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岩彩畫可以自學嗎
只是材料不同,岩彩畫90年代火了一陣,現在好想銷聲匿跡了,當藝術家只關注材料了,那我說這個藝術家就開始報廢了。藝術要關注靈魂上的,而不是材料的區分,就想中國傳統哲學上說的,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你關注的是器的層面的東西,永遠不會成為藝術家。中國人喜歡分的清清楚楚,有些東西沒法分清楚,就想老外沒有把素描速寫,水彩水粉分的那麼清楚一樣,材料的綜合運用在現在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
Ⅱ 岩彩畫可以和工筆人物結合嗎怎樣結合還沒有畫過岩彩畫,但是非常喜歡,希望多給點建議謝謝
岩彩畫是可以畫工筆人物的,但是最好是學過工藝美術這方面的比較好,作畫是有很多道流程工藝的,比如貼金銀箔,我也搜過也看過顏料這方面困難不是常見的,還比較貴,大部份會叫你留學日本,反正是輸出的又傳回來的,工藝美術技能。實操很困難,對一般普通人來講網頁鏈接這是找到的畫畫流程介紹,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怎樣畫岩彩畫
一、筆法:
筆法指用筆,用筆有方圓正側,轉折頓挫;在岩彩中也一樣講究筆法,在評定一幅岩彩作品是否好壞時,作品中是否具有筆法是檢驗的標准之一。
二、墨法:
岩彩畫中墨法是指各種色彩的濃、淡、干、濕,那麼色彩既可以是五顏六色效果的濃、淡、干、濕,也可以是一種色的濃、淡、干、濕變化。
岩彩畫中的黑色就有多種,如岩黑、純黑、純黑朱、猛黑等,這些黑色單獨作為一個顏色也具備濃、淡、干、濕的變化,就可以創作出豐富的深具墨法的繪畫作品。
一幅優秀的岩彩畫作品,首先應具備扎實的筆墨功底,更深入一步,它要具備用線上的老辣,用色上的隨意自如,干、濕、濃、淡與線、形結合的完美巧妙,整幅作品應具意境與意味,精微處極致,松動處氣勢磅砣,邯暢淋漓,實際上在岩彩畫中筆墨可延伸為筆彩。
三、畫面的氣韻生動:
這里的氣可指氣度、神氣,即精神的表達,韻為韻律、節奏,再具體一點,也就是畫面的布局和結構的疏密與松緊,這是畫面整體顯現出來的一種感覺,也是畫面能否具有意境與意味的關鍵。
(3)岩彩畫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岩彩畫」的出現在我國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樸的彩陶,馬王堆賦彩濃郁的帛畫和漆畫,鼎盛於唐代的工筆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後興起的「文人畫」、「水墨畫」沖擊成為民族的邊緣畫種。
「岩彩」這一古老而質朴的材質,作為繪畫素材源自於原始人類的隨意塗抹。
岩彩畫廣義地講是泛指一切以礦物色為主要用色的藝術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繪畫,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礦物色的裝置藝術與行為藝術等一切藝術形式。
狹義地講是指使用粗細顆粒的礦物色表現的繪畫作品。以古代敦煌壁畫為代表的中國石窟壁畫是中國美術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其主要用色即是礦物顏料,岩彩畫的產生、發展與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特點:
岩彩畫色彩斑斕,手法多樣,綜合東西方繪畫樣式於一體,不受舊約束,試驗各種新方法就是現代中國岩彩畫的創作現狀。岩彩畫與水墨畫、油畫只有繪畫材料上的區別,這種統一與融合實際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現作者的感情和生活。當然,岩彩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也自有其獨特的一面。
1.有獨立完整的色彩體系:
岩彩畫的色彩體系由純天然礦物色、新岩礦物色、水干色、雲母色和閃光色五大類組成,並結合金屬箔來完成作品,可以不依賴任何其它畫種的色彩。
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稀色、油畫色等來獨立完成作品,當然如果在繪制過程適當結合其它畫種的材料來更好表現畫面效果也不反對,因為岩彩畫是一個自由寬泛的概念,沒有過多的程式化與既定的要求。
2.有獨特的結合媒介:
在色和基底材料之間的媒介即結合劑是水性動物膠和植物膠,從這一點可證明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延續。因為中國傳統繪畫中早期的色彩繪畫和後期的水墨畫,其媒介都是水溶性的動物膠和植物膠。
而發展至今,岩彩畫當然也可以結合使用丙稀的媒介和油畫的媒介(此外國內外有不少畫家已在做這樣的岩彩畫),它們的結合使用不影響岩彩畫種的獨立存在性,因為材料無界線,在給它冠上畫種名稱之前,它只是純粹的材料而已。
3.岩彩材質的獨特美感:
岩彩畫中主要的用材是純天然礦物色和新岩礦物色,它們是具有晶體顆粒的顏色,不同的粗細,產生不同的顆粒,呈現出異常豐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畫面後會產生熠熠閃光的折射,如同鑽石的折光,現出畫面的貴氣和高雅,深邃而透氣,畫面充滿自然之氣,適合了當今富裕社會人們所追求的貴而不俗、華而不艷的理想。
而這一材質美的獨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畫種所不具備的,由不同顏色的顆粒反復疊加產生色點的視覺效果,具有一種朦朧的感覺,適合東方人審美習慣,並且要把石色層層疊疊相加,最後做出一種肌理和班駁,達到不可復制,十分耐看的效果。
另外,礦物色的粗、中、細顆粒按不同比例在畫面中的分布,讓畫面產生厚薄的對比關系,使畫面自然統一,和諧而具節奏感,這也是其他畫種所沒有的。所以,以此把它例為一個獨立的畫種毫無不妥之處。
4.岩彩畫的審美觀:
岩彩畫的審美觀既有其獨特的一面,又有與其它畫種相通的一面。獨特的一面即是由它獨特的材質引發而來的,材料使用上的嫻熟度和是否恰到好處的運用岩彩材質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意識和作品要呈現的主題思想。
與其它畫種相通的一面,即是它內含的美學思想是一樣的,如構圖、設色、內容,完成的技巧等,從關繫上來講,如主、次關系,黑、白、灰關系,點、線、面關系,遠、近關系,疏、密關系等,在這之中岩彩還獨具「軟、硬關系」。
即由材料帶來的軟與硬的對比關系,如顏色與箔放在一起,顏色會顯得較軟,箔就會顯得較硬,因為箔是金屬的,肯定比石質的材質會硬,又如蛤粉與礦石的顆粒用在同一畫面,蛤粉顯得軟而流暢,顆粒的礦物色就顯得硬而干澀。
再如同樣是白色,蛤粉與白珊瑚用在同一畫面,蛤粉是軟的,白珊瑚是硬的……等等之類,由於材質的獨特性,會引發一些獨特的審美觀。
岩彩畫是一個寬泛而深具內含的畫種,它可以是工筆重彩,也可以是大小寫意,更可以工寫結合;可以抽象,也可以具像等等,可以說岩彩畫在形式上沒有任何的限制。總之,岩彩畫成為獨立的畫種無可非議。
岩彩畫是一個大概念,寬理念,它可以涵蓋一切使用石質顏料的繪畫作品,古代工筆重彩用的是礦物色,所以要寬泛的講,岩彩畫包括工筆重彩畫。或者,也可以說是中國色彩繪畫與時俱進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新名稱。
Ⅳ 岩彩畫的特點是什麼與國畫有什麼區別
「岩」即代表礦石的粉末,岩彩畫的色彩體系由純天然礦物色、新岩礦物色、水干色、雲母色和閃光色五大類組成,還有顆粒狀和粉末狀之分,色彩特別豐富多彩。用明膠黏在畫布畫紙上,有點類似於小孩玩的彩沙畫。
當然可以與國畫結合啦,甚至油畫丙烯畫都可以的,不過最好掌握的是與工筆畫結合,僅個人認為。
Ⅳ 有誰知道這兩副工筆畫落款紅雲的資料與市場價值
賈紅雲簡歷:山東沂南人,漢族,1970年生。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民族促進會岩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2002-2005年,師從導師張萍,就讀於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3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胡明哲、丁一琳教授工作室。 近年來繪畫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 2004年,岩彩畫作品參加第二屆中國岩彩畫展; 2005年,岩彩畫作品參加赴韓交流展; 2007年,岩彩畫作品參加全國工筆畫大展並被收藏; 2008年,繪畫作品參加《晤對材質》——中國岩彩繪畫邀請展; 2008年,出版專著《東方岩彩創作工坊·賈紅雲》; 2009年,中國畫作品入選泰山·首屆中國女書畫家作品邀請展 ; 2010年,中國畫作品贈與台灣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並受邀赴台舉辦個人畫展。
Ⅵ 岩彩畫的特點
岩彩畫色彩斑斕,手法多樣,綜合東西方繪畫樣式於一體,不受舊約束,試驗各種新方法就是現代中國岩彩畫的創作現狀。岩彩畫與水墨畫、油畫只有繪畫材料上的區別,這種統一與融合實際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現作者的感情和生活。當然,岩彩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也自有其獨特的一面。
1.有獨立完整的色彩體系
岩彩畫的色彩體系由純天然礦物色、新岩礦物色、水干色、雲母色和閃光色五大類組成,並結合金屬箔來完成作品,可以不依賴任何其它畫種的色彩,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稀色、油畫色等來獨立完成作品,當然如果在繪制過程適當結合其它畫種的材料來更好表現畫面效果也不反對,因為岩彩畫是一個自由寬泛的概念,沒有過多的程式化與既定的要求。
2.有獨特的結合媒介
在色和基底材料之間的媒介即結合劑是水性動物膠和植物膠,從這一點可證明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延續。因為中國傳統繪畫中早期的色彩繪畫和後期的水墨畫,其媒介都是水溶性的動物膠和植物膠。而發展至今,岩彩畫當然也可以結合使用丙稀的媒介和油畫的媒介(此外國內外有不少畫家已在做這樣的岩彩畫),它們的結合使用不影響岩彩畫種的獨立存在性,因為材料無界線,在給它冠上畫種名稱之前,它只是純粹的材料而已。
3.岩彩材質的獨特美感
岩彩畫中主要的用材是純天然礦物色和新岩礦物色,它們是具有晶體顆粒的顏色,不同的粗細,產生不同的顆粒,呈現出異常豐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畫面後會產生熠熠閃光的折射,如同鑽石的折光,現出畫面的貴氣和高雅,深邃而透氣,畫面充滿自然之氣,適合了當今富裕社會人們所追求的貴而不俗、華而不艷的理想。而這一材質美的獨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畫種所不具備的,由不同顏色的顆粒反復疊加產生色點的視覺效果,具有一種朦朧的感覺,適合東方人審美習慣,並且要把石色層層疊疊相加,最後做出一種肌理和班駁,達到不可復制,十分耐看的效果。另外,礦物色的粗、中、細顆粒按不同比例在畫面中的分布,讓畫面產生厚薄的對比關系,使畫面自然統一,和諧而具節奏感,這也是其他畫種所沒有的。所以,以此把它例為一個獨立的畫種毫無不妥之處。
4.岩彩畫的審美觀
岩彩畫的審美觀既有其獨特的一面,又有與其它畫種相通的一面。獨特的一面即是由它獨特的材質引發而來的,材料使用上的嫻熟度和是否恰到好處的運用岩彩材質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意識和作品要呈現的主題思想。與其它畫種相通的一面,即是它內含的美學思想是一樣的,如構圖、設色、內容,完成的技巧等,從關繫上來講,如主、次關系,黑、白、灰關系,點、線、面關系,遠、近關系,疏、密關系等,在這之中岩彩還獨具「軟、硬關系」,即由材料帶來的軟與硬的對比關系,如顏色與箔放在一起,顏色會顯得較軟,箔就會顯得較硬,因為箔是金屬的,肯定比石質的材質會硬,又如蛤粉與礦石的顆粒用在同一畫面,蛤粉顯得軟而流暢,顆粒的礦物色就顯得硬而干澀,再如同樣是白色,蛤粉與白珊瑚用在同一畫面,蛤粉是軟的,白珊瑚是硬的……等等之類,由於材質的獨特性,會引發一些獨特的審美觀。
岩彩畫是一個寬泛而深具內含的畫種,它可以是工筆重彩,也可以是大小寫意,更可以工寫結合;可以抽象,也可以具像等等,可以說岩彩畫在形式上沒有任何的限制。總之,岩彩畫成為獨立的畫種無可非議,岩彩畫是一個大概念,寬理念,它可以涵蓋一切使用石質顏料的繪畫作品,古代工筆重彩用的是礦物色,所以要寬泛的講,岩彩畫包括工筆重彩畫。或者,也可以說是中國色彩繪畫與時俱進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新名稱。
Ⅶ 岩彩畫的國畫與岩彩畫
歷史悠久的中國畫,發展到近現代,出現了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單一的墨色,快速簡單的繪制過程已無法表現當今物質豐富、文化多元、城市建設、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於是中國畫的創新勢在必行,在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中國畫創新的問題爭論不斷。最早提出改革中國畫的人是康有為和陳獨秀,此後,關於國畫創新的爭論大致有這么幾次:
20年代齊白石的畫在北平被一些人貶為「旁門左道」,
40年代末,徐悲鴻在北平藝專執教期間,社會上一些人猛烈評擊他的畫「不是國畫」,
50年代,林風眠的畫也被人扣上不像國畫的帽子,
60年代初,黃永玉的畫被人認為不是國畫,
90年代,吳冠中認為中國畫筆墨等於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現在看來,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石魯等人作品,不但是國畫,而且是優秀的國畫,他們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國門打開的20年間,中國畫家片段式地經受了西方傳統和現當代藝術樣式的沖擊與洗禮,並試著通過借用「他者的眼光」來解決中國畫的問題。 中國畫的革新從表象看是內容到形式的改變,而內容是由人的思想觀念的改變而來,而形式上的改變就要從根本點入手,具體一點就是從材料入手,只有材料改變了、豐富了,畫面表現形式才會有本質性的變化與突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豐富了材料,才可以符合當代審美的要求,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原地打轉,突不出過去的圈子與模式。
而中國畫改革的突破口又正是其原本就存在的一個內在因素,因為礦物色的使用自古就是東方繪畫的一個特點,雖然古代繪畫中也是用石粉,之後已被工業化產品而替代,而原石石粉狀態的直接使用,在東方繪畫體系中一直被延續,而且在不斷發展,這種原始古樸的用色方法一直可追溯至原始時代,也是與東方人精神層面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也是當今喧囂的現代社會,人們返樸歸真追求的需要,所以礦物色的使用正是傳統中國畫內在的一個核心媒材,也正好成為中國畫革新的一個契機,反過來講,也是岩彩畫繼承傳統的一個支撐點。
Ⅷ 岩彩畫的介紹
「岩彩畫」的出現在我國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樸的彩陶,馬王堆賦彩濃郁的帛畫和漆畫,鼎盛於唐代的工筆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後興起的「文人畫」、「水墨畫」沖擊成為民族的邊緣畫種。「岩彩」這一古老而質朴的材質,作為繪畫素材源自於原始人類的隨意塗抹。
Ⅸ 岩彩是什麼顏料嗎
岩彩是以礦物質顏料和粉質顏料為主「板式繪畫」。
岩彩者,岩石之色也。 岩彩畫是以宣紙、絹及棉、板、木、壁等為依託物,將天然礦物石色,及金銀等金屬色媒材,以動物膠為粘接劑,定著到畫面的一種繪畫。它成長於魏晉時期,有著千年的歷史,像敦隍壁畫、北京法海寺壁畫等就屬於岩彩畫,他們雖然保受千年的風霜,可現在依然光彩奪目。現代中國岩彩畫主旨自然,意在「若不經意」,注重肌理與造型的對比,欣賞的是一種以平面為主的現代美,強調對比與和諧的「痕跡美」,在「筆墨的」、 「水墨的」中國畫之外,傳遞著在卷軸畫之外更為多樣化的繪畫情趣和審美觀念。畫面礦物晶體的質感,自然映射出一種其他畫種所沒有的現代裝飾美,使它更具有與現代建築相融合的特性。由於岩彩畫是以天然礦物石色和高溫結晶顏料為材料,以傳統動物膠為媒介,因此,它具有永不變色,永不脫落的特性,不僅在收藏上也有其不菲的價值,在現代家居裝飾上也將日益煥發出它動人的魅力。
下面引用訪談中的一段來繼續解釋:
記者:許多人對岩彩畫比較陌生,它有什麼特點?您探索和創作岩彩畫的動機是什麼?
林江東:在學習大寫意水墨畫的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我開始了新的探索。恰好有機會在日本長住了兩年多,使我能比較深入地觀摩學習日本畫。日本繪畫產生於中國文化的母體之中,沿著唐繪、大和繪和浮世繪的脈絡發展。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吸收西方繪畫的表現技法,並逐步形成了以岩彩為主要繪畫材料的日本畫體系。岩彩畫其實來源於中國,以礦物岩為材料作畫在兩千年前曾是中國繪畫的主流,並出現過一段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目前,尚保存在新疆克孜爾、敦煌和西安等地的眾多壁畫就是這一歷史的證明。遺憾的是,唐代以後,這種畫風逐步衰退,技法也日漸失傳。然而,岩彩這種來自中國文化傳統的材料卻漂洋過海在日本得到保存並發展起來。現在,日本不僅拓展了中國的古典礦物質色,還創造了人工合成的材料-新岩。變革後的材料和現代的藝術觀念,使日本美術走出了古典定式和語言體系而跨入了世界現代繪畫范疇。這一現象既令人深思,又激發了我作為一名中國畫家復興這一古老民族傳統繪畫材料的願望。
記者:岩彩畫的基本構成是什麼?一般來說,東方繪畫的色彩強調裝飾性和象徵性,西方繪畫則強調實寫性和表現性。您在創作的岩彩畫時,突出哪些特色?
林江東:岩彩有著豐富寬闊的表現魅力,它的色彩種類豐富,色澤鮮艷晶瑩。特別是把水墨大寫意的潑灑技法和岩彩相結合時,就會出現強烈視覺沖擊感。岩彩畫的基本構成是色彩。在廣泛學習和借鑒的基礎上,我大膽採用了岩彩做為畫材進行創作的嘗試,借鑒張大千大師潑墨潑彩的技法,嘗試用岩彩調和膠液去潑灑。這樣,畫面就出現了自然流動之美和揮灑淋漓的效果。著名美術評論家王鏞評論我的作品是「色彩恣意表現的程度和淋漓揮灑的效果,類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的滴色作品」。其實,我借鑒的是水墨畫的潑墨潑彩,與波洛克的滴色作品類似完全是偶合。另外,根據不同的主題,我採用不同的色彩創作出完全迥異的畫面效果,有的流光溢彩,色澤絢麗;有的色調沉著凝重;有的又趨於平淡簡練。再比如,在作品中,我用銀白色的蘆花象徵著銀發族的瀟灑澹泊,用瑰麗的天空象徵著對攀登高峰的追求。總之,我試圖用融合東西方的象徵性和表現性的獨特色彩語言道出自己對人生四季的不同感悟,可以說是強調和突出東方繪畫色彩的象徵性和西方繪畫色彩的表現性,減弱了裝飾性和實寫性,突出色彩自身的寓意和表現力。此外,我力圖把詩意融匯到畫中,追求畫面的意境和神韻。在這一點上,延續了中國文人畫的以詩入畫的傳統。比如,在「溫一壺月光下酒」這幅作品中,幽深的畫面和淋漓的潑灑使人聯想到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在「三人行」這幅作品中,形態各異的三棵樹詮釋著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