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皇後穿的衣服是什麼
每個朝代的服飾都不一樣。簡單介紹一下比較有代表性的明清皇後的服飾:
1、明朝皇後常服為戴龍鳳珠翠冠、穿紅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綉有織金龍鳳紋。
襦裙為明代自宮廷至民間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裝款式,上身為短襦(襖子、夾衣),下身以馬面裙為主,飾有裙襕,初期上衣多為交領,並有白色護領,後期多用立領等,袖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緣。衣在裙外,短則及腰,長乃至膝。
2、清代皇後服飾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清朝皇後除冠服外,平時的衣著和其他妃嬪無二,都是一水的旗服,只不過皇後可以使用明黃色。
服飾制度是歷代禮儀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服裝的款式、質地、紋樣、色彩等代表著服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清朝定鼎中原之後,其帝後冠服有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直到乾隆朝制訂《皇朝禮器圖式》,基本形成定式,並一直沿用到清末。由於建立和推行服飾制度之需,清初建國不久,清王朝就汲汲於恢復江南織造的生產,擠出錢糧買絲招匠,按式織造,將冠服織造視為要務,親自過問並建立了江寧(南京)、江蘇、杭州三織造。
清朝的服制比漢族任何一朝的服制都更為繁縟和累贅,他除了保留本民族的纓帽箭衣基本形式外,還從有著幾千年傳統的漢族服飾文化寶庫中汲取大量的素養,形成了清代冠服的獨特製度。
在清代各等級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和皇後的服飾。皇後冠服,禮制上與皇帝差別甚微,只是在形式上有男女的區別,見於《會典》的有禮服和吉服。清代皇後冠服從款式、質地、紋樣、色澤到各種裝飾,都有嚴格而詳細的規定。
皇後禮服(即朝服)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約、領約、耳飾、朝珠、采帨等,在祭祀
和重大慶典時穿用。穿著時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皇後吉服有吉服冠、龍褂、龍袍、吉服朝珠等,常朝和一般節日時穿用。
皇後常服在服制中不見記載,但從實物和文獻記載來看是存在的。它的形式應和皇帝常服相類似。即常服袍的色及花紋隨所御,常服褂色用石青,應是日常穿用的。到清晚期又出現了氅衣、襯衣等漢化的博衣大袖形式。
傳世的清代帝後服飾絕大部分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數萬件之多,它們是研究清代服飾制度、織綉工藝以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寶貴資料。
B. 清朝皇後嬪妃的服飾
女服服飾:
朝服:皇後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
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
清代後妃朝服
清代後妃服飾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清代乾隆帝孝賢純皇後朝服像。
C. 清朝皇後的服飾有哪些特點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很多制度上都是比較完善了的,其中就包括妃嬪們的位份和制度,清朝時期的皇後是絕對的正宮地位,只要不犯一些原則性錯誤,那麼其皇後寶座絕不會動搖。而且清朝時期皇後的服飾跟妃嬪之間也有最直接的區別,清朝皇後有很多專屬圖案和專屬顏色,例如牡丹、鳳凰、正黃色、正紅色等,都只有清朝皇後可以用,這也是清朝皇後服飾的最大特色。
最後,清朝時期有一名富察皇後,她是出了名的節儉,所以平時其實穿著跟妃嬪們差不多,只有在一些正式的場合,她才會拿出自己的朝服來穿,平時嬪妃開會的時候,根本無法從服飾上看出來她是皇後,這也是她比較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