖形呢?這里,小甜甜給大家分享一下拼圖的方法,大家也來一起鍛煉圖形想像力吧。把九巧板准備好,可以每三塊拼一個簡單圖形,先練下手,並數數九巧板的數目是否齊全,如下圖所示。
⑨ 小孔雀圖片
看不清打開這個連接http://lh3.ggpht.com/canarywu/SPt96SqKWQI/AAAAAAAAHPM/ulUQ6Hu0SPI/s400/IMG_59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