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體楷書書法作品
歐體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書法作品的簡稱。歐體楷書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那麼, 關於歐體楷書的書法作品,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歐體楷書書法作品。
歐體楷書書法作品5
唐代碑刻——《九成宮醴泉銘》
公元632年鐫立於麟游(今屬陝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書法鑒賞:
尺寸:碑高247厘米,寬120厘米
碑文24行,每行50字
該書作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書筆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形採用長方形態勢,字句、行距都較大,章法顯得寬松而清晰。
2. 歌頌祖國楷書書法作品
楷書也叫正楷,它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表現形式。那麼,關於歌頌祖國的楷書作品,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楷書書法作品圖片。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5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 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 、"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 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楷書有模楷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都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這些概念不弄清楚,勢必至於把各方面的其他問題也永遠混淆不清,一無是處了。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於是在漢代千姿百態的隸書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書法藝術。遵循其規律,將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兩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3. 柳體精選楷書書法作品
精選的柳體楷書書法作品,送給正在學習柳體楷書書法的你。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柳體精選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柳體精選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柳體精選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柳公權個人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觀鍾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成於墨法的楷書
氣韻的生動,本於筆法,而成於墨法,有筆的輕重徐疾,不但可以產生韻律的變化,同時也可以產生用墨濃淡枯潤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對於楷書,特別是小楷來說,是微乎其微的,這不像行草那樣強烈,那樣震撼人心。
一般地說,小楷用墨宜濃一些,不宜太淡,太淡則傷神采,試觀古人作小楷,無有不用濃墨者,特別是唐人寫經,墨色如漆,神采煥發,雖經數百年,仍猶如初脫手光景。
用濃墨之法,不宜墨汁,當取上等油煙,墨之精品,在硯上重按輕推,不徐不疾,作順時針方向推磨,清水注入硯池也不宜一下子倒得太多,邊注邊磨,墨公的濃淡以濃而不滯筆毫為度,磨墨宜貪,故硯池要深,可以蓄墨,墨色要細,故硯面要細,可以發墨,墨磨好後,不必馬上蘸墨作書,當稍候片刻,使其墨滓下沉,然後取浮溢在上面的一層晶瑩細膩的墨汁用之,所謂磨墨須奢,用墨須儉。自然精氣結綴,墨光浮溢,墨色黝瑩,湛湛然如小兒目睛,則雖存數百年而墨色不變,這種用墨方法,非多見古人真跡,是很難體味的,寫好後,硯池要洗滌,以備明日再用,最好不要用宿墨。
書寫小楷的用筆,以硬筆為宜,如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狼毫小楷,如紅毛、紅豆,或軟硬適中的七紫三羊,小白雲等,總以健、齊、尖、圓筆之四德為佳。
寫小楷時,筆宜開足,開新筆之法,先將筆浸溫水之中讓其自然化開,洗去含有毫中的膠水,再於廢宣紙上舐尖後掛起,使其陰干,隔一日後方可用,用時,先將筆浸清水中濡透,然後在廢紙上轉動筆桿,四面揩拭,再蘸墨作書。
作小楷時,墨要干一些,不宜太豐,特別是寫在生宣上,墨術豐則易湮化,倘毫中墨豐,可在廢生宣上略為揩拭,自我水墨調勻,血肉得所,若開足後,因鋒長筆軟,難以控制,有一法可以彌補,即先將此筆在墨汁中濡透,讓其自然陰干,書寫時取其鋒尖部分,(三分之一處)在清水中化開,而腰上筆身與筆根部分的筆毫與墨汁粘著硬結在一起,書寫起來,自然挺健,或取新筆,不全開足,取其鋒尖部的彈性,但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即只開局部,毫中墨少,寫一二次就要蘸墨一次,就勢必會影響到筆勢的流暢和書寫的速度。
筆開足後蘸墨作小楷時,不得深浸墨汁中,當以筆尖點入硯池,水墨便浸入毫中,然後迅速將筆得出池面,如篙之點水,一粘即起,此所謂漬筆須深,有筆須淺,著墨不過三分,深滲則墨易滲化,字口模糊,且筆力也不易得到控制。淺著則筆力沉勁,點畫清瑩,且墨色也容易產生變化。
書寫小楷,有墨亦宜潤一些,不可太枯燥,枯燥則字無生氣,所謂潤者,就筆力而言,力圓則潤,就墨法而言,豐腴則潤,小楷用墨,雖無行草尋樣淋漓酣暢的墨色變化,但亦當飲墨如貪,(即開足濡透)吐黑如吝,寧以大筆書小字,勿以太小之筆作小楷。陳介祺《習字訣》中說:“小筆寫大不台大筆寫小,能用大筆為要,能用濃墨,方有力量,小字可展之方丈,方丈須如作小字。”姚孟起《字學憶參》也說:“蠅頭楷用大筆提空寫,勢乃開展。”當然,不是要您用大楷筆作小楷,用可大之筆作小字,則筆為我用,墨色自然滋潤,筆勢自然開展。
書寫小楷,用墨亦宜有濃淡枯潤之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用筆的節奏變化而自然表現出來的,輕則墨浮而淡,重則黑沉而濃,疾則墨少而枯,徐則墨豐而潤,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得之則水斂,頓之則水滿,這些變化,在書寫小楷時,只有感覺中有存在,而其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是很不明顯的,節奏富有變化,墨化自然靈活。
小楷用墨中還有一種很高級的境界,即枯中有濃,燥中見潤的墨法,相傳顏真卿,董其昌兩人最善此法,這種筆法,當以中鋒為前提,以筆力為基礎,以氣勢為後盾,在筆酣墨飽時,加上速度,副毫與紙面的摩擦,以及紙張的性能和沉著頓挫的筆調所產生出來的一種綜合性效果,這種乾渴之筆,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蒼潤之氣欲吐,有天成之妙,在楷書中尤見神采。
總之,用墨之法,當以用筆為基礎,以墨不旁出,力透紙背,為書家上乘。
4.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如下:
1、《琴賦》
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
5. 歷代經典楷書書法作品
歷朝歷代都不乏優秀的楷書大家,他們所創作的楷書書法作品都非常的優秀值得我們去探討其中的藝術。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歷代經典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歷代經典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歷代經典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楷書四大家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1、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壇記》。
3、柳公權(778-865),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6. 柳體楷書書法作品精選
柳公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一次柳公權的書法字體也被稱為柳體。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柳體楷書書法作品精選,希望對你有用!
柳體楷書書法作品精選欣賞
柳體楷書書法作品精選圖片4
柳公權個人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觀鍾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楷書的書寫技巧
中國書法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極為豐富的筆法技巧,每一種用筆都有它的專門名詞和內涵。寫楷書的筆法就極繁多,如搶筆、頓筆、蹲筆、挫筆、衄筆、折筆、轉筆、翻筆、絞筆、行筆、駐筆等等。
搶筆:指入筆前筆鋒不落紙而作折勢的一種下筆前的准備動作。
頓筆:指筆鋒下按時,受下按時的壓力垂直落紙之後,受到紙面的阻力,使彈性的筆毫不斷地壓鋪在紙面上,達到一定的深度,成頓筆狀。頓筆力度要恰當,如果過重時,筆毫鋪得過多,時間長,就會出現點畫肥滯。
蹲筆:運筆如頓筆,然而力度輕於頓筆,按時在著力與不著力之間,運筆也比頓筆快。
挫筆:指頓筆後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多用於筆畫的轉折處。
衄筆:筆鋒去而逆回。
折筆:指筆鋒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逆返。折鋒可以方折,也可圓折。方折則出現方棱,圓折則不露鋒,成為圓轉。
轉筆:指筆鋒迴旋。迴旋時藏鋒不露稜角,不露筆鋒。
翻筆:指筆鋒在第一筆勢未盡時,即趁勢翻轉到第二筆,從橫畫轉到豎畫。
絞筆:指筆鋒絞動。
行筆:指筆毫正在向前運行。
駐筆:不提不頓,不轉不動,筆鋒著紙,停以取勢。
7.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
在鋼筆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樣的楷書之美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鋼筆楷書特點
楷書是漢字的主要書體。楷,是楷模,就是標准字體。
鋼筆楷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講究用筆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
二、筆畫分明
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范,干凈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到: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暢自然。
三、結構方整
鋼筆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范。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雖然也有形態上的參差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的。
8. 楷書優秀書法作品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較為工整標准,是最容易學的書法。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楷書的筆勢
所謂筆勢就是研究用筆中點畫合乎情理的運行軌跡,這種軌跡雖然沒有固定的形狀,但它必須符合客觀的自然規律。
勢是由結構、行氣、章法所構成,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內部聯系組成了結構,字與字之間的內部聯系組成了行氣,行與行這間的內部聯系組成了章法。
勢在書法中大都是無形的,在行草偶而顯露出勢的形跡,也只是用虛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勢雖然隱以神運,大象無形,但在書法藝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作小楷最要講究豐神,古人觀察到神與氣的關系最為密切,如苟悅《申鑒》中說:“凡言神者,莫近乎氣。“氣不但是生命運動中力的表現,也是一個人精神氣質的表現,包世臣《歷下筆談》中說:“字有筋骨血肉,以氣充之,精神乃出。”所以字有氣有勢,則整幅章法,精神貫注,意態活潑,一氣團練,藩籬完密。”雖然書寫小楷並沒有行草那樣磅礴萬物,揮斥八極,醋暢淋漓,氣吞河嶽的氣勢,但它卻潛伏於里,於端莊靜穆中乃蘊藏著一種動勢,這與行草是一脈相通的。
小楷貴於自然,點畫與結字在形態上雖然千變萬化,但無法是因筆勢的作用而產生的,所謂因勢生形,故凡得勢的作品,分肌劈理,因勢利導,如風行水面,自然成文,風出岩間,無心而有態,它的每一個點畫都被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上,十分熨貼,合乎情理,操縱自如,造休在筆端也。“只的合乎情理,順乎勢道的作品,才能合乎自然。
小楷難於生動,生動雖然涉及到用筆的規律,姿態的跌宕和筆力的充沛,但最關到霜的莫過於氣勢,氣盛則縱橫揮灑,筆機流暢,生發不窮,其間韻自生動焉,蔣衡拙存堂題跋中說:“夫書,必先意足,一氣旋轉,無論真草,自然靈動,若逐筆安頓,雖工必呆。”清代的館閣體小楷,雖以工整見長,只是勢不靈動,字無姿態,至有運算元之謂,故小楷最忌平板無勢。
由上可見,筆勢是表現書法藝術內涵的空間意境,是氣韻生動自然的表現手法,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小楷筆勢和貫氣的具體方法。
9. 好看的楷體書法字體作品圖片
楷體書法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字體風格,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與意義。現如今,一個好看的楷體書法字體可以提高人們對書法的欣賞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好看的楷體書法字體作品圖片。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