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物濺到汁液,應立即處理:先用熱水清洗,或是用濕布、濕紙輕拍污處,再使用洗潔劑洗清。
2、在樹汁漬上滴幾滴食醋,用手揉搓幾次,再用清水洗凈。
3、如織物為白色的,可在3%的雙氧水裡加入幾滴氨水,用棉球或布塊蘸此溶液將沾污處潤濕,再用干凈布揩擦、陰干。
4、另外還要注意織物屬性。羊毛織物宜用稀釋氨水揉洗;絲綢可用檸檬酸或肥皂、酒精溶液輕揉;其它織物可用酒石酸或雙氧水洗。
5、殘留黃色斑點可再使用洗衣液洗滌。取適量的洗衣液塗抹在污漬處,等待10~15分鍾,然後進行正常洗滌劑可。
相關說明
1、應避免陽光下的曝曬,這樣會破壞它的光澤及彈性,使其變黃、變黑。針織衫洗滌後應採用陰干方式,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最好平放並依照衣物的原形擺放以免變形。防止針織衫洗後變大,還可以免熨燙。
2、如果不能平放最好放在網兜裡面陰干。
3、洗滌毛線衣時,若要防止縮水,水溫不可超過30度,
4、毛線衣穿久了會變得寬松肥大,為使其恢復原狀,可用熱水把毛線衣燙一下,水溫最好在70-80度之間。毛衣的袖口或下擺失去伸縮性,可將該部位浸泡在40-50度的熱水中,1-2小時撈出晾乾,其伸縮性便可復原。
Ⅱ 包芭蕉花外衣可以吃嗎
包芭蕉花外衣不可以吃。
芭蕉花食譜
芭蕉花帶有獨特的鮮甜味,葯食兼用。
用芭蕉花烹制菜餚,以剛剛破莖而出的花苞為最佳,剛剛結果的芭蕉花稍次,結完果實的芭蕉花通常就不會有人吃了。選擇芭蕉花的時候,還要看看花瓣的顏色,花瓣發白的芭蕉花比較鮮嫩,花瓣呈紅紫色的芭蕉花味道偏澀。
將芭蕉花從樹上砍下來以後,要一層層地剝掉外層的老花瓣,只取最中間的鮮嫩花瓣食用,粗細大約和擀麵杖差不多。剝芭蕉花的時候,最好順手取出花瓣裡面長長的花蕊,能讓芭蕉花的口感更好,不取出花蕊也可。
剝好的芭蕉花必須在3小時內進行烹煮處理,否則就會變老。烹煮芭蕉花的方法也很簡單,將剝好的芭蕉花放入沸水中煮2分鍾左右,撈入冷水中讓芭蕉花涼透就行了。
烹煮只能防止芭蕉花繼續變老,但並不能徹底去除芭蕉花的青澀味道,需要用鹽輕輕揉搓,將芭蕉花中的澀水擠出來,最後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就可以做菜食用了,否則吃起來會很青澀。
素炒芭蕉花
主料:芭蕉花一朵
輔料:黃辣椒醬一勺、白鬍椒粉少許、鹽三勺
做法步驟:
1、將芭蕉花去掉老硬的花瓣;
2、把嫩花瓣切成細絲;
3、將切成絲的嫩花瓣和花芯放一起用開水焯;
4、焯過後用鹽拌勻擠出水,涼水沖凈,再擠干,入鍋炒熟即可。
肉炒芭蕉花
主料:芭蕉花1棵、豬肉200克
輔料:朝天椒6個、九菜、香菜適量
調料:色拉油2大勺、食鹽4克、雞粉2克、蔥5克、姜5克、生抽5克、香油適量。
烹飪步驟:
1、芭蕉花剝去外層不可食用的老化花瓣,露出可食用的淺黃色幼嫩的花心。
2、戴上一次性手套將花心掰開。
3、將幼嫩的蕉花用沸水氽燙。
4、取出橫切成絲(蕉花會氧化變黑是正常的)。
5、加少許食鹽輕揉捏,不用水洗。用手擠去汁液,去除澀味備用。
6、豬肉剁成末,姜,朝天椒,香菜,蔥綠切細,九菜頭和蔥白切段。
7、起鍋,放入2大匙油,炒香姜,朝天椒,九菜頭和蔥白。
8、接著放入豬肉末炒至六七成熟。
9、放入芭蕉花拌炒至熟。
10、最後放入九菜和調料,炒勻後放入香菜即可。
清炒芭蕉花
炒鍋下油燒熱,放蔥花和干辣椒段炒香,再倒入芭蕉花炒熟,加鹽調味就行了,裝盤後可以撒點綠蔥花作點綴。
由於芭蕉花比較嫩,所以下鍋炒制的油溫不能太高,否則炒出來的芭蕉花品相不好。做清炒芭蕉花的時候,還可以加點青辣椒碎和豆豉醬,味道都很不錯。
如果喜歡酸筍的味道,可以切點酸筍和芭蕉花同炒,那將是再正宗不過的傣味菜餚了。
肉末炒蕉花
1、將豬肉或狗肉洗凈(以狗肉為佳),剁成肉末待用(其實也可以切成肉絲或肉片)。
2、炒鍋下油燒熱後放姜蒜末炒香,倒入肉末炒炒至七八成熟,接著倒入芭蕉花翻炒均勻。
3、加鹽調味,炒至芭蕉花完全熟透,裝盤。
包蒸芭蕉花
1、將處理好的芭蕉花切碎,加肉末、蛋液、蒜泥、蔥花、香菜末、青椒末和鹽,拌勻。
2、用鮮芭蕉葉將餡料包成方形,放入蒸鍋里大火蒸20到30分鍾,出鍋。
如果把包好的餡料放在碳火上燒熟,就變成包燒芭蕉花了。
芭蕉花湯
1、把處理好的芭蕉花切碎,豬肉切薄片或肉末,臭菜洗凈切段。
2、切碎的芭蕉花放入肉湯里煮到七成熟,加入豬肉和臭菜煮熟(還可以加適量番茄片),再加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燉排骨湯或其它肉湯時,也可以順手加點芭蕉花,滋味更好。
Ⅲ 曬乾的芭蕉花可以燉湯嗎
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主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食療方法:
取笆蕉花一大朵,豬心一個,把豬心打開,然後用笆蕉花去把豬心裝滿。瓷碗內再放入注入清水的鍋內蒸熟即可食用。隔天再食用一個。肉和花,湯都要同時食用,吃完為止。
Ⅳ 芭蕉花的其他
《芭蕉花》——郭沫若
這是我五六歲時的事情了。我現在想起了我的母親,突然記起了這段故事。
我的母親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貴州省黃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當時黃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歲的四姨,在公堂上自盡了。外祖母和七歲的三姨跳進州署的池子里殉了節,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難了。我們的母親那時才滿一歲,劉奶媽把我們的母親背著已經跳進了池子,但又逃了出來。在途中遇著過兩次匪難,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銀首飾,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義的劉奶媽在農人家裡討了些稻草來遮身,仍然背著母親逃難。逃到後來遇著赴援的官軍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雲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待,但是忠義的劉奶媽始終是保護著我們的母親。直到母親滿了四歲,大舅赴黃平收屍,便道往雲南,才把母親和劉奶媽帶回了四川。母親在幼年時分是遭受過這樣不幸的人。
母親在十五歲的時候到了我們家裡來,我們現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聽說還死了一兄三姐。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白日里家務奔忙,到晚來背著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母親因為這樣過於勞苦的原故,身子是異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時候總要暈倒一回,在舊時稱為「暈病」,但在想來,這怕是在產褥中,因為攝養不良的關系所生出的子宮病吧。暈病發了的時候,母親倒睡在床上,終日只是呻吟嘔吐,飯不消說是不能吃的,有時候連茶也幾乎不能進口。像這樣要經過兩個禮拜的光景,又才漸漸回復起來,完全是害了一場大病一樣。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這暈病關連著的。
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葯。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託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們小的時候,要管兩只肥雞的價錢呢。
芭蕉花買來了,但是花瓣是沒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經形成了果實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幾乎還是雌蕊的階段。一朵花上實在是采不出許多的這樣的蕉子來。
這樣的蕉子是一點也不好吃的,我們吃過香蕉的人,如以為吃那蕉子怕會和吃香蕉一樣,那是大錯而特錯了。有一回母親吃蕉子的時候,在床邊上挾過一箸給我,簡直是澀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親的暈病關連著的。
我們四川人大約是外省人居多,在張獻忠剿了四川以後─—四川人有句話說:「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在清初時期好像有過一個很大的移民運動。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會館,便是極小的鄉鎮也都是有的。
我們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寧化縣,聽說還有我們的同族住在那裡。我們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時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個小小的村裡。我們福建人的會館是天後宮,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後聖母」。這天後宮在我們村裡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歲,同到天後宮去。那天後宮離我們家裡不過半里路光景,裡面有一座散館,是福建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我們去的時候散館已經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後了。我們隔著窗看見散館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大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們是歡喜極了。那時候我們家裡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處都找不出。我們商量著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過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時還不能翻過,是我二哥擎我過去的。我們兩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來,二哥怕人看見,把來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裡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著跑到母親的床前,母親問我是從甚麼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說是在天後宮掏來的。我母親聽了便大大地生氣,她立地叫我們跪在床前,只是連連嘆氣地說:「啊,娘生下了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們都哭了,但我也下知為甚麼事情要哭。不一會父親曉得了,他又把我們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們一陣。我挨掌心是這一回才開始的,我至今也還記得。
我們一面挨打,一面傷心。但我不知道為甚麼該討我父親、母親的氣。母親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別處園子里掏了一朵回來,為甚麼就犯了這樣大的過錯呢?芭蕉花沒有用,抱去奉還了天後聖母,大約是在聖母的神座前幹掉了吧?
這樣的一段故事,我現在一想到母親,無端地便湧上了心來。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天涯羈客不勝落寞的情懷,思念著母親,我一陣陣鼻酸眼脹。
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的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
Ⅳ 《美麗的西雙版納》課文全文八上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彩雲在飄盪。”提起神奇秀麗的西雙版納,誰能不為之心馳神往。到西雙版納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個夢。這次,我終於飛到了西雙版納,在那醉人的暖風中,觀熱帶雨林,涉瀾滄碧水,登傣家竹樓,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圖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記憶……
高高望天樹
到達西雙版納後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車去了“望天樹’景區。這里有一種樹叫望天樹,在世界上也被列為保護樹種,望天樹直插藍天,高約60多米。
熱帶雨林中,有很多藤狀的植物,像蛇一樣纏在大樹上。雨林裡面很是有些幽深,我想晚上走在這里一定是很嚇人的!小溪很清澈,冰涼。在很多快要腐爛的樹木上長了許多的毒蘑菇,很漂亮的小鳥在密林深處歌唱。
後來,我到了一個橘園,後面有一條小河。我非常想拍些完整的熱帶雨林照片,河中央是最好的拍攝地點,我就往河裡走。河底有很多的石頭,我走得東搖西晃,歪來歪去的,腳下一滑,盡管沒有摔倒,拖鞋卻從腳上滑落,漂走了。水流很急,我怕滑倒報廢相機,不敢快走。
回去後,還吃了一頓傣家風味的飯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
竹樓映藍天
傣族人大都生活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他們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壩、江邊、湖畔,一座座竹樓掩映在翠竹叢林中。這種以竹木為材料建造的房子,分為上下兩層,樓上既隔潮又通風,還可避免毒蛇、蚊蟲的侵襲,適宜人居住;樓下可以用來飼養牲畜,存放常用的農具和雜物。竹樓外形像一隻孔雀,又像一頂巨大的帳篷遮掩於藍天綠地之間。
當我來到傣家做客時,熱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殺雞,又是宰魚,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我。女人們忙著做飯,男主人一邊吸煙,一邊陪著我聊天。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傣家飯就擺在竹蔑桌上。傣味的品種很多,有用芭蕉葉包裹起來蒸的豬肉,有用竹板夾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緊放在火上烤的竹鼠,還有烤魚、烤竹筍、剁生菜等等,有些東西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讓我這個久住城市的人不僅大飽口福,還長了見識。主人家裡的老爺爺蹲在竹樓上抽著自製的雪茄煙,一縷陽光正好照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活像一尊塑像。
悠悠野象谷
西雙版納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熱帶雨林中的野象谷。熱帶雨林的樹就像熱帶的人一樣瘦瘦的,雨林藤蘿纏繞,著名的植物絞殺就出在這樣的地方,一種無聲無息的殘酷。野象谷的野象難得一見,谷中有樹上旅館,很傳奇的樣子,有時間的話可以住在樹上等野象,當一回森林泰山。導游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遇到野象沒什麼,最多回頭跑上50米,大象就不會再追了。一句淡淡的話讓我們心都提了起來,而野象終是沒有見到。
沒看到野象,也不妨看一場免費的大象表演,那真的是很有趣的場面。大概是因為手中那塊甜如蜜汁的熱帶菠蘿的吸引,表演一結束,一頭大象直接沖我就過來了。狼狽撤退之際,將手中的菠蘿做了賄賂。眼看那大傢伙得意洋洋地將菠蘿捲入口中還不忘用鼻子將竹簽拔出來扔掉,真叫人有點哭笑不得。我順手給它一塊錢,它點頭一叫表示感謝,然後踱到水果攤前去買香蕉。
最喜歡看大象們排成一行走,後面一個用鼻子牽著前面一個的尾巴。那麼大的動物做出那麼乖的動作,實在讓人無法不笑。
嫵媚傣寨水
五月份,正是收獲穀子的季節。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誰家有事,親戚朋友都要來幫忙。勐臘鄉曼那村的愛拉,平日在電站當工人。這天上午村裡的幾個朋友幫著他把穀子收回來了,中午由他請客,買來煙酒和肉,從自己家的地里摘來新鮮的蔬菜,魚也是從自家魚塘里打的,所以,這么豐盛的一頓飯也沒花多少錢。下午,他們再一起去幫助他們的朋友波溫歲打穀子。將竹席鋪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穀場。男人先用自製的農具把割下來的穀子粗粗打一遍,身著色彩鮮艷的筒裙的女人們,手中揮舞著木棰再細細地打穀子。青山綠水映襯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創作的風情畫。
傣族人對水天生就有一種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邊,傣族人最隆重的節日是潑水節,他們在村裡的飲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在裝飾得五顏六色的塔身上,鑲嵌著許多小鏡子,以求得到神靈的保護。塔身將水井蓋住,避免灰塵、雜物落入井裡。傣家人就連小孩子們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響,從不到井邊玩耍,傣家人對關系他們生存的水的愛護可見一斑。
村邊的小河邊成了傣家人的樂園,孩子們整日里泡在河裡玩耍,連村中寺廟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人們在河邊涮洗著新摘下來的青菜和衣服。每當傍晚時分,酷愛清潔的'女人們就會來到河裡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顏六色的筒裙,這時變成了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們有時還在水中戲嬉,在夕陽的映襯下,更顯出幾分嫵媚。
笑對生與死
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著河邊一簇簇翠竹、綠樹,和眼前的這一切,就彷彿漫遊在一幅民族風情的畫卷里。
在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里都會有座或大或小的寺廟,他們崇尚的小乘佛教由緬甸傳入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他們認為:“人若生前不積善修行,死後就要在地獄里受盡苦難。”所以深受這種思想影響的傣族人,對人十分友善。西雙版納傣族的男子都要在少年時當一次和尚。寨子里的男孩子到了七八歲時就要進寺廟學習傣文、教規、誦經,經過幾年的修行,他們就成為除苦積善、受過教化的人了。成年後,他們可以還俗成家,有的則繼續留在廟里深造。寨子里的每家輪流為和尚們送飯,遇到寺廟里舉行活動時,每家都要來幫忙,其費用也由各家來分擔。
傣族人最隆重的佛教節日是“關門節”和“開門節”,這時人們每隔7天就要祭佛一次,寨子里的人們先將寺廟修整一番。祭佛當天,天剛剛亮人們就趕到廟里,男女老少點燭焚香,拜佛誦經,祈求佛祖保佑。誦經的大和尚把象徵吉祥的水灑在善男信女的身上,使每個人從心底得到極大的滿足。
晚上,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樓上盡情地歡舞。透過傣家少女優美的舞姿,借著晃動的燈光,我看見在竹樓的一角擺放著幾個新做的棺材,這些是寨子里的人為防不測而准備的。眼前跳動的身影,煥發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們盡情地享受著生之快樂,全然忘卻了死亡的陰影——或許,生死只在一念之間,正是因為有死的恐懼,生的歡樂才如此真實,生的片段才如此燦爛!
Ⅵ 芭蕉是什麼樣的
芭蕉果皮呈鮮黃或青黃色,梳柄完整,無缺只和脫落現象。單只芭蕉果實豐滿、肥壯、色澤新鮮、光亮、果面光滑,無病斑、無蟲疤、無黴菌、無創傷,果實易剝離,果肉稍硬。用兩指輕輕捏果身,富有彈性的為成熟適度果。
好的芭蕉一般入口柔軟糯滑,甜香俱全的為成熟適度果;肉質硬實,缺少甜香的為過生果;澀味未脫的為夾生果,肉質軟爛的為過熟果。
芭蕉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厘米,具3-5棱,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毫米。
(6)芭蕉花衣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芭蕉的營養價值:
1、芭蕉含有大量糖類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可充飢、補充營養及能量。
2、芭蕉富含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3、芭蕉能清腸熱,能潤腸通便,可治療熱病煩渴等症。
4、芭蕉能緩和胃酸的刺激,保護胃黏膜。
Ⅶ 關於芭蕉花的資料
芭蕉花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分布我國台灣,味甘淡、微辛,性涼;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目錄[隱藏]
原料介紹
營養分析
製作指導
食療作用
各家論述
動植物形態
散文
簡介 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植物形態詳"芭蕉根"條。 性味 甘談微辛,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酸咸。" ②《江西草葯》:"性涼,味淡。" ③《貴州草葯》:"性寒,味甘微辛。" 採收和儲藏 花開時採收,鮮用或陰干。 資源分布 我國台灣可能有野生。
[編輯本段]原料介紹
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餘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葯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具有獨特的鮮甜味。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關人群 1. 適宜身體虛弱、精力差、免疫力低下、易生病者。 2. 凡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者皆禁用。 食物相剋 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 相關人群
[編輯本段]製作指導
治心痹痛 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 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治怔忡不安 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治肺癆 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治心絞 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治胃痛 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涼; 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主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其他相關 巴戟天,《別錄》雲:「生巴郡」,則「巴」或指產言。「戟天」者,或與本品能治陽痿有關。
[編輯本段]各家論述
《日華子本草》 治心痹痛。 《滇南本草》 暖胃,散痰,軟堅。治寒痰停胃,嘔吐惡心,吞酸吐酸。 《分類草葯性》 治頭眩昏,氣痛,散血。 《嶺南采葯錄》 治紅白痢,能通經。
[編輯本段]動植物形態
芭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2.5-4m。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花序頂和,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cm,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先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cm,具3-5棱,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mm。花期8-9月。
[編輯本段]散文
《芭蕉花》——郭沫若 這是我五六歲時的事情了。我現在想起了我的母親,突然記起了這段故事。 我的母親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貴州省黃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當時黃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歲的四姨,在公堂上自盡了。外祖母和七歲的三姨跳進州署的池子里殉了節,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難了。我們的母親那時才滿一歲,劉奶媽把我們的母親背著已經跳進了池子,但又逃了出來。在途中遇著過兩次匪難,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銀首飾,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義的劉奶媽在農人家裡討了些稻草來遮身,仍然背著母親逃難。逃到後來遇著赴援的官軍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雲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待,但是忠義的劉奶媽始終是保護著我們的母親。直到母親滿了四歲,大舅赴黃平收屍,便道往雲南,才把母親和劉奶媽帶回了四川。母親在幼年時分是遭受過這樣不幸的人。 母親在十五歲的時候到了我們家裡來,我們現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聽說還死了一兄三姐。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白日里家務奔忙,到晚來背著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母親因為這樣過於勞苦的原故,身子是異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時候總要暈倒一回,在舊時稱為「暈病」,但在現在想來,這怕是在產褥中,因為攝養不良的關系所生出的子宮病吧。暈病發了的時候,母親倒睡在床上,終日只是呻吟嘔吐,飯不消說是不能吃的,有時候連茶也幾乎不能進口。像這樣要經過兩個禮拜的光景,又才漸漸回復起來,完全是害了一場大病一樣。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這暈病關連著的。 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葯。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託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們小的時候,要管兩只肥雞的價錢呢。 芭蕉花買來了,但是花瓣是沒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經形成了果實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幾乎還是雌蕊的階段。一朵花上實在是采不出許多的這樣的蕉子來。 這樣的蕉子是一點也不好吃的,我們吃過香蕉的人,如以為吃那蕉子怕會和吃香蕉一樣,那是大錯而特錯了。有一回母親吃蕉子的時候,在床邊上挾過一箸給我,簡直是澀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親的暈病關連著的。 我們四川人大約是外省人居多,在張獻忠剿了四川以後——四川人有句話說:「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在清初時期好像有過一個很大的移民運動。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會館,便是極小的鄉鎮也都是有的。 我們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寧化縣,聽說還有我們的同族住在那裡。我們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時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個小小的村裡。我們福建人的會館是天後宮,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後聖母」。這天後宮在我們村裡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歲,同到天後宮去。那天後宮離我們家裡不過半里路光景,裡面有一座散館,是福建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我們去的時候散館已經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後了。我們隔著窗看見散館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大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們是歡喜極了。那時候我們家裡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處都找不出。我們商量著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過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時還不能翻過,是我二哥擎我過去的。我們兩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來,二哥怕人看見,把來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裡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著跑到母親的床前,母親問我是從甚麼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說是在天後宮掏來的。我母親聽了便大大地生氣,她立地叫我們跪在床前,只是連連嘆氣地說:「啊,娘生下了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們都哭了,但我也下知為甚麼事情要哭。不一會父親曉得了,他又把我們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們一陣。我挨掌心是這一回才開始的,我至今也還記得。 我們一面挨打,一面傷心。但我不知道為甚麼該討我父親、母親的氣。母親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別處園子里掏了一朵回來,為甚麼就犯了這樣大的過錯呢?芭蕉花沒有用,抱去奉還了天後聖母,大約是在聖母的神座前幹掉了吧? 這樣的一段故事,我現在一想到母親,無端地便湧上了心來。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天涯羈客不勝落寞的情懷,思念著母親,我一陣陣鼻酸眼脹。 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的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色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