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60歲上海奶奶憑街拍火了,不裝嫩不顯老,穿得時髦又好看,你怎麼看
時尚真的是一種輪回,最近,復古風格的火,寬腿褲,貝雷帽和鯊魚夾,這曾經是「遺留下來的」老一輩,再次流行起來,他們年輕時會穿奶奶伙計們,你們還是有同樣的技能,看見《流金歲月》我最喜歡它蔣南孫奶奶他性情平靜,說話溫和,不管發生什麼事,他的頭發永遠不會亂,這也是「上海」奶奶"經典氣質之一,永遠優雅,你在任何年齡都應該盛裝打扮,上海,平均年齡60歲以上奶奶他們還在街上生火,他們的服裝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上海人獨特的時尚和雅皮士,他們不僅年老,而且值得年輕人學習。
以伊麗莎白女王為代表的英國精緻文化奶奶風衣搭配,將貴族氣質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不僅彰顯高貴精神,還充分拉長了身軀比例,對於任何年齡的女性來說,最好的穿著方式就是隨時大膽地展示自己的身材,即使不需要通勤,也可以隨時輕松俘獲女性的心,一件寬松的上衣+一件裹臀裙,高而精緻,配一雙小皮鞋,雅皮士感覺滿分,時尚度加倍,復古穿著+手提包:在很多地方奶奶每件衣服都會有一個大的手提包,它足夠多功能,非常符合老一輩人的「正式」感覺,這樣的包可以搭配同樣的深色衣服,但款式應該盡可能可愛,牛角包羊毛外套+裙子的搭配整體上會更可愛,正式包包的搭配也不會不一致。
⑵ 上海外灘建築的特點
自19世紀40年代,租界被英法等國搶占後,外灘便成為了一個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當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佔有一席之地後,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而外灘的建築大多也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
20世紀,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外灘出現了多層和高層建築,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浦發銀行大樓(原匯豐銀行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
還有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呈現世界各國建築共存的局面。因而,北起蘇州河外白渡橋,南至中山東一路金陵東路的這一片建築群,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外灘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外灘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2)簡單的上海風格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建築
歷史建築
外灘共有33座建築, 一部分仍為一些單位機構徵用,比如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成的外灘13號海關大樓,仍然是上海海關的駐地;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是外灘最年輕的一座建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由上海總工會使用。
另外一些則為各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高級賓館,比如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於1913年;日清大樓,又名海運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成,原是日清洋行的建築;匯豐銀行大樓,又名市府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
英國總會,一層樓酒吧間的110.7英尺的酒吧櫃號稱東方最長,如今則是東風飯店;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今天為和平飯店;外灘22號沙遜大廈,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是外灘上最高的建築,今天也屬於和平飯店。3號、6號、18號被整修開發為高檔消閑購物娛樂場所,為上海奢侈消費的坐標。
1號: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
2號:現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有「東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已有90餘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台。
3號:現名有利大樓,原名聯合大樓,屬於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民國五年(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該樓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均衡對稱的建築風格,但裝飾上又多採用巴洛克風格的漩渦型圖案。
5號:現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外立面採用花崗石,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
6號:現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是外灘現存最老的建築之一。該樓外牆採用花崗石貼面,擁有一排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尖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築。
7號: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
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0—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鑄成後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
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皆兄弟」。解放後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鍾(大本鍾)製造,由英國喬伊斯公司造好後到上海組裝,
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鍾為亞洲第一大鍾,世界最著名的大鍾之一(全球現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鍾之一,另兩座是英國議會大本鍾和俄羅斯紅場斯巴斯克大鍾),原來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於文革時改為東方紅。
14號:現為上海市總工會,由鴻達洋行設計,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陶馥記營造廠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灘建築群中最後建成的一幢樓。
15號: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竣工。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台灣銀行大樓。台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台北開設的,清宣統三年(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字林西報》創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
《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周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後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有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牆面和金色馬賽克穹廬頂。
18號: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一棟有著84年歷史的市級經典保護建築,位於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自1955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多家單位使用。
2004年11月20日修復後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來自200年前義大利的Tuscani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
大堂的二24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製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表、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清咸豐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創辦於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註:門牌號均為中山東一路門牌號)
⑶ 裝修房子有哪幾種風格
裝修房子的風格有如下幾個:
1.現代簡約風格和現代風格,後現代風格。這兩種裝修風格的區別就是多了簡約兩個字。它們都是追求,時尚流行元素裝修比較多,而且線條比較流暢,造型也比較簡單,作用金屬裝飾比較多。
4.北歐風格:北歐風格其實也是屬於歐式風格的一種,只是現在來說,北歐風格裝修比較受大眾的歡迎,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北歐風格的呢。簡約的造型,裝修出來的感覺小清新,而且也時尚呢。
5.美式風格:美式風格裝修理念,輕裝修,重裝飾。
⑷ 老上海民國的裝修風格是怎麼樣的
老上海民國的裝修風格:
老上海的韻味既有東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藝術情節。租界時期讓老上海學到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學到了優雅精緻的空間理念。可以在客廳見到不怎麼用的壁爐和雪茄櫃,可以在沙發背後發現一架陳舊的老式相機,連牆上都掛滿了電影海報或相片。
老上海風格的裝修,作為上海本地人肯定更能體會到其中所散發的魅力,東方的婉約意境,又借鑒西方簡單的生活方式,老上海風格將兩者匯聚一身。
(4)簡單的上海風格圖片擴展閱讀:
復古老上海風格裝修特點:
身著旗袍的婀娜女郎、西裝筆挺的優雅紳士,在留聲機的悠揚樂聲中,舞動出一曲曼妙的華爾茲,曖昧的旋律之中流露出老上海的品味與格調。這是老上海的氣質,優雅、低調、奢華,濃濃的文人趣味和一絲女性的陰柔之美。
上海人對於老上海的懷念和喜愛不僅僅因為她的美,更是深深地被她的氣質所吸引。精緻是上海人獨特的品味,上海人也喜歡將所有的事物都做得精緻細膩,老式的電話機就是咱上海人對於精緻追求的完美體現。這種經典的設計在現代社會環境中使用,更讓人有歷久彌新之感。
留聲機也是老上海裝修風格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擁有一台留聲機,是所有家庭的崇高追求,無疑也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即使到了現在留聲機也並不過時,那種優雅沉穩的音調是現代音樂無論如何都無妨模仿的。
藝術牆以精緻表現出獨特的色彩和風格感,再加上天花板安裝的那台漂亮的吊燈,為橘紅色環境增添了一束暖黃的燈光,既起了提亮的作用又增添了不少浪漫別致的情懷。吊燈便將裝飾性和實用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⑸ 時尚圈是個輪回,復古夜上海風是什麼風格呢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時尚圈是一個輪回,並且我們發現在九零年代比較流行的衣服,現在又流行回來了。所以有許多人也會選擇去穿這樣的一些衣服,那麼復古風現在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種風格。大家肯定也聽過復古夜上海風格,對於這樣一種風格來說,大家就會感覺到是十分的紙醉金迷。這樣一種風格也會讓大家去感受到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淑女氣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上海是比較的繁華的。
我們自己認為自己的風格是適合什麼樣的,就可以去選擇相似風格的衣服。並且打扮好了之後,會給人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這樣的一套裝扮也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我們自己是要根據自身的一些特點來判斷自己在穿上這樣一些衣服之後是否好看。因為每一個人適合的元素和風格都是不同的,我們自己只有結合自己的一些審美和特點,才能夠去詮釋出來一件衣服的好看的地方。
⑹ 民國時期的上海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1
自由與民主
1843年,歷經開埠的上海逐漸走向輝煌,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富有繁華的城市。那時的上海被稱為「遠東明珠」,隨著商埠開放、華洋並存,這座城市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那時的上海不止奢靡繁華,就連文化都極具代表性。
由於人員的復雜多樣,這座城市有著極強的包容性,自由與民主的意識滲透於每一個身處上海的人們身上。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性也使得上海灘有著多元化的形象,既有西方建築林立其中亦有古典主義紮根深種,中西方文化在這座不夜城得到了極好的融合,形成了上海灘獨特的風格。
路上有穿著「海派旗袍」的貴婦名媛,也有穿著洋裝的摩登女郎,大褂與西裝在這里都不顯得突兀,每一種風格都在這座城市得以展現。
外在形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城市的開放程度,「西學東漸」、「中體西用」,凡是值得學習引進的,這座城市都毫不猶豫的吸納接收。
不只是服裝方面,文化方面這座城市也有著極其獨到的風格。本地人與外地人生活在其中,文化與文化的碰撞產生出艷麗的火花。傳統的戲曲,外國引進的電影,黃包車與小汽車,煤油燈與電燈,中西方的產物都在這座城市有著自己的身影。
身體不被約束,精神高度自由,這樣的環境下有識之士越來越多,從根源上促進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與建設。
02
光鮮與陰暗
當然,民國時期的上海也並非只有我們看到的光鮮一面,舊上海是一部分人享樂的天堂,也是一部分人受苦的煉獄。
有人樂在其中就必然有人深惡痛絕,被稱為「魔都」的舊上海既魔在其繁華之中,也魔在其殘忍之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有強的地方就有弱,這是現今為止也無法完全改善的境遇。
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生活在這座城市,資本與平民、勢力與弱者,他們在這座城市裡有著激烈的碰撞。沒有好出身的窮苦大眾即使同樣生活在這里,也享受不到這個遍地生金的城市的優待。
苦力與童工充斥其中,像是在襯托那些權貴能人的成功,又像是對當時階級主義的嘲諷。華麗的長袍上細看是污漬與虱子,並不是說窮苦大眾不配生活在這座城市,恰恰相反,真正的問題出在這座城市上。
打破陳規接受其他文化是舊上海能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然而,有利就有弊,租界內與租界外的生活大相徑庭。雖然大環境之下當時的人們只能順應時代變更,但是,各方勢力控制之下,這座城市無法保護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民。
這座城市是外國人眼中的「自由港」,是寸土寸金的寶地,卻也同樣是平民百姓掙扎生存卻又無法離開的煉獄。它有多繁華就有多落敗,是當時民國的一個縮影,存在的即合理又不合理。
03
繁華與破敗
上海地理位置有著天然的優勢,作為最靠北的深水口岸,商貿船隻都需要在這里停靠換船,才能繼續北上。
憑借這一優勢,上海很快便代替了廣州成為了當時中外貿易的中心城市,一個曾經並無存在感的海邊小縣城,就這樣一步步成為了民國時期的遠東第一大城市。
在當時動盪的環境之下,上海依舊奇跡般地成為了亞洲唯一的金融中心。上海灘一度比肩於當時的紐約、倫敦和巴黎,並將日本東京碾壓其身後。
不止如此,這座被稱為「東方夢巴黎」的城市還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與此同時竟然還是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市場。
作為民族資本最為雄厚的城市,上海在工業方面也是當時的中心地位。如此耀眼的城市不光吸引了國內其他城市的人員,也同樣吸引了其他外國人。資本與金錢堆砌的大上海如日中天,卻並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到了這個城市的紙醉金迷。
富人在花天酒地,窮人在疲於奔命,有人華服在身,有人衣不蔽體。一群平民百姓像是不夜城裡照不到的角落,陰影之下苦苦掙扎,為了吃飽飯多少人搭上了性命。
沒有人注意他們,他們像是大象腳下的螻蟻,既沒存在感又沒庇護之所。弄堂里的破落小屋擠著一家幾口,與周邊富麗堂皇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
⑺ 楊洋老上海復古氛圍照片出爐,對於這組照片你有何評價
在10月17日的中午11點30分時尚COSMO官方發布了幾張楊洋的照片,這組照片是一組老上海復古氛圍的照片,楊洋在照片當中的狀態顯得非常好。這組照片是時尚COSMO11月刊封面很多網友都表示在看到了這組照片以後,分分鍾就被整組照片所吸引。首先楊洋的顏值高這是大家都非常了解的事情,而且看了楊洋的照片以後網友們都表示楊洋這張臉簡直可以用鬼斧神工來形容。
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自己也不會去妄想,這組圖片剛好傳達出了這樣的氛圍感。許多網友在看這組圖片的時候,就表示看到了一種活在當下的乾脆利落,同時也看到了一種今日事今日畢的氛圍。總的來講這組圖片的完成度是非常高的,而且網友們也通過這組圖片更全面的認識到了楊洋的風格和特點。
⑻ 住在上海的女人都挺貴氣,日常搭配簡單還復古,是否盡顯女人味
住在上海的女人最容易接受到潮流的前線內容,他們的搭配不講究以繁為主,反而以最簡單的搭配顯示出自己的個性與魅力,當然女人味也盡顯。
上海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許多的時裝秀以及電影節都在上海舉辦。不僅僅是在民國時期,就算是在現代,上海也是我國的潮流前端陣地。不僅許多女星群聚上海,就連國內許多頂級的設計師都安家在上海,並且相繼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這也使得上海的時尚氛圍更加濃厚,因此上海的女人們在穿搭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上海女人很擅長於發掘自己的優點,並且隱藏自己外貌外形的缺點。她們經常利用衣飾或者是服飾來掩蓋自己的缺點而通常採用展現自己外形優點的穿搭來表現自己。她們追求名牌,但是並不是大眾認可的名牌,而是自己認可的小眾品牌。她們以自己的喜愛搭配為主,並不盲目跟隨大眾審美。
總而言之,上海女人的穿搭是值得我們大眾所學習的。穿搭的目的對於女人來說,就是表現自己的優點,而掩蓋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更具魅力和女人味。
⑼ 老上海風格的裝修挺好看,它有什麼特色嗎
就家居角度而言,三十年代的上海雜糅了中西文化的精華,加上低調與奢華的完美融合,造就了這樣一種浪漫別致的「老上海風情」,體現的是時尚和復古的融合,情迷老上海。而從哪些裝飾體現老上海風格的裝修別樣風情呢?
但在懷舊風盛行的今天,老上海風情呼喚的是一種回歸,一種韻味,如同一首熟悉的老歌,淺吟低唱著歲月和回憶。以上就是參謀家小編介紹的老上海風格的裝修特點,希望對大家的房屋裝修有所幫助
⑽ 一組黃奕老上海旗袍造型的照片曝光,你覺得她適合這一風格嗎
黃奕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她長相明媚,一顰一笑都有著獨特的韻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主演的許多影視作品也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驚鴻一瞥,《還珠格格3》中爽朗隨性的小燕子,都讓黃奕贏得了極強的觀眾緣。我認為她十分適合這一復古旗袍造型,將她俊朗的五官和優雅的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們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