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抄報花邊 超級簡單漂亮的手抄報花邊圖片
導讀:我們在繪制手抄報時,總會需要到花邊和邊框來裝飾美化,這樣整體看上去才會精美漂亮,那麼在繪制手抄報時,手抄報花邊素材去哪找呢?手抄報花邊怎麼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超級簡單漂亮的手抄報花邊圖片,需要的朋友來自取吧。
手抄報是什麼
手抄報,是指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布新聞信息的報紙,是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在中國唐代就有各地駐京「邸吏」主持抄發、以地方官吏為主要對象的手抄報,史稱「邸報」。現存於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的敦焯邸報《進奏院狀》,抄發於公元887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報紙。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
手抄報如何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朵花,既可充實版面,又可以增加美感。
6.色彩方面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Ⅱ 100種花邊的畫法
100種花邊的畫法Ⅲ 求比較漂亮,但比較簡單的小裝飾圖案,裝飾手抄報和書簽。求圖!
漂亮、簡單的小裝飾圖案:
1、做成楓葉的形狀,上面可以寫一些優美的句子。
Ⅳ 美麗、可愛、簡單的可以用水彩筆畫的花邊有哪些
1、麥穗花邊
Ⅳ 中秋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歡迎來參考!
中秋節的意義: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 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歷,農歷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以「月」為內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中秋節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圓潤,被人們看成是合家團圓的象徵,因此,又被人們叫做「團圓節」.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Ⅵ 賀卡花邊怎麼畫
1,邊框根據紙張大小,繪出外形圓角或方角,不畫框,可用圖案來代替,如圖
Ⅶ 求手抄報花邊圖案,非常感謝,急用,要簡單,卻又不失漂亮的,我手殘.........畫不出好東西
。。大概就是需要這種吧。下面幾幅是貼吧里大神們畫的,也可以參考一下。
Ⅷ 簡單又漂亮的花邊有哪些簡筆畫
波浪線或者叫連續的「S"線。這個很適合於做四周的花邊或者打邊框用,可以隨自己意願在凹處畫上圓點、圓圈或者其它的任意什麼小圖案,都很好看的。
下面這個花邊也算是波浪線的一種吧。所不同的是只把點綴點睛圖案畫在了波浪線上面的凹處位置。也挺帶感的不是嗎。
連續的折線。這個花邊和上面那兩種花邊一樣,都是很適合於趕時間快速完成的那種。可以是一條,也可以順上一條或者兩條,秒秒鍾完成的事兒。
小草系列。這種花邊既很好畫,又很有生命力,雖然是最典型又傳統的了,但是大家依然願意動不動就拿它來做花邊。
花卉。除了小草,小花當然是做花邊最不可缺少的元素了。可以單獨畫,也可以和小草小葉搭配。可以象形,也可以寫意,自由創作嘍。
浪花。這種花邊是很有動感,又充滿想像力的,可以依次衍生出很多種畫法。末端螺旋形可以是同向的,也可以是反方向的,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等等不一。
枝蔓形狀。這種比較舒展大方,寫意性強,用作邊角的角花,是很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添加小花小葉等不同的元素來豐富。
花邊一般是連續性的或者對稱性的,可以在一角畫,也可以在一邊或者幾邊畫,不一而足。其實花邊怎麼畫都好看。
Ⅸ 春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雞年
春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雞年
雞年春節快到了,同學們製作好手抄報了嗎?下面由就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雞年春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歡迎大家觀看~
春節是怎麼來的?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手抄報花邊設計圖2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時間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的時間(農歷正月初一)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游動。“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歷法計算,如果農歷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閏春節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歷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閏春節的過法
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來過。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
新加坡人過春節:東南亞特色濃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這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在新加坡,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到傳統店鋪里購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都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
馬來西亞人過春節:一定要買菠蘿
跟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
米糕片湯是韓國人必不可少的'春節佳餚。
朝鮮人過春節:過年的飯菜很豐盛
朝鮮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朝鮮管春節叫年節。每年陰歷初一,朝鮮人帶著新的憧憬和期望熱熱鬧鬧地過年,這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節日。為了過年,人們把屋裡屋外收拾得乾乾凈凈,縫制新裝,做特種飯菜。
節日飲食主要有年糕湯、煎餅、江米條、食糖、柿干、松子、柿餅汁、蜜糯湯、米花果兒等。這些節日飲食中不可缺的是年糕湯,人們說每年吃一大碗就長一歲。
每到過年這一天,無論是誰都要互相拜年。凌晨時開始祭祖。祭祖儀式結束後,全家人按輩分依次拜年,然後,到村裡的長輩和老師家拜年。拜年的時候,互相說些萬事如意等吉利的話,表示祝福。
日本人過春節:買福袋圖吉利
春節是日本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人們互相拜年。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等,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
越南人過春節:要包粽子吃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屬鮮花、粽子、春聯、爆竹了。花市是越南春節最熱鬧的地方。
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橘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手抄報內容
蒙古人過春節:吃喝足歌舞盛
在歷史上,春節本來不是蒙族傳統的節慶,但是由於後來蒙古人居住地的漢人越來越多,人民的風俗也隨之起了變化,使得春節變成蒙漢人民共同慶祝的歡樂時光!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傳統,他們在盛大的節日中,穿上色彩繽紛的盛裝,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請最好的朋友和親友來到自己的家裡,一邊痛飲濃香的馬奶酒,一邊盡情地唱歌跳舞,一邊品嘗肥嫩的手抓肉。
蒙古國過春節講究吃、穿、行。除夕夜,家家戶戶都要准備各種食品,包子、羊肉和糕點必不可少。
大年初一,人們打扮一新,穿上民族服裝,外出走親訪友、祭敖包、到寺廟祈福。
拜年是蒙古國人最重要的習俗,晚輩向長輩拜年並敬獻哈達。
另外,在歐美一些國家,也經常有慶祝春節的活動,但多隻局限在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