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0月1日國慶節的手抄報的畫怎麼做
畫一個國旗,然後下邊再畫上幾個小孩在敬禮,我剛剛畫完,就是這樣話的
⑵ 急需國慶節手抄報資料和圖片(六年級水平),要好看漂亮的圖片,豐富的國慶節手抄報資料!!
國慶節資料: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
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的來歷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1949開國大典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中共中央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朱德任閱兵司令員,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任閱兵指揮所主任.
開國大典的閱兵按閱兵式,分列式的組織程序進行.閱兵式在靜止狀態下進行,全體受閱部隊以天安門主席台為中心,按序列在東,西長安街列隊,接受閱兵司令員的檢閱;分列式在行進狀態下實施,各受閱部隊依次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城樓前接受檢閱.受閱部隊按海,陸,空三軍的序列編組.海軍的一個方隊由東北海軍學校和華東海軍艦隊選調人員編成;陸軍各方隊由步兵199師,獨立207師619團和臨時編組的炮兵第4師,戰車第3師,騎兵第3師編成;空軍的一個混合飛行梯隊由華北軍區航空處所轄的P-51型殲擊機中隊,蚊式轟炸機小隊和PT-19型,L-5型教練機小隊編成.受閱部隊共1.64萬餘人.武器裝備以軍兵種為單位,按種類集中,統一編組,由輕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海,陸,空三軍渾然一體,形成強大陣容.
受閱部隊於七月底編組完畢,進駐北平近郊.這次閱兵訓練的時間比較短,徒步部隊的基礎訓練不足一個月,摩托,機械化部隊只有二十幾個摩托小時.受閱的騎兵部隊指戰員為了使人,馬站得穩,跑得整齊,從早到晚與戰馬滾在一起.
10月1日下午3時,剛剛就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大會司儀,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開會.毛澤東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他在義勇軍進行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閱兵式開始.朱德總司令身著戎裝,在聶榮臻陪同下,乘閱兵車先後檢閱了排列在東長安街的海軍代表部隊,陸軍的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和西長安街的騎兵師.
隨後,分列式開始,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方隊.接著,步兵師以 3個建制步兵團和臨時編組的沖鋒槍,輕機槍,通信,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各一個營的陣容接受檢閱.炮兵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均用中型卡車或十輪大卡車牽引,頗為壯觀.戰車師由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個團編成.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上空,與地面的戰車部隊遙相呼應.騎兵師尾隨戰車部隊行進.走在前邊的是 3個騎兵團方隊,而後是一個騾馬拖曳的75毫米野炮營.各梯隊的軍馬毛色整齊劃一,或全紅,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間;騎在馬上的指戰員,身著草綠色軍裝,手握鋼槍,腰挎戰刀.
這次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
幸福的開端 作者:康朗英 [傣族]
一
過去,
我們的生活不如牛馬。
收得的糧食,
落到領主家;
鐵做的雞籠,
保不住雞的命;
池塘里的鴨,
被老黃狗當鳥打。
勐海地方,
處處荒涼,
寬闊的壩子長滿野草,
道路上老虎豹子成群,
田地沒有人耕種,
寨子像墓地一樣陰冷。
窮人的命
像枯黃的茅草,
領主點著罪惡的火,
巴不得一下燒掉。
二
毛主席的光輝照到邊疆,
各民族人民得到了解放,
我們的勐海也不再黯淡,
如同星辰一樣發亮。
窮人分得了土地、茶園,
心裡像寒冬時得到棉被一樣溫暖,
人們用勞動來建設祖國,
婦女也走出了竹樓。
黨是我們的眼睛和方向,
村村都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就像千萬只孔雀,
展開金色的翅膀,
朝著社會主義飛翔。
神鬼被趕走了,
千年荒蕪的茶園發出嫩芽,
蓋起了高大的工廠,
壩子的新樓像盛開的荷花,
公路像新織的魚網。
三
我們幸福的開端,
我們神聖的節日,
偉大的國慶來臨了。
我們要在田野上鋪一層黃金,
用豐收,用蛋大的穀粒來迎接。
我們要替群山縫一件錦衣,
用千擔棉花,萬擔茶葉來迎接。
國旗
升起來了,升起來了,升到萬眾矚目的高度。
雖然沒有驚濤駭浪,但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在起伏,有一種雷霆萬鈞的力量在激盪。
升起來了,萬物在這個高度里陶醉!
多麼鮮紅的高度,尊嚴從這里獨領神州風騷,太陽就在燦爛里陪伴……
多麼有力的凝聚,自信從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風景,萬物就在激情中生長,自信愈發堅強起來……
多麼豪邁的情懷,期待從這種浪漫中孕育美好,龍的傳人在佇立守望,期待愈發堅韌起來……
升起來了,升起來了,升起世人驚嘆的目光。
這鮮艷的五星紅旗喲,獵獵飄揚著半個世紀的輝煌,展示著神州風采!
面對國旗,山,站起來;水,活起來;天,闊起來!
面對國旗,每個生命都庄嚴起來、神聖起來,沿著國旗下的路向前延伸。
飄揚的國旗啊,您是我晝夜難眠的情感……
國歌
這是真的。
她容納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樂感,她的每一個音節都凝聚著東方民族的骨氣,她的每一個音符都能夠滋生咆哮的力量,她的每一個音律都爆發出東方雄獅的最強音!
是的,每當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總要唱響這力量與信心之歌;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總要奏響這庄嚴和聖潔之歌;每當取得勝利和收獲的時候,總要從內心深處吟誦這雄渾與驕傲之歌……
沿著這歌聲潮頭,我們駕馭著追求之舟,向著理想的彼岸航行。
每一個人生的碼頭都有我們金色的夢幻。
只要歌聲不滅,我們總能挽起手來,摘取時代掛在亮麗之處的金牌!
再一次唱響這不朽之歌吧。
一半是勇往直前的勢不可擋的力量,一半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目光。
遠方的地平線既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在那裡,這歌聲還會與我們會合!
國徽
贊美有時不需要歌唱,要用心聆聽。
是的,我聽到了麥穗在齒輪中生長的聲音。
這個聲音縈繞著一群紅五星的光芒和一座城樓的文明。
文明都沐浴在這光芒和文明之中。
我深知泥土的真實和可靠,我深知鋼鐵的堅硬和骨氣。
這泥土、這鋼鐵終於用她的赤誠和硬度支撐起了一個偉大民族的脊樑!
在光芒中,我們揮舞鐮刀,收割幾千年的清香;在文明中,我們啟動齒輪,伸延幾千年的征程。
把民族的嚮往濃縮起來,把民族的尊嚴升華起來,濃縮到朴實里,升華到自然里!
這就是麥穗和齒輪的不朽糅合。
國慶節朗誦稿
五十前的今天
在亞細亞的廣大版圖上
一隻雄雞在昂首高唱
五十年前的今天
在天安門城樓上
一個聲音如春雷般炸響
剎那間
巨浪咆哮,天地呼應
四海翻騰,五洲震盪
風骨遒勁的中華民族啊
終於跨越一道沉重的門坎
巨人般挺起不屈的脊樑
五千年厚重的中國歷史啊
從此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神話般揭開嶄新的篇章
用勤勞的雙手播種
用智慧的頭腦暢想
用滾燙的汗滴澆灌
用誠摯的期待盼望
十二億中國人富民強國的激情
如火山迸發的岩漿
終於
偏僻的角落長出了繁華的都門
貧瘠的土地結滿了收獲的希望
五十個深深的腳印
踏出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橋
十五圈厚實的年輪
布滿了衛星電視和信息網
五十年漫長的等待
迎來了小康村和百強鄉
中國,不再守著清貧與自足
她用敏銳明亮的眼光眺望
以挑戰者的形象出現
以征服者的英姿登場
用奧運會上的金牌
體現一個民族的強盛
用發射場上的火箭
再現巨龍騰飛的形象
用香港澳門的回歸
證明綜合國力的強大
用崛起的跨世紀宣言
迎來整個世界羨慕的目光
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
迎接新世紀
中華民族的燦爛和輝煌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沁園春•國慶
萬里晴空,壯麗山河,赤旗飄揚。
看九州方圓,普天同慶;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改革開放譜新章。
新中國,如世界巨龍,屹立東方。
今朝如此輝煌,賴黨政國策指方向。
憶崢嶸歲月,生靈塗炭;黎民多難,長夜茫茫。
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換得新生紅太陽。
當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長。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
當巍峨的華表,
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
當雄偉的天安門,
讓風雲迎來東升的太陽.
歷史的耳畔,
傳來了禮炮的隆隆回響,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響,
是中國滄桑巨變的回響.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那勝利的旗幟,
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⑶ 求幾張關於國慶的手抄報要簡單1個小時能寫完的,要大些能看清楚的。
國慶節資料: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怎樣 還滿意嗎?
⑷ 有關國慶節的手抄報! 急!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英文:National Day
[編輯本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National Day)。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就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毛澤東同志在神聖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廣場聚集了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右下圖為擺放花卉慶祝國慶的天安門廣場。
gq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1][2]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3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的兩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活動。
遊行結束,人們經常聚在公園或公共場所共同歡度節日,盡情歡歌暢飲。
中國國慶節
2008年國慶節 1949年9月的政協第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廣播。
人們在過國慶節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詳情請看電影《開國大典》。
史海回眸:開國大典即景
攝於1949年10月1日[3]1949年10月1日,歷史定格在天安門城樓。
下午3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新中國成立大典開始。毛澤東主席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軍樂隊隨即奏響了庄嚴激越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響徹雲霄的國歌聲,禮炮轟鳴,毛澤東庄嚴地按下升旗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旗桿上冉冉升起……
升國旗鳴放禮炮之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決定北平改為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肌�?/P> 面對30萬群眾匯成的歡騰海洋,面對鳳凰涅盤的神州大地,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
下午4時,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閱兵式正式開始。身著嶄新呢料軍服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城樓,乘坐敞篷汽車,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同車陪同下,檢閱陸海空三軍1.64萬名受閱官兵,檢閱後,朱德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他要求全軍指戰員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隨後,盛大的分列式和群眾遊行拉開了序幕。
聶榮臻率領海、陸、空三軍受閱部隊自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首先正步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第一次亮相的由155人組成的人民海軍方隊。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在共和國13次大閱兵的歷史上,有12次是陸軍走在最前列,唯開國閱兵是海軍打頭陣。海軍方隊率先走過天安門檢閱台,擎著「八一」軍旗的李冠英成為開國大典閱兵的第一兵。其後是由8000餘名指戰員組成的多兵種步兵部隊,包括沖鋒槍營、輕機槍營、重機槍營、步兵團、通信營、戰防槍營等40個方隊,聲勢浩大地通過天安門。緊跟著步兵方陣的是由美式大卡車牽引的炮兵師和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及坦克組成的戰車師。受閱部隊的裝備,大多數是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它們記載著人民軍隊的赫赫戰功。在這一方陣中,還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騾馬作牽引的炮車,以示炮兵部隊由騾馬拉炮發展壯大起來的。緊跟後面的是來自察哈爾草原的騎兵師部隊。騎兵師由3個騎兵團組成,後面還有一個挽拽野炮的炮兵營,共有1920匹軍馬,編成6個縱隊,以6馬並行的隊列通過,並按馬的顏色分別組成「紅馬連」、「白馬連」、「黑馬連」。這是天安門廣場第一次通過騎兵。騎兵們跨著戰馬,握鋼槍,舉馬刀,個個雄姿英發。
當戰車師的鋼鐵洪流隆隆開過廣場時,剛剛組建的人民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天安門上空,飛翔的戰鷹引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
開國大典的受閱飛機到底有多少,這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一個謎,當時,我軍空軍部隊共有9架P-5l式殲擊機、8架蚊式轟炸機,閱兵指揮部提供了一個巧妙的設想:9架P-51飛過之後,再繞一個圈,跟在蚊式轟炸機後面回到天安門上空。這樣做,雖然飛行難度大大增加,但國威、軍威卻將因此而大大增加。果然,次日的外電在有關開國大典的報道中紛紛驚呼,中共空軍以「野馬」戰斗機為主,一共出動了26架飛機。
戎馬一生的朱德,在國慶當晚宴請飛行員時,舉杯痛飲,興奮地告訴下屬:從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軍總司令!
1949年10月1日,山炮部隊走過天安門。外國國慶節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編輯本段]習俗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
⑸ 10月1日手抄報又簡單又好畫還要寫字哦
市區街頭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祥和氣氛。人們或是全家團聚,其樂融融;或是走出家門,與家人一起逛街,看美麗的市容、悠閑地購物;或是到郊外去遊玩,健身娛樂……節日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國慶節成了團圓節
國慶第二天,小區內都充滿了歡聲笑語,不時傳來陣陣歌聲。原來是我們家,外公、外婆、舅舅、舅媽、阿姨、妹妹都來我們家團圓,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據我了解,許多人家都把國慶長假作為合家團聚的極好機會,不是兒女們從外地趕回來 國慶期間,人們紛紛離開喧囂的都市,前往嚮往已久而又難得一見的山水、奇花異卉。我們全家都趁著「五一」到澳門旅遊,享過自助餐、看過噴泉、游過大三巴,真開心。 是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在舉國同慶的日子裡,我祝願我的祖國更美好,更富強. 今天是10月1日國慶節,所謂的國慶,以前是指國家喜慶之事,現在是指國家的建設,獨立或革命起義等紀念日。現在人們都在國慶期間出去遊玩,放鬆一下,今天爸爸帶我們一家也出來玩,我真高興。
今天是國慶節,是一個國家的節日,我們可以放七天的長假了,真開心。
祖國欣欣向榮、人們和諧共生的景象,使我決心現在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讓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⑹ 10月1日手抄報
啊呀怞
⑺ 國慶節的手抄報圖
國慶節資料: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44回答者: 122.194.171.* 2009-9-6 17:07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國慶節手抄報資料與圖畫
• 短的國慶節手抄報資料。記住短短短的
• 國慶節手抄報資料
• 簡短的國慶節手抄報資料(記得要短,偶會加分的)
查看同主題問題: 國慶節 手抄報 手抄報 資料
其他回答 共 10 條
國慶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回答者: 124.129.87.* 2009-9-5 23:19
國慶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參考資料: 網路
回答者: 軒轅璐璐噠 - 試用期 一級 2009-9-5 23:23
節手抄製作過程:
每逢遇到國慶節,學校總要要求我們畫國慶節手抄報,我真是覺得又麻煩又擔心,可是在創作設計國慶節手抄報的過程中我卻十分愉快,因為我很喜歡畫畫,我把畫手抄報,看作是正在畫一幅五彩繽紛的畫,當成是我的一種興趣、愛好。
10月1日,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學校要求我們每人出一份手抄報,假期回來後交齊。「真倒霉,我又要開始忙個不停了」,不過,還好國慶節七天的假期還長著呢。等我選定了適當的時間,便要開工了。
我急匆匆地買來4開後便馬上一頭鑽進書堆,用了著整整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精神的養料,最後我把所要的資料都找好了,書里夾滿了紙條,我把找到的內容全都翻開放在書桌上,然後精挑細選出設計美觀,插圖合理的版面,接著拿出一張白紙,把參考設計出來的版面大略畫一下,把需要改進的地方重新畫一下,最後,我終於胸有成竹,要正式畫在4開紙上了。
我拿著鉛筆全神貫注地把設計好的版面畫在4開紙上,接著把「慶國慶」三個大字畫在空白處,然後畫上各種插圖,最後把需要染色的地方塗上顏料。嗯,就這樣,國慶節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和主題就完成了。
不過,這樣還不算完成,必須進行下一步,總不能讓版塊空著不管吧!所以還要寫上些有關的內容,嗯,這次主題是「慶國慶」,我就應該寫些有關國慶這方面的內容,幸虧我已經把內容找好,要不然啊,我就又要像沒頭蒼蠅似的一頭扎進書堆去翻翻找找了,不過我還得好好安排一下,版塊有大有小,寫進的內容必須適當,還有標題的字數必須與小標題的紋制設計合適,不能張冠李戴,力求每一方面都比較大方得體。內容寫好了,整張手抄報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最後還有一點可不能疏忽了,就是要認真檢查,看看需要染色的地方局部有沒有忘了染,小標題有沒有忘了寫,有沒有地方是鉛筆跡還沒擦掉……
OK!總算把手抄報創作好了。
附:手抄報的編輯方法:
手抄報,也稱手寫報紙,它具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顯示創作風格,製作過程簡便的特點,因此,在大、中、小學廣為普及。編輯出版手抄報能培養我們寫字、畫畫、排版、信息處理等綜合能力。交流手抄報,能讓同學們取長補短,豐富課餘生活。
手抄報的編輯出版一般為一個月一期,下面談談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定人員。出版手抄報一般由一個假日小隊構成一個整體單位。在確定人員後進行分工:1、主編。他是總設計師、總負責人。2、欄目責任編輯。負責一個或幾個欄目的材料採集、審核、編輯工作。3、謄寫。負責文字內容的抄寫工作,要求由寫字美觀、整齊的同學擔任。4、美工。負責小報整體、局部的美化策劃工作。當然,大、中隊輔導員仍然是中隊手抄報出版工作的輔導員,在具體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別忘了他們。
定報名。報名的確定要醒目,文字簡短,有小隊特色,能明確小隊奮斗目標,思想內容要健康積極。如「春筍報」、「雛鷹報」、「新世紀報」等等。
定材料。出版手抄報,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紙張,一般為150克繪圖紙,每份8——4開大小。其次選擇一些長短不等的刻度塑料尺,必備的有50厘米直尺、20厘米三角板。第三裝飾材料及工具以及謄寫筆,其中包括黑色墨水、普通鋼筆、美工筆、鉛筆橡皮、水彩筆、水彩或水粉顏料等。材料可以集中保管,當然各小隊之間也可以互相調劑使用。
製作方法。1、報紙格式。報頭及其位置確定,包括出版單位、出版日期、期號、分工人員等。另外欄目分類時,將整張報紙定好合適欄目,分類選擇內容。2、排版。排版是報紙的總體構思,要求有新意,做到整體中求變化,板塊之間方圓結合、大小結合、橫豎結合,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報紙及黑板報的排版經驗。3、插圖。插圖是小報中不可缺少的「味精」。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用淡彩畫背景圖案,然後進行文字謄寫;二是在文字謄寫後再用水彩筆畫插圖。4、題圖和尾花。題圖的設計很重要,一篇文稿,給它一個醒目的題目,能增強它的表現效果。題圖設計的時候,一要重視對題目文字的設計,字型大小要明顯區別於正文,字體可以由內容來確定;二要重視對圖案的穿插,要圖文並茂;三是題圖的位置擺放可靈活處理,上下、左右兼顧。尾花的設計同樣具有裝飾效果,一篇文稿的中間或最後,有意識地空下一些位置,畫上一些裝飾圖案,效果往往很別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可以將平時收集的裝飾圖庫進行交流或選用,做到資源共享。5、內容采編。文稿來源途徑主要有:自己寫稿,包括好文章及老師評語;資料整理稿;剪輯有關刊物內容;其他來源稿。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
⑻ 國慶節手抄報圖片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資料就有 畫么 要展開自己的想像 我也畫啊 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
⑼ 關於國慶的手抄報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歡慶十一國慶節詩歌散文專題
幸福的開端 作者:康朗英 [傣族]
一
過去,
我們的生活不如牛馬。
收得的糧食,
落到領主家;
鐵做的雞籠,
保不住雞的命;
池塘里的鴨,
被老黃狗當鳥打。
勐海地方,
處處荒涼,
寬闊的壩子長滿野草,
道路上老虎豹子成群,
田地沒有人耕種,
寨子像墓地一樣陰冷。
窮人的命
像枯黃的茅草,
領主點著罪惡的火,
巴不得一下燒掉。
二
毛主席的光輝照到邊疆,
各民族人民得到了解放,
我們的勐海也不再黯淡,
如同星辰一樣發亮。
窮人分得了土地、茶園,
心裡像寒冬時得到棉被一樣溫暖,
人們用勞動來建設祖國,
婦女也走出了竹樓。
黨是我們的眼睛和方向,
村村都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就像千萬只孔雀,
展開金色的翅膀,
朝著社會主義飛翔。
神鬼被趕走了,
千年荒蕪的茶園發出嫩芽,
蓋起了高大的工廠,
壩子的新樓像盛開的荷花,
公路像新織的魚網。
三
我們幸福的開端,
我們神聖的節日,
偉大的國慶來臨了。
我們要在田野上鋪一層黃金,
用豐收,用蛋大的穀粒來迎接。
我們要替群山縫一件錦衣,
用千擔棉花,萬擔茶葉來迎接。
國旗
升起來了,升起來了,升到萬眾矚目的高度。
雖然沒有驚濤駭浪,但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在起伏,有一種雷霆萬鈞的力量在激盪。
升起來了,萬物在這個高度里陶醉!
多麼鮮紅的高度,尊嚴從這里獨領神州風騷,太陽就在燦爛里陪伴……
多麼有力的凝聚,自信從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風景,萬物就在激情中生長,自信愈發堅強起來……
多麼豪邁的情懷,期待從這種浪漫中孕育美好,龍的傳人在佇立守望,期待愈發堅韌起來……
升起來了,升起來了,升起世人驚嘆的目光。
這鮮艷的五星紅旗喲,獵獵飄揚著半個世紀的輝煌,展示著神州風采!
面對國旗,山,站起來;水,活起來;天,闊起來!
面對國旗,每個生命都庄嚴起來、神聖起來,沿著國旗下的路向前延伸。
飄揚的國旗啊,您是我晝夜難眠的情感……
國歌
這是真的。
她容納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樂感,她的每一個音節都凝聚著東方民族的骨氣,她的每一個音符都能夠滋生咆哮的力量,她的每一個音律都爆發出東方雄獅的最強音!
是的,每當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總要唱響這力量與信心之歌;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總要奏響這庄嚴和聖潔之歌;每當取得勝利和收獲的時候,總要從內心深處吟誦這雄渾與驕傲之歌……
沿著這歌聲潮頭,我們駕馭著追求之舟,向著理想的彼岸航行。
每一個人生的碼頭都有我們金色的夢幻。
只要歌聲不滅,我們總能挽起手來,摘取時代掛在亮麗之處的金牌!
再一次唱響這不朽之歌吧。
一半是勇往直前的勢不可擋的力量,一半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目光。
遠方的地平線既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在那裡,這歌聲還會與我們會合!
國徽
贊美有時不需要歌唱,要用心聆聽。
是的,我聽到了麥穗在齒輪中生長的聲音。
這個聲音縈繞著一群紅五星的光芒和一座城樓的文明。
文明都沐浴在這光芒和文明之中。
我深知泥土的真實和可靠,我深知鋼鐵的堅硬和骨氣。
這泥土、這鋼鐵終於用她的赤誠和硬度支撐起了一個偉大民族的脊樑!
在光芒中,我們揮舞鐮刀,收割幾千年的清香;在文明中,我們啟動齒輪,伸延幾千年的征程。
把民族的嚮往濃縮起來,把民族的尊嚴升華起來,濃縮到朴實里,升華到自然里!
這就是麥穗和齒輪的不朽糅合。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對聯
上聯:處處飛花飛處處
下聯:夜夜笙歌笙夜夜
上聯:舉國慶國慶
下聯:出對聯對聯
上聯:兵甲富於胸中
下聯:猶樂關乎天下
上聯:修身齊家平天下
下聯:挽發捉袖鋤大荒
上聯:減員增效降成本,
下聯:國退民進甩袱。
上聯:象九進一跨大步,
下聯:卒三退二奔小康。
上聯:同甘共苦聲聲喚,
下聯:與時俱進陣陣風。
上聯:食豐衣錦豪門樂,
下聯:國泰民安圖畫新。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530710.html?si=3
⑽ 關於國慶節的手抄報內容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
中國國慶節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國慶節由來:
國慶節意義:
國家象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慶祝國慶簡短詩歌:
1、《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2、《國慶有感》
紅旗隨風舞翩翩,
燈光溢彩映亮天。
舉國同慶數十載,
千家萬戶齊開顏。
3、《慶祝國慶》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誇。
視如今,
風雨過後更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