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長城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 ),我將帶你們去一個風水寶地—北京!
一想到北京,大家想起了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四合院,可說是天下聞名,老北京人都說如果沒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沒有了生命一樣,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採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起居十分方便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41dAYtpVO-wk1UWEd_SrfA
⑵ 關於長城的傳說有哪三個
關於長城的傳說有以下三個:
一、《老子采葯摘葯山》
安丘縣柘山鄉與召忽鄉交界處有一座海拔495.1米的摘葯山,長城自東北方的城頂山而來,經過摘葯山頂向西南李家頂而去,城牆遺跡高大。
傳說春秋時期楚國道家創始人李耳(俗稱老子)曾在此山采過葯,故名「摘葯山」。山的西北側有一碩大山洞,相傳為老子煉丹處,名為「老子洞」。
摘葯山頂原有近百間古建築群,規模可觀,可惜現在多已坍塌,但古建基礎如數尚存。唯有一座全部用塊石砌築、拱頂結構、上下兩層的「金闕雲宮」卻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
此宮上層奉祀老子,下層供奉玉皇大帝。這種安排不免使人費解,難道老子的地位比玉皇大帝還高?據傳說,這是因為「先有老子,後有天」,故而如此。
二、《龍鳳雕》
長城上的一對龍鳳石雕,承受風吹雨打與守城將士血汗滲透,最終幻化為一男一女:龍和鳳。
鳳告訴龍,因為不在一界,他們難續情緣,須經過數次生死輪回,直到龍在長城上找到象徵金、木、水、火、土的五種顏色的玉佩,他們才能真正相聚。
悠悠歲月,漫漫征程。長城崛起於烽火狼煙、地方割據的春秋時代,伴隨著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而興衰演變,龍化身為兼並六國、統一華夏的秦始皇。
為北御匈奴,永保大秦帝國的萬世基業,秦始皇下令修建萬里長城,運用了全國大部分的青壯男丁。大量的勞工凍餓累死。
秦始皇與鳳化身而成的孟姜女在長城相遇,孟姜女詰問秦始皇:「你修了長城,可失了民心,誰來保護你的王朝千秋萬代?」。
秦始皇察覺她就是鳳,但孟姜女已跳海殉夫;秦始皇痛悔莫及,只從海水中找到了鳳留下的象徵水的玉佩。
長城起伏盤旋,縱橫飛舞,延綿萬里,它的一磚一石一關一城都是古代人民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的結晶,是血汗與智慧的凝結。
龍化身為的長城督造,在修建最險要的「鷹飛倒仰十八蹬」時,屢建屢塌。百般無奈,尋找童貞女子祭城。鳳化身為村姑九蓮自願獻身。
為建長城,龍與鳳再次生離死別。龍在九蓮獻祭的長城牆基下得到了象徵土的玉佩。
之後,龍化身為邊關守將,統率部下浴血奮戰,擊退了匈奴的一次次進攻;又化身為波斯商人,風塵僕僕,沿絲綢之路前往中原經商。
但每一次都與鳳生離死別,或擦肩而過,演繹了一部發生在長城上的「人鬼情未了」的愛情故事。
三、《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裡的各族人民。
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之後被一群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
牧童聽後十分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
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此刻的嘉峪山。
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念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
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此刻的"龜蓋山"。
⑶ 介紹萬里長城的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一:
據傳,秦滅六國之後,有一個叫盧生的方士,受始皇之命出海,回來後,給始皇帶回了句話,說:「亡秦者,胡也。」
始皇相當迷信方士,所以他從子孫後世角度,即開始北築長城,想讓這個句話落空。當時始皇把修長城當做小老百姓修自已家院牆一樣來修,但這條院牆出太長了。因此動用了秦國全國的國力,讓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修長城的舉動,也是簡接激發民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從另外角度講,最後亡秦的,還真有胡的作用,不過從秦人手中接過天下的則是漢人。對於方士帶回的讖語,根據秦國選都江堰的前例,很可能是六國故人想出來的,耗秦國國力的法子。
歷史故事二:
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有人說秦始皇陵就在長城底下,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沒有人會去破壞,當然秦始皇陵也不會遭到後人的破壞,這才是秦始皇修長城的真正目的。
人們常說的「明修長城清修廟」也就是這意思,秦始皇真正的靈柩,就藏在長城下面。秦始皇在修長城的同時也正在修建自己的墳墓,墳墓完工以後所有的人也就成了陪葬,為的是不讓修長城的人對外宣揚。
歷史故事三: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在她成親那天,新郎范喜良被官兵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丈夫。
一路上,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終於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
最後她聽到范喜良已經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
歷史故事四: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
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但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
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歷史故事五: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
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3)長城守將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萬里長城雄踞於我國北部河山,由西向東跨過黃土高原、沙漠地帶、崇山峻嶺、河谷溪流,是世界最偉大的建築之一。萬里長城源於戰國時期。《左傳》中已有長城的記載。
戰國時期,已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如秦國的咸陽,趙國的邯鄲、燕國的下都、魏國的大梁等,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族嚴允、林胡、樓煩、東胡、匈奴的統治者向南爭奪的對象。同時,各諸侯國統治階級集團之間兼並戰爭,亦達到非常頻繁的地步。
開始,為防止來自北方的突然襲擊,各諸侯國在北部修建了長城。後來,各諸侯國之間亦築起了長城進行自衛。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為收復失地,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討伐匈奴,將他們趕到了黃河以北,為了在北部設置郡縣,保衛邊疆,秦始皇開始大規模地修建長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趙、魏各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用30萬人力連續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肅臨洮(岷縣),沿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代縣、蔚縣,接燕國北長城,經張家口東達燕山、五田、錦州延到遼東的長城,全長6000多公里,人稱「萬里長城」。
⑷ 八達嶺長城腳下為什麼要放戚繼光的石像
戚繼光曾鎮守薊州,在任期間積極防禦、大力修築長城。
公元1568年(隆慶二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戚繼光到任後,時薊州有總兵郭琥,而戚繼光為總理,無法統一號令,於是朝廷將郭琥調走,以戚繼光為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繼光前破吳平有功,進封為右都督。時北蠻子侵略青山口,戚繼光引兵將其擊退。
公元1573年(萬曆元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向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 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董狐狸多次侵擾邊境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於是獻關求賞,朝廷答應其按年給予賞賜。
公元1574年(萬曆二年),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於是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寇犯邊境。戚繼光領兵將其擊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並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 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望採納~
⑸ 王者榮耀之長城守衛軍是什麼意思
榮耀之長城守衛軍是是之前的一個活動,長城守衛軍有五個指定的英雄。百里玄策,百里守約,蘇烈,鎧,花木蘭。有的人物還沒有出來。
王者榮耀活動精彩,s8賽季活動不斷,使用指定人物匹配勝利兩次可以得銘文碎片30。新版本中開放了個人相冊功能,可以將分享的游戲圖片保存到相冊。
王者榮耀技巧:
面對如程咬金、楊戩、橘右京、貂蟬等有回血技能或者依靠回血的英雄,可以針對出制裁之刃或者夢魘之牙李白帶兵線打小兵,如果你沒有第一時間占據主動,請拉開距離,要麼等他放完大要麼等他清完兵。
⑹ 北京萬里長城簡介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中文名稱
長城
外文名稱
The Great Wall
地理位置
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佔地面積
全長約12600里
景點級別
AAAAA
總長度
21196.18千米
價值
世界文化遺產
介紹
長城(The Great Wall)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12600里,稱作「萬里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公里。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說,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
共55張
八達嶺古長城
主要關隘
長城關口有: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等。
代表景觀
山海關、金山嶺長城、八達嶺長城、大境門長城 、角山長城、青山關水門、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 、古北口長城 、箭扣長城、嘉峪關長城、虎山長城 、九門口長城、大同長城、居庸關、雁門關長城
⑺ 宏偉壯觀的長城,真的只是一個無用的花架子嗎
如今,長城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但關於物理上的長城是否有用,卻有過很多爭議,比如著名皇帝康熙就認為長城是勞民傷財、毫無作用。
客觀地說,長城綿延萬里,修建成本極高,但想要處處防住敵人滲透,根本就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防住匈奴入侵,為何秦始皇還要修建長城?總不至於秦始皇“錢多、人傻”吧!其實,不是秦始皇眼光不行,而是後世大談“長城無用論”之人眼高手低。
與任何一個文明相比,自古以來中國國家安全形勢最為嚴峻,受到的威脅最大,北方大草原上的匈奴、突厥、沙陀、柔然、蒙古等,任何一個這么出現在歐洲,可能就沒有歐洲文明了。然而,面對這么多強大敵人,擁有數萬里漫長邊境線的中國(邊境線越長,防禦難度越大),卻成為唯一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這其中長城功勛卓著。
可以說,長城就猶如父親的膀臂一般,護佑著中華文明,盡管不能完全護佑,卻減少了中華文明受到傷害的次數。這里有一個反面典型印度,向北的邊境線遠不如中國長,而且幾乎只有一個喀布爾河谷入口,外敵卻屢次從這一山口入侵,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印度不修長城。
⑻ 中國萬里長城到底有多長
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另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為6,700公里),合14,600華里。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8)長城守將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占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