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朝庶民服飾是什麼樣的
庶民服飾,歷代都沒有定製,只有一些禁例,為了勞動的方便,大都變化很少。布衣庶民可分為工人、農人、工農、農奴、商賈、士人等幾種。男子頭飾多以巾、幘、帢帽或笠。女子則挽髻,多以荊簪銅釵插之,或束褐巾,包發裹髻,常簪戴野花為飾。男子衣飾多以布衣、短葛、短衫、大衫、縛褲、扎等為主,大都為粗麻葛布製成。女子多穿短衣、短衫、短襦,下穿粗裙,外束短圍裙或穿大口褲、窄背子等,皆以粗麻葛布所制。在色彩方面,歷代布衣多用黑、白、青、灰等色,或間以淺色的淡紅、淡赭、淡綠等。
❷ 清朝官員衣服的圖案都是什麼
我國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綉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這種創意一改朝服等級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子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製,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的不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補子只飾於前胸後背,清代宗室的圓補有的不僅飾胸,還有的飾於兩肩之上。
綴綉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綉工的復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官員所綴綉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綉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綉犀牛,九品綉海馬。
清代的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堯的兒子因穿了四團龍補服一項,在給年羹堯定罪時,就有這一項:「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當時,也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綉工製作的。加工廠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製作比自己官職高的補子,但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發生。製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綉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綉技術手法,織綉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這些補子如今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❸ 清朝一般穿什麼服裝
那當然不一樣了。皇帝?皇後?宮女?太監?城裡人?鄉下人?男人?女人?旗袍是典型的清朝延續服裝。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7%E5%B3%AF%B7%FE%D7%B0 再就是去看看新版《紅樓夢》,說不定有些了解呢。
❹ 老照片:這真的是清朝人們真實的發型和衣著嗎
1880-1890年,富態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不用說,這個家庭非富即貴。
1890-1900年,正在吃包子的男子。小編對他們吃什麼不感興趣,在此請各位注意一個知識點,那就是他們的發型。電視劇中清朝男子的發型往往只剃光了前額,我們從這張照片來看,其實不是那樣,不光剃前額,耳後、脖頸處都要剃光,僅僅留了後腦勺巴掌大區域扎辮子。
1880-1890年,七名女子在照相館內合影。這里又要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清朝漢族女子纏足之風很盛,但是東南沿海的客家女子是不纏足的,照片中這些人都是天足。她們穿著從明朝流傳下來的高底鞋(登雲履),站起來很能突顯高挑的身材。
1880-1890年,穿襖裙或襖褲的年輕女子。她們的這種服裝,總體上沿襲了明朝女裝的式樣,算是漢服演變過程中的最後形態,喜愛漢服的朋友可以研究研究。清朝男子的服裝,就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漢服了。
1880-1890年,留著長指甲、抽旱煙的老者。明清時期男子留長指甲,不是不講衛生,而是社會地位的體現,說明他經濟條件優越,不用參加體力勞動,不用為生計發愁,說白了是一種“炫富”之舉。明朝小說《後西遊記》中寫道:“尖尖手,長指甲,頭戴飄飄巾,身穿花花衣,自然是個文人。”
v
❺ 求清朝人物服裝簡圖
親王親王朝冠,與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龍、薰貂、紫貂惟其時。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里。石青片金緣。上綴朱緯。頂用紅寶石,曾賜紅絨結頂者,亦得用之。知
端罩端罩,青狐為之,月白緞里,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朝服、蟒袍藍及石青隨所用,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餘與皇子同。主
朝珠朝珠、朝帶、吉服帶、雨冠、雨衣、雨裳,均與皇子同。崇德元年,定親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八。前舍林,嵌東珠四。後金花,嵌東珠三。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四。服用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滿翠四補等緞。知
親王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吉服冠、端罩、補服、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同。主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同。順治九年,定親王世子冠頂三層,共嵌東珠九。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三。服與親王同。齋
郡王郡王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四。後綴金花,飾東珠三。吉服冠、端罩皆與親王世子同。知
補服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世子同。齋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貓睛石一。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七。前舍林,嵌東珠三。後金花,嵌東珠二。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與親王同。主
貝勒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吉服冠、端罩皆與郡王同。古
補服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通綉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黃色,餘隨所用。朝珠絛用石青色。餘同郡王。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佩絛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金黃,版飾惟宜。佩絛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貝勒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六。前舍林,綴東珠二。後金花,綴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用四爪兩團龍補及蟒緞、妝緞。知
貝子貝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二。後綴金花,飾東珠一。吉服冠頂用紅寶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三眼、雙眼、單眼之分,遇賞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貝勒。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團。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貝勒同。知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一。吉服帶與貝勒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五。前舍林,後金花,各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藍寶石一。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六,舍林增嵌東珠一,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一。服與貝勒同。知
鎮國鎮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五,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一。後綴金花,飾綠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頂用紅寶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雙眼孔雀翎。端罩紫貂為之,月白緞里。補服前後綉四爪正蟒方補。朝服、蟒袍、朝珠與貝子同。知
朝帶朝帶,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吉服帶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四。前舍林,嵌東珠一。後金花,嵌綠松石一。帶如貝子。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五,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補。餘與貝勒同。知
輔國輔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餘皆如鎮國公。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三。前舍林,嵌綠松石一。後金花,嵌寶石一。帶如鎮國公。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四,舍林、金花、帶、服色俱與鎮國公同。知
鎮國鎮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吉服冠頂用珊瑚。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鎮國將軍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鑲圓版,嵌紅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中節嵌東珠,帶用金鑲方玉版,各嵌紅寶石一。補服綉麒麟,餘與鎮國公同。知
輔國輔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獅。餘皆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輔國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圓金版。順治九年,定冠頂改銜紅寶石,中節嵌小紅寶石一。帶如鎮國將軍。補服綉獅。餘與鎮國公同。知
奉國奉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前後綉豹。餘皆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國將軍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玲瓏■J4金方鐵版。順治九年,定冠頂上銜紅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圓版。補服綉豹。餘與鎮國公同。知
奉恩奉恩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補服前後綉虎,餘皆視武四品,惟衣裾四啟。帶用金黃色,凡宗室皆如之,覺羅用紅色。順治九年,定奉恩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鑲銀圓版。補服綉虎,餘與鎮國公同。知
固倫固倫額駙吉服冠,頂用紅寶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帶用金黃色。餘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固倫額駙冠服與貝子同。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六。舍林嵌東珠二。金花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一。主
和碩和碩額駙吉服冠,頂用珊瑚,戴雙眼孔雀翎。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金銜玉圓版四。餘與鎮國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碩額駙冠服與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上者,仍照本階服用。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四,舍林嵌東珠一。金花嵌綠松石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主
郡主郡主額駙朝帶,用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綠松石一。餘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郡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嵌東珠一。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八年,定冠、帶與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補服。齋
縣主縣主額駙冠服,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縣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四。知
郡君郡君額駙冠服,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額駙冠頂上嵌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齋
縣君縣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縣君額駙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J4金方鐵版四片。知
鄉君鄉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鄉君額駙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四片。並按固倫額駙若爵在貝子以上、和碩額駙爵在鎮國公以上者,冠服各從其品。郡主額駙以下皆如之。主
民公民公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夏頂制同。吉服冠頂用珊瑚。古
端罩端罩,貂皮為之,藍緞里。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齋
朝服朝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緣,冬加海龍緣。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襞積行蟒四,皆四爪。曾賜五爪蟒緞者,亦得用之。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綉九蟒。齋
朝珠朝珠,珊瑚青金綠松蜜珀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鏤金玉圓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佩帉下廣而銳,吉服帶佩帉下直而齊,版飾惟宜。雨冠、雨衣、雨裳俱用紅色。崇德元年,定民公冠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二年,定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三。帶用金鑲圓玉版四片,各嵌綠松石一。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四,帶片各嵌貓睛石一。知
侯朝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三,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每具飾綠松石一。餘皆如公。齋
伯朝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二,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侯。知
子朝子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視武一品。齋
男朝男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獅。餘皆視武二品。順治二年,定侯、伯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鑲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一。六年,定冠頂嵌東珠二,帶改用圓玉版。八年,定侯冠頂東珠三。帶片各嵌綠松石一。齋
皇子皇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三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七,小珍珠三十九。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吉服冠頂用紅寶石。齋
金約金約,鏤金雲九,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青金石結,貫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雲銜珠各二。古
朝褂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行龍四,後行龍三。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綉五爪正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朝袍用香色,披領及袖皆石青,片金緣,冬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襟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裾後開。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蟒袍用香色,通綉九龍。齋
領約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金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采帨月白色,不綉花文,結佩惟宜。絛皆金黃色。朝裙片金緣,冬加海龍緣,上用紅緞,下石青行龍妝緞,皆正幅,有襞積。夏以紗為之。古
朝服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絛皆金黃色。齋
親王親王福晉吉服褂,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餘皆與皇子福晉同。側福晉冠頂等各飾東珠九。服與嫡福晉同。並按崇德元年,定親王嫡妃冠頂嵌東珠八,側妃嵌東珠七。順治九年,定嫡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側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嫡妃同。齋
世子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六。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綴為帶。古
金約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餘皆與親王福晉同。順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親王側妃。其側妃冠頂嵌東珠八。服與嫡妃同。古
郡王郡王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吉服冠與世子福晉同。知
金約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末綴珊瑚。齋
吉服吉服褂,綉五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餘皆與世子福晉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嫡妃冠頂嵌東珠七,側妃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嫡妃冠服與世子側妃同。其側妃冠頂嵌東珠七。服用蟒緞、妝緞,各色花、表緞。古
貝勒貝勒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三。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石青絛二,末亦綴珊瑚。吉服冠與郡王福晉同。知
金約金約,鏤金雲七。餘同郡王福晉。耳飾亦與郡王福晉同。古
朝褂朝褂,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吉服褂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餘與郡王福晉同。主
朝袍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領、袖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蟒袍通綉九蟒。領約、朝珠、采帨絛用石青色。餘皆與郡王福晉同。崇德元年,定貝勒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六。側夫人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六。服與嫡夫人同。主
貝子貝子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六。金約鏤金雲六,吉服褂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餘皆與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嫡夫人冠頂嵌東珠五。側夫人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五。服與嫡夫人同。主
鎮國鎮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五。金約鏤金雲五。吉服褂綉花八團。餘皆與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嵌東珠五。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四。服與嫡夫人同。齋
輔國輔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四。金約鏤金雲四。餘皆與鎮國公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夫人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嵌東珠四。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三。服與嫡夫人同。古
鎮國鎮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一品命婦。齋
輔國輔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二品命婦。主
奉國奉國將軍淑人冠、服均視三品命婦。知
奉恩奉恩將軍恭人冠、服均視四品命婦。古
固倫固倫公主冠、服制如親王福晉。崇德元年,定固倫公主冠頂嵌東珠八。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知
和碩和碩公主朝冠、金約,制如親王世子福晉。餘與固倫公主同。崇德元年,定和碩公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固倫公主同。齋
郡主郡主朝冠、金約,制如郡王福晉。餘與和碩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和碩公主同。知
縣主縣主朝冠、金約,制如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晉。餘與郡主同。崇德元年,定縣主冠頂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蟒緞、妝緞,各樣花、素緞。主
郡君郡君朝冠、金約,制如貝子夫人。朝褂、龍袍、領約、朝珠、采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貝勒夫人。餘同縣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服與縣主同。齋
縣君縣君朝冠、金約,制如鎮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貝子夫人。餘皆與郡君同。崇德元年,定縣君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郡君同。知
鎮國鎮國公女鄉君朝冠、金約,制如輔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鎮國公夫人。餘同縣君。齋
輔國輔國公女鄉君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三。金約鏤金雲三。餘與鎮國公女鄉君同。崇德元年,定鄉君冠頂嵌東珠二。順治九年,定鎮國公女鄉君冠頂嵌東珠三。服與縣君同。古
王、王、貝勒側室女,封授視嫡降二等。冠、服各視所降品級服用。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側室女,雖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與鄉君同。主
民公民公夫人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頂鏤花金座,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前綴金簪三,飾以珠寶。護領絛用石青色。吉服冠,薰貂為之,頂用珊瑚。金約青緞為之,紅片金里。中綴鏤金火焰,飾珍珠一,左右金龍鳳各一。後垂青緞帶二,亦紅片金里。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雲銜珠各二。主
朝褂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行蟒二,後行蟒一。領後垂石青★,雜佩惟宜。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文前後正蟒各一,兩肩行蟒各一,襟行蟒四,中無襞積。披領行蟒二,袖端正蟒各一,袖相接處行蟒各二。後垂石青絛,雜佩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綉花八團。主
蟒袍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四爪九蟒。領約鏤金為之,飾紅藍小寶石五。兩端垂石青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古
朝珠朝珠,朝服用三,吉服用一。珊瑚、青金、蜜珀、綠松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采帨,月白色,不綉花,雜飾惟宜。絛皆石青色。朝裙,夏片金緣,冬加海龍緣,上用紅緞,下石青行蟒、妝緞,皆正幅,有襞積。崇德元年,定未入八分公夫人冠頂服飾,惟正室視其夫品級服用。古
侯夫侯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三,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齋
伯夫伯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二,上銜紅寶石,餘皆如侯夫人。主
子夫子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餘皆如伯夫人。知
男夫男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紅珊瑚。吉服冠頂鏤花珊瑚。餘皆如子夫人。齋
文一文一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綉鶴,惟都御史綉獬豸。朝帶鏤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公。知
武一武一品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如文一品。古
文二文二品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至上元用貂尾,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錦雞。朝帶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文一品。知
武二武二品補服,前後綉獅。餘皆如文二品。古
文三文三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前後綉孔雀,惟副都御史及按察使前後綉獬豸。朝帶鏤花金圓版。餘皆如文二品。知
武三武三品朝冠,冬用薰貂,補服前後綉豹。餘皆如文三品。惟朝服無貂緣及無端罩。一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猞猁猻,間以貂皮,月白緞里。餘如武三品。齋
文四文四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補服前後綉雁,惟道綉獬豸。蟒袍通綉四爪八蟒。朝帶銀銜鏤花金圓版四。餘皆如文三品。古
武四武四品補服,前後綉虎。餘皆如文四品。二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紅豹皮為之,素紅緞里。朝服冬、夏均翦絨緣,色用石青,通身雲緞,前後方襕行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積。領、袖俱石青妝緞,餘如武四品。知
文五文五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水晶石。吉服冠頂亦用水晶。補服前後綉白鷳,惟給事中、御史綉獬豸。朝服色用石青,片金緣,通身雲緞,前後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積。領、袖俱用石青妝緞。朝帶銀銜素金圓版四。餘皆如文四品。知
武五武五品補服,前後綉熊。餘皆如文五品。惟無朝珠。三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黃狐皮為之,月白緞里。朝服冬、夏俱翦絨緣。餘如武五品,惟得用朝珠。齋
文六文六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補服前後綉鷺鷥,朝帶銀銜玳瑁圓版四。餘皆如文五品,惟無朝珠。五品官以下,惟京堂、翰詹、科道得用貂裘、朝珠。六品官以下,惟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國子監所屬官,壇廟執事、殿庭侍儀得用朝珠。齋
武六武六品補服,前後綉彪。餘皆如文六品。藍翎侍衛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戴藍翎。端罩、朝服、朝珠均同三等侍衛。餘如武六品。知
文七文七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上銜素金。吉服冠頂亦用素金。補服前後綉鸂鶒,朝帶素圓版四。蟒袍通綉四爪五蟒。餘皆如文六品。齋
武七武七品補服,前後綉犀牛。餘皆如文七品。主
文八文八品朝冠,鏤花陰文,金頂無飾。吉服冠同。補服前後綉鵪鶉。朝服色用石青雲緞,無蟒。領、袖冬、夏皆青倭緞,中有襞積。朝帶銀銜明羊角圓版四。餘皆如文七品。齋
武八武八品補服如武七品。餘皆如文八品。主
文九文九品朝冠,鏤花陽文,金頂。吉服冠同。補服前後綉練雀。朝帶銀銜烏角圓版四。餘皆如文八品。古
武九武九品補服,前後綉海馬。餘皆如文九品。齋
未入未入流冠服制如文九品。主
凡雨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武官,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上書房、南書房翰林,批本處行走人員,皆用紅色。四、五、六品文、武官,雨冠中用紅色,青緣。七、八、九、品文、武官,雨冠中用青色,紅緣。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官,御前侍衛,各省督、撫,皆用紅色。二品以下文、武官,皆用青色。其明黃色行褂,則領侍衛大臣、御前大臣、侍衛班長、護軍統領、健銳營翼領及凡諸臣之蒙賜者,皆得用之。古
凡帶凡帶,親王以下、宗室以上,皆束金黃帶。覺羅紅帶。其金黃帶、紅帶,非上賜者,不得給予異姓。主
凡朝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以雜寶及諸香為之。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除在壇廟執事及殿廷侍儀准用,其平時燕處及在公署,仍不得用。知
凡孔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翎根並綴藍翎。貝勒府司儀長,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知
凡寒凡寒燠更用冠服,每歲春季用涼朝冠及夾朝衣,秋季用暖朝冠及緣皮朝衣。於三、九月內,或初五日,或十五日,或二十五日,酌擬一日。均前一月由禮部奏請,得旨,通行各衙門一體遵照。齋
凡文凡文、武候補、候選官頂帶均與現任同。崇德元年,定都統、尚書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紅寶石四。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護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一等侍衛、護衛參領、學士、滿啟心郎、郎中冠頂上銜水晶。帶用■J4金鐵版四片。二等、三等侍衛,護衛,佐領,漢啟心郎,員外郎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四片。護軍校、主事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二片。順治二年,定一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鑲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一。二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小紅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嵌紅寶石一。三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小藍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四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藍寶石,中嵌小藍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銀鑲邊。五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水晶,中嵌小藍寶石。帶用素金圓版四片,銀鑲邊。六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水晶。帶用玳瑁圓版四片,銀鑲邊。七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中嵌小藍寶石。帶用素銀圓版四片。八品官冠用起花金頂。帶用明羊角圓版四片,銀鑲邊。九品官冠用起花銀頂。帶用烏角圓版四片,銀鑲邊。順治九年,定武官補服一品、二品用獅,三品用虎,四品用豹。又雍正五年,定奉國將軍及三品官冠用起花珊瑚頂。六品官冠用水晶石頂。齋
一品一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主
二品二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餘皆如一品命婦。古
三品三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餘皆如二品命婦。主
四品四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朝袍片金緣,綉文前後行蟒各二,中無襞積。後垂石青絛,雜飾惟宜。蟒袍通綉四爪八蟒。朝裙片金緣,上用綠緞,下石青行蟒妝緞,均正幅,有襞積。餘皆如三品命婦。主
五品五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水晶。吉服冠頂亦用水晶。餘皆如四品命婦。古
六品六品命婦朝冠,頂
❻ 清朝官員衣服的圖案都是什麼
我國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綉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這種創意一改朝服等級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子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製,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的不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補子只飾於前胸後背,清代宗室的圓補有的不僅飾胸,還有的飾於兩肩之上。
綴綉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綉工的復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官員所綴綉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綉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綉犀牛,九品綉海馬。
清代的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堯的兒子因穿了四團龍補服一項,在給年羹堯定罪時,就有這一項:「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當時,也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綉工製作的。加工廠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製作比自己官職高的補子,但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發生。製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綉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綉技術手法,織綉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這些補子如今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❼ 老照片:影視劇騙了你,這才是清朝人物真實的穿著打扮嗎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東西,因為很多人都想了解未知的東西,而歷史其實就是一個未知的東西。可能有人會說,人們了解歷史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歷史典籍,比如歷史文物,比如影視作品,但是冷眼想問一個問題,就是咱們了解歷史的途徑,毫無疑問都是跟人有關的,而人是可以作假的。就比如歷史典籍,它是由歷史學家編纂的,如果說當時的皇帝要求這個歷史學家給歷史作假,後人又怎麼會知道呢?所以冷眼說歷史是一個未知的東西,它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探索。至於人們常說的影視劇中的歷史,那就更不靠譜了。因為影視劇里的一些東西,根本就是假的。舉個例子,影視劇里清朝人的穿著打扮,就跟清朝人真實的穿著打扮有著很大的出入。那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清朝人物真實的穿著打扮是什麼呢?接下來,冷眼就給大家看一些老照片,看看清朝人物真實的穿著打扮是什麼樣的。
❽ 清朝民間女子服飾,要平民百姓的服裝哦!最好有圖片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
❾ 清朝末期後宮服飾圖片及等級 需要圖片
1、清代皇後朝服朝褂:清代皇後服飾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
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後(《清代皇後像》)。
❿ 清朝的服飾(圖)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一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沖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清代八旗兵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