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古旗袍上衣如何搭配
復古的立領下的斜型領口和盤扣典麗工細,也是寥寥幾筆中無波可動情的纏綿。旗袍上衣上淡墨的手繪予人一點兒豁然,花葉合攏來可見密麗,分散開仍見精微,下身搭配一襲白色長紗裙,似江南梅雨淅瀝朦朧。
旗袍上衣源自於東方的高貴優雅,改良圓領設計,裝飾手工盤扣,韻味十足,符合東方女人的氣質,凹凸有致的流暢線條切合女性身材。下裝推陳出新,選用白色雪紡中裙,優雅大方,兩件搭配既有傳統女性的復古氣質,舉手投足間又具現代風情。
2. 旗袍算是一種時尚服裝嗎
旗袍是咱們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旗袍的前身就是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在民國時代旗袍這個服裝得到了最好的發展,並且在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但是旗袍卻在50年代後被認為是舊文化,是文化糟粕所嫌棄。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從八十年代開始旗袍有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了,並且還成為了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3. 求一些旗袍MMD模型的衣服貼圖
貼圖的話,其實自己去找花紋圖案好了。因為不同模型貼圖所選域不同,如整張圖片是花紋就沒什麼關系。
4. 旗袍是什麼樣的衣服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5. 欣賞三款好看的旗袍馬甲圖片 關於旗袍的幾個特徵介紹
旗袍馬甲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民國旗袍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6. 旗袍裁剪圖,看看
7. 拍照旗袍衣服哪種好看
選擇好看的衣服,主要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搭配,畢竟每個人的體型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需要上身試穿的,試穿才可以看出效果。
8. 聚會穿什麼衣服好圖片 各種旗袍大放送
聚會時,可以搭配小禮服,也可以搭配旗袍。但無論是哪一款搭配,都要結合體型。
也要結合個人氣質,才會搭配出效果。
9. 求: 世界各國傳統服飾圖片及簡介 如:中國唐裝、旗袍,日本和服,印度紗麗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啊
中國的不是「唐」裝旗袍。。。= =。。。。「唐」裝是2001年在滿裝的基礎上才發展出來的,是一種帶有滿族元素的時裝,不能算作傳統服飾,旗袍也是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京派旗袍是在滿族旗裝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但和滿族民族服飾已經不一樣了,也不能算作傳統服飾,海派則是直接在西方的晚禮服上面加了個立領,其實就是西方晚禮服的不同設計罷了,都是時裝,不是傳統服飾。。。 私以為傳統服飾一定要有歷史性(時間足夠長根源足夠深遠)、普遍性或說系統性(是一個系統,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能穿,像和服韓服都是,因此旗袍和「唐」裝就不符合,比如旗袍只有女子能穿,難道自古以來男性都沒有民族服飾?),文化上的意義(有足夠的文獻表示人們的重視以及人們的承認,並且有說法。。。) 因此中國的傳統服飾應該是漢服= =。。。。如果你一定不想用漢服的話,用哪個民族的真正傳統服飾都可以,就是別用「唐」裝旗袍這種時裝,一定想用滿族服飾的話也是旗裝馬褂。。。 還有其實紗麗只是印度傳統服飾中的一種(好比曲裾、襖裙、襦裙、直裾、直裰、褙子、衫子等等等等都只是漢服中的一種一樣。。。)其他的還有古麗啊什麼的。。。。 於是發現跑題了= =。。。。恩。。。個人能想到的,還有韓國的韓服、朝鮮的朝鮮服、越南的奧黛、蘇格蘭的裙子(好吧於是蘇格蘭這個實在外行)= =。。。。。德國也有不知道叫什麼= =。。。俄羅斯也有= =。。。 圖片。。。 漢服之褙子襖裙10. 30歲穿什麼衣服好看 龍袍旗袍圖片來襲
30歲是個很知性的年紀,旗袍的美詮釋得更淋漓盡致。
旗袍個人覺得還是定製比較好,不像其他衣服大一點小一點都沒關系,不合身容易影響整體風韻,樓主若要性價比高,可以去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看看,各種款式和面料,幾百到一兩千都有,而且是面料市場,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