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這是什麼鳥, 撿到的不會飛了,我該怎麼辦,不想看它死掉。。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綉眼鳥。你可以飼養它。
完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綉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多數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 綉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
以混合粉料為主,同時喂給水果、青菜和昆蟲、蛋米和熟甘薯。夏季飼料中加些熟綠豆粉。豆粉與蛋黃的配比為70%豆粉拌30%蛋黃。換羽期間用豆粉500克加20個蛋黃和少量蝦、瘦肉、食鹽與1個蛋殼,炒熟或蒸熟。冬季加喂花生仁、核桃仁以及玉米粉加豆粉做成「窩窩頭」。綉眼鳥喜甜食,可在混合粉料內加白糖,也可加構祀粉、甘薯粉。每天每隻綉眼鳥進食混合粉料2.5~3.5克、水5~6毫升、水果8-10克。
❷ 綉眼鳥能被稱為相思鳥嗎
綉眼鳥不能被稱為相思鳥,二者有區別:
一、外形特徵不同
1、綉眼鳥:嘴小,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彎;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能伸縮,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雌雄相似。綉眼鳥是小型食蟲鳥類 ,體型及顏色都很像柳鶯。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綉眼之名。
2、相思鳥:相思鳥屬的典型特徵為嘴形粗健,長度約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曲;鼻孔不被羽毛掩蓋;翅較尾長;尾略呈平尾狀或叉尾狀,而且外側尾羽向外彎曲;尾上覆羽較長;跗跖細長;兩性稍有不同。
二、生活習性不同
1、綉眼鳥:完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綉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多數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 綉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
2、相思鳥:常成群活動於常綠闊葉林、竹林或灌叢中,林緣很少見到。在有溝谷的地方,常於清晨到溪溝旁的灌叢中活動。日出後,它們才離開溝谷,飛往較高的山坡去。常在樹叢下層尋食,有時亦到樹林中層或樹冠活動。繁殖季節成對活動,雌雄常形影不離。雄鳥此時鳴聲多變,音調悅耳,並常站在灌木頂上,抖動其翅膀,激動地聳起體羽高唱,歌聲美妙動聽。
三、分布不同
1、綉眼鳥:主要分布自亞洲南部至大洋洲和非洲。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較多。
2、相思鳥:相思鳥屬為典型的東洋界鳥類,在中國內分布較廣,西自西藏東南部,直到東部沿海各地,北自甘肅和陝西等省的南部,南到雲南、廣西、廣東。
❸ 懂鳥的人幫我看看這是什麼鳥吧~
應該是橙翅噪鶥。噪鶥屬鳥類多為雜食性,以昆蟲、野果、種子等為食,你可以試用麵包蟲、蝗蟲、肉沫等飼養,它們應該也吃寵物店的畫眉飼料。
鳥種:橙翅噪鶥
學名:Garrulaxelliotii
英文名:Elliot'sLaughingthrush
分類:鳥綱、雀形目、鶯科、噪鶥屬
描述:中等體型(26厘米)的噪鶥。全身大致灰褐色,上背及胸羽具深色及偏白色羽緣而成鱗狀斑紋。臉色較深。臀及下腹部黃褐。初級飛羽基部的羽緣偏黃、羽端藍灰而形成攏翼上的斑紋。尾羽灰而端白,羽外側偏黃。亞種preswalskii頭頂色較淡,下體褐色較重,翼斑及尾緣略紅而非偏黃。
虹膜-淺乳白色;嘴-褐色;腳-褐色。
叫聲:悠遠的雙音節和三音節叫聲及群鳥的吱吱叫聲。
分布范圍:中國中部至西藏東南部及印度東北部的特有種。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見於從大巴山、秦嶺及岷山往南至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及雲南西北部。亞種preswalskii分布於從甘肅北部祁連山區南至青海東部。常見於海拔1200~4800米所有森林類型的林下植被。
習性:結小群於開闊次生林及灌叢的林下植被及竹叢中取食。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❹ 這是什麼鳥啊坐標廣州
一樓回答錯的。這是暗綠綉眼鳥,廣州人俗稱「相思仔」,不是一樓所說的紅嘴相思鳥和銀耳相思鳥兩種。暗綠綉眼鳥為常見留鳥,市區隨便一看一大把的那種,以下為暗綠綉眼鳥圖片——
暗綠綉眼鳥
如有用請採納。
❺ 請問一下各位大神,這是綉眼鳥嗎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綉眼鳥沒錯。
綉眼鳥 體型小,體長90~122毫米;嘴小,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彎;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能伸縮,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
雌雄相似。
❻ 看到了一隻小鳥哪位大神可以告訴我這是什麼鳥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綉眼鳥。
綉眼鳥形態特徵 :
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雌雄相似。綉眼鳥是小型食蟲鳥類 ,體型及顏色都很像柳鶯。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綉眼之名。綉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
築巢於高樹的枝杈處,呈杯狀,卵呈斑雜狀。它們都是夏候鳥,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分布。每年春夏季在我國繁殖,常見種類有暗綠綉眼鳥及紅脅綉眼鳥。
❼ 飛到家裡的鳥,不肯離開就讓她住進了籠子里。請問這是什麼鳥種,還有後面應該怎麼辦急急急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綉眼鳥。
綉眼鳥 是雀形目綉眼鳥科的97種鳥類的統稱。體形小,體長90~122毫米;嘴小, 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綉眼之名。
,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綉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多數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 綉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
❽ 怎樣分辨暗綠綉眼鳥的公母
1、頭部會發現,雄鳥的額頭會比較寬,頭頂的羽毛比較薄,白色眼圈寬而隆起,而雌性綉眼鳥與雄鳥有較為明顯的差別。
2、綉眼鳥雌雄羽色雖然相近,但雄鳥的黃斑色澤較深,形狀也較長,雌鳥的偏淡黃而且不夠艷。觀察的仔細,會發現雄鳥腹部至尾根有一根很細的縱向黃羽線,而雌鳥則沒有。
3、雄性的綉眼鳥羽毛會緊貼身軀,有修長的感覺,而雌鳥的體型則顯得比較渾圓。此外還可以對比其叫聲。雄鳥的叫聲鏗鏘有力,而且延綿不斷。例如雄鳥的叫聲中會帶有尾音,聽起來就像唧切—唧切,而雌鳥的叫聲多為唧,唧聲。
生活習性
1、遷徙:中國北部地區多為夏候鳥,華南沿海省區、海南島和台灣地區主要為留鳥。
2、習性: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喜歡成群,有時集群多達50-60隻。在次生林和灌叢枝葉與花叢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有時圍繞著枝葉團團轉或通過兩翅的急速振動而懸浮於花上,活動時發出『嗞嗞』的細弱聲音。
3、食性:以昆蟲為食,所吃昆蟲主要有鱗翅目成蟲和幼蟲、鞘翅目金龜甲、金花甲、象甲、葉甲、叩頭蟲和蝗蟲、蝽象、蚜蟲、瓢蟲、螳螂、螞蟻等半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蟲,也吃蜘蛛、小螺等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
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松子、馬桑子、黃莓、薔薇種子、女貞果實、花瓣、草子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夏季主要以昆蟲為主,冬季則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❾ 這只鳥叫什麼名字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綉眼鳥的幼鳥。
綉眼鳥 是雀形目綉眼鳥科的97種鳥類的統稱。體形小,體長90~122毫米;嘴小,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彎;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能伸縮,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雌雄相似。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綉眼之名。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綉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多數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 綉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分布。分布自亞洲南部至大洋洲和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