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洋哥衣服圖片

洋哥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2-11-07 13:39:35

㈠ 哥特式服裝的特徵

一 面料
哥特式服裝的面料多選用蕾絲,魚網,pu皮,漆皮,軟羊皮,雪紡,綢緞,羽毛,有彈力的棉,麻等。

二 輔料
常用的輔料有金屬或銀制的搭扣,鐵鏈,拉鏈,鉚釘,珍珠,鑽飾等

三 顏色
哥特風格的顏色選擇以黑色為主,給人神秘,性感和高貴的感受。其次選用紅色(大紅,暗紅),深紫色(茄色),墨綠,湖蘭以及灰色與黑色搭配使用。

四 款式特色
現今的哥特式服裝繼承了中世紀服裝的特點,又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結合新的概念,派生出實用性強的,非舞台誇張效果的服裝,只強調一種感覺,哥特式的神秘感覺。另外與蘇格蘭格相結合而產生的略帶punk風格的哥特服裝,代表著從post punk 到gothic轉型的過程。還有將淑女風格的洋裝,娃娃服加入哥特元素形成的lolilta風格。
哥特風格注重的是細節與整體的協調性。通過一些細節的處理突顯哥特味道。
1 鏤空:
蕾絲與面料的疊加產生很好的鏤空效果。從黑色花紋網中透出的紅或紫色,產生神秘而性感的視覺感受。在鏤空面料的服裝下隱約透出蒼白的皮膚,這正是哥特風格的特點之一。
2 面料上的暗花紋:
這種在面料上的暗花多以圖騰或圓線條為主,也有花草圖案,通常是直接織或綉在面料上,而印花並不常用。這種面料不顯張揚卻也不失內容,更代表了哥特族人的細膩與考究,充滿了貴族的氣質。
3 捆綁束腰
帶有自虐色彩的女士束胸衣代表著中世紀對女性的壓迫,雖然已經被現今舒適服帖的胸衣所取代,但是這種裝束仍延用到現在的哥特服裝中。加上漆皮,金屬打造的捆綁式sm裝束,更呼應了哥特風格中性與虐戀的主題。沒有什麼比絲帶捆綁出的纖細腰枝更能讓人激動的了。
4 繁雜的褶皺與簡約的線條
褶皺堆砌出的層疊效果給哥特裝增添了一絲奢華,大荷葉邊的領口,袖口,巨大的裙擺延續了十八世紀沒落貴族華麗的頹廢。而與之相對應的細線條簡約風格的裁剪不但可以修長身型,塑造魔鬼般的身材,更體現出沉穩與凝重,這正與哥特族的內心世界不謀而合。

五 塑造哥特風格的關鍵
在女款服裝中,我們多用柔軟的雪紡面料和綢緞,紗,蕾絲來表達女性婀娜與性感。特別是輕薄的雪紡,衣者宛若從地獄飄來的邪惡天使,讓人渴望卻不可及。男裝中除用華麗的綢緞面料外還採用了合成面料,皮與帆布來表現男性剛強與堅韌。讓男性充滿了統治者的風范。
1 領
高聳的立領
誇大的荷葉領
V字領
2 肩
高墊肩
小窄肩
3 袖
高袖籠
修長的窄袖
收緊的袖口與散邊的袖口
4 腰
高腰身
束胸衣
5 裙
修長的禮服裙
大下擺的公主裙
6 褲
緊身雞腿褲
寬大的裙褲
7 鞋
厚底松高鞋,超長細鞋跟,尖頭長靴,鞋上的金屬與鐵鏈永遠都不嫌多

㈡ 洛麗塔是什麼衣服

洛麗塔(Lolita),是一種服飾類型,主要風格為甜美,古典,哥特等等。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一本小說的名字和一位12歲少女的名字,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將洛麗塔作為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里的宮廷娃娃作為標准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一樣。洛麗塔年齡集中在13-25歲,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美好不一般的生活方式。

古典

古典洛麗塔(Classical Lolita)———以簡約色調為主,著重剪裁以表達清雅的心思,顏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絲花邊會相應減少,而荷葉褶是最大特色,整體風格比較平實,適合新手。

Classical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恰如其名,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正是所有系別的Lolita洋裝中服裝款式最為優雅的派別。其洋裝設計得就好象19世紀英國的貴族少女所穿著的一般,既古典優雅,又不失純真可愛。

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雖然也喜歡以純色為主,但它所使用的純色料子一定都有著素雅得體又不刺眼的色調。除開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愛用之選。

與Sweet系Lolita洋裝不同,除了古典系蕾絲之外,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極少會在衣物上使用到大量造型平平、質地一般的蕾絲。在衣服上每個需要用到花邊的地方,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基本上都會以與衣服相同質地的本布褶皺來代替蕾絲。而Classical系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顏色亦非常素雅,除了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常用者。

總而言之,Classical系Lolita洋裝的特色就是「簡約而不簡單」。由於款式簡單大方、優雅不凡,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比其他系別的Lolita洋裝更適合日常穿著,也更容易被家長及大眾所接受。當少女們厭倦了造型過於誇張的Sweet系Lolita洋裝和非常不日常的Gothic系Lolita洋裝後,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們的必然選擇與最終選擇。

有意思的是,最能穿出Classical系Lolita洋裝韻味的人居然並不是青春活潑的高初中女生,而是那些年紀在20以上的、因為工作和閱歷的緣故而擁有了沉靜氣質的年輕女子。看來在現實中,「氣質」能與「年輕」很好並存的實例果然屈指可數呢。

代表品牌:Mary Magdalene、Victorian maiden、JULIETTE & JUSTINE、Innocent World(也有一部分是Sweet Lolita)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態度,後者更加強調角色模仿。

㈢ 回家的誘惑劇的劇情,結局是怎樣的求解析

《回家的誘惑》是一部神奇的倫理復仇劇,播出後成為了2011年的收視冠軍,直到2017年大火的官場正劇《人民的名義》熱播才將它超越,故事主要圍繞兩個家庭展開,講述了幾個年輕人的荒誕感情生活。

《回家的誘惑》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wWC1oK2KwLeJPDGc0I3MKA?pwd=39cm

提取碼:39cm

在周圍人的眼中,林品如(秋瓷炫 飾)與洪世賢(凌瀟肅 飾)是一對讓人欣羨的模範情侶,二人郎才女貌,天作碧合,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隨著時光的流逝,婚姻之初的浪漫情懷漸漸轉淡,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各種現實問題。品如因始終未能懷孕而遭到婆婆指摘,日常生活里充滿了磕磕絆絆。

㈣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奇趣外星客:冰冰羊是誰的妹妹

冰冰羊是喜羊羊的妹妹,智羊羊和麗羊羊的女兒,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奇趣外星客》中為重要人物,也是整個故事的起點人物,而且身上有強大的封印之力。

留著粉白色的齊劉海羊毛發,穿著粉紅色帶黃色花邊黃色扣子小衣服,黃色的小褲子,粉色藍底小鞋。冰冰羊其實是智羊羊與麗羊羊一次與怪物斗爭時意外發現的孤兒,後在太空被智羊羊夫婦細心照顧,三年中一直在尋找冰冰羊的親生父母,但還是沒有找到(親生父母疑似已經遇難)。

鏈接:https://pan..com/s/1-fVK64NToeaP9rusPhwFdA?pwd=tgrb 提取碼:tgrb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奇趣外星客》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最新一部動畫,背景是:喜羊羊的父母在外太空冰封細菌大王時遭遇意外,未被封存的細菌大王跟隨喜羊羊的妹妹冰冰羊一同來到青青草原,為羊村帶去了不斷的危機。

㈤ 誰有漫畫洋服的圖片(要女裝)

《黑執事》英倫風

再推薦《薔薇少女》圖就不上了……【我很懶……】也是哥特風的洋裝……

《反叛的魯魯修》里也有不少,不過那個有些更趨於現代一點,復古的也有,基本是英倫的……

《異國迷宮的十字路口》大量英倫風……不過那是在法國,英倫?……嗯,反正是洋裝……

LZ可以自己搜喜歡的……

㈥ 問英國正太服飾具體樣式

當代時尚的開端
1901年,Burberry設計出第一款風衣,一次大戰爆發,Burberry風衣被指定為英國軍隊的高級軍服,而為配合軍事用途,在設計上也修改為雙排扣、肩蓋、背部有保暖的厚片,並在腰際附上D型金屬腰帶環,以便收放彈葯、軍刀等,這款實用功能至上的風衣,也就是目前家喻戶曉的「Trench Coat!」直到今日,翻開英國牛津辭典,如果想查「風衣」這個單字,你會發現「Burberry」已成為風衣的另一代名詞,具有非凡的意義!Burberry另一經典可說是以米色、紅色、黑色與白色等線條構成的格紋。原本用於風衣內里的格紋,於1924年首度現身,優雅時髦的調性,直到今日,Burberry的服飾與配件系列可以說是與風衣並稱的兩大經典。
盡管在最初50年 Aquascutum只生產高級男裝,但在1909年,受運動女裝普及的影響, Aquascutum推出了第一個系列女裝。曾幾何時,「紳士和穿著花呢服裝的太太」已經成了英國文化和不列顛國際時裝形象的一個標志, Aquascutum對此無疑作出很大貢獻。
20世紀初,Alfred Dunhill為完美紳士創造了一個富有時代氣息的奢華品牌,專門致力於高雅、精良的產品。它象徵著古典但卻不是靜止不變的。在設計出賽車手服飾、行李員服飾、新奇用品、小飾品、特別是打火機等物品後,Alfred Dunhil又重新回歸了香水行業,推出了香味優雅的、非同尋常的男士香水。
英國在此時擁有了一個相當奢華的時尚界,從1892開辦的英國《VOGUE》雜志,在世紀初對英國的時尚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當時的雜志中看到當時人們對時尚的理解與認知。在一本1931年的《VOGUE》雜志的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讀書的女子,身著鬆弛的束腰連衣裙,這是維多利亞時期的遺風,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名女子的頭發偏短,淡黃色的頭發蓋住耳朵,這確實是當時女子所流行的,可以說此時女子的時尚觀念是既要唯美又要突顯個性的。這種女子著長裙,理短發的造型一直影響到50年代,我們可以在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中看到類似的造型,這部電影還表現出來女子追求這種造型的決心。

搖滾時代的英國時尚
我一向不喜歡用「英倫風尚」這類的詞語去泛泛描述英國的時尚,事實上英國時尚界不可能總是優雅、紳士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事實上從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上被拉了下來。而老實的英國人又不像法國人那樣賦予想像力,所以在一時間服裝的新意不大,可以說進入一個低谷期。
突然,像發生了地震般,人們一擁而上,涌到一個原本荒僻的、毫不起眼的小地方Past去購買兩件套毛衣和珍珠配飾——這在上流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驚和恐慌情緒。
1955年,Mary Quant在King's Road開了一家名為「Bazaar」的小店。現在看來,這場時裝革命看上去並不極端。年輕的Quant出身於富有的中產階級;而她的合作人,Alexander Plunket Greene更來自上層家庭。他們的第一批客人是些有點波西米亞情結、身家良好的女孩,她們既諳熟高級時裝的穿法,又懂得怎樣讓裝扮更加有趣。
而Quant給了女孩們真正想要的衣服,便宜,混淆了等級感,沒有皮草、鑽石,甚至連顆珍珠都沒有,既買得起,又很有趣。老派時裝定製者們雖然表現出了極度的憎惡,但到最後,連Hardy Amies也不得不為女王陛下縫制了一條短裙,因為Mary Quant1962年設計的迷你裙已經無處不在。迷你裙打破了時裝傳統的比例、平衡,以及審美方式,就像1947年Dior的New Look一樣,它讓一切看上去都有點顛三倒四。但它確實適合摩登的現代生活,並且,對各階層來說,都是有吸引力的。
很快,在King's Road興起的青年運動向東蔓延,進入倫敦市中心,其中,Notting Hill的Portobello路作為前哨,充斥著各種古怪有趣的小店。除了大量出售舊軍裝的服裝店,還有為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設計白色男女套裝。the Rolling Stones店則提供大膽的折中主義,年輕的觀光客涌進倫敦,他們相信這兒,並且只有在這兒,才能找到原創的,但又潮流感十足的玩意。
1966年,《時代》雜志的封面話題是:「搖擺倫敦——這個城市在音樂、時裝和電影領域爆發出了巨大的影響力。」整個時尚界都在討論它,都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時尚終於落入平民,而不單單是束之高閣的貴族之物了。

朋克時代的英國時尚
70年代伊始,當其它國家的年輕人狂熱地投入到嬉皮運動中時,年輕的不列顛設計師們多多少少認識到,他們需要自己的籌碼。很多人沉浸在帝國的過往風光中,來自前殖民地印度的視覺藝術打動了他們。此時的時裝以面料先聲奪人,包括自由圖案、枝形花朵圖案、維多利亞式的長裙、格林維納薄紗、土耳其刺綉、印度式外套,有貴族氣派的吉卜賽風格,以及20年代的波希米亞式風格。令人眼花繚亂的風潮,成就了過去50年以來最花哨、浪漫的服裝風格。
與此同時,一朵名為「朋克」的陰雲籠罩了過來。這些原產英國的怪物,開始在倫敦南部以及東區的後街和俱樂部中徘徊。它的力量在藝術學院中得到了追捧,尤其是那種反偶像的前衛姿態,在年輕學生中迅速獲得認可。在朋克令人不安與恐懼的粗暴外表下,埋藏著浪漫的因子。
2003年新潮的雜志《i-D》、《The Face》出現在市場上--但如果有人膽敢稱之為「時尚類雜志」,編輯們都會被嚇得目瞪口呆。
朋克運動產生了大量奇特的服裝形式,Malcolin McLaren和Vivienne Westwood將其高度時裝化了。他們熱衷於將「性」的概念以令人震驚,甚至是近乎色情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們的做法顯得孩子氣,但非常「60年代」,也非常見效。1972年,「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服裝店開張,對時尚產生了真正的影響。加上1970年的「Letit Rock」,1974年的「Sex」,還有1976年的「Seditionaries」。這些小店很快成為朝聖地--不僅因為服裝,也因為它們是地下文化的集聚中心,底層年輕人的聚會狂歡之所。這幾乎是英國第一次以音樂為主導的社會和時裝運動。朋克服裝與音樂一樣令人興奮,像那些好鬥的樂隊的名字:Sex Pistols(性手槍)、the Stranglers(扼殺者)一樣具有爭議。
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Vivienne Westwood,時裝界的「朋克之母」,英國時裝界最傳奇的設計師。她曾是朋克運動的顯赫人物,她的成就要歸於她的第二任丈夫麥爾考姆•麥克拉文——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性槍手」的組建者和經紀人的啟發與指點。她使搖滾具有了典型的外表,撕口子或挖洞的T恤、拉鏈、色情口號、金屬掛鏈等,並一直影響至今。她和麥克拉文一起在倫敦國王大道開了她的第一家服裝店,店名為「盡情搖滾」,專門出售那些街頭少年們所穿著的服裝。隨後他們的店幾經更名,並且專門為搖滾樂手和朋克製作服裝。創造與叛逆一直是她生活中心的所在。由於她的推動,朋克文化對高級時裝形成了革命性的影響。由於她以徹底否定的粗暴方式給予法國傳統高級時裝以極大打擊,同時也為英國時裝在國際時裝界爭得了一席之地,因此,英女皇為她頒發了金質勛章。

最偉大的亞文化——哥特之風
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有少數後朋樂隊標榜「Gothic」。盡管如此,直到80年代初期哥特搖滾才逐漸抬頭。為它命名的是一位名叫Steve Keaton的英國樂評人,在1981年2月21日《UK Rock Weekly》上的文章《The Face of Punk Gothique》。
在後朋衰落之後,哥特亞文化從音樂上和視覺上都發生了變化,哥特風格開始變異。通常,每種哥特風格都有對應的一套思想,但也不是必需的。樂迷們歡迎這種改變。90年代前,哥特舞台上又興起了維多利亞風,包括19世紀中葉的哥特風格和維多利亞文化的病態美的復興。
哥特亞文化影響了許多不同的藝術家,不僅僅是音樂家,還包括畫家和攝影家。他們的作品都基於神秘、陰郁痛苦和浪漫;范圍從色情作品一直到對吸血鬼或鬼魂的浪漫想像。作品中顯露出的對陰暗色彩和情感的偏愛類似於哥特小說或者拉斐爾前派的繪畫風格。
哥特的服裝風格被界定為是黑暗,甚至病態、色情的。典型的哥特風格包括染黑的頭發,黑眼線、黑色的指甲和黑色的裝飾風格強烈的服裝。裝飾風格通常來自於伊麗莎白時期、維多利亞時期或者中世紀,並且常常帶有天主教或其他宗教圖案如十字架或T型十字章(古埃及生命的象徵)。
這個來源於英國的亞文化,對歐美各個國家都有深刻的影響,乃至亞洲的日本,在90年代也大肆流行哥特之風。

㈦ 歐洲服飾的名稱及樣式

巴伐利亞

皮褲,緊腰褲,男士短上衣,亞麻襯衫,粉紅色的絲綢領帶和婦女民族服裝。婦女們留著辮子,臉上點著雀斑,衣著時髦,而男士們則頭戴帥氣的帽子,留著特意蓄起來的鬍子。

維多利亞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

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哥特式服飾

受建築影響較大,其服飾上的特點是多採用縱向的造型線和褶皺,使穿著者顯得修長,並通過加高式帽來增加人體的高度,給人一種輕盈向上的感覺。哥特風格的服飾特別重視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線條。

女裝上裝緊身合體,下半身的裙子寬大、上輕下重,形成一種圓錐狀造型,具有極強的裝飾性。中世紀,裙長是一種等級的標記,只有高貴的太太們才允許後擺拖地,並有權把它染成綠色。

服裝上的分割線、裝飾線多採用縱向的、垂直的線條。13— 15世紀歐洲服裝中歌特風格最為流行。那尖尖的埃寧帽就像一個小尖塔,還有兩個褲腿顏色各異的緊身褲,尖尖的翹頭鞋,飾以不對稱圖案的上衣等。

時下流行的哥特式時裝也常常是不對稱的,但時下所謂的哥特式時裝只不過是帶有些許哥特式藝術的氣息,它看起來帶有更多的商業色彩,這使得「哥特式」聽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銷口號。

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領緊身皮衣和有著復雜紋路的銀飾,最關鍵是黑眼圈和悲傷麻木的表情。對他們來說,這意味著某種精神境界。

服裝樣式

倒掛領〕指領角向下垂落的領型。

〔中山服領 zhongshan coat collar〕由底領和翻領組成,領角呈外八字形。

〔尖領 pointed collar, peaked collar〕領角呈尖角形的領型,也叫尖角領。

〔襯衫領 shirt collar〕或襯衣領,由上領和下領組成,是襯衫專有的領型。

〔圓領 round collar〕指領角呈圓形的領型,也叫圓角領。

〔青果領 shawl collar〕是翻駁領的一種變形,領面形似青果形狀的領型。

〔荷葉邊領)領片呈荷葉邊狀,波浪展開的領型。

〔燕子領 swallow collar, wing collar〕領面下止口的兩條線形,似燕子飛翔時翅膀張開的形狀。

〔兩用領 convertible collar〕也叫開關領。指可敞開、可關閉的領型。

(7)洋哥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歐洲服裝 - 10 世紀

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

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

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

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歐洲服裝 - 12 世紀

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

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一塊大布不同。

歐洲服裝 - 13 世紀

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

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

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

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歐洲服裝 - 14、15 世紀

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

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

《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

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

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

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

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

㈧ 這個動漫女生圖片的服飾叫什麼

哥特蘿莉流行於少眾的青少年,其中以女性佔多。衣著主要模仿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式服裝,是
結合蘿莉式的純真跟哥特風的灰暗頹廢兩種極端風格而成。從2000年開始在日本被急速的使用。
這派的風格,華麗無比。服裝通常是暗色系,發色通常是金發或黑發也可以是白發,化妝要化成病態的白並要帶黑眼影,還要配戴銀制的飾品造型有特殊意涵的十字架、天使之羽、惡魔之翼、薔薇、骷髏、蝶、蜘蛛、帶刺的藤蔓。其它的元素還有貓、吸血鬼、鵝媽媽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血痕、 傷跟古董人偶。蘿莉衣著與Cosplay的分別:蘿莉衣著雖然不是Cosplay,但其實亦脫胎自Cosplay,因為在日本有不少哥德蘿莉漫畫,而這些漫畫的女角都很受 Cosplay扮演者的愛好,標準的歐洲風洋裝,層層疊疊,花團錦簇的蕾絲花邊和燈籠袖—顏色卻由傳統的粉紅、雪白蛻變為神秘的全黑。天真無知的微笑也不再出現,代之以無機質的眼神,空洞的表情,不可接近,不可觸摸的神秘感。就好像是宮廷手制的陶瓷人偶,精緻無比,卻也不帶一絲生命的氣息。哥德蘿莉服飾ロリ年齡層之少女所穿著之服飾, 只是普通的童裝 / 少女服飾, 並非所謂的「Lolita / ロリータ服飾」,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服飾。ロリータ服飾某些服飾商看中所謂「少女趣味」的市場, 直接將童裝 / 少女服飾的紙型放大, 而依此所做出之服飾即為「ロリータ服飾」,這些服飾商也因而被統稱為「Lolita Brand / ロリータブランド」。 ゴスロリ服飾以「黑色」、 或「暗色系」為基調的服裝,蕾絲、荷葉袖、清薄飄逸的布料、多層次的穿法, 服飾設計上以「Gothic / 哥德式」為主。 Gothic / 哥德式服飾20世紀80年代初期, 英國倫敦流行身穿全黑的服飾,並將臉部的妝畫得異常青白的打扮,而此種扮裝方式於20世紀90年代末於日本再興並蔚為風行,此時的哥德式服飾已跟日本視覺系融合。決定性的差異「ゴスロリ」並非只穿著黑或深色系之服飾,且「ゴスロリ」與「穿著黑色服飾的ロリ」最大的差異在於「精神性」,柯賽特的肖像中的女主角的「コゼット」除了基本上ロリ的特質外,更給人一種「偏向奇幻、魔幻的神秘、徘徊於生與死之間的不可思議之魅惑感」。裝飾哥德蘿莉往往手持有特色的配件,比如巨大的刀劍,威嚴的十字架。身著繁冗服飾的纖細少女卻使用著與其形象不合的武器或宗教標志,此種「不均衡感」也是 「哥德蘿莉」的一大要素,另外多見蘿莉面無表情地懷抱著殘破的洋娃娃或小熊,這些被毀壞的玩具給人的恐怖感,往往是夢魘一般入骨入心的。

㈨ 哥特服裝的特點

受建築風格的影響,哥特服裝風格主要體現為高高的冠戴、尖頭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鋸齒等銳角的感覺。而織物或服裝表現出來的富於光澤和鮮明的色調是與哥特式教堂內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脈相通的。真正的哥特時尚體現為: .

1. 黑色的東西,或其它暗色,如海軍藍、深紅;

2. 可以透(龍或漁網狀面料),但不露;

3. 銀飾;

4. 蒼白的皮膚。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志」這一審美,也可能是反對沙灘文化里「太陽 曬出的古銅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論。

5. 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

6. 黑白化妝。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細眉。

7. 自我束縛的裝飾和戀物癖的服裝。皮革、PVC、橡膠、乳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紀的束腰也極為常見。

8. 領帶或或緊緊系在脖子上的絲絨繩。

9. T形十字章(古埃及關於永恆生命的標志)、太陽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基督的象徵)的飾品以及刺青;

10. 歌劇風格的披肩、斗篷和長手套。

11. 鎖鏈和鐵釘。

12. 身體穿孔。一般情況下舌頭是首選部位,其次是鼻子,最後是私人部位和乳頭。

(9)洋哥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哥特服裝的歷史背景和緣由

哥特風格關於「 Gothic」這個詞的出處,最早來源於歐洲早期的一個叫做西哥特的部族,這個以破壞和掠奪為樂的部族以無知和缺少藝術品位而著稱。

中世紀的歐洲,一種以尖頂大教堂為最顯著特色的建築風格大行其道,產生了那一時期所謂的「哥特式」建築風格。 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以 EdgarAllanPoe、 Mary Shelly和 Bram Stoker等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創作的恐怖小說也被稱為「哥特」風格。

至此,哥特風格中的恐怖頹廢已經被補充得幾近完美。 特別重視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線條。女裝上裝緊身合體,下半身的裙子寬大、上輕下重,形成一種圓錐狀造型,具有極強的裝飾性。

中世紀,裙長是一種等級的標記,只有高貴的太太們才允許後擺拖地,並有權把它染成綠色。服裝上的分割線、裝飾線多採用縱向的、垂直的線條。

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中,「 Gothic」這個詞在時裝報刊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現代時裝中流行的哥特式藝術是一種浪漫型的藝術。所以,哥特式時裝可視為當下正流行的新浪漫主義時裝的一個分支。

閱讀全文

與洋哥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圖片轉換成visio 瀏覽:968
圖片大全個性霸氣女生 瀏覽:255
網頁怎麼顯示不了圖片 瀏覽:784
音樂動漫達人男生圖片 瀏覽:53
中長螺絲燙發發型圖片 瀏覽:58
吉利博瑞ge圖片及價格 瀏覽:579
紋身圖片男生大全 瀏覽:350
愛眼護眼繪畫圖片又簡單又好看 瀏覽:443
羊的可愛卡通圖片 瀏覽:450
秦嵐露臍衣服圖片 瀏覽:52
另類美女綜合圖片 瀏覽:132
男士歐美圓臉發型圖片 瀏覽:867
美女三角透明內褲圖片 瀏覽:11
光緒元寶圖片及價格大全2014 瀏覽:52
年度可愛獎圖片 瀏覽:480
聖誕節的卡通圖片可愛 瀏覽:96
卡通動漫圖片區小說區 瀏覽:595
微信圖片識別轉word文檔 瀏覽:635
小可愛壁紙圖片 瀏覽:209
人生磁場吸引能量的文字圖片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