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元宵節加衣服的圖片

元宵節加衣服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11-13 13:14:01

『壹』 元宵節微信朋友圈祝福語帶圖片大全

即使是電池沒電了我也豁出去,即使電磁輻射了我也要堅持,即使簡訊堵塞了我也要嘗試,元宵節我一定要送出我最真心的祝福給你,給你的家人,元宵節快樂!正月十五祝福語

吉祥是包廂,平安是路軌,快樂是路標,幸福是車站,好運是站台,成功是特快,貨物就是我的祝福集裝箱,請於元宵佳節簽收,內有一年好運哦!

火照香鍋生紫煙,遙聞香氣直撲鼻,垂涎直下三千尺,緣是湯圓甜滿心!元宵節到,送你一碗湯圓,願你家圓,財「圓」,情「圓」,「圓圓」不斷

火樹銀花不夜天,歡歌笑語人不眠;燈謎條條逗人樂,明月霞光照笑顏;親朋好互慶賀,湯圓個個幸福甜;祝元宵節給力!前途似錦!

花好月圓在今宵,春風送暖春意鬧,火樹銀花節節高,玉燭長門千戶調,獅子滾球福壽到,金龍狂舞騰九霄,送來祝福在元宵,願你快樂似活寶,生活多美妙!

花好月圓人團圓,群燈爭艷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願,網中情緣願夢圓。春夜燈花,幾處笙歌騰朗月;良宵美景,萬家簫管樂豐年。

佳節共品元宵香,真誠祝福傳四方,東方紫氣送吉祥,南方壽星保安康,西方如來保你事業旺,北方財神送來錢滿箱,真心祝願你元宵節幸福、安康!

夾上一顆元宵圓,萬事圓滿順心丸;喝上一口發財湯,財源滾滾錢滿箱;送上一道平安符,健健康康身體棒。元宵節,願君一帆風順,吉祥好運,歡樂無窮!

寂寞走了,開心到了;煩惱沒了,快樂來了;手機響了,好運到了;煙花放了,元宵來了;簡訊來了,祝福到了:願你元宵麻煩沒了,幸福來了!

記住了,從今時今刻開始,你要分分秒秒都是平平安安的,歲歲年年都是瀟瀟灑灑的。帶上我的祝福,快快樂樂是永永遠遠的!元宵節快樂

『貳』 元宵節穿什麼衣服

湯圓印花衣服多萌萌噠呀~~~

『叄』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活動(最好有服飾圖片)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婦女還崇尚紋面的習俗。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統一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肆』 元宵節,為何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為何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元宵節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是因為在古代沒有結婚的女子是不能隨便到處去的,只有元宵節這一天可以出來玩,賞花燈。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上元不禁夜,無論男女僧俗貧富貴賤都可上街夜遊通宵達旦,於是男子就借著這個元宵節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姻緣。

十四的晚上去逛街,發現有的商場在做元宵節的活動,在商場內開辟字謎游樂區,顧客無論是否購物都可以參與猜燈謎游戲,猜中燈謎的顧客可以領取一份小禮品,也可以進行現場互動小游戲,猜燈謎大比拼等。非常有趣,喜歡熱鬧的可以去看看。

『伍』 什麼是元宵節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它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該節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吃湯圓

『陸』 正月十五鬧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圖片大全

1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始於何時,目前尚無可靠記載。據歷史文獻資料,西漢時已過元宵節,元宵節形成於西漢之前,似不成問題。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但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時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風俗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2元宵節與春節的關系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傳統的過年,一般是到元宵節止,也就是說,元宵節既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象徵過年活動的結束,因此,我國很多地方至今仍把過元宵叫作「出節」。如果說春節是過年的開始,那麼元宵節則是過年的結束。元宵節過後,人們就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了。

在中國歷史上,元宵節熱鬧非凡,歡樂氣氛超過春節。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尊卑,不分等級,不分男女老幼,出門賞月,燃燈放焰,舞龍燈,舞獅子,擊太平鼓,跳秧歌,踩高蹺,猜燈謎,飲酒行令,共吃元宵,普天同慶,其樂融融,元宵節可以說是中國的「狂歡節」。現在元宵節沒有單列出來,被當作春節的一部分,但這兩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所區別,春節更注重家庭內部,元宵節則是社會化的,是全民的。

7今天如何傳承元宵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特納認為,正常的「社會結構」是一種有階層、地位、貧富差別的體制,「反結構」是沒有等級之分、貧富之別、男女之別的時空,具有消除不滿和發泄情緒的功能,很多重要節慶儀式都屬於這種「反結構」。中國古代元宵節是全民的狂歡節,它對促進社會和諧、化解各種矛盾具有一定的功能。在節日期間,人人盡興而樂,可以緩解平時身體上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壓力,節日期間一些反常行為,有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緊張,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節日期間,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貴貧賤,不分年齡大小,君民同樂,有利於促進不同階層的和諧,保障社會穩定。

除以上功能外,元宵節還有傳承傳統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幾乎所有華人都過元宵節,元宵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這使人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華民族血脈的流動。海外華人身處異國他鄉,每年通過親身參與元宵節的各種活動,在文化心理上確證了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此,元宵節與其他重要傳統節日一樣,有利於增強人們的民族歸屬感、國家認同感。

繼承和弘揚元宵文化,是復興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秉持恢復、保護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發掘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恢復和擴大其教育、娛樂和凝聚功能;創新元宵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使之適應現代社會,世代相傳,永葆特色。


『柒』 求一張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的圖片,要大氣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

『捌』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女子衣著穿戴

三國時期女子穿戴的是漢服。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漢服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8)元宵節加衣服的圖片擴展閱讀:

東漢男女服飾: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漢代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

女子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東漢服飾一改西漢孝文帝提出的女子襦裙不能拖地的規定,拖地之風始於西漢昭宣時期,發展於西漢末期成平之朝,盛極於東漢。也就是說漢文帝的曾孫漢昭帝時期西漢女性貴婦的裙擺已經有非常誇張的拖尾了,之後一直有增無減,東漢更是力求奢華,連平民女裝也有拖地後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服飾

『玖』 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大全

【正月十五鬧元宵】

“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看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不僅只掛著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上煙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樣。 看禮堂這邊更熱鬧,花燈更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 看那金豬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再看那已過了時的扇燈,雖說它過了時,可還是那麼青春年華那麼有風度、有氣魄。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 呵!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而炸,彷彿使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了下來。快看啊!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上煙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啊!

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漸漸的火花“飛”走了,天空又一下子變暗了,剛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里回盪。 聽,一陣陣鑼鼓聲不斷的吸引著我,使我不得不來轉一轉這“迷魂陣九曲黃河”,我來到陣口一瞧,一邊引人耳目的寫著入口,一邊大大的寫著出口,我便從入口走進了陣中,陣陣鑼鼓聲敲打著我幼小的心靈,我抵不住誘惑,不由自主的雙腳生風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著走完了這“迷魂陣九曲黃河”。 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 我看到的元宵節真美啊!不過我相信在這個發達的祖國里,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燦爛、更輝煌!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

【快樂元宵節】

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行三人一起去廣場看禮花。一路上,看燈的人可多了,男女老少都有,他們興高采烈地邊說邊笑,整個城市一派節日的氣氛。

忽然,一個“導彈”噴的一聲飛向天空,就像飛機似的,在天空中爆炸了,五顏六色煙花像傘兵一樣飄然而落,快到地面時就消失了。幾顆“流星”從空中劃過,看,那流星閃閃發亮,飛向雲層,接著出現了無數小禮花,小禮花噼里啪啦的響聲嚇得我弟弟趕忙捂住耳朵,一會兒,小禮花便消逝得無影無蹤。

元宵節的晚上可熱鬧了,看燈的人人山人海,人們笑逐言開。

【正月十五鬧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燈籠迎接元宵節的到來,燈籠各式各樣,有西瓜燈、有絹燈、有橘燈……禮堂這邊的花燈更漂亮,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看那金豬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還有那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而炸,彷彿是滿天的星星從天空撒了下來。這時,在場的人都尖叫起來,小區成了歡樂的海洋!

看著天上飛著的孔明燈,我也想放一盞。於是我們買來一個孔明燈,瞧——它身穿一件橘黃色大衣,大衣上還綉著兩條魚,代表著年年有餘。我迫不及待的拿著我那與眾不同的孔明燈來到小區里空曠的地方。我先把孔明燈展開,把松油固定在鐵絲上。接下來的工作,就要全家總動員了。媽媽和我一起動手撐開孔明燈。爸爸呢,貓著腰,用打火機點燃燈座中間那塊方形蠟片,火焰越燒越旺,我們的孔明燈罩一點點地鼓了起來,媽媽見孔明燈脹滿了熱氣,連忙說:“咱們先鬆手,試試能不能飛起來!”我聽了,小心翼翼的把手鬆開,孔明燈像幼兒學步,在眼前踉踉蹌蹌地搖晃著,直到燈罩脹滿時才向高空飛去……快許願,媽媽喊了一聲。我定了定神,雙手合十,閉上眼睛,許了一個願望。我睜開眼睛望瞭望孔明燈它正承載著我的願望,飛向遠方,最後從我們視野中消失……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真希望下個元宵節快點到來啊!

【鬧元宵】

“元夜琴鼓奏,花街燈如晝。”又是一年元夜時,闔家歡樂!

我們一家人下樓賞燈。瞧溫柔可愛的小白兔向我們頻頻招手。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栩栩如生;含苞待放的荷花燈,嬌嫩、柔軟的花瓣白里透紅,紅里夾著粉;明亮的星星燈更是讓人喜歡,它全身金黃,不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我們這些人連連叫好。

在欣賞花燈後,為慶祝元宵節的到來,我在家也舉行了一個活動。我把家裡到處都掛滿了燈謎,猜燈謎也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猜燈謎對我來說,可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已經躍躍欲試了!映入眼簾的是“遠看像頭牛,近看沒有頭。”(打一字)我眉頭緊皺,眼睛盯著謎面,苦苦思索

著,終於,想到了“午”這個字。我趕緊把自己的答案貼到了謎語下面。終於,我的眉頭松開了,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吃完元宵後,抬頭一看,天空中滿是綻放的煙花,各式各樣,五彩紛呈,有的五顏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紅色的、金色的、綠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陽,它們一串串飛向天空,散落大地。煙花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卻長留人間,帶給人愉快。

“東方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雖然今年的元宵節已經結束,但它在我的記憶中是最美好的一頁。

【元宵節花燈介紹】

元宵節是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勝芳花燈多以亭台禽魚蟲花卉的題材製做。雄縣以染色紙綴以各色華麗細條製成,鮮艷奪目。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拾』 元宵最全賞燈和賞月地圖發布,出門看燈會應該怎麼穿

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而且大多數都意味著團圓以及喜慶。想要過好傳統節日,那也是十分的有講究的,就好比過年要貼對聯。牛年已到,大自然送給了我們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大部分省都有雨雪,壞的天氣正好撞上了元宵節,不過政府也及時發布了元宵節最全賞燈和賞月地圖,所以出門看燈會不要著涼了,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適當的增減衣服。

傳統的節日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傳承,而且我國的節日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如果不加以保護就會被別國剽竊。

閱讀全文

與元宵節加衣服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聖誕節的卡通圖片可愛 瀏覽:94
卡通動漫圖片區小說區 瀏覽:593
微信圖片識別轉word文檔 瀏覽:633
小可愛壁紙圖片 瀏覽:207
人生磁場吸引能量的文字圖片 瀏覽:17
六個半圓怎麼組裝圖片 瀏覽:894
word文檔圖片怎麼取消壓縮 瀏覽:926
衣服達人高清圖片 瀏覽:836
饅頭模具大全圖片價格 瀏覽:643
發型男名稱大全圖片 瀏覽:440
寶馬4系gt價格及圖片 瀏覽:484
獸人可愛圖片 瀏覽:956
圖片在相冊中如何收縮 瀏覽:221
醫線戰士可愛圖片 瀏覽:566
手機拍照如何去除圖片水印 瀏覽:415
qq怎麼將圖片文字轉換成word文檔 瀏覽:364
警察圖片動漫簡單 瀏覽:185
可愛小怪獸卡通圖片第1頁 瀏覽:500
男士發型圖片中年人短發 瀏覽:394
微信發圖片加文字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