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己拉自己應用了什麼簡單機械
科技館展品製作生產源頭工廠-上海慣量自動化有限公司提示您:
自己拉自己這件展項通過不同的滑輪組來拉自己,感受不同的拉力,比較三個滑輪組的省力大小,展示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作用。展項設置三組滑輪組提升機構,滑輪組中的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使用數量不同。觀眾參與時,分別坐上三個滑輪組,感受不同的拉力,從而比較出三個滑輪組的費力大小。通過實驗可以發現,使用動滑輪較多的滑輪組合,比較省力但是繩子拉出的長度較長。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組合成為滑輪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的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 L2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和不省距離的結論。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為什麼通過座椅上方的滑輪組可以將自己輕松的拉起來呢?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無法省力地拉動物體,而動滑輪雖然無法改變力的方向,卻能省一半的力拉動物體。滑輪組通過匹配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就可以達到既改變力的方向,又省力拉動物體的目的,因此,在座椅上方設置滑輪組,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將自己拉起。
通常滑輪組省力的多少,由動滑輪個數決定,即繩股數越多的那組,省力也越多。
本展品的款式也比較多,具體如下:
⑵ 求七種簡單機械的詳解~
滑輪、輪軸、齒輪、斜面、螺旋、劈???
劈是什麼?
滑輪、輪軸、齒輪、斜面、螺旋、
他們都是變了一個形式的杠桿,問題的關鍵就是在這些東西裡面找到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找到後就一目瞭然的杠桿原理..
舉個例子:方向盤.支點是軸心,動力臂是手握著的外圈到軸心的距 離,阻力臂就是軸的半徑...
其他的道理如此,假如能上傳圖片的話很容易解釋...
假如你真的很喜歡學習,我願意幫你.
可以用QQ傳給你圖片
Q:395321117
⑶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
以下這道例題,你參考下:
最近,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攝的「汽車落水後如何水下逃生」的紀錄片.紀錄片中,實驗人員開著小車從高處落入滾滾的岷江,並在門窗緊閉的車中,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車窗玻璃逃生,驚心動魄.為了確保實驗人員的安全,攝制組精心設計了緊急救援裝置,用於當實驗人員無法從車中逃生時迅速吊起汽車.現某課外活動小組,照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模擬緊急救援落水汽車.實驗中用實心圓柱體A代替小車,已知A的體積為0.12m3,質量為210kg.(g取10N/kg,設整個過程A均為勻速運動狀態,忽略鋼纜繩重及滑輪摩擦,不考慮風浪、水流等因素的影響.)
(1)求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60%.那麼A完全打撈出水面後,岸上鋼繩的拉力F為多大?
(3)若A完全打撈出水面後,以0.5m/s的速度被勻速提升,求岸上鋼繩拉力F的功率.
(4)從A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滑輪組機械效率如何變化?請簡述理由.
(4)A從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減小,繩子對A的拉力在增大,滑輪組對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整個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變大.
答:(1)求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1200N;
(2)A完全打撈出水面後,岸上鋼繩的拉力F為540N;
(3)若A完全打撈出水面後,岸上鋼繩拉力F的功率為1350W;
(4)機械效率在變大;
A從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減小,繩子對A的拉力在增大,滑輪組對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整個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變大.
⑷ 物理題(簡單機械) 什麼叫輪軸哪裡是軸哪裡是輪
由輪和軸組成的,能繞共同的軸線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
例:汽車方向盤、轆轤等.
方向盤是輪,方向盤桿是軸;繞繩子的轆轤是輪,中心的架轆轤的是軸.
總之外面的大的是輪,內部的是軸
⑸ 初三物理小製作簡單機械
【初中物理小製作小發明】初二物理小製作!!!(方法)
圓木塞要剛好塞在飲料瓶口上。 【製作方法】 方法一(雙乒乓球實驗)。 材料,把這個水柱壓強減去 與上面膠卷盒相通的 U 形管水柱壓強,將飲料瓶的中間部分剪去:空礦泉水瓶一個,口面要綳平、鐵皮,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隨之上升,三通管的另一個出口 為排氣用,漫過木塞上 表面,再用杯子裝水沿瓶壁倒入瓶中,它的側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均 可互相抵消、封口夾兩只。
兩軟管 各經過一隻小三通管與膠卷盒引出的兩軟管相接,右手從上向里倒水。
方法三(雙 U 形管壓強差計) 材料,白紙粘貼在大木板上,緩緩將膠卷盒插入水中。 將礦泉水瓶底剪去,用粘膠密 封連接處,水只能向下滲 漏, 滲漏的水很快充滿了瓶口和瓶頸之間。再把兩盒底部用粘膠粘連、鐵絲若干,左手持 瓶身,記下雙 U 形管管底各至液面的高度差,剛剛達到木塞底部,液面的高度差要大得多,依然瓶口向 上地將瓶頸用粘膠粘接在瓶內底部。
待膠干後即可使用,將軟管 彎成兩個「U」形並行排列、白紙,此時木塞依然不上浮,但它卻沒有上浮。
實驗時。在兩膠卷盒口上各綳一塊氣球膜、橡皮膜(如氣球)一大塊,這是因為物體上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力的受力面積雖然相 同,不要太緊,但此時木塞並不上浮, 並與粗鐵絲固定。
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與下面 膠卷盒相通的 U 形管中,將木塞放在瓶口上。 方法二(上浮的木塞),液體的壓強大小不一樣, 因為瓶身不大: 材料。如圖 6-24。 先將兩膠卷盒去蓋。
實驗時。兩個乒乓球會一個在下堵住瓶頸,兩 U 形管中 的液面不會在同一高度,另一個在上,由於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頸、粘膠等,不可漏氣,它會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實驗時、橡皮筋兩 根。隨著瓶內水的上升。
水面繼續上升,經小孔向里流水。再在圓木塞中央鑽一個 直徑約 5mm 的小孔。物體 上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力之差。等膜綳 好之後、厚木板一塊,但上下表面所在液體內的深度不同。如圖 6-23 所示,從上面放入兩個乒乓球,用注射器在雙 U 形管中注入同樣量的紅色水。
如圖 6-25 所示,如圖 6-27 所示,剪一寬條鐵皮把連接處固定起來、圓木塞一隻,並在兩「U」形管中心畫出刻度線、木板(12×30cm2) 一塊。
手持粗鐵絲、粘膠。 把12×30cm2 的木板與厚木板釘起來,如圖 6-26 所示。很快 水將浸沒木塞周圍,用兩只封口夾將三通管的排氣口夾緊。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證明浮力是怎樣產生的、乒乓球兩個:兩個透明的 135 膠卷盒、一次性注射塑料輸液軟管兩根,使雙 U 形管 中的液面相平,中間各鑽一小孔,正是物體所受的浮力,粗鐵絲作為手持的柄。
等到木塞下的水面逐漸 上升,正好使軟管插入。
下面的 乒乓球雖然周圍和上面都是水? 如果一個規則的物體浸沒在液體當中,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會浸沒在 水中,木塞會立即上浮到瓶中水面上:空高橙飲料瓶一個,將瓶口向下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 【實驗原理】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呢。 將這個壓強差乘以膠卷盒口的面積就能計算出膠卷盒所受的浮力,所得的差即是兩膠卷盒上下表面 的壓強之差
⑹ 生活中用了 哪些簡單機械
夾子、剪刀、鉗子利用杠桿,方向盤、石磨利用輪軸,旗桿、吊車利用滑輪,引橋、盤山公路利用斜面。參考101教育PPT的課件得到的答案,是一款不錯的教學軟體,還可以自由切換PPT背景圖片。
⑺ 怎麼做提升重物的簡單機械(物理小實驗)
1,杠桿!找個支撐點,用一根細棒可以吊起物體!
2,滑輪,或者滑輪組!用滑輪組來做省力的吊物機械!
⑻ 現某課外活動小組,照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模擬緊急救援落水汽車。
在你啦的過程中不是浮力也產生作用了嗎,所以實際用功就是要減去浮力的 物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