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簡單纖維藝術圖片

簡單纖維藝術圖片

發布時間:2022-11-21 03:49:33

1.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創意特徵分析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創意特徵分析

纖維藝術採用傳統樣式的平面織物(壁掛)、現代流行的立體織物(軟雕塑)、日用工藝美術品,以及在現代建築空間中用各種纖維材料造型語言的作品,體現現代纖維藝術在環境關系,在空間展示形態,在設計的創意,在色彩以及裝飾圖案的風格等方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現代纖維藝術設計創意特徵分析,更多內容請關注畢業論文網。

摘要: 纖維藝術設計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小至手帕、布偶,大至大型藝術品的擺設。傳統藝術設計作品製作精美,現代纖維藝術的設計在傳承了傳統的纖維藝術設計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創意特徵,最後分析了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創新表現

關鍵詞: 纖維藝術;現代設計;創意與表現

纖維藝術起源於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其傳承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設計藝術,可以與我國的刺綉藝術相聯系起來,它主要用於裝飾,不僅過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現在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同時現代纖維藝術設計在繼承了傳統設計優點的基礎上又有著新的創意與表現。

一、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創意特徵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對纖維藝術的文化而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沖突愈加頻繁,並非強勢文化、主流文化對弱勢文化、非主流文化的重新編碼,而是雙方在互動結構中相互補益和相互發展。文化互動結構既強調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又體現對不同民族文化價值觀、語言方式和審美趣味的尊重。各個民族在其沃土中,不斷探尋貼近藝術語言的真誠情感、開拓人文情懷和精神品格,創造出好的作品,給人類帶來了可貴的創造性的藝術價值。纖維藝術採用傳統樣式的平面織物(壁掛)、現代流行的立體織物(軟雕塑)、日用工藝美術品,以及在現代建築空間中用各種纖維材料造型語言的作品,體現現代纖維藝術在環境關系,在空間展示形態,在設計的創意,在色彩以及裝飾圖案的風格等方面,證明了現代纖維藝術是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於一體的獨特時尚藝術。

1、創新的技法及形式風格多元化

現代纖維藝術在技法的處理形式中展現對纖維刻意的加工與變形。在同一類的圖案或形象中使用重復與節奏技法能在視覺中產生強烈沖擊力,使纖維藝術如同音樂一樣具有流動感,色彩有重復、漸變、起伏、低落如同生命過程,是一種抽象的敘述,能夠喚起人們對美的真實感受。現代纖維藝術的色彩關系、裝飾圖案的風格都與纖維藝術的空間展示形態密不可分。另外,利用纖維組織形態的曲直與屈伸、疏密與集中、發散與聚合、凌亂與整齊等方式作對比,產生反常化的視覺對比效果。如波蘭藝術家阿巴康諾維茲的作品紅色的阿巴康是壁掛走向雕塑,走向空間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銳進的尖角與其後飽滿深厚的卵圓形,形成強烈的對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噴發。這種立體的壁掛,超越傳統壁掛原來平面局限,糅合了現代雕塑的造型並與建築緊密結合,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從此現代纖維藝術迎來了質的飛躍一個形式風格多元的時代。

2、顛覆性和反叛性思維

顛覆性和反叛性思維是纖維藝術對人類最大的貢獻。20世紀是人類發展最快、成就最高的時期,科技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進步,生產、交通、通訊以無法設想的速度改變著。隨之而來,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系出現一系列問題:現代社會緊張、快節奏、大強度使人感到壓抑、不適,現代社會的人類精神和心理問題也引起關注。與其他藝術相比,纖維藝術以其非凡的想像空間、煩瑣的工藝、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製作與現代社會快節奏、高效、規范、以及煩躁壓抑的心態形成對比,正如美國壁毯藝術家茹斯斯古爾說:現代纖維藝術是我們生活的匆忙世界的一種反叛活動。

二、現代纖維藝術的設計創新表現

1、突破材料方面的限制

纖維材料是纖維藝術的基礎,就像石刻藝術中的石料一樣,脫離其的作品便不是纖維藝術的范疇,材料的選取對作品含義的表達至關重要。傳統的纖維藝術由於技術的限制,多隻能用自然纖維(棉、麻、毛等)和人造纖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材料方面的`限制約束了藝術家們的能力使其作品表達的內容有限。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能製造出更多的纖維材料,如合成材料、有機化學纖維、金屬纖維、光纖等,為現代纖維藝術提供了大量可選擇的素材,各種材料質地的不同給了藝術家廣闊選擇和發揮的空間,他們可以運用多樣的手法將材料進行處理給人帶來新奇的視覺和審美體驗,比如棉麻等柔軟材料的製品總是給人柔美自然的感覺,而將鋼絲等有硬度的材料與其結合處理卻能形成富有力度的藝術形象。不僅如此,先進的材料還能讓藝術作品有不同以往的性能,如納米材料的應用可以使作品有很好的防火防水功效。

2、設計理念的創意

中國傳統的纖維設計重技法和精緻的圖案,其中以四大名綉為代表,作品給人細膩的感受,在有強烈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圖案與顏色的搭配與人們心靈達到相應契合,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文內涵,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理念在借鑒中國傳統纖維設計時引入現代元素,推陳出新,不是一味的模仿和還原,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引起人們的懷古思幽之情時又不會與現代思維形成過大的反差而產生突兀之感。

具體表現為將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形象抽象出來直接與現代製品結合,如引用龍鳳等具有中國特色審美和情感寄託的圖案,或是更進一步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種思維方式表現在現代製品中,如中國山水畫和刺綉作品中獨樹一幟的散點視角,即使不是運用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形象,也因其普遍的文化認同感而讓人感受到古典的傳統的魅力。這是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理念的創意中體現的一種,還有一種被普遍認可的是西方抽象主義理念的運用。

西方傳統纖維設計曾一度淪為繪畫的附庸而失去其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人們追求其裝飾效果的華麗,多以著名畫家的繪畫作品為範本,雖是色彩飽滿,構圖嚴謹讓人視覺上較為滿意,然而畢竟是繪畫的臨摹,相比起原作來總是有著差距,且沒有發揮出其材料本身的特質,使纖維設計流於俗套。後來抽象表現主義畫派興起,引起了人們審美的又一次發展,此時,纖維設計藝術家們吸收過往的經驗,不再單純模仿畫家的作品,而是將抽象主義概念和內涵內化為自己的產物,在纖維設計作品中進行藝術創造,利用豐富的想像力將材料編織處理成誇張的形象,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傳達出藝術家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領悟。具體表現為對自然形象進行解構重組再創造性的結合使平凡事物煥發出新的魅力,或是抽象出不同事物中的共性構造新事物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又或是用具有象徵性的形象符號代替自然事物引起人們思考,以及通過重復的形象的排列進行強調來突出主題等創作手法表現藝術家對美的領悟和起伏的心緒。

3、表現形式的創意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不在拘泥於以往的平面形態,逐漸向立體化空間化方向發展。平面形態的纖維藝術設計主要表現為地毯、掛毯等作品,形式較為單一,立體化則能夠更好地挖掘材料本身的形態美,如果說平面形態的纖維設計像在材料的表面作畫,那立體化便是像在塑造一件雕塑作品,所以立體化形態的纖維藝術作品又被稱為軟雕塑。它有著雕塑作品的嚴謹的結構美又因其材料的不同而有著獨特的觸感和自然親和力,舒緩了雕塑所具有的冰冷尖銳的特性,讓人在忙綠的現代生活中有著親近自然的感覺。空間化則是將纖維藝術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審美享受與建築設施緊密聯系在一起,藝術品不僅僅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與周圍的空間環境密切相關,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不能單純以自己想像的藝術形象為主,要觀察周圍建築的整體格調和布局,考慮纖維藝術品在哪個方位以哪種形態表現才能起到與空間環境相融又能有恰到好處的點綴作用。這幾種表現形式的創意使現代纖維藝術作品分類更加專業化,也對藝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論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由於材料的豐富多樣,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抽象主義表現方法的設計理念,從平面化向立體化空間化方向的發展使其越來越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相較於其他現代設計藝術,纖維藝術以其材料具有的獨特質感和自然親和力脫穎而出,在新時期希望現代纖維藝術設計能有更多的創意發展,利用新科技在日益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給人以美的慰藉。

;

2. 纖維藝術的含義定性

目前「纖維藝術」的劃分在學術界雖沒有準確的界定,
但一般有兩種概念:一種是狹義的,泛指編織藝術的延伸,側重欣賞型藝術;另一種是廣義的,既有欣賞型也有應用型,既有服飾型也有裝飾,既有織也有印、綉,只要由細小纖維構成的,都可以稱為纖維藝術。通過本次研究的總結,我們可以把纖維藝術初步定義為:纖維藝術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它使用天然纖維、人工纖維、化學纖維、有機合成纖維,通過編、結、纏、繞、貼、扎、縫、染等綜合技法構成軟體或綜合材料構成體,如編織品、裝置軟體等,通稱為現代纖維藝術,它具有堅硬或柔軟,沉靜或路動,影射或吸光,平直或曲隆,艷麗或暗淡,堅立和凹凸等不同的質感、肌理感、色彩感、狀態感。無論怎樣確立,纖維藝術終將為一門綜合性、多元性與邊緣性的藝術學科,在與現代人類生存環境親和中,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能烘托著人與環境的和諧氛圍,能顯示出視覺美和觸覺美的藝術魅力,還能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現代生活中同大量使用硬質材料製品所帶來得冷漠感,重新讓「人情味」回歸人間。

3. 有沒有用A4紙做的纖維藝術作品

有。
丹麥紙藝大師Peter Callesen就是使用A4紙製作藝術作品

4. 纖維藝術的運用材料

纖維藝術的無限開放性,為藝術家探索多元的纖維材料、開拓新穎的藝術形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次參展的作品材料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說想像奇特,創意別裁,化腐朽為神奇。運用的材料包括羊毛、絲線、紙、棉線、紙漿、鐵絲、布、線繩、銀線、稻草、亞麻、銅絲、織物、樹脂、塑膠、手工紙、書的碎片、毛線、麻、絲網、錫紙、不銹鋼、塑料、布帶、絲、棉、混合材料、單絲纖維、多元酯紗、裝飾紗、女人頭發、蠶絲、人造絲、銀絲、聚酯絲、高麗紙、藍色牛仔、特製線、尼龍、棉布、絲綢蠟染、金屬絲、報紙、紗線蠟扎染、金屬軟管、矽樹脂、光纖、丙烯酸樹脂、鹵素燈、相片、丙烯酸纖維、紗、絲縫釘、手工染色蠶絲軟緞、薴麻、金屬網、有機玻璃、魚線、絲綢、領帶、衣領、人造皮毛、手工染色毛線、木、蠟染棉布、加熱粘合劑、藤、樹枝、玻璃絲、毛、黃麻、宣紙、金箔、蠟、仿亞麻薄紗、電影印刷品、碟子、琺琅、手套、竹、草蒲、麻繩、鳥籠、綃、鋁箔、棕絲、鋼網、尼龍繩、鉤針織物、包裝帶、方鐵管等等。這些材料因為作者的另類使用,給人以陌生化的視覺效果,構建了個性化的審美王國。

5. 纖維藝術的歷史回顧

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利用動植物纖維製作服飾及裝飾品已經很常見。《詩經·王風·大車》有「大車檻檻,毳衣如菼。」、「大車哼哼,毳衣如璊」。毳衣,用獸毛織成,上面綉著五彩花紋的衣裳。說文:毳,獸細毛也。鄭玄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也。《詩經?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毛傳》:「糾糾,猶繚僚也。夏葛屨,冬皮屨。葛屨非所以履霜」,可見它不是用葛布
而是以葛繩用手編織的。「糾糾」是繩與繩糾纏之貌。鄭箋:「葛屨賤,皮屨貴」。屈原《離騷》中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俊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其中,「江離、辟芷、秋蘭、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芳芷」都是香草名,古人用來做服飾和裝飾品,屈原以此比喻賢德之人。春秋時期,據《左傳》和《吳越春秋》所載,吳、越、鄭、衛等國的織造、染色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到戰國時期,絲織物在織法上,不僅能織細密的平紋,而且能織復雜的斜紋,還能夠提花和綉花。其中錦的織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當時絲織品的主要產地是齊國和楚國。齊國出產的薄質羅紈綺縞和精美刺綉名聞天下,暢銷各地,有「冠帶衣履天下」之稱。楚國的絲織品以湖北江陵出土的著稱,被譽為「絲綢寶庫」。每一個絲織品種都是織法多樣,色彩紋樣各異。絲織品中以錦、綉最珍貴。錦為重經提花織物,單幅為二色至六色。多色的採取區分法和階梯連續法。花樣多達十餘種,主紋、地紋和輔紋互相烘托,富於變化,色澤古樸大方。綉品多用絹作底。綉法主要為鎖綉,間以平綉,紋樣繁復多姿,紛呈異彩。圖案有二十幾種,構圖奇特生動,有濃重的浪漫神話色彩。古人不僅善於利用天然纖維豐富和美化生活,還不斷發明、改進紡織技術,使人造纖維普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後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專門從事織綉的機構和藝人。 新中國成立後,纖維藝術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地毯行業, 地毯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個主流品種之一,一向以編織120道壁毯作為約定俗成的技術和質量標准。運用傳統的栽絨工藝,
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追求寫實的畫面效果,在藝術作品中還原生活的真實原貌。中國的地毯作品《萬里長城》作為國禮贈送給聯合國總部,一時傳為佳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快車道,纖維藝術也迎來了明媚的春天??,從此,世界纖維藝術舞台上有了中國的聲音,中國的纖維藝術進入了空前的多元創新與探索的時代。 纖維藝術是以天然的動、植物纖維(絲、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纖維為材料,用編結、環結、纏繞、縫綴、粘貼等多種製作手段,創造平面、立體形象的一種藝術。它可以用來製作服裝鞋帽、佩飾、生活日用品、室內外環境裝飾品,也可以是藝術家藉以抒懷言志,表達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的藝術媒介。它既是實用藝術,也是超功利的純藝術。纖維藝術包括傳統樣式的平面織物(壁掛)、現代流行的立體織物(軟雕塑)、日用工藝美術品,以及在現代建築空間中用各種纖維材料表達造型語言的作品。

6. 請問有關纖維藝術的網站和圖片哪裡找

http://www.chinafiberart.com.cn/news1.asp?Id=77 中國纖維藝術網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3-d5652055.html
Google上有好多 在圖片里找--纖維藝術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7. 什麼是纖維畫

纖維畫是一種純手工的高檔的藝術品。它以彩色纖維為原料,利用纖維的線條機理,用多種精湛的工藝術手法,根據畫面題材及風格,既可表現油畫,也可表現中國畫;既可表現人物,又可以表現動植物。特點是色彩鮮艷�p生動逼真、立體感強制。製作的仿油畫及風景畫更適合華人的欣賞習慣,可遠觀畫意,近看畫韻,具有中國工筆畫的特點,其意境勝過一般的復制畫,完全是一種再創作品。

8. 「纖維藝術」是什麼藝術

纖維藝術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國優秀的傳統紡織文化,吸納了現代藝術觀念、現代紡織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學者稱它為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形式。應該說不管是從它的材料、工藝還是表現形式上,纖維藝術與紡織藝術設計都有著共同的淵源關系,在現代的發展中許多方面又是彼此交錯、相互影響的。因而,從技術層面上說,他們之間不存在決然劃分的界線。就某一個具體的作品而言,我們有時很難將它絕對地界定為是「纖維藝術」還是「紡織藝術設計」,這樣的窘境在國內外的許多展覽和著作中也是不鮮見的。

9. 纖維藝術的對人影響

我們在討論纖維藝術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不得不提到人的存在,因為現代室內環境設計的最終目標都是以人為本,纖維藝術的表現是對人心理的認識與掌握過程在室內環境的體現。同時,運用纖維藝術品體現室內空間環境良好的人文內涵,以及從中表現出室內生活者的美學品位、宗教信仰、民族習俗、職業等特徵。
從文化角度來看纖維藝術對人的影響
首先我們從文化角度談起,人是室內生活環境的主體,室內環境承載了纖維藝術品的創作,纖維藝術在經與緯、編與織的運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空間化的語言。它提供給人們一個情感述說的廣闊空間,其中包括了創作者內心的情趣、對美的追求、民族精神的表達。例如,基維·堪達雷里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秋之印象》,畫面表現秋色紅艷、層林盡染之景色,深色密林之中,一泓飛泉蜿蜒而下,又如飛升之雲煙,盡在觀者的遐想之中,而遠處的山嵐,清新碧透,整個作品宛若一幅中國的潑墨彩山水畫,表現了非本民族的藝術特徵,而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再如:美國纖維藝術家雷諾阿·察里斯的大型懸垂織物作品《秋·自然的垂落》和布里斯·讓的空中吊飾作品《清涼的雨絲》,以及日本軟雕塑家小林正和的以繩線纏繞而成的軟雕塑作品《銀色的波浪》,運用點、線、面的構成與室內空間緊密結合,表現現代纖維材料在室內空間中的纖維特殊效果,為忙碌在緊張氣氛中的人們,平添一份自然的詩情畫意。通過纖維藝術品形式與內容的創作表達了作者良好的審美品位。筆者認為室內空間的纖維藝術品,用豐富的語言為人們的審美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極大地滿足了室內環境中人的精神需求。
從心理感受角度來看纖維藝術對人的影響
現代室內環境是人們工作、休息、就餐、娛樂等生活內容,與室內環境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人的心理感受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傳達到內心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因此,具體到室內纖維藝術品是否能引起人們的注目、是否讓人們觸景生情、是否能體現人們的行動心理都會對室內環境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瑞士藝術家摩依克的作品《無題》,把壁掛作品陳設於室內環境最突出的中心部位起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含有畫龍點睛的意味。清華美院的林樂成教授的纖維作品《春·夏·秋·冬》分別置於中苑賓館茶廊和IBM北京總部的大廳里。作品中採用了大自然的色澤,黃、綠、紅、紫四種顏色代表4個季節,寓意季節在不斷變化,但生命卻是永恆的。雖然不完全與大自然景色相同,但近似自然的美感能喚起人們腦海中的回憶與聯想。再如:圖中所示的室內纖維壁掛作品,根據人的行動心理因素,運用色彩絢麗、圖形優美的纖維作品陳設於樓梯旁空置的牆體,指引人們的行動方向,同時也美化了環境。因此,通過以上三個例子充分地說明了纖維藝術從心理角度對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代纖維藝術在室內環境中不僅具有賞心悅目的效果,而且具有傳情達意的精神功能。如果能結合其他室內構成要素很好地運用在室內環境中,那麼會讓人類與所處的室內環境更加和諧與豐富多彩。另外,現代纖維藝術無論以何種形態來營造室內空間的環境,我們都應該看到纖維藝術創作對生活的關注,對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類情感的理解。我們要力求使纖維藝術更有效地作用於室內環境之中。

10. 纖維藝術的現代藝術

現代纖維藝術是現代藝術的一種形式,在現代藝術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公眾較為普遍的喜愛。纖維藝術之所以被人們普遍的喜愛,除了它本身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生命力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每天所接觸的現代都市環境,從交通工具到生活日用品等,大多是出自冰冷的機器,是一些缺少情感的模式產物。而且,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人際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越來越少。從而使得那些長期生活在繁雜大都市,這種現代工業文明所造就的「第二自然」中的人們,常常懷念質朴的第一自然,渴望人際之間情感的交流。將纖維藝術,尤其是將那些用手工精心製作的現代纖維藝術,裝飾於室內外的環境中,可營造一種既溫馨,又富有個性的藝術氛圍。使人們從鋼筋水泥的包圍和由冷漠的機器成批生產的產品環境中,感受到一點人情味。同時,也能使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願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滿足。
現代纖維藝術是一備受國內外藝術界廣泛關注的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門類之一。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的亞麻壁毯是一迄今發現最早的纖維藝術作品,而西亞的纖維壁毯紡織比較興旺,敘利亞曾經是壁毯紡織業的中心。中國有「絲國」的美譽,傳統纖維絲織有著悠久的歷史,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據《中國工藝美術史》記載,我國最早採用的絲織材料主要是麻葛纖維,這些材料雖然粗糙,但卻能編出山形和菱形的斜紋。到漢朝時,中國的地毯編制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歐洲傳統壁毯在中世紀時,內容多表現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形式也具有平面性,象徵性和裝飾性的特點。這種具有編織語言個性的纖維藝術到了13世紀,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但是,在17世紀,歐洲纖維藝術的審美標准受到學院派油畫的影響。因此,盲目的用纖維藝術去模仿著名油畫,在當時成為一種風尚。但是,也由於過分的模仿繪畫作品,而失去了纖維藝術編織語言的個性。到19世紀末,已經失去個性的歐洲傳統纖維藝術走向低谷。
現代纖維藝術孕育於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發展於美國和歐洲。1919年建築師格羅比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了包豪斯設計學院。該校主張將藝術與技術在教學中相結合。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既強調藝術創造力的開發,又注重具體工藝技能的訓練。並且把美術和工藝的重點定位於各種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設計上。在這所學校內,還專門設有供師生們進行纖維材料研究,工藝研究的纖維藝術研究所。
最早對現代纖維藝術的探索,就是從這里開始的。20世紀30年代,有一些受到德國法西斯迫害的德國包豪斯藝術家,移居美國,他們也將在包豪斯對纖維藝術的研究成果帶到了美國,其中,安娜·歐伯絲的傳播影響最大。但在法國,讓·芒薩早在1938年就宣稱與傳統的精密復制繪畫式的纖維藝術決裂,充分發揮了纖維藝術在設計語言上的個性,並倡導不斷的開發纖維藝術的新材料,新技法新語言。這標志著人們已開始不在將逼真作為纖維藝術的首要評判標准,而是將纖維藝術向現代化設計觀念轉入,強調創新。 我國對現代纖維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始於文革結束。1981年春,美籍華裔女纖維藝術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茹斯·高(Ruth·kao)帶領15個美國纖維藝術專業的學生來到中央工業美術學院留學,敲開了中國現代纖維藝術研究發展的大門。198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首屆中國壁掛藝術展。在展覽上,引起人們廣泛注目的是江蘇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林曉冷冰川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當廣泛。1986年,瑞士洛桑國際壁毯藝術雙年展上,展出了中國藝術家谷文達,梁紹基,施慧和朱偉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現了中國纖維藝術的風格,向世人闡述了現代纖維藝術的中國氣派。2000年的「從洛桑到北京——2000年國際纖維藝術展」及隨後的2001年12月在西安舉行的「西部·西部」藝術大展,纖維藝術展更是具有影響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華夏文化氣概和當代造型觀念。

閱讀全文

與簡單纖維藝術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圖片png怎麼轉jpg格式 瀏覽:299
做衣服的軟尺圖片 瀏覽:467
奶酷臉男生圖片 瀏覽:875
如何選合適的背景圖片 瀏覽:549
小女孩掰手腕圖片 瀏覽:630
抱書的女孩子的圖片二次元 瀏覽:984
中童短發的發型圖片女 瀏覽:755
女孩屁股的圖片 瀏覽:944
手工立體作品圖片大全 瀏覽:572
9張手機圖片轉word文檔 瀏覽:192
狼女圖片動漫 瀏覽:675
ct的日期怎麼看圖片 瀏覽:374
鈴木重機車圖片和價格 瀏覽:692
乳罩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736
熱巴黑紅衣服在一起的圖片 瀏覽:268
傷感圖片下面帶文字的圖片 瀏覽:869
k的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19
發燒的女孩圖片 瀏覽:96
男生帶帽子傷感圖片 瀏覽:727
廢舊衣服變寶圖片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