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拉鏈太緊,有什麼小竅門可以讓它拉起來順滑
塗抹一些香皂或者是蠟燭,反復來回拉動幾次,就可以經常保證拉鏈順滑,可以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如果經常穿有拉鏈的衣服,就要常常檢查一下,拉鏈鋸齒是不是完整,如果有傾斜的鋸齒,可以自行調整一下,拉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脫落現象,一旦發現有脫落的鋸齒,就要換新的拉鏈了,因為一旦有脫落的鋸齒,衣服在穿的過程中,就會有綳開現象發生,也會給自己帶來尷尬。這種現象就要早預防早解決。
如果衣服穿的很緊,拉的時候必須要用力才能拉上。這種情況因為衣服綳得比較緊,一旦拉住拉鏈就很容易再次綳裂,拉鏈就會被嚴重損換,再說拉鏈如果綳的太緊,人也會覺得不舒服,連呼吸都覺得比較困難,拉鏈還是要依據,衣服自身寬容度來選擇拉不拉。
平時用洗衣機或者是手洗衣服的時候,一定要把拉鏈拉起來再洗。否則拉鏈經過反復的扭轉、摩擦就會出現脫落,摩擦太猛也會損壞鋸齒排列。
平時拉拉鏈一定要平穩,不能太過著急,用力也不可以太大,如果遇到拉不動的話,就不能繼續拉,就要檢查一下,有沒有夾住衣服,有時候拉鏈夾住衣服也是拉不動,硬拉的話就會拉壞鎖頭。
修理方法注意事項
1、隱形拉鏈有「脫齒」或「歪斜」等現象,可去掉壞齒,增補新齒,仍可使用;
當隱形拉鏈頭拉上後,兩邊齒不合攏,這說明拉鏈頭磨損後發松,可用普通的老虎鉗在隱形拉鏈頭的合攏端橫向輕輕夾,則立即變好,兩邊齒合緊,不再松裂。
2、若隱形拉鏈不暢順,用蠟燭或皮蠟塗在上面,可改善效果。如有少許反硝,可用配色皮膏補色或用白電油正乙烷輕抹反硝部位,清除上面污漬。
3、如果隱形拉鏈出現輕滑度較差或拉不動現象,一般原因是它的規格過大造成與拉頭的規格不搭配,此種情況需將拉鏈作調整重新搭配。
4、在開關隱形拉鏈時,有時會因拉頭夾到布而使玉米牙拉鏈動彈不得。此時若一味地強拉,只會讓布卡得更緊。
因此,建議盡可能地把卡在拉頭里的布往外拉再將拉頭拉回原位,若是完全卡死的話,不要太過用力,只要慢慢地拉起即可。
另外,在縫制玉米牙拉鏈時也須注意縫制的平整。
❷ 衣服拉鏈難拉,用什麼才會潤滑呢
1.用蠟燭塗在拉鏈上,再試試拉鏈。
2.用縫紉機的油滴在拉鏈上,注意劑量,否則會在衣服上留下油漬。如果沒有縫紉機油,可以
使用花生油、菜油,機油比較臟不建議使用。
3.拉鏈不順時,如果家裡有懂的修修補補的人,可以在拉鏈下端,用針線縫住一個風紀扣鉤,這樣可以鉤住拉鏈頂端的方孔,讓使拉鏈活動更加順暢,也比較牢固,不容易脫軌。
4.拉鏈難拉,也可以看看是不是拉鏈頭有問題,可以試試更換一個好的拉鏈頭,可以去外面洗衣店、街邊小攤換。
5.如果拉鏈頭是好的,那隻能整條拉鏈全部更換,這樣才徹底的解決。更換時,需要注意拉鏈頭,拉鏈齒的完整度跟質量。
(2)拉鏈鉤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拉鏈的保養技巧:
1 .平時使用時,要注意拉鏈上有無「破肚」、「脫齒」、歪斜等毛病,有這些毛病要及時修理,不要再硬拉。如果拉鏈發松與脫齒,可用小錘在拉鏈頭上輕輕敲幾下,使上下鏈齒咬得緊一些,就不會再脫齒了。
2.鋁合金的拉鏈比較容易受到腐蝕,因此應保持乾燥,切勿受潮,以防鋁齒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還會導致拉鏈生銹,影響使用,同時也要注意不與鹼性和酸性的物質接觸。在保存時要保證一定的通風性,不要密封保存,也不要保存在充滿濕氣的環境下,有必要時得使用防濕紙或除濕劑。
如果拉鏈受潮以後,拉起來發澀;這時,先將拉鎖曬一曬,然後,在拉鎖的牙齒上塗上一些蠟,再用火烤化,這樣使用起來,就非常潤滑了。
3. 拉動拉鏈時,應先將兩邊的齒靠攏對齊,然後捏住拉鏈頭順著軌道輕輕向前拉動,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齒歪斜」、「破肚」和「脫齒」。如果拉鏈發澀,拉動不靈活時,可以先用布擦乾凈後在「牙齒」上打一層白蠟。
4.帶拉鏈的各種箱包、口袋或皮夾,不要裝得過滿,不然容易使拉鏈造成「破肚」、「脫齒」、歪斜和布軟等現象。
❸ 什麼衣服是拉鏈,可以拉到頭頂,把整個頭都包住的
這個很簡單,不要著急。
不貴、穿了很久,建議直接在商店買新的。
沒穿很久,可以去裁縫店換條拉鏈
❹ 什麼是拉鏈織帶
經緯交織。並捻後紗線經整經做成筒子(盤頭),緯紗搖成紆子,在織機上織帶。30年代,為手拉木織機、鐵木織機織帶。60年代初,以1511織機改裝成織帶機,現仍廣泛使用。因帶子寬度小,織造方式不一樣,有單條、雙條、數十條不等,有單層,也有雙層。1967年,行業以工人為主體的無梭織帶研究小組,成功地自行設計、自行製造出高速單條無梭織帶機,實現織帶不用梭,且工序縮短,佔地面積小,勞動生產率提高,是中國織帶工藝史上的創舉。
70年代,由於帶子連續染色整燙機的推廣,有色帶子的加工,由先染後織的傳統工藝,發展到先織後染,先織後漂,整燙後處理連續化,織帶技術進入機械化大生產的行列。80年代初,行業引進瑞士、義大利、聯邦德國高速無梭織帶機,整燙聯合機,包纏線機,整經機等,織帶技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紗線經絡筒、卷緯形成緯線管後,插在編織機的固定齒座上,緯紗管沿8字形軌道回轉移動,以牽引紗線相互交叉編織。通常錠數為偶數,織成帶子為管狀,錠數為奇數,織成的帶子為扁片狀。錠織工藝舊中國就開始應用,錠數因設備不同,一般為9~100錠不等,編織的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卷緯-織造-落機開剪-包裝。1960年開始,對編織機進行多次技術革新,主要有桃板直徑放大,安裝斷橡筋自動停車裝置,鐵錠改為尼龍錠子。這些設備上的改進,使車速提高到160~190轉/分,看台率增加一倍,產品質量大為提高。編織不但可織帶,還織繩。管狀帶是編織繩的一種,直徑1~4毫米的稱繩或繩線,直徑大於4毫米的又稱繩索,直徑大於40毫米的一般稱為纜或纜繩。1989年,行業引進日本八股纜繩生產線設備,於翌年生產出聚丙烯八股纜繩,產品獲國家銀質獎。折疊針織70年代,針織經編、緯編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織帶。1973年,試製成功針織尼龍寬緊帶。1982年,開始引進義大利鉤編機,工藝先進,生產品種廣,特別適應薄型裝飾類帶織物,如花邊、松緊帶、窗紗、裝飾帶等。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絡筒-織造-整燙-包裝。70年代前,消防水帶管坯用平織機編織,管坯口徑尺寸變形大,產量低。1974年下半年,行業組織管坯織造研製小組,根據針織的原理,採用經緯梭織,依靠成圈紗在成圈過程中,利用成圈紗的圓柱與沉降弧,將不交織的經紗與緯紗連結成一個整體,而成為襯經襯緯管狀針織物,產品塗塑出水管及高壓消防水帶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居全國之冠。
❺ 帽子上有拉鏈可以把頭拉住的衣服叫什麼
這是衛衣的一種,帽子上有拉鏈可以把頭拉住的衣服是拉鏈連帽衛衣。
70年代,Hip-Hop文化開始興起。衛衣成了亞文化叛逆的象徵。Hip-Hop文化在90年代末成為流行文化中不可抵擋的一股力量。
如今,所有的品牌都在推出形形色色款式和圖案的衛衣,衛衣叛逆的氣質漸漸消磨,轉而成為大眾服裝,但人們對唯一和稀有的不變追求驅使不少藝術家和攝影師推出限量版衛衣,備受關注。
衛衣的價格並不高,即使是學生也買得起衛衣穿。這進一步為衛衣的推廣提供了便利。衛衣的發展到已經與時尚緊密聯系,每年都有風格款式不同的衛衣面世為大眾所喜愛。
(5)拉鏈鉤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選擇一件好的衛衣,最重要的是面料的選擇,如果面料選擇不好,那麼很容易失去衛衣的功能性, 最好採用純棉的面料,做出的衛衣在舒適度的體驗上是最好的,中國最好的棉花是新疆棉,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新疆棉絨長、纖維韌度高、品質好。
再加上精梳的處理,梳去較短的棉纖維,並剔除棉花中的雜質,以製造出平滑的紗線,讓棉纖維更有韌性,不易起毛球,棉花的品質也就更加穩定。
為了進一步增加衛衣的舒適度,還要對面料進行磨毛,最好是碳素磨毛,碳素磨毛是使用碳纖維磨料絲製作的磨毛輥進行織物磨毛處理的方式,處理後有桃皮絨的感覺,不會造成破壞織物的強力、無長毛、無邊中蓋及無磨衛衣毛條,色布磨毛無明顯色差。
最後經過柔軟洗水,使得衣服進一步增加舒適度,皮膚接觸後都會記住這種感覺。
❻ 拉鎖的拉鏈分類
尼龍拉鏈、樹脂拉鏈、金屬拉鏈
1. 尼龍拉鏈:隱形拉鏈、雙骨拉鏈、編織拉鏈、反穿拉鏈、防水拉鏈等。
2. 樹脂拉鏈:金(銀)牙拉鏈、透明拉鏈、半透明拉鏈、畜能發光拉鏈、蕾射拉鏈、鑽石拉鏈。
3. 金屬拉鏈:鋁牙拉鏈、銅牙拉鏈(黃銅、白銅、古銅、紅銅等)、黑叻拉鏈。 1.閉尾拉鏈
2.開尾拉鏈(左右插)
3.雙閉尾拉鏈(X或O)
4.雙開尾拉鏈(左右插)
5.單邊開尾(左右插,限尼龍與樹脂,常見為聯帽款) 1.自鎖拉鏈
2.無鎖拉鏈
3.半自動鎖拉鏈 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拉鏈的發明雛形,最初來自於人們穿的長統靴。十九世紀中期,長統靴很流行,特別適合走泥濘或有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點就是長統靴的鐵鉤式紐扣多達20餘個,穿脫極為費時。這個缺點讓發明家傷透腦筋,也耗費了贊助商許多的金錢和耐性。為了免去穿脫長統靴的麻煩,人們甚至忍受著穿靴整日不脫下來。終於在1851年,美國人愛麗斯·豪(EliasHowe)申請了一個類似拉鏈設計的專利,但並未商品化,甚至被遺忘達半個世紀之久。
1893年(一說188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科威特人),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紐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轉機,一位來自芝加哥市的機械工程師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個滑動裝置(slider–device)來嵌合和分開兩排扣子(此原理與拉鏈很近似,不過拉鏈[zipper]這個名詞約過了30年後才出現)。朱迪森的發明,很幸運地獲得賓州律師路易斯·沃克(LewisWalker)的財力支援。沃克對朱迪森的新設計有高度興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鋼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資為六個美元,公司精減裁員,只剩下森貝克和另外一名人員,森貝克身兼經理和工程師。公司經濟遇到空前的困難,為償還拖欠提供鋼絲的若伯林公司數千美金貨款,森貝克只好修復一台機器生產回形針來賺錢。所幸,贊助者總是不斷出現,劇作家之父詹姆斯·奧尼爾(James O』Neill)當時巡迴上演《基督山伯爵》(The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劇,他對森貝克的普拉扣拉鏈極感興趣。
事業上雖有了轉機,但森貝克個人卻遭受到空前的打擊,其妻子難產而死。森貝克傷心之餘,更加專心致志改良拉鏈。1913年他再度申請專利,專利許可於1917年核准(專利號1219881)。沃克稱此專利為「隱藏式鉤子」(hiddenhook),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沃克將公司改名為「無鉤式紐扣公司」(HooklessFastener Company),工廠遷移梅得維爾(Meadville)。
森貝克進一步改良無鉤式紐扣,齒部形狀改做成湯匙狀,頂端呈凸狀,末端凹狀,滑動裝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齒狀部分」嵌合,再滑回則分開,稱為「無鉤式二號」,並且設計出製造齒狀部分的機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這一技術被突破。《美國科學》曾以森貝克的專利為封面故事。六個月後,森貝克准備大批量生產這種紐扣,無鉤式二號預備上市。
沃克的二兒子也花了八年的時間從事無鉤式紐扣的改良工作。佛羅里達州的約瑟芬·卡洪(JosephineCalhoun)在1907年也申請類似安全拉鏈的專利。同年,科羅拉多州的弗蘭克·凱費爾特(FrankCanfielt)也申請了專利。致力這方面研究的發明家不只出現在美國,其中和森貝克最後成品最接近的有蘇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Forster)在1912年的專利品,不過,都沒有像無鉤式二號成為商品。
市場的需求決定產品的成敗。無鉤式二號一開始訂單並不多。匹茲堡的麥克瑞(Mcreery)百貨公司認為無鉤式二號很適合用在裙子及套裝上,要求製造商一律採用無鉤式二號,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險使用新產品。森貝克為爭取客戶,不斷地改良拉鏈的性能以適應需要。
梅得維爾的工廠製造技術日漸精湛,每天製造1630條無鉤式二號,且沒有次品,結果訂單日漸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給新產品帶來了新的機會,軍人的置錢腰帶使無鉤式二號的需求增加;空軍飛行裝採用無鉤式二號不但可節約材料,而且防風效果更好;海軍的救生衣也採用無鉤式二號。政府於是特別撥給金屬材料以供生產。
無鉤式二號雖被證明好用,但價格偏高仍無法普及,森貝克明白這一點,又致力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製造效率。他發明了S-L機器,降低生產過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費,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產成本以後,應用的第一個產品是拉克泰(Locktite)煙草袋,結果銷售相當成功,1921年底,煙草公司每周需要的無鉤式二號數量達到空前的數目。為適應高需求量,無鉤式紐扣公司又加蓋一座新工廠。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Company)向無鉤式紐扣公司訂購少量的產品,用在他們生產的橡膠套鞋上。試用後發現效果良好,又大批訂購,並將發現的缺點告知無鉤式紐扣公司。公司經改良後推出奇妙靴(MysteryBoot),其特點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脫。 營銷人員對奇妙靴的稱呼不甚滿意,想找個更能顯示其特色的名字,經理一時靈感,想到「Zip」這個擬聲字——物體快速移動的聲音,便將奇妙靴更名為拉鏈(Zipper)靴(見圖二示),此年是1923年,後來「Zipper」——「拉鏈」就成為所有類似無鉤式紐扣產品的總稱。很遺憾,朱迪森於1909年辭世,身前從未聽到「拉鏈」這個術語,也未看到他的發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將近五十萬雙拉鏈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無鉤式紐扣公司買進百萬條拉鏈,無鉤式紐扣公司有感於「無鉤式」一詞帶有負面聯想,而「拉鏈」一詞又為豪富公司所創,因此,又想出「鷹爪」(Talon)這個名詞,1937年公司更名為鷹爪。
1930年之前,無鉤式紐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萬條「鷹爪」,應用范圍從鋼筆盒到摩托艇的引擎蓋。但成衣業依舊觀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裝設計師伊薩·斯卡帕瑞里(ElsaSchiaparelli)首度大量採用「鷹爪」,《紐約客》(New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裝展,「垂滿拉鏈」。此後,成衣業才漸漸採用拉鏈。 拉鏈的製造技術隨著產品的流傳而逐漸在世界各地傳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先後開始建立拉鏈生產工場。
1917年,拉鏈傳入日本,當時的拉鏈由於稀少,只能作為達官貴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飾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廣島縣尾道人開始製造拉鏈,以「夾具牌」商標開始銷出。當時,拉鏈以堅固耐用而著稱,所以,「夾具」成為拉鏈的代名詞。至今,日本人仍稱「拉鏈」為「夾具」。
1932年日本開始手工大量製作拉鏈。由於偏心手動沖床等在當時很先進的機器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使得拉鏈能夠批量生產,價格逐漸下降,服裝和箱包業開始使用拉鏈,使業界展望很活躍。
1934年上海、香港、美國的拉鏈製品開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業株式會社的前身「三S商會」在這年1月1日創立。
1937年以後,北美和中南美拉鏈大量銷出。拉鏈終於以新興產業的形式出現,同樣,拉鏈也成為日本產業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最終成為戰敗國,戰爭給日本國內工業,包括拉鏈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除了一部分軍用拉鏈業者留下來以外,其他工場差不多都被迫轉業或廢業。 1946年戰後,由於當時進駐日本美軍的影響,拉鏈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使日本拉鏈業界在短期內無法應付需求。「日本式製造法」,手工業製造的缺點暴露無遺。當時,造成了日本製造「拉鏈容易壞」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業株式會社」進口了自動鏈牙機,步入機械化生產的第一步。繼之,公司發明的拉頭自動沖壓機,開發成功。不但解決了過去製造上的缺點,也將製造過程到生產過程改革一新,從而帶動了日本整個拉鏈業的進步。(日本吉田株式會社,產品名YKK,在國內生地、黑部、越湖、東北、四國、和九州等六處設有工場,在海外四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工廠)1951年日本自己製造的30台鏈牙製造機投入使用,終於完成了使業界舉無匹敵的現代化工廠設備。
幾乎在日本拉鏈業發展的同時,歐洲的一些國家,象瑞士、德國等拉鏈也在發展。三十年代,瑞士奧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總部設在瑞士的祖格市。幾十年來該公司以「舒適」和「質量」為第一要素,不斷地改進設計,經過與國外三十多家公司進行技術合作,拉鏈新品種不斷出現,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設立企業和工廠,成為與美國的泰隆拉鏈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會社同樣著名的世界級拉鏈企業。 1953年德國首次推出了以塑料為原料製作的拉鏈,開創了非金屬拉鏈的先河。
我國拉鏈生產是在1930年由日本傳到上海的。當時,在上海城內侯家路,王和興辦起了我國第一家拉鏈廠,後來,吳祥鑫又開辦了一家拉鏈廠,1933年創辦上海三星(即華光)拉鏈廠。
1949年,我國有中小型拉鏈企業20餘家,約有1000餘人從業。主要靠手工操作,設備簡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鏈廠引進了德國生產的自動排米機,並進行了技術改革,將自動排米機速度從每分鍾1440轉提高到3000轉,相當於手工的230倍;拉頭生產由單頭沖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產效率50多倍;後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帶、上臘、並帶、無梭織機等高效專用設備改革成功;推廣採用鋁鎂合金液體抽絲,硬質合金燒結成整體模等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了我國拉鏈行業的第一次技術革命。
1958年隱形拉鏈(CONCEAL)開始銷售。
1959年TheGrand(L型)開始銷售。
1961年Delrin樹脂拉鏈注塑機面世,Delrin樹脂拉鏈開始銷售。
1963年EFJON雙骨拉鏈開始銷售。
1971年針織布帶BEULON拉鏈開始銷售。
1974年北京引進了瑞士的尼龍拉鏈(卧式)生產設備;隨著天津又引進了法國生產的八台滌綸拉鏈生產設備;不久國內如上海、浙江、湖北、廣東、等地又陸續引進德國、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非金屬拉鏈設備,非金屬拉在我國開始發展。
自1980年開始,特別是1995年以後,我國拉鏈生產以空前的速度發展,一大批新興的民營拉鏈企業脫穎而出,東莞億豐拉鏈廠規模不斷擴大。拉鏈產品不斷增加,世界上的三大類拉鏈,各個品種、各個規格基本上都能生產。
1999年我國拉鏈的產量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的飛躍,產量超過了100億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拉鏈生產國。 朱迪森仍不斷地改進產品的設計,以適應緊身衣的需要。他耗盡心血,不斷推出新的發明,但是,每一個進步又帶來更多的新問題,耗資甚巨。合夥人沃克曾描繪發明的艱辛說,其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1901年朱迪森申請一項機器專利,可連結一排拉鏈的齒狀部分。但機器太復雜不好使用,因此,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消沉了好一陣子。之後,又成立紐扣及紐扣機械製造公司(FastenerManufacturing and Machine Company),研究開發縫制拉鏈的機器,省去手工縫制的不便。1904年公司更名為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AutomaticHook and Eye Company),並將產品取名為安全(C-curity),取凸頭拉鏈不會輕易松開的優點,但拉鏈仍常有發生暴開或卡住的現象,最終只好將整個拉鏈從衣服上拆下來。
朱迪森設計上存在的缺點,後來被生於1880年的瑞典人森貝克(OttoFrederick Gideon Sundback)所解決。森貝克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在德國求學,1903年獲得電機工程學位後回國服役,之後移民美國。剛開始在匹茲堡西門子公司工作,由於工作地點與生產安全拉鏈的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股東居住地賓州相當接近,地緣關系再加上森貝克與西門子公司的上司不合,於是轉往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工廠所在地新澤西霍伯肯(Hoboken)發展。
森貝克從1908年起,開始研究拉鏈的改良,日夜苦思,他想辦法讓拉鏈的齒狀部分密合,以防暴開,並將安全拉鏈更名為普拉扣(Plako)拉鏈(專利權於1913年才申請,專利號為1060378,此設計被認為是拉鏈問世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森貝克的美夢未圓,新產品仍然存在缺點,許多消費者來信投訴。
❼ 上衣袖子上有紐扣或者有拉鏈的叫什麼衣服
西裝、襯衫、風衣等袖子上都有紐扣,而許多不同款式的衣服為了美觀,袖子上也會有拉鏈裝飾。故僅此無法判斷上衣的種類。
上衣的種類有:
棉衣 羽絨服 針織/毛衣 風衣 大衣 夾克 皮草 皮衣 雪紡衫 襯衫 衛衣 小西裝 運動衫 披風 馬甲 小背心/吊帶 T恤 等等
其它:
套裝、情侶裝、唐裝/中式服裝/旗袍 婚紗/禮服/民族服裝/舞台裝 等等
❽ 衣服拉鏈不能嚙合了怎麼辦
1、找個白蠟,就是蠟燭也行,或者葯丸的那個黃色的,白色的蠟也可以,塗在拉鏈的牙上。
2、縫紉機的油,是比較透明、干凈的,可以滴在拉鏈上,但是別那麼多,否則會留下來。如果沒有縫紉機油,可以湊合的使用花生油、菜油吧,而機油比較臟不建議。
3、拉鏈不順時,,可以在拉鏈下面那個的部位,用針線縫住一個風紀扣鉤,這樣可以鉤住拉鏈頂端的方孔,讓使拉鏈活動更加順暢,也比較牢固,不容易脫軌。
4、可以試試更換一個好的頭,去外面衣服店,街邊有的換。
(8)拉鏈鉤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開合拉鏈時,有時鏈頭咬住線段或布料而使拉頭拉不動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強要拉動拉頭,則會愈咬愈深,應該一方 面把拉頭倒退,一方而把布料解開。完全咬進去時,不要大力拉動拉頭,慢慢倒退拉頭。
2、衣服穿的時間長了拉練不好用,是因為拉鏈的拉頭變松導致的,這個時候可以用鉗子捏一下拉頭,讓拉頭變緊,拉鏈就會好用了。
❾ 教你拉鏈不好拉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教你拉鏈不好拉的時候可以用洗發水、縫紉機的油、蠟等產品。
1、拉鏈卡住拉不動,可以在卡住的地方抹上一點洗發水,很快就可以了。
2、縫紉機的油,是比較透明、干凈的,可以滴在拉鏈上,但是別那麼多,否則會留下來。如果沒有縫紉機油,可以湊合的使用花生油、菜油吧,而機油比較臟不建議。
3、拉鏈不好用,經常卡住,用蠟來回擦一擦,就會解決。
4、找些蠟燭,把它塗在拉鏈上,不管是紅蠟燭還是白蠟燭都行。
(9)拉鏈鉤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拉鏈的保養技巧:
1、平時使用時,要注意拉鏈上有無「破肚」、「脫齒」、歪斜等毛病,有這些毛病要及時修理,不要再硬拉。如果拉鏈發松與脫齒,可用小錘在拉鏈頭上輕輕敲幾下,使上下鏈齒咬得緊一些,就不會再脫齒了。
2、鋁合金的拉鏈比較容易受到腐蝕,因此應保持乾燥,切勿受潮,以防鋁齒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還會導致拉鏈生銹,影響使用,同時也要注意不與鹼性和酸性的物質接觸。
在保存時要保證一定的通風性,不要密封保存,也不要保存在充滿濕氣的環境下,有必要時得使用防濕紙或除濕劑。如果拉鏈受潮以後,拉起來發澀;這時,先將拉鎖曬一曬,然後,在拉鎖的牙齒上塗上一些蠟,再用火烤化,這樣使用起來,就非常潤滑了。
3、拉動拉鏈時,應先將兩邊的齒靠攏對齊,然後捏住拉鏈頭順著軌道輕輕向前拉動,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齒歪斜」、「破肚」和「脫齒」。如果拉鏈發澀,拉動不靈活時,可以先用布擦乾凈後在「牙齒」上打一層白蠟。
4、帶拉鏈的各種箱包、口袋或皮夾,不要裝得過滿,不然容易使拉鏈造成「破肚」、「脫齒」、歪斜和布軟等現象。
❿ 金屬拉鏈很澀會鉤衣服怎麼辦
把拉鏈拉好的狀態下,用蠟燭順著拉鏈的兩面來回抹一次,兩面都要磨。磨完了之後,將拉鏈來回不停地開合,多重復幾次,會越來越順。
上蠟的目的,就是潤滑,上蠟有以下幾個大好處;
潤滑金屬邊緣,讓拉鏈不易被卡死,
蠟是固體,不會弄臟衣服,從潤滑的角度,其實黃油是最好的,但是黃油不好找,且很容易把衣服弄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