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元宵節的手抄報簡單精美5張
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元宵節 的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元宵節的手抄報1
這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要吃湯團、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團。我們先把手洗干凈,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面了,只見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團了,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進剛揉好的面團,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里,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里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 方法 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
我愛包湯團,但我更愛元宵節。
元宵節的手抄報2
元宵節來了!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 春節 活動的一個高潮,過了元宵節,這年才算真正過完了。在古代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或「燈節」,到現在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喝酒、猜謎、放煙花等活動,俗稱正月十五鬧元宵。所以呢,元宵節是一個「眼睛」的節日,但同時也就是一個「嘴巴」的節日。
我們這兒並不是什麼古城,沒有什麼廟會,也沒有燈會,我們有的就是縣政府組織的每年一次的放煙花活動。放煙花的地點就定在縣政府門前。大約七點左右。
我們趕去看煙花時已經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經開始燃放。那裡人山人海,熱鬧極了!我們先是看到無數個孔明燈升上天空,我連忙許願。還沒來得及閉上眼睛,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麗的火花,同時掉下來一個個「降落傘」,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有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又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形態各異。有的像撐開的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有的像數十條金色的銀蛇,扭動著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
我們被罩在五彩斑斕的煙花下面,有一種仙女飛天的感覺;又像是若大的空間,只有我自己在遨遊神州。
欣賞煙花之餘,「吃」這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團圓之意。賞完煙花,我們也要回家吃湯圓了!
元宵節的手抄報簡單精美5張相關 文章 :
★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2020最新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漂亮模板6張
★ 小學生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精美簡單模板6張
★ 五年級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17元宵節手抄報精美又好看大全
★ 2017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簡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最簡單的元宵節手抄報
★ 小學生簡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貳』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元宵節的爆笑段子
1、我要吃湯圓
我叫湯媛,小時候,一到元宵節,小夥伴們就用我的名字笑話我,說要吃湯圓。長大後,看晚會上有時候唱起賣湯圓那歌的時候,我還覺得挺有意思的。
2、蠱惑人心的簡訊
給親愛的發簡訊祝福的時候居然發了"中秋節快樂"
之後才發現不合錯誤勁
立馬重發"忘記了今天是元宵節,都是月亮惹的禍。"
誰老說那"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類的話?!
真蠱惑人心!
3、老農進城
一老農趕著毛驢進城,驢闖紅燈,罰10元。老農喝驢子:「你以為你是軍車啊!紅燈也敢闖」。沒走幾步,驢又碰一水果攤,賠人20元,老農更氣:「你以為你是工商城管么想掀誰的攤兒就掀」。老農牽驢回家,路過一片青草地,驢啃青草,又被罰30元,老農氣極,罵道:「你以為你是檢查團下鄉么,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老農罵完牽驢去河邊喝水,可驢子卻發起倔脾氣,揚頸不飲,老農火了:「你以為你是大款啊,沒小姐陪就不喝」。驢子掉頭就跑,岸邊曬一張漁網,驢上而破之,漁翁索賠500元,老農熱淚盈眶道:「你以為這是中國電信么,上網要花這么多錢」,驢子轉身踢了老農一腳,老農忍痛罵道:「你以為你是群主么,想踢誰就踢誰」。驢子氣得不再理老農,變的很沉默,老農說:「耶,看看,你以為這是在QQ群里啊,可以整天不說話」。驢子沒法,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老農笑著又說:「記著元宵節到了,別忘了留個好心情!
4、吃元宵的感覺
男:咱倆交往這么長時間了,你說說對我有什麼看法或者評價?
女:對你我有一種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感覺。
男(驚喜地):親切自然?
女:不,黏黏糊糊不爽快。
元宵節經典祝福語
1、喜慶元宵佳節,我祝你:日圓,月圓,圓圓如意。官源、財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緣緣於手。情願、心願,願願成真!元宵節快樂!
2、元宵節來臨,送你一盞美麗的彩燈,祝願你的生活五彩繽紛;送你一碗甜甜的湯圓,祝願你的愛情甜蜜美滿;送你一聲真摯的祝福,祝願你的日子開心快樂。
3、帶上誠摯的祝福,願你開心大本營,開心總動員,開心大風車,開心每一年,開心每一月,開心每一天,開心每一刻,開心,開心,元宵節開心。
4、海天一色慶元宵,想念時刻靜悄悄,祝福緩緩起浪濤,給你問候盪最高,且把關懷掛樹梢,但求幸福為你俏,元宵到,衷心祝願你節日快樂,前途看好。
5、把一顆顆幸福圓滿都送到你嘴裡,要好好吃啊!
6、你不是餃子卻有陷兒。你不是餛沌卻也有湯。你不是糖果卻也很甜。我已經迫不及待了!來吧我的湯圓!來吧我親愛的元宵節!
7、春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元宵佳節,春風熏陶著沉醉的夜晚,我用心疊一隻紙鶴,裝上我滿滿的祝願,飛翔在天邊,飄落你身前,祝你元宵節愉快。
8、我在這里,你在那頭。我望著窗外,伴隨著無盡的思念彷彿看見你忙碌的身影,月兒圓盼團圓,好想對你說:親愛的,我下班了,麻溜煮湯圓!
9、平平淡淡如一杯清水,普普通通是一介白丁。但善良是我的品格,熱情是我的天性,真誠是我的原則,祝福是我的習慣。正月十五將臨,祝你及家人開心健康!鴻福無疆!
10、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溫馨簡訊給你發,此後你將大發達,正逢佳節,祝願你心想事成,順心如意。
11、過年好,元宵到,倖幸福福一年繞;過年好,元宵到,開開心心四季妙;過年好,元宵到,順順利利全家好;過年好,元宵到,團團圓圓過元宵。
12、元宵到,祝福簡訊到,願你一年都不會刪掉;祝福電話到,願你四季都不會掛掉;祝福的'歡語到,願你一生都不會忘掉;祝福心意到,願你一世都不會抹掉。
13、元宵節到了,祝你今後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豐富,像豆沙元宵般細膩延綿。吃下這碗元宵你將永遠幸福!
14、元宵到,送你一個彩燈,紅色代表開心,綠色代表幸福,黃色代表夢想,藍色代表思念,橙色代表寄託,紫色代表希望,青色代表吉祥,願繪出你四季的安康!
15、帶著誠摯的祝福,祝福你元宵佳節好事如正月十五的月兒一樣圓,好運如湯圓一樣圓又圓,好日子如彩燈一樣五彩繽紛,祝你元宵節快樂。
16、看著你吃完元宵的眼,透著心裡的甜;看著你吃完元宵的臉,笑容明艷艷;看著你吃完元宵的肚子,哇!好圓!元宵雖好,可不要貪食哦——元宵節快樂!
17、年過完了,錢花光了,手機也啞了;都上班了,心要靜了,反倒沒人理了;又是元宵節了,發條簡訊,就算騷擾一下,證明我還想著你,元宵節快樂。
18、收到簡訊的都是2022年的幸運兒,而且這祝福可以通過簡訊轉發讓認識自己和自己認識的人也獲得同樣的快樂!轉發吧!讓身邊的人快樂2022!
19、元宵好,元宵妙,歡歡喜喜放彩炮啦;元宵好,元宵妙,倖幸福福掛燈籠啦;元宵好,元宵妙,開開心心吃湯圓啦;元宵好,元宵妙,快快樂樂過元宵啦……
20、月亮,元宵,映襯著你的歡笑,正月十五回盪著你的歌調,新春充盈著你的熱鬧,此時我心久戀著你的美妙。
元宵節簡介
正月是農歷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風俗起自漢朝,到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燈節。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親人,寄託對未來生活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推移,元宵節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十大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習俗,元宵即「湯圓」,它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和睦以及家人團圓對於一個完整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戲曲表演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兩種。祭祀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養蠶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粥,有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有關元宵節故事
農歷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夜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遊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製元宵圓(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圓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涌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元宵節美食——元宵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習俗起源於道教「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至清代,又增加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意思。上元節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生活願望。
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一個普天同慶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發展而延長、擴展。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高潮。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傳說
和家人見面,每年到臘盡春來時節,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之。東方朔聽她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使者,我把抄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辦法去做。
到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大宮燈時,驚喜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親人團聚。
如此熱鬧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叄』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易畫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易畫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不少的手抄報吧,手抄報的編排設計要求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手抄報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易畫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易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2、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為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地方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但南北各地風俗也有獨特之處。
3、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4、吃湯圓
元宵節由來其它傳說
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火把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三元說」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魏晉道家以「三官」與時日節候相配,定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經典中反復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系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跡。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肆』 元宵節的手抄報
1.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2.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3.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伍』 2022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我整理了一些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的由來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以上就是一些元宵節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陸』 元宵節的手抄報優秀創意5張
燈吐艷映新春,湯也圓圓福也圓圓;良宵美景迎佳節,事也圓圓財也圓圓;笙歌一曲唱佳音,人也圓圓心也圓圓。恭祝元宵佳節,好夢圓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元宵節 的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元宵節的手抄報1
元宵節的習俗各式各樣,有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精彩節目,其中屬猜燈謎最有意思。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去。小區的花壇邊,人群早已聚在一塊兒,熙熙攘攘的。我高興極了,因為我這位猜謎高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放過鞭炮,燈謎會正式開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壇圍得水泄不通。我抬頭看見一張謎條,上面寫著「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豎心旁,那不就是個悟字嗎?」我趕緊撕下謎條,擠進兌獎處對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攔路虎」難住了,我只好請來爸爸媽媽幫忙。爸爸一讀題「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結論,一定有個「皮」字。媽媽卻說「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說一定有「口」字旁。我們一致決定是「嘆」,去對了一下答案,錯了,真掃興!「替爺爺站崗打上水滸人物」,這是誰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怎麼也想不出。還是求助書本吧,我趕緊跑上樓找出《水滸傳》,在書中我查到了,這是病蔚遲孫立。看來,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啊!經過一個晚上的腦力勞動「苦戰」,我們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戰利品」。猜燈謎真是個好節目,不僅能讓我們學到知識,也知道了一些生活上的常識,還娛樂了氣氛。
元宵節的手抄報2
我盼望的元宵節終於來到啦!知道我為什麼這么興奮嗎?因為學校下午不上課,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等著我們……吃過午飯,活動就開始了。我先去了階梯教室,聽哥哥姐姐們講元宵節的由來;接著是元宵知識問答,可惜我沒有搶到答題。最精彩的是評比自製小燈籠的環節:許多同學提著各式各樣的自製燈籠上台了:有白紙做的兔子形狀的、有傳統圓柱形的、還有用餐巾紙盒做的方形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班胡譯文同學用紅色塑料紙做的中國館形狀的燈籠,非常逼真哦!不過我做的燈籠是用一個紅色大氣球和一些綵帶做的,也很別致吧?
接著我們去 體操 房參加運湯圓、滾湯圓的活動。在運湯圓比賽中,我們小組配合的最好,獲得勝利,每人得到了一顆糖。
接下來是去食堂包湯圓。李老師剛把湯圓面團端過來就被同學們一搶而空,各自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不一會兒功夫,有人包了一個「太陽」;有人包的「蝸牛」和「兔子」;還有的包的「飛機」和「輪船」,我包了4個小小的、圓圓的豆沙餡的湯圓,准備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同學們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被千奇百怪的手工自製湯圓逗得哈哈大笑。
最後去走廊猜燈謎。走廊里到處是掛著燈謎的彩燈,好熱鬧啊!我趕緊擠到人群中邊看邊猜起來,最後猜對了兩個,得到了2根棒棒糖。
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中元宵節活動就結束了。最後我帶著3根棒棒糖和4個自製的湯圓美滋滋地回家了。今天過得真開心啊!
元宵節的手抄報優秀創意5張相關 文章 :
★ 五年級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20最新元宵節手抄報圖片獲獎作品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精美簡單模板6張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漂亮模板6張
★ 2020年元宵節手抄報圖片一等獎大全
★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2020最新
★ 2017元宵節手抄報精美又好看大全
★ 簡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小學生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17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柒』 簡潔漂亮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下面我帶來的是簡潔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潔漂亮元宵節手抄報1
簡潔漂亮元宵節手抄報2
簡潔漂亮元宵節手抄報3
元宵節是一月的最後一個節日,當然得好好過一過了。我家的元宵節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牛」!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得吃元宵了,所以今晚的晚餐就是元宵了。這次的掌勺廚師也跟往日不同了,我把媽媽替換了下來,搖身一變成了廚師。我在媽媽的指點下完成了這道菜,雖然有幾個元宵開膛破肚了,但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做。看著這潔白如玉的元宵,我還真捨不得下口了,這白白胖胖的元宵娃娃好像是在沖我微笑,我輕輕的咬了一口,吃在嘴裡,甜在心裡。這一頓飯,「牛」!
接下來應該去看花燈了,我們一家拿著買好的燈籠去廣場看花燈。這里的花燈種類齊全,有「嫦娥奔月」、有「牛氣沖天」、還有……我們看的眼花繚亂。當我們看得正高興的時候,天空上方開滿了一朵朵美麗的`煙花,花燈在煙花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美麗生動,栩栩如生。這些花燈,「牛」!
看別人放不過癮,自己放才過癮。這不,我們剛回到家就把煙花統統的搬了出來准備放。我們把煙花點燃,天空頓時成了花的海洋,一朵朵煙花競相開放,到處燈火通明,洋溢著過節的氣氛,煙花讓這座城市更加美麗,炮竹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這個夜晚,「牛」!
你們說我家的元宵節過的牛不牛?
『捌』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上元節”,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手抄報並為大家帶來全國各地的元宵節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1、河北省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zan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鑔等。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
2、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3、安徽省
古城鳳陽縣,盪鞦韆、挑燈籠、撂火把等民間習俗,成了元宵佳節的三大習俗。鳳陽民間有“元宵節盪鞦韆,一年腰不疼”的說法。每逢元宵佳節,最讓孩子們動心的還是“挑燈籠”。各種花燈早在幾天前就紛紛“搶早”上市,造型各異的花燈將府城鎮夜晚裝點一新。撂火把是一種青少年集體活動。在鳳陽農村,留心的孩子都會早早有意識地收集、准備著一些廢舊掃帚、刷把,以備元宵節撂火把。
4、山西省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
5、山東省
開展游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應有盡有,內容以戲曲為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龍燈的地方在二門里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的孔府,這時也准許外人入內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一旁燃放焰火。
6、河南省
長興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紮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一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見在祖宗墳前點燈的習俗。
7、陝西省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伴燈饃”流行於陝西銅川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期間,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裡,設香案點燭焚香,鳴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饃,稱為“伴燈饃”。
8、江蘇省
元宵節泰州有5大習俗,吃元宵、鬧元宵、猜燈謎、放煙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鄉鎮特有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天,親戚朋友要給新婚的新娘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以祝福早生貴子。還有些地方是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同樣是求子。
9、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床。
10、江西省
萬安百姓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後,全村老少就會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廟宇,手持元宵歌本,對著元宵畫唱歌,當地人稱之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zan船、劃船等活動外,還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這是當晚的壓軸戲。整個祠堂擺滿桌椅,有村民用年數已久的海壺盛滿自己釀造的米酒,給每位來賓倒上滿滿一碗,每張桌子上還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11、湖北省
荊州元宵節當天,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里玩龍燈,劃采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鬧騰得紅紅火火。而耍龍的小夥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另外,元宵節也是荊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十堰人特重視元宵節,要舉行玩燈會,比如舞龍、玩獅子、劃彩蓮船、舞蚌殼、踩高蹺等。其中以十堰房縣的“火龍”燈會最出名。
12、四川省
四川元宵節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四川宣漢有“燒火龍”的元宵傳統。
13、福建省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添丁。”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十尺,有頭有尾。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
14、雲南省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雲南少數民族相對較多,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傳統。
15、廣東省
廣東的元宵節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1、【祝】福深深隨心起,【元】春開花迎新喜,【宵】夜長明燈籠耀,【節】日歡樂展笑顏,【快】心遂意報喜訊,【樂】享湯圓美夢圓。祝元宵節快樂!
2、正月十五月兒圓,正月十五湯圓圓,簡訊祝福到身邊,祝你事業一年勝一年,好運好事喜連連,小日子過得甜又甜,元宵節幸福又團圓。
3、正月十五月兒圓,月兒圓圓心裡甜,甜甜美美吃湯圓,湯圓象徵家團圓,團團圓圓過新年。恭祝您全家元宵節快樂,幸福永遠。
4、走過歲月,品味友誼;傳遞思念,送上祝福:新春的每一陣風吹過,都有來自我的衷心祝福,月光的每一寸照撫,都是我牽掛的囑咐:保重自己,珍愛生命,快樂如月之永恆!元宵快樂!
5、祝願你的幸福是一碗溫馨的`湯圓:看起來甜甜蜜蜜,美麗誘人,咬一口香香甜甜,溫情滿滿;吃下去嘴角上翹,心滿意足;元宵節快樂,別忘了吃湯圓哦!
6、月滿蒼穹獨自圓,家家戶戶吃湯圓。手持花燈卷門簾,煙花浪漫已滿天。腳踏清輝甚悠閑,拜親會友很隨便。游燈成排成串串,小巷曲曲又彎彎。明月當然故鄉圓,快樂元宵在人間。元宵快樂!
7、月亮圓圓的天上,燈火圓圓的晚上,花兒圓圓的樹上,湯圓圓圓的桌上,幸福圓圓的路上,到處都有團團圓圓的美滿。送你一個圓圓的祝願——元宵快樂!
8、月兒圓圓似你臉,湯圓圓圓似你眼;親一親、品一品,一生一世只愛你!願我們永遠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元宵節快樂!
9、月兒圓圓人兒圓圓合家團圓,湯圓圓圓心兒圓圓花好月圓,祝福圓圓情誼圓圓面面圓到,幸福圓圓甜蜜圓圓珠潤玉圓。祝元宵心情圓圓美美人生圓圓滿滿。
10、放掛鞭炮,鴻運當頭;懸盞燈籠,喜氣洋洋;舞陣龍獅,氣勢如虹;吃口湯圓,其樂融融;品杯美酒,神采飛揚;發份祝福,情深誼厚:祝元宵佳節快樂非常,幸福無限!
11、正月十五元宵吃湯圓:你圓、我圓,人人結緣!日圓、月圓,事事皆圓!人源、福源,處處皆源!官源、財源,源源不斷!心願、情願,願願稱心!
12、正月十五喜慶多,合家團圓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體健康快樂多,財源滾滾鈔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願你好事多多多!元宵快樂!
13、圓圓的月亮紅紅的臉,淺淺的笑容彎彎的眼;甜甜的湯圓幸福的年,火火的好運伴永遠!祝元宵節快樂!
14、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甜甜的甜甜的鮮靈的湯圓,滿滿的滿滿的盛給你一碗,裝上我美美的美美的元宵祝願!
15、燈映月圓歌盛世,百花齊放慶團圓,晚會喜慶音舞歡,傳統節日幸福贊,名家國粹交相映,展現藝術暖神州,美麗夜空夢呈現,漂亮花燈添裝扮,溫馨話語祝福傳,願元宵快樂時刻相伴。
;『玖』 怎麼做一份漂亮的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