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

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07 16:44:09

『壹』 在古代中一品官員到九品官員,衣服上分別綉的是什麼動物

中國古代官補是中國封建王朝特定的顯示官員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識,是南京雲錦的特色品種。他飾於官服的胸前、後背,文官飾以飛禽;一品官為仙鶴補;二品官為錦雞補;三品官為孔雀補;四品官為雲雁補;五品官為白鷳補;六品官為鷺鷥補;七品官為補;八品官為鵪鶉補;九品官為練雀補。武官飾為走獸:一品二品官為獅補;三品官為虎補;四品官為豺補;五品官為熊補;六品七品官為彪補;八品官為犀牛補;九品官為海馬補。

『貳』 清朝官員的官服上的圖案各是什麼

明、清兩代,官員在朝服的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行的圖案,叫補子,它是用來區分官爵大小的。

一品文官的補子是仙鶴.一品武官的是麒麟.

另外附上清朝官員的補子列表:

文官

文官一至九品的圖案依次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xian2),六品鷺鷥(lu4 si1),七品{[溪鳥][支辦鳥](字打不出來,只好拼起來.)}(xi1 chi4),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文官的補子圖案均為飛禽。

武官

武官一至六品的圖案依次為: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武官七、八品的圖案為:犀牛。武官九品的圖案為:海馬(樣子和馬一樣,但站在海上)

武官的補子圖案均為走獸。
朝服:凡在大招、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和頒沼、開讀、進表、傳制等重要場面,均穿戴此服。頭戴梁冠,身穿赤羅衣和白沙中單,青色飾領邊,下穿赤羅裳,青邊為飾。腿裹赤羅蔽膝,大帶為赤、白二色絹,佩上革帶和綬,腳穿白襪黑靴。

朝服的重點和主要區別標志在梁冠上。其級別的體現是:

一品官,冠七梁,不用籠巾貂蟬,革帶和佩均用玉,綬為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的雲鳳四色花錦,下結青紗網,兩個玉綬環。

二品官,冠六梁,皮革帶,綬環為犀質。其他與一品官相同。

三品官,冠五梁,革帶飾金,佩用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雲鶴花錦,下結青絲網,有兩個金綬環。

四品官,冠四梁,革帶飾金,佩葯玉,其他與三品官相同。

五品官,冠三梁,革帶飾銀,{釒及}花,佩葯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盤雕花錦,下結青絲網,銀鍍金的綬環兩個。

六品和七品官,冠二梁,革帶飾銀,佩葯玉,綬用黃綠赤三色線織成練鵲花錦,下結青絲網,兩個銀綬環。

八品和九品官,冠一梁,革帶飾烏角,佩葯玉,綬用黃綠二色線織成溪鳥{束力鳥}花錦,下結青絲網,有兩個銅綬環。

到了嘉靖年間,對朝服進行了改造,冠梁依舊,上衣赤羅青邊,長過腰身七寸,不掩蓋下裳。中單衣為白紗青邊。下裳為七幅(前三後四),每幅三襞積,也是赤羅青邊。蔽膝綴有革帶,革帶之後佩綬,繫上加以掩蓋。

祭服:凡親祀郊廟、社稷,分獻陪祀等場面,則使用祭服。一至九品,全部是穿青羅衣,白紗中單,領邊為皂色。穿赤羅裳,皂色為邊。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級別樣式,均與朝服相同。

公服:在每日早晚上朝奏事及侍班、謝恩、見辭等場合使用。此衣的制式為:盤領右衽袍,用紵絲或紗羅絹,袖寬三尺。其品級的區別主要為顏色的不同:一至四品緋袍,五至七品青袍,八至九品綠袍。至於公服的花樣,則是:一品為直徑五寸的大獨科花,二品為三寸的小獨科花,三品為二寸的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五品為一寸半的小雜花紋,六至七品為一寸的小雜花,八品以下無紋。公服的腰帶制度為:一品是或花或素的玉帶,二品為犀帶,三、四品為金荔枝,五品以下為烏角。

常服:在一般的日常上朝時公服叫常服。其制為烏紗帽、團領衫、束帶之式。其帶分為:一品為玉,二品為花犀,三品為金釒及花,四品素金,五品銀極花,六至七品素銀,八至九品為烏角。

洪武二十四年規定了補服制度,其在官服上綉補不同的圖案,來區分官員的品級。其圖案是: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鵬,六品鴛罵,七品{溪鳥}溯,八品黃鵬,九品鵪鶉,雜職官練鵲,司法官獬豸。武官的補服圖案,將在下章介紹。

明朝曾經由政府頒發命令,禁止官員或民間使用一些衣服的圖案和色彩,因為這些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使用。天順二年,就曾規定,官民的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鬥牛、大鵬、像生獅子、四寶相花、大西番蓮、大雲花樣等圖案,也不準使用玄、黃、紫、黑、柳黃、姜黃、明黃等顏色。

下面再介紹清朝文官的冠服制度。

一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有一顆東珠為飾,上銜紅寶石。補服的前後綉鶴,只有都御史綉獬豸。朝帶由四塊鏤金銜玉的方版做成,每版上有一粒紅寶石。其它與公爵的裝飾相同。

二品官:朝冠,冬天用薰貂,十一月至上元日用貂尾。冠頂為鏤花金座,中間有一小顆紅寶石為飾,上銜鏤花珊瑚。其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的前後綉錦雞。朝帶為四塊鏤金圓版,每版嵌一顆紅寶石。其餘與一品官相同。

三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的前後綉孔雀,只有副都御史及按察使的補服綉獬豸。朝帶為樓花金圓版。其它與文二品官一樣。

四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藍寶石,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補服的前後綉雁,只有道台綉獬豸。蟒袍綉著八個四爪蟒。朝帶為四塊銀銜鏤花的金圓版。其它跟文三品官一樣。

五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頂亦用水晶石。補服前後綉白鷳,只有給事中、御史等司法官綉獬豸。朝服用石青色,以片金縫邊,通身雲緞,前後有一個行蟒,中有襞積。

領、袖部用石青妝緞。朝帶為四塊銀銜素金圓版。其它與文四品官相同。

六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有一顆小藍寶石,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補服前後綉鷺鷥;朝帶為四塊銀銜玳瑁的圓版。其它與文五品官相同,只是沒有朝珠。五品官以下,只有京堂、翰詹、科道等性質的官員可以用韶裘和朝珠;六品官以下,只有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國子監等機構的官員以及壇廟的執事、殿廷的侍衛們可以用朝珠。

七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飾一片小水晶石,上銜素金。吉服冠頂亦用素金。補服前後綉鸂鶒,朝帶為四塊素圓版。蟒袍上綉五條四爪蟒。其餘與文六品官相同。

八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陰紋,金頂無飾。吉服冠與此相同。補服的前後綉鵪鶉。朝服用石青色雲緞,無蟒袍。其領、袖部位,冬、夏都用青倭緞,中有襞積。朝帶為四塊銀銜明羊角的圓版。其它與文七品官相同。

九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陽文,金頂。吉服冠與此相同。補服的前後綉練雀。朝帶為四塊銀銜烏角的圓版。其它與文八品官相同。

未入流的文官冠服同文九品官。

清朝的官服中,還有下雨天穿的一種「雨冠服」。其制度為,非皇室的公侯伯子男爵和一二三品文武官員,以及御前侍衛、乾清門的侍衛,上書房和南書房的翰林、批本處的行走人員,都用紅色雨冠;四、五、六品的文武官員,用紅色青邊雨冠;七、八、九品的文武官員用青色紅邊雨冠;至於雨衣、雨裳,非皇室的爵爺、文武一品官,御前侍衛、各省的總督、巡撫,都用紅色;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員都用青色;至於皇室專用的明黃色,只有領侍衛大臣、御前大臣、侍衛班長、護軍統領、健銳營翼領以及蒙受皇恩特賜者,才可以服用。

衣帶,親王以下,宗室以上,都束金黃帶;覺羅用紅帶。這兩種顏色的帶,除非皇上賜與,不得給予異姓大臣使用。

再談一談孔雀翎的規定。翎端有三眼者,由貝子以上和固倫額駙戴用;二眼者,由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用;一眼者,由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和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可以戴用。翎的根部全都是綴上藍翎。貝勒府的司儀長,親王以下的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

『叄』 一品官到九品官的衣服上分別刻得是什麼動物

清代文官官服圖案: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清代武官官服圖案: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仙鶴在禽類中的地位僅次於鳳凰,而且也常用來寓意長壽;錦雞是前程似錦願望的化身,而且其也有驅鬼辟邪的功能;孔雀,是大賢大德、吉祥富貴的瑞禽;雲雁就是大雁,遷徙的時候飛行有序,是文明禮儀的象徵。

白鷳展翅象徵拋棄塵穢迎新納福,此外它還能驅災,祈求豐收。後人又稱其為「義鳥」,是忠誠高雅的標志;鷺鷥羽毛潔白,寓意廉潔守法;鸂鶒,是一種水鳥,象徵堅貞忠心;鵪鶉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瓷器和繪畫中,取其鵪字音,寓意平安;練雀,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麒麟,中國傳統的瑞獸,麒麟為仁獸,象徵統領仁義之師;獅子,萬獸之王,象徵武力和權威;豹子,身形矯健,毫不張揚,象徵君子的品德;猛虎,地位在豹之下,古代勇猛之士被稱為「虎賁」、「虎士」,象徵威猛;黑熊,體形高達威猛,取其陽剛之意。

古代文化中,彪是一種排在虎豹之間的神秘動物,是兇悍殘暴的猛獸,取其對敵兇狠之意;犀牛角銳皮厚,角可制矛,皮可制甲,象徵兵器犀利;海馬,傳說中和馬模樣相同、背上有翅的神獸。傳說這種神獸能水陸雙行,取其在水陸皆可勇猛殺敵之意。

(3)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擴展閱讀

補服是一種飾有官位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圖案主要縫綴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上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補子,才稱補服。

明代的「補子」前後都一樣,而清代的「補」前面的部分是將其圖案分成兩半。

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場合最多,時間最長的一種,而表示官階差異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文官綉有文禽、武將綉有猛獸紋飾的「補子」。

清代官制設置嚴謹、細密。無論文官、武將均設置九品十八級,也就是所謂的「正」、「從」。

王公百官補服均為石青色,朝服、蟒袍為石青色或藍色。風憲官(御史)補服綉獬豸。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綉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

各品階的補子上還有其他花紋裝飾,如文官的補子上有類似聯通商標的圖案,名為「盤長」,與其搭配出現的往往有其他吉祥紋飾,即海螺、輪子、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和盤長等八件寶物,簡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又稱為「八吉祥」。

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定,官員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的官服。

『肆』 清朝皇帝,皇子包括官員穿的衣服上綉的的圖案都是什麼

中國清朝時期,文武百官官服上綉的圖案叫做補子。文官和武官服裝上綉的補子是不一樣的,不同品級的官員服裝上綉的補子也是不一樣的。文官官服上綉的是飛禽補子,而武官官服綉的是走獸補子。下面就來具體看一下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官員服裝的補子情況。

六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鷺鷥,

六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彪;

七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鸂鶒,

七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犀牛;

八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練雀,

八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犀牛;

九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練雀,

九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海馬;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百官官服上綉的補子的情況。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伍』 清朝官員的衣服上的補子圖案都是什麼

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准。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

綉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5)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擴展閱讀:

起源:據說補子的源頭可以追溯至武則天時。

《舊唐書輿服志》「延載元年五月,則天內出緋、紫單羅銘襟、背衫,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飾以對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對豹,左右鷹揚衛飾以對鷹,左右玉鈐衛飾以對鶻,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諸王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

但實際上僅知那時開始有以在服飾上裝飾動物表示一定的等級、職務,其與明、清的補子存在者怎樣的關系、或是否有關系尚需材料進一步證明。

『陸』 清朝時期的官服,胸上的那些圖案都是什麼寓意

大家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清朝官服看上去千篇一律,但官服上的圖案卻各有不同。有的人官服上的圖案是飛禽,有的人官服上的圖案是走獸,那麼這些圖案都有什麼區別呢?如何從官服圖案看出清朝官員級別呢?

除了少數宗室成員以及獲得爵位的高官外,絕大部分清朝官員的補服不是「飛禽」就是「走獸」。一品文官補子圖案為仙鶴,象徵仙風道骨和長壽;二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錦雞,象徵吉祥和一呼百應的風范;三品文官補子圖案為孔雀,象徵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四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鴛鴦,象徵堅定忠心;五品文官補子圖案為白鷳,象徵行止閑雅,為官不急不躁;六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鷺鷥,象徵好而潔白;七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鸂鶒,象徵要造福百姓;八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鵪鶉,象徵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九品文官補子圖案為練鵲,象徵報喜。

此外,清朝司法體系官員雖然也都是文官,但他們的補服沒有級別之分,補子圖案都是獬豸(一種能辨是非曲直的古代神獸),象徵公平公正。

武官補服上的圖案全部為猛獸,其中一品武官補子圖案為麒麟,象徵仁厚祥瑞、武備而不為害;二品武官補子圖案為獅子,象徵威猛雄壯;三品武官補子圖案為豹,在古代神獸排名中,豹在獅子之下,在老虎之上,象徵勇猛迅捷;四品武官補子圖案為虎,象徵威武;五品武官補子圖案為熊,象徵陽剛;六品武官補子圖案為彪,象徵對敵兇狠殘暴;七、八品武官補子圖案同為犀牛,象徵頑強堅毅;九品武官補子圖案為海馬,這是一種海陸兩棲的神獸,象徵底層軍官要能在任何環境中同敵人奮勇作戰。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官服上的補子製作精良,且數量有規定,因此有較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柒』 中國古代官員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是與官員的品級相關,代表著身份與地位。

以清朝文官官服為例進行說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鶴補服、二品文官錦雞補服、三品文官孔雀補服、四品文官鴛鴦補服、五品文官白鷳補服、六品文官鷺鷥補服、七品文官鸂鶒補服、八品文官鵪鶉補服、九品文官藍雀補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綉的則是麒麟。麒麟是龍頭,馬身,龍鱗,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二品武將們的朝服上綉了狻猊,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古書記載狻猊能食虎豹兇猛之獸,用在武將服飾上取其威猛之意。

(7)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擴展閱讀:

清朝官服圖案的正式稱呼叫」補子」,它的作用是區分官員級別,以及是文官還是武官。文官的補子圖案為飛禽,武官的補子圖案為走獸。由於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則,所以基本上同個級別的官員,」 飛禽」補子的地位要高於」走獸」。

比如同為封大吏的總督和提督,前者官階為正一品(一般會加上從一品兵部尚書銜),後者官階為從一品,但提要完全受總督節制。

除了飛禽走獸的補子外,清朝官服中還有一種特殊的補子圖案, 那就是龍和蟒。多數人印象中都以為只有皇帝的衣服才能綉看龍,其實除了皇帝本人外,還有一些人也能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

『捌』 古代文官一到九品官服圖案是什麼

文官官服的圖案:

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明、清兩代,官員在朝服的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行的圖案,叫補子,它是用來區分官爵大小(官品區分)的。

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綉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只立禽,而武官還是用單獸,各品級略有區別。

(8)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武官官服圖案:

據《明會典》記載,武官綉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

除此之外,還有補子圖案為蟒、鬥牛等題材的,應歸屬於明代的「賜服」類。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法令規定: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襲唐宋朝服的式樣,外穿紅羅上衣、下裳和蔽膝,內穿白紗單衣,足登白襪黑履,腰束革帶和佩綬,頭戴有梁冠。官員的等級通過冠的梁數和綬帶的不同紋飾表示。

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清規定禁穿明代官服但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但改為單禽。

『玖』 清朝官職衣服上圖案的意思

1、文官:

一品文官補子:仙鶴。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中,仙鶴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凰象徵皇後,而仙鶴則官居一品。

二品文官補子:錦雞。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范。其羽毛色彩艷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

三品文官補子:孔雀。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四品文官補子:鴛鴦。鴛鴦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業業。

五品文官補子:白鷳。白鷳鳥的形象作為五品官員補子,取其行止閑雅,為官不急不躁,並且吉祥忠誠。

六品文官補子:鷺鷥。鷺鷥亦稱白鳥,陸機《詩疏》雲:「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鷺鷥是吉祥之鳥。

七品文官補子:鸂鶒。鸂鶒又稱紫鴛鴦,是一種吉祥的瑞鳥。作為官員的補子,寓意百官要造福百姓。

八品文官補子:鵪鶉。鵪鶉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諧音,因此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

九品文官補子:藍雀。藍雀亦稱練鵲、綬帶鳥。綬帶是古代帝王、百官禮服的佩飾。因此各種綬帶成為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2、武官:

一品武官補子:麒麟。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徵仁厚祥瑞,又象徵「武備而不為害」的形象。

二品武官補子:狻猊。狻猊是一種像獅子的神獸。作為武官補子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武官補子:豹。在古代神獸排名中,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作為武官補子亦是取其勇猛之意。

四品武官補子:虎。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之氣。老虎威武勇猛,古來頗受將帥崇拜。

五品武官補子:熊。作為武官補子的形象,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武官補子:彪。在古人眼中,彪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補子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七品武官補子:犀牛。用犀牛做武官補子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八品武官補子:補子同七品武官。

九品武官補子:海馬。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因此以海馬作為補子。不過這個海馬可不是動物的海馬,而是一種能在陸地行走,又能在海上飛馳的神獸。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獬豸乃神獸,專司辨別忠奸。

(9)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擴展閱讀:

清代官員的朝服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又分為文官、武官兩種。清代官服補子大體與明朝官服補子類似。不過清朝文官補服上的禽鳥與明朝最大區別是清朝文官補子上的禽鳥只有一隻,而明朝文官補子上的禽鳥則是兩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補子則都只有一個走獸。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綉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定,官員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的官服。

閱讀全文

與古代武官衣服上有虎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會圖片女生手機壁紙 瀏覽:450
酷的漫畫女生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370
文字背景圖片discuz 瀏覽:706
製作數學小報圖片大全 瀏覽:646
美女脫了衣服的圖片 瀏覽:799
醫生看病我是猥瑣女孩圖片 瀏覽:327
土豪圖片男生高清 瀏覽:228
下載軟體圖片如何截圖 瀏覽:690
學畫畫小狗簡單圖片 瀏覽:593
沒有頭發女生圖片 瀏覽:220
給圖片人物穿衣服的軟體 瀏覽:366
賣衣服的圖片男生 瀏覽:188
老年人發型圖片男 瀏覽:213
適合兒童的發型圖片 瀏覽:461
個性劉海發型圖片女 瀏覽:95
騎馬的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906
怎麼發微信不帶圖片的 瀏覽:390
冬天女生口紅圖片 瀏覽:459
關於旅行的圖片帶文字 瀏覽:594
可愛動物照片圖片大全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