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滿族與蒙古族有什麼關系嗎
滿族和蒙古族沒什麼關系,是兩個獨立的民族,都有各自歷史可溯源。
可能是因為鐵木真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多爾袞這些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經常會把他們混淆,以為是同一個民族,事實上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他們相互之間既有戰爭又有聯合。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滿族建立了清朝,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元建立前滅掉了由滿族前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清朝在崛起前稱為後金。當時後金首領努爾哈赤征服了蒙古,聯合蒙古入侵中原。清朝皇帝大多和蒙古貴族通婚。如順治的皇後-孝庄皇後就是蒙古族。清朝後期,腐敗無能,武裝主要依靠蒙古騎兵鞏固統治,如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後來才重用部分漢族首領,如曾國藩等。
(1)有關滿族的簡單繪畫圖片擴展閱讀: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蒙古族(蒙古語: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1、滿洲族發源於東北長白山下的松花江流域,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帖木兒的六世孫,具有超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最後統一了女真族。當大清入主中原後,女真族部分族人與北方其它民族融合在一起,統稱為滿族,一直延續至今。
2、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開始並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東胡柔然的後裔。後來他們逐漸融合漠北地區的游牧民族,遷徙到安北都護府,成為游牧民族,統一稱為蒙古族。
3、信仰不同 :滿族是以漁獵兼顧農業的民族,主要信仰薩滿教。蒙古族則是以游牧業為主的,大多數信仰藏傳佛教,少數信東正教。
4、分布不同: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和吉林,內蒙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呼倫貝爾。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蒙古國,及我國的內蒙古、東北各省市、青海、新疆以及河北,也有部分生活在俄羅斯。
❷ 中國十大名畫有哪些
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2、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3、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4、唐·韓滉《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8.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韓滉 (723-787)〔唐〕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
5、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7.9cm 橫69cm。《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❸ 滿族手抄報
1,製作手抄報和寫作文是一個道理都要先確定主題,然後根據主題選擇合適的內容來呈現。鮮明的主題就是手抄報的靈魂,是一張手抄報最明顯的特徵。
❹ 故宮的路線圖,參考《故宮博物館》,畫一下
故宮博物館其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權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王宮殿建築群,其濃郁多姿的滿族民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宮所無法比擬的。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
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
❺ 滿族人的圖騰是什麼,信仰什麼
滿族沒有圖騰,滿族信仰的是薩滿教。
滿族曾信仰薩滿教。薩滿是通古斯語,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師。滿族的薩滿教兼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祗既多又雜。
祭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宮廷與民間之別,富者與貧者之別及地區之別、家族之別。清王朝初期,皇宮里的薩滿多由熟悉愛新覺羅氏族方言而又聰明伶俐的女人擔任。
稱薩滿太太,專管皇帝舉行各種神典,口誦滿語祭神,與民間為人治病的薩滿不同。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東北的寧古塔和愛輝等地,滿族仍然保有薩滿教。
民間薩滿分兩種,一種是跳神的薩滿,為人治病、問卜、求神驅鬼,另一種是管理祭祀的家薩滿,負責祭祀祖先神。
過去滿族的農民信巫不信醫,有病先請薩滿跳神,無效才請醫生診治。薩滿祈禱跳神時,頭戴尖帽,綴五色紙條,下垂蔽面,外懸小鏡,身穿長布裙,腰系銅鈴,擊鼓而舞,口中念念有詞。
而家薩滿在各姓氏中都有一名。在祭祀祖先時跳神唱滿語神歌,歌頌一年的豐收,或贊頌祖先的功德。
(5)有關滿族的簡單繪畫圖片擴展閱讀:
滿族食品也極富特色,歷來有滿點漢菜」說。最能代表滿、漢族飲食文化交融的莫過於滿漢全席。其菜餚選料、製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
其中山珍如猴頭菌、熊掌、人參、鹿茸等大都是來自東北地區。它是滿點與漢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時期就已成型,流傳了二百餘年。
乾隆間《揚州畫舫錄》所載,揚州地方的滿漢席,已有菜點100餘道了。日常生活中,滿族民間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
喜歡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每逢過節時吃哎吉格餑。每當陰歷除夕,晚飯吃滿族獨有的風味食品白煮豬肉。
炙豬肉及糕點中至今猶存的薩其瑪等。今天中國北方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等均與滿族飲食文化有著淵源關系。
❻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你們大家有知道的嗎
歷史上,清朝滿族文化的發源地就在長白山。滿族祖先和後裔在長白山生活了一百多年。白山黑水和長白山、松花江、圖們江一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滿族人。所以滿族人普遍把長白山當做祖先的搖籃和家園。滿族的族譜書大多描述他們的祖先來自長白山。是長白山滿族家庭的根。明代滿族的始祖女真,在五六世紀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民族遷徙。姓氏發展變化大,人口倍增快,居住地遷移快。但為了不忘祖先,他們還是把根扎在了長白山。
三、康熙十七年,長空山被封為天山之上,長空山的地位與五嶽相同,進一步提升了代表滿族國神的長空山神,將長空山的地位上升到了中國國神之列。就連長空山也位列中國八大名山之首。因此,每次游覽八大名山,清朝都封長空山為榜首,並派滿洲旗官員代皇帝祭拜,以示滿人從貴族到平民都不曾忘記祖先,對祖先開發的大好河山表示極大的敬意。
❼ 滿族的風俗習慣越簡單越好
1、婚姻:
滿族舊時婚姻重視門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齡女。這與旗內男子當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關。貴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結婚對象,旗人也有由族長指婚的情況。清代宮廷的「選秀」,是為皇帝及親王選妃,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內部遴選。
2、服飾:
男子自頭頂後半部留發,束辮垂於腦後,清入關後,強行在全國推廣,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各族的共同發式。
女子發式,幼年時期與男孩一樣,稍長,在腦後留有一根或兩根辮子,結婚時開臉上頭,戴鈿子。平時,在頭頂盤髻,有架子頭、兩把頭等樣式。佩戴耳環,有一耳三環的定式。
3、喪葬:
入關前,滿族以火葬為主,自順治帝後期起,受到漢民族文化的影響,滿族普遍改成棺材土葬,並結合本民族特點,形成了滿族的特色葬俗。乾隆以前,各地駐防旗人由於要將死者及其遺屬送回京中故旗,所以仍保持了火葬,而將骨灰裝殮回京。
(7)有關滿族的簡單繪畫圖片擴展閱讀
滿族的傳統文化活動:
1、滿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大都與狩獵相關,有舉重、摔跤、跳馬、跳駱駝等。「跳馬」要在馬飛跑時,橫躍馬身;跳駱駝則是從後躍上駝背。跳馬與跳駱駝,都是為和敵人短兵相接時,便於飛上敵騎的擒拿技術,並成為經常鍛煉的運動項目之一。
2、古代滿族愛好歌舞,多由狩獵、戰斗的活動演化而來。入關後,舞蹈必選身體強壯的人,穿豹皮唱滿族歌,伴以簫鼓,稱作「喜起舞」,或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獸,一半人騎假馬追射,稱作「隆慶舞」。
3、滿族文化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滿族用漢文著書立說方面。著名詞家納蘭性德所著《飲水詞集》和《側帽集》,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以封建貴族家庭生活為背景,廣泛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現實,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將中國古典小說創作藝術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❽ 滿族手抄報圖片大全
人生再大的困難也不比紅軍過草地艱難,生活再大的坎兒也不比紅軍過雪山艱辛,只要有勇氣和信心,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祝建黨節快樂!
黨的歷程,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走向神壇,從神壇走到清明。以次輪皎潔的明月,祝我們擁有長久歡喜,祝我中華繁榮昌盛。
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陽光。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
任何人都不能在我還活著的時候,侵略我的祖國。
春有盼望和輝煌,夏有火紅和熱情,秋有金黃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寧靜,祖國四季皆似錦。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我泱泱華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樑; 我神州大地,一絲一念皆是未來; 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均是驕陽。
愛國沒有文案,沒有理由,只有自豪。這一刻,風是暖的,雨是甜的。月光所照,均是家國,雙腳所踏,皆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