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國演義的手抄報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以下是小篇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手抄報。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1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2
三國演義手抄報圖片3
關於三國演義的 名著手抄報內容資料:
官渡之戰大破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東孫策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傷,更因受於吉之氣而身亡。孫權坐領江東,承父兄基業,與曹操修好。
袁紹得知後起大軍七十萬伐曹操,曹操起七萬兵相迎,戰於官渡(此時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幾經挫折卻始終堅持。袁紹謀士許攸進言而不為所用,因而來投曹操,並獻火燒烏巢之計。一夜大火,袁紹勢力大衰。倉亭處曹操再破袁紹,最終袁紹吐血而亡。劉備趁火打劫,自汝南起兵攻曹,卻為曹操打敗,投了荊州劉表,駐守新野。大小數戰,曹操終攻克冀州,然而郭嘉病故。臨終時獻密計,使曹操短期平定了遼東,統治北方。
三顧茅廬荊襄之變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荊州處,因劉表次子娘舅蔡瑁與劉備爭權,而兩番設計陷害劉備。劉備躍馬檀溪,大難不死,行至襄陽境內水鏡莊上,得水鏡先生司馬徽點拔,聞卧龍、鳳雛之說。次日路遇毛遂自薦的徐庶,即劉備軍中的第一位軍師。曹軍進犯,徐庶大敗曹軍,展露的大才為劉備大開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為要挾將徐庶賺至許都,徐庶臨行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即卧龍先生,並許下了終生不為曹操設計之誓。
自建安十二年秋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劉備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諸葛亮大為感動,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道破天時、地利、人和之玄機,最終出山輔佐劉備,成為一代賢相。
博望坡、新野城兩次火攻,諸葛亮大破曹軍。劉表病逝,蔡瑁暗裡擁立幼子劉琮,並將荊襄九郡獻了曹操。曹操83萬大軍下追趕劉備。劉備被迫攜民渡江,飽經挫折屈辱。趙雲為救幼主劉禪,屢次單騎闖入曹操軍營,闖下一世英明。同時張飛大喝長坂橋,又使曹營許多將士從此聞風喪膽。在關羽、諸葛亮與劉表長子劉琦的接引下,劉備入了江夏。
赤壁之戰火燒曹兵
曹操書信至江東,威脅孫權投降,共擒劉備。孫權派魯肅過江
探虛實。諸葛亮借機入東吳,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終於使得孫權決計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萬兵,與曹操83萬大軍隔江對峙。水上交戰,曹軍失利,蔣干去東吳軍營勸降周瑜,卻中周瑜反間計,誤盜周瑜偽造的書信而使曹操誤殺蔡瑁、張允——曹營中僅有的兩名深懂水戰之將。在東吳軍營,周瑜深恨諸葛亮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使諸葛瑾勸降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兩番鬥智,均為諸葛亮勝出。第二次的「草船借箭」,更是使周瑜自嘆不如。
② 三國演義手抄報簡筆畫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經典語錄
1.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 卧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3.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4. 血染征袍透紅甲,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5. 三分雖然天數定,神機妙算亦可圖;倘若當年奉孝在,豈容西蜀與東吳。
6. 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7.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8.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9. 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10.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
③ 三國演義手抄報簡單又漂亮五年級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該版本也成為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傳最廣的版本。
《三國演義》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明清時期甚至有「第一才子書」之稱。
《三國演義》裡面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餘人(根據版本不同有爭議,毛本統計約為1100人,後來有人統計為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族後裔、後、妃、宦官等128人,黃巾起義者、鮮卑、羌等邊遠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在眾多紛繁復雜的人物形象中,描寫得比較詳細、人物性格突出的有近百位,對其肖像有所描繪的大約二、三百人。毛宗崗把曹操、諸葛亮、關羽稱為其中的「三絕」。
三國人物歇後語
關公失荊州---大意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周瑜打瞌睡 —— 夢想荊州
孫權殺關公--嫁禍於人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馬謖用兵————言過其實
關公面前耍大刀————獻丑(自不量力)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④ 三國演義的讀書小報怎麼畫
1、首先順著手抄報的邊緣畫上花邊,並在頂部寫上主題,在主題下方畫上一位古人,注意畫出人物的發型、衣服、動作等細節。
2、接著在人物的兩側畫上兩個方向邊框,在手抄報的左上角畫上太陽,主題右側畫上一朵小花,三國演義手抄報線稿就完成了。
5、最後,我們在左右兩側的邊框中畫上橫線,一份漂亮的三國演義手抄報就完成了。
⑤ 三國演義手抄報怎麼畫
三國演義手抄報這樣畫:
1、首先在黑板上畫出三個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_在左上角畫出一位士兵拿著劍_下方畫出一個人物_最後在右上角畫一位人物。
2、接著在黑板的中間寫出標題「三國演義」這四個字_然後在標題的外面畫一個正方形就完成了。
5、再將任務的衣服分別塗成紅色、藍色以及棕色_接著把標題塗成紅色_最後把曲線的邊緣塗成藍色。
6、最後是將黑板上的空白處塗成藍色_然後將矩形框的邊緣塗成青色_最後在矩形框內畫上線條格子就完成了。
⑥ 三國演義手抄報四年級下畫丑了怎麼辦
建議重新創作哦。
首先在手抄報左上角寫出主題,在左下角畫上諸葛亮,他拿著一把羽毛扇子,穿著長衫,在右上角畫上樹葉。在右下角畫上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三國演義》中非常著名的桃園三結義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諸葛亮的背後畫一個方形邊框,右上角也畫一個方形邊框。開始塗色啦,先給主題塗上紅色,楓葉塗上橙紅色,右下角的英雄們分別塗上灰色、綠色和紅色。給左下角的諸葛亮帽子塗綠色,衣服塗綠色和深灰色,扇子塗米黃色,邊框塗上黃色和青色,在邊框上畫上一些裝飾。最後就是在邊框中畫上橫線,並在空白處畫上橫線,背景塗上淺黃色,簡單好看的三國演義手抄報就完成啦。
⑦ 三國演義手抄報模板簡單又漂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浪漫主義改造現實主義 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劉備有心抱負於天下,關羽、張飛二人各自身懷絕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關羽斬殺華雄初顯本領,此後,劉等三人已然名滿天下,此次雖然是呂布先收兵,然呂布在三人之前已經斬殺諸將,並且以一敵三,雖然表面上是呂布戰敗,實際上為呂布贏。然呂布之勇名冠三軍,無人匹敵,當下第一次遭遇對手,自然令袁紹軍隊士氣大振。
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一連斬殺聯軍多員大將。關羽主動請纓,因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關羽於是立下軍令狀。曹操覺得他是英雄,奉溫好的美酒一杯,關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關羽瞬間拿了華雄的首級回營,此時酒尚未冷。
《三國演義》五分史實,五分虛構,虛構情節有許多惡搞內容,以第一回為例:玄德看招兵榜文時,張飛在背後歷聲說話,是惡搞劉備。張飛對劉備說:「吾頗有資財」,是惡搞張飛和劉備。劉關張結義配桃花,是惡搞劉關張和「結義」兩字;張飛說:「我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是惡搞張飛,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最多隻會說「我庄後有一園」。「桃園結義」桃園兩字還昭示了更惡毒的惡搞行為,一般人想不到,與上火有關。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先河,是「用浪漫主義的想像「改造」史實的範例」,在唐傳奇故事把佛教文學藝術初步本土化基礎上,進一步把佛教文學藝術應用到歷史演義小說領域。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演義小說,但成就都沒有超越《三國演義》。
⑧ 四大名著手抄報 四大名著手抄報簡單易畫
導讀:四大名著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書籍,作為一個中國人,若是不知道四大名著是哪四部,沒把四大名著看完,你都不能說是度過一個完整的童年。那麼,四大名著手抄報怎麼畫呢?以下是我帶來的四大名著手抄報簡單易畫圖片,快點來瞧瞧吧。
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分別是《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它們的作者依次是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和羅貫中。四大名著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難分伯仲,它們都是登峰之作,屢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在中國家喻戶曉。
四大名著詞語起源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一般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布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別列為禁書。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7],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四大名著經典名句
1、《三國演義》
寧教我負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負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事定之後,乃計曲直,不亦善乎?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
既生瑜,何生亮。
天下高見,多有相合。
身雖損,名可垂於竹帛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清心寡慾,約己愛民。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西遊記》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
不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
有緣洗凈憂疑病,絕念無私心自寧。
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頭。
3、《水滸傳》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園紅。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表壯不如里壯。
籬牢犬不入。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得人。
駿馬卻馱痴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如何此處不留人,休言留人處。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4、《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⑨ 三國演義手抄報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⑩ 三國演義手抄報怎麼畫簡單
1、左邊畫上邊框,右邊畫上歷史人物。
2、畫出城牆和邊框,裡面畫出橫線。
3、最後塗上顏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