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年畫
一、開封朱仙鎮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在開封、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另外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等地年畫都受其影響。它用色講究、色彩渾厚鮮艷、久不褪色、對比強烈、古拙粗獷、飽滿緊湊、概括性強等特徵。以傳統技法構圖,畫面有主有次,對象明顯,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現出勻實對稱的美感。
二、天津楊柳青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年畫之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取材內容極為廣泛。
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戲曲人物、世俗風情以及山水花鳥等,特別是那些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的題材,例如《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攜壹南村訪舊識》、《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漁婦》,以及帶有時事新聞性質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
三、江蘇桃花塢
桃花塢是蘇州的一處地名,位於閶門內北城下,古來便是蘇州城裡一個風景秀麗的去處。桃花塢木板年畫是中國江南主要的民間木板年畫,與天津揚柳青並稱」南桃北楊」。明弘治時,名畫家唐寅(伯虎)曾在這里營建桃花庵,自此名揚。
四、寒亭楊家埠
山東濰坊的寒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寒亭,古稱寒國,傳為夏代寒浞所建。寒亭楊家埠的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
五、四川綿竹
綿竹,因特產綿竹,漢初建縣即以「綿竹」為縣名。綿竹年畫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構圖講求對稱、完整、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用線講求洗煉、流暢,剛柔結合,疏密相間,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造型常使用誇張、變型、象徵、寓意的表現手法,使塑造藝術形象生動感人。
『貳』 四大年畫各自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綿竹年畫構圖講求對稱、完整、均衡、飽滿、主次分明;色 彩上採用對比手法,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了大紅熱烈的藝術效果;線條講究剛柔結合,洗練流暢,疏密有致,具鮮明節奏感;而誇張、變形、象徵、寓意的造型,更具詼諧活潑的效果。
桃花塢年畫的印 刷兼用著色和彩套版,構圖對稱豐滿,刻線工秀,色彩絢麗。被民間畫壇稱為「姑蘇版」。
楊柳青年畫的特點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保留了民間繪畫的技法,並受清代畫院的影響;多取材於舊戲劇、美女、胖娃等,構圖豐滿,線條工整,色彩鮮艷,人物的頭臉多粉金暈染,富有裝飾性。
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 ,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朴。
年畫雖然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折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但是年畫的發展形勢卻不容樂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加、審美視角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變化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很大一分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年畫也不例外。
現如今,年畫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一種落後的、應該被摒棄的、封建氣息嚴重的舊時代文化表徵,年畫逐漸與人們的生活隔絕,年畫產業蕭條慘淡,逐漸因為難以和高科技產業結合而被默默摒棄。
這些年畫題材豐富,畫面或質朴可愛,或精緻神逸,或粗狂豪放,或雍容典雅,彰顯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年畫收藏價值比較高的是古版年畫。因其存量稀少、藝術含量較高而為國內外收藏家一致看好。年畫印製時間越久,收集難度越大,投資價值也越高。近當代的年畫應選擇繪畫者具有相當的社會知名度,發行量或存世量相對偏少的年畫。
『叄』 四大年畫的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綿竹年畫以彩繪見長而區別於其它年畫,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它起源於北宋,在明末清初進入繁盛時期。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綿竹城鄉曾有年畫作坊300多家。產品銷售雲、貴、陝、甘、青及四川各地外,還遠銷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綿竹年畫構圖講求對稱、完整、均衡、飽滿、主次分明;色 彩上採用對比手法,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了大紅熱烈的藝術效果;線條講究剛柔結合,洗練流暢,疏密有致,具鮮明節奏感;而誇張、變形、象徵、寓意的造型,更具詼諧活潑的效果。
『肆』 綿竹木版年畫,為何能進入非遺
綿竹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盛產竹子,其中最為著名的綿竹是造紙的上好材料。綿竹木版年畫技藝主要分布在綿竹市城區劍南鎮和北部的拱星鎮、清道鎮、新市鎮、孝德鎮等地。
綿竹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製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蓋花等工序。其藝術特點一是手工彩繪,同一張版因不同的手繪,效果不一;二是對稱性構圖;三是運用色相和色度對比,尤善用金色(如瀝金、堆金、貼金)。但比較而言,最見特色的還是「填水腳」(指用剩餘顏料塗抹的一種樣式)
國家非常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綿竹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有利與傳統文化的流傳。
『伍』 四川綿竹年畫代表作品
四川綿竹年畫代表作品:老鼠娶親,三猴燙豬。
綿竹年畫題材內容非常豐富,有深受民眾愛戴的歷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樂的兒童以及祥瑞的動物花果等。斗方,多是諷刺寓意的獨版小品,是一種中國民間諷刺畫。如《老鼠嫁女》、《三猴燙豬》等。
綿竹年畫簡介: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與劍南春酒、趙坡茶並稱為「綿竹三絕」。
綿竹年畫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陸』 綿竹年畫的介紹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柒』 綿竹年畫的題材作品
鼎盛時期的綿竹年畫作坊主要分布於綿竹城區及西南農村,風格也各異。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戲,故事類;城區年畫作品則重拓片、雜條、斗方、案子或兼門畫。
綿竹年畫分紅貨、黑貨兩大類。紅貨指彩繪年畫,包括門畫、斗方、畫條。其中門畫製作手法多樣,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貼大門、廳門、房門、灶門之用;畫條分中堂、條屏、橫推、單條等,供廳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張貼之用。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為山水、花鳥、神像及名人字畫,此類以中堂、條屏居多。
綿竹年畫內容廣泛,避邪迎祥、歷史人物、戲曲故事、民俗民風、名人字畫、花鳥蟲魚等,按製作方法分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類。
「捶墨」:即木板拓片(總稱黑貨),內容多為民俗和名人字畫,神話傳說等。
落墨:以水墨為主,色彩淡雅,近似國畫小寫,內容多為神像和各種戲曲故事。
「填色」(總稱紅貨),按繁簡可分七種,有明歷明掛、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腳。其中尤以明歷明掛的繪制最為工整細膩,色彩也異常艷麗多彩。至於填水腳,用色單純,寥寥數筆,挖主寫意,卻十分生動傳神。
門神是綿竹傳統年畫的主要品種。從規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綿竹年畫專用粉箋紙的開張)。
所謂大毛,就是整張粉箋紙上作畫,大多繪秦瓊,尉遲公等武將,飛稱武門神。將其貼於大門之上,意在御凶求安,護衛家宅。
二毛,即張貼於二門的文門神,其畫稍小於前者,此類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貴的內容。
貼於寢室門或灶屋門的三毛,畫幅小於二毛,大多為仕女、娃娃題材,如觀花美人、八寶童子等。
此外還有一種屬於稀有的落地門神,它是一種與大門一樣大小的特大門神。這類門神常見於舊時代大戶人家的龐大龍門之上,內容多為武將。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燙豬》、《狗咬財神》、《看官盜壺》等漢族民間傳說。
綿竹年畫題材內容非常豐富,有深受民眾愛戴的歷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樂的兒童以及祥瑞的動物花果等。斗方,多是諷刺寓意的獨版小品,是一種漢族民間諷刺畫。如《老鼠嫁女》、《三猴燙豬》等。雜條,多是參照漢族民間傳說,以及孝道、福壽文化內容,戲曲和文學作品中最動人的情節刻繪成人物畫。也有漢族民間風採的花鳥畫。如《二十四孝圖》、《百壽圖》、《西遊記》等。橫推,一般是表現人物眾多的大場面的橫幅畫卷,如《迎春圖》、 《百子圖》等。
從形式看,綿竹年畫分為斗方、橫披、中堂、條屏等,似同國畫分幅相近但卻別具一格。綿竹年畫的斗方,並非文人戲筆,而是《老鼠娶親》、《三猴燙豬》等諷諭性獨幅小品。綿竹年畫的橫披,一般是表現人物眾多的大場面的《文姬歸漢》、《迎春圖》等。
綿竹年畫條屏有四條屏、八條屏、十二條屏之分。內容多表現情節曲折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一類,如《三國演義》、《百壽圖》、《二十四孝》等。
綿竹年畫的中堂均是表現吉祥內容,如《麻姑獻壽》、《紫微高照》等。隨著人們的審美情趣的變化,又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符合現代人們審美情趣的各式各樣的新年畫。同時裝裱形式和內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創新。
『捌』 中國四大年畫是什麼
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江蘇桃花塢的木版年畫在全國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
中國民間年畫、門神,俗稱喜畫,人們盛行於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每值歲末,城鄉家家戶戶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等,煥然一新,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此種習俗至今在中國廣大農村依然流行。
四大年畫詳細介紹: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地區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民間畫壇稱之為"姑蘇版"。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家埠年畫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朴。木版年畫是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漢族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玖』 四川綿竹年畫《三猴燙豬》由來是什麼
這個在明末清初民俗文化中的「反面教材」,被利用在年畫製作上,意在勸誡人們不要賭博。據傳說,當年起稿的年畫畫師家中就有一個嗜賭如命的兒子,畫師苦口婆心換來屢教不改,唯有通過年畫表達。
「燙」含有「捉弄、愚弄、哄、騙、整」等意思,是典型的四川方言,體現了川人詼諧幽默的個性;同時,四川人講究吃喝玩樂,自古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說法,打麻將成為四川人娛樂生活的一種,《三猴燙豬》正是反映了川人社會生活的娛樂文化。
(9)綿竹年畫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三猴燙豬》畫面上,三隻猴子和一隻肥豬圍坐在一張方桌前,正在玩牌賭博。肥豬玩牌之餘,還伸出「咸豬手」調戲旁邊侍女,與此同時,三隻猴子趁肥豬一心二用,暗中串聯搗鬼,不僅手上比劃,而且用腳在桌子下面遞牌作弊,神不知鬼不覺地贏掉肥豬的錢,把肥豬「燙」得夠嗆。
《三猴燙豬》畫面造型生動,色彩鮮艷喜人,寓意深刻,一見便令人捧腹大笑。除了收藏於綿竹年畫博物館的清代珍貴古版年畫,《三猴燙豬》這個題材仍然受到綿竹年畫的青睞,不僅見於居室裝飾畫,也被年畫藝術家畫上了牆壁。
『拾』 綿竹年畫在中國已有3000年的歷史,它的傳統製作方法是什麼
綿竹年畫的中國已經有了3000年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年畫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首先要用木版印出大致輪廓,然後再進行填色。不過製作過程中有很多小技巧,如果不掌握的話,就會讓年畫的形象比較差勁。
年畫的線條是很古樸流暢的,並且內容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會出現花鳥魚蟲以及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