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馬褂衣服圖片

馬褂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21 20:49:06

⑴ 民國男神們的標配為啥會是馬褂長衫

馬褂長衫為什麼是民國男神們的標配?如此穿搭知性與儒雅一覽無余

民國是我國歷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僅歷時38年時間但卻最復雜、最動盪。作為「以舊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國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國民生活,幾乎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1912年—1949年民國存續期間,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參與到了這場變化之中。政治體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識、服飾理念等,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革新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伴隨著戰爭、革命、政治、社會體制的巨變。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卻是,身著一襲長衫、馬褂、頭戴禮帽、腳穿皮鞋,手中拄著一根「文明棍」的民國男神們。這些人基本都有較好的家世和較高的學識,言談舉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還能冒出幾句洋文。

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身著長衫馬褂的民國男子,不難發現他們的內心中既有對過去的留戀,同時也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渴望。大家印象中的眾多民國文學家,其實都是一身長衫馬褂的男神形象。

2.「長衫」服飾文化內涵

如果從文化內涵角度去分析「長衫」,其實這種服飾就是多種文化融合之後的變體。而在各種文化相互融合過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協,從長衫的外形來看就是一種中式男裝。但是其剪裁理念與設計思維卻充滿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長衫作為民國期間,中國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可謂風靡全國。並且與中山裝、西裝兩個強勁的對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飾文化態勢。而這種態勢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種思想與文化相互雜糅。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存在了幾百年的滿清王朝,雖然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之後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獨特文化底蘊與習俗精神,其實根本不可能像政體一樣瞬間垮台。所以民國時期的很多思想其實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雖然民國時期產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斷輸入西方文化意識,導致生活在當時的人們出現了新舊思想融合的現象。但是很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說對清朝依然心懷留戀的民眾,其實依然無法接受西裝或其他「洋裝」。

所以在民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裝,依然是他們的日常家居服飾。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裝」,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飾文化以及經過改良的長衫,就變成了普通民眾最青睞的服裝樣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長衫也依然備受青睞。

筆者認為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思想、文化、習俗的交鋒與相融,同時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男性服裝,在點綴了西方服飾元素之後,反而更能體現出獨具東方魅力的形體美。同時,也可以映襯出民國時期男性的儒雅與知性。

結 語

民國時期男性標配服飾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社會變革時期的服飾文化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了中國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續與發展。如果說旗袍是中國近代服飾文化歷史的巔峰,那麼民國男子長衫服飾文化就是現代男性服飾的先導與啟蒙。

筆者認為民國長衫服飾文化對於解讀,其實也可以作為當今中國男裝文化的重要依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現代社會中的男裝雖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為主,但是近年來興起的中國風服飾也大有返古趨勢。

⑵ 清朝的黃馬褂的由來,為何人人都想要,它究竟有何用處

馬褂是滿族人特有的衣服,因為他們在騎馬打獵的時候需要馬褂這種衣服來,更便於他們打獵,所以黃馬褂真正是出現於當時的清朝。黃馬褂的作用,其實是皇帝為了嘉獎那些對於朝廷特別有用處的官員的一種方式。

所以當時的人們想要黃馬褂,主要是想要通過黃馬褂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罷了。其他的可能還會有一種光宗耀祖的作用,可以讓別人巴結巴結,羨慕羨慕就沒有別的作用了。

⑶ 清朝時期的「黃馬褂」,到底有何價值呢

說到黃馬褂很多網友應該知道這個事情也還真的是有點點神秘的,好像只要是有黃馬褂的人都是那種比較牛逼厲害的,那麼就真的是這樣的嗎?這黃馬褂又有什麼樣的秘密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秘看看,看看黃馬褂這些人是不是身份非常高貴了,對於這件事情感興趣的網友別錯過了!


清代對於有功武將,除加官晉爵外,還有賜予巴圖魯名號、賞戴花翎及賞穿黃馬褂等,而賞黃馬褂則是一種較高的榮譽。將黃馬褂賞賜給功勛卓著的官員是乾隆以後的事,但是在道光以前尚不普遍,咸豐以後因戰事頻繁才逐漸盛行起來。

「武功褂子」是清朝政府賜予高級將領的最高榮譽,被賜者的事跡均會被載入史冊,它跟前兩種不同,有功大臣因特賜才能穿著。所以,清代官員視得賜黃馬褂為一種特殊榮譽,它代表著地位與權利。

⑷ 馬褂和馬甲是一種服裝嗎

馬褂是清代比較盛行的男裝,樣式以對襟為主,下擺開衩,通常罩在袍子外面。

馬褂在清朝初年僅用了軍服,後來,清朝官員出使或者護衛皇帝出遊,也都要穿著這種斷褂,又因為官員們一般都騎馬而不是步行,所以這種衣服就被稱為馬褂。康熙年間,馬褂傳入民間,在全國普及,富貴人家紛紛仿效,馬褂這個名字就逐漸流傳開來,演變為一種日常穿著的服裝。馬褂用料很講究,夏天用綢緞,冬天用毛皮。乾隆、嘉慶時期,達官貴人為了炫耀自己,故意將馬褂反穿,把有皮毛的那一面露在外面,讓人家看到自己用料的奢侈。馬褂在這時成為有錢人家和官員的時髦服飾。

清代最上等的馬褂是「黃馬褂」,這種馬褂平民百姓不能穿,因為黃色服飾屬於皇家專用。黃馬褂屬於皇帝的賞賜,只有皇帝巡幸時保衛皇帝的侍衛和打獵時射中目標的勇士,或者在治國、打仗中建功立業的人,才能獲得皇帝賞賜的黃馬褂。

清朝的馬甲則是一種無袖上衣,類似坎肩兒。屬於清朝官員禮服中的一件。

馬甲成為網路語言,主要因為趙本山小品中引用的搞笑段子而普及:「從前,有一隻老虎追趕一條水蛇到池塘,水蛇逃入水中,老虎耐心地在岸邊等候。過了一會兒,一隻烏龜爬上岸,老虎撲過去一把按住烏龜,得意洋洋地說:『終於逮著你了,別以為穿了件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一個人在同一論壇注冊兩個或個以上賬號並同時使用時,常用的或知名度較高的那個賬號一般稱為主賬號,其它賬號就被稱為馬甲。「穿上馬甲」,表示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

⑸ 清朝的榮譽象徵黃馬褂,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清朝的榮譽象徵黃馬褂,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馬褂,又名行褂。顧名思義,這是馬民族容易使用的衣服,可以簡單地說是滿洲服。但是皇馬聖褂與聖褂不同,它不僅僅是作為一件衣服,它更多的是象徵王權。

黃是帝王色並不奇怪,但黃馬褂的所有者不僅是黃相,甚至是比較普通的人也可以擁有。理由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黃馬褂的黃色也分很多種。根據福格《聽雨叢談黃馬褂》年的說法,代替御前,內臣、內定王臣、警衛隊長使用淺黃色的黃馬褂,而正黃旗官員和士兵則使用金黃色的黃馬褂。不同顏色的黃馬褂象徵的意義自然也不同。通常亮黃色被認為是比較尊貴的顏色。

但是,如上所述,穿上皇馬聖褂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但如果那些人犯了錯誤或不能做好工作,皇馬聖褂就會被皇帝收回,通常被稱為「搶走皇馬聖褂」,表示懲罰之意。

因此,清朝時穿皇馬聖褂是榮譽和身份的象徵,但總是不缺乏形式主義。特別是在晚清、社會處於急劇動盪的狀態時,對這些衣服的強調並不強烈。看到有人穿黃馬褂,判定其身份高貴是不可取的。

⑹ 俗話說「長袍馬褂」,「馬褂」在滿族是什麼樣的人可以穿的

長袍夾克是一種男裝名稱,是一種傳統的男裝,它由兩部分組成:長袍和夾克,民國元年,北洋政府頒布了《服務制度案》,將其列為男式禮服之一。

長袍為直袍,翻領大,袖口平,螺絲扣,左右開列,這種無馬蹄袖的長袍,原為清代的便服,俗稱「衫」、「衣」,又稱「袍」。

清朝有特殊功績的官員,在穿禮服的場合可以穿黃禮服,因為這種顏色也叫「黃官服」,除了獎勵穿黃大褂的官員外,還有人把黃大褂當制服穿。

⑺ 以前的馬褂是胡服嗎是哪個朝代的典型服飾呢

馬褂並不是胡服,馬褂是清朝的典型服飾。胡服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它是胡人所穿的衣服,與中原的漢服有很大的區別,胡服最大的特徵就是衣服短,一般到膝蓋,這些衣服最開始是在軍隊穿的,後來才在民間普及。胡服經歷了好幾個朝代,但是到了明清時期掌權者對恢復漢族文化非常重視,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禁止穿胡服。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也有代表這個時代的服飾,例如現代的簡約衣服,古代的漢服,還有清朝的馬褂,民國的中山服。這些服飾它們不僅僅只是衣服,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⑻ 中國的長袍馬褂和旗袍,怎樣穿出現代時髦感

如今是21世紀,服裝也與國際接軌,與時俱進叫時裝。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是服裝三劍客,引領時裝的朝流。旗袍馬褂是漢人發明的東西,假託了一個旗字,都是漢人穿,滿人原本是不穿的,本身就是漢服的改良,中華三千年服飾的延續。民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飾,而馬褂雖然一度也有相當的擁躉者,但是日漸沒落。何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服飾自身的特點有關。

紅色和黑色搭配大氣又經典,紅色很有過年的氣氛,黑色又非常穩重。像唐嫣這樣配一頂紅帽子,更有潮范兒。中國紅是春節的主打色,很多人也都會選擇在春節把這種顏色穿在身上,更顯喜慶吉祥。只選擇單品紅色外套即可。

⑼ 清朝馬褂是什麼樣子的

馬褂是清朝時期男性傳統服飾。馬褂本為滿族人騎馬時穿的服裝,立領、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男性正裝「袍褂」的外褂則較長,長及膝蓋或更偏下,與短款的馬褂不同),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國時期又升格為禮服,統用黑色面料,織暗花紋,不作彩色織綉圖案。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於無袖的馬甲。分大襟、對襟、琵琶襟三種。一般長度到肚臍,袖子到肘部。

⑽ 什麼是馬褂圖片

馬褂簡介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本為 滿 族人騎馬時穿的服裝,故名,清朝初年時被滿洲貴族用民族大屠殺的辦法強加給漢族。解放前與長袍合為官定的常禮服.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馬褂在解放後已經逐步被中國人民擯棄,但是近年來,馬褂又以"唐裝"的名稱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570f8c58bba395cd9c82049a.jpg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因著之便於騎馬,故名。清初為一般士兵穿著,康熙時富貴之家也有穿者。以後逐漸成為一種便服。由於時代不同,用料、顏色、綴飾也有差別。乾隆時曾流行毛朝外的皮馬褂,均用珍貴裘皮,非一般人所能置。辛亥革命後,政府曾把黑馬褂、藍長袍定為禮服,長袍馬褂一度流行全國。20世紀40年代後逐漸減少。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滿人初進關時,只限於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
馬褂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琵琶襟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馬褂,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大襟馬褂,則將衣襟開在右邊,四周用異色作為緣邊,一般作常服使用。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為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長袖馬褂」。

馬褂中有一種顏色不能隨便使用,那就是黃色。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閱讀全文

與馬褂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文明校園圖片高清 瀏覽:26
女生唱歌背影圖片 瀏覽:423
關於水瓶座的圖片男生 瀏覽:129
我姓張的文字圖片男 瀏覽:326
奧特曼全部名字和圖片高清 瀏覽:79
網上大學男生寢室圖片 瀏覽:20
可愛漫畫圖片手繪圖片大全 瀏覽:931
如何使圖片下雨 瀏覽:137
女士發型書圖片 瀏覽:835
如何把圖片轉化為黑白快捷鍵 瀏覽:992
成熟的傷感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733
蘋果怎麼下載ins的圖片 瀏覽:467
好看簡單圖片可愛皮卡丘 瀏覽:649
迪士尼可愛熊娃娃圖片 瀏覽:111
如何讓狗看圖片找東西 瀏覽:184
自然卷小女孩圖片 瀏覽:201
武藝圖片高清圖片 瀏覽:350
word中分類圖圖片 瀏覽:222
優購圖片如何恢復 瀏覽:411
一克拉鑽石價格圖片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