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手抄報 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 數學手抄報資料
數學手抄報資料
一、趣味數學題
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
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二、數學小常識
人們把12345679叫做「缺8數」,這「缺8數」有許多讓人驚訝的特點,比如用9的倍數與它相乘,乘積竟會是由同一個數組成,人們把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12345679*27=333333333……12345679*81=999999999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還有99、108、117至171。最後,得出的答案是:12345679*99=122222222112345679*108=133333333212345679*117=1444444443……12345679*171=2111111109
這個也叫「清一色」。
三、數學小歷史
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數學手抄報內容
數學幽默笑話100分
期末考試後,小亮回家說:「這回兩門考了100分。」爸爸媽媽聽後很高興。小亮接著說:「是兩門加起來100分。」爸爸聽了揚手就要打,媽媽勸住說:「語文就算得了40分,算術總該60分吧,總還有一門及格嘛!」小亮委屈地說:「媽,不是那麼演算法!語文是10分,算術0分,加在一塊不正好是100分嗎?
趣味數學題
小機靈幾歲
有位叔叔問「小機靈」幾歲了,他說:「如果從我三年後年齡的2倍中減去我三年前年齡的2倍,就等於我現在的年齡?
過橋
今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從橋的左邊到右邊。此橋一次最多隻能走兩人,而且只有一支手電筒,過橋是一定要用手電筒。四人過橋最快所需時間如下為:a、2分;b、3、分;c、8分;d、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請問如何的走法才能在21分讓所有的人都過橋?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歐拉(1707~1783)
歐拉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的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數學名人名言
數學是科學的皇後,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後。———高斯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希爾伯特
B. 數學手抄報的內容及資料
數學手抄報的內容及資料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不能缺少的。每一件事中都會有數學的成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數學手抄報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數學小故事(一)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數學趣味題(二)
人們把12345679叫做「缺8數」,這「缺8數」有許多讓人驚訝的特點,比如用9的倍數與它相乘,乘積竟會是由同一個數組成,人們把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還有99、108、117至171。最後,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12345679*171=2111111109
這個也叫「清一色」。
數學笑話(三)
1、四捨五入
仔仔興高采烈地從學校里回來,問媽媽:「爸爸呢?」
媽媽看到仔仔興奮的樣子,奇怪地問:「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麼?」「我向爸爸要5角錢,
小學生趣味數學小笑話。」
「為什麼?」媽媽問道。
「在考數學以前,爸爸對我說『如果考了100分,就給我1元錢,考80分給8角。』今天,我數學考了45分。「仔仔回答說。
媽媽吃驚地問:「什麼!數學才考45分?」
仔仔得意地說:「是呀,數學上要四捨五入,因此,爸爸必須付5角錢。」
2、乘法分配律
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師問:"這是誰的作業本?"
一個學生站起來:"是我的!"
老師:"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木林森!"
老師:"那你怎麼把名字寫成這樣呢?"
學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數學作文(四)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不能缺少的。每一件事中都會有數學的成分。
比如說:商場打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一件衣服打五折,現價250元,我們就可以求出原價,250除以10分之5得出500元。
裝修房子旳時候,要買地磚,我們也可以運用數學算出最省錢旳選擇。假如說這個房子70平方米,要鋪滿地磚。現在有兩種選擇,買5平方米旳地磚,每塊20元;買10平方米旳地磚,每塊50元。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來解決。先求出第一種旳價格:70除以5等於14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塊地磚,再用14乘以20等於280元算出總旳價格;再求第二種旳價格:70除以10等用於7塊,再用7乘以50等於350元。很明顯第一種便宜。
再比如說,我們家要粉刷牆壁共57個平方。粉刷牆壁每平方米50元,共需要多少元?用57乘以50就得出2850元。
數學的用處還有很多很多……只待你發現。
;C. 數學手抄報簡單又好畫
數學在生活里和我們息息相關,而數學手抄報和學生也是息息相關的。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數學手抄報,快來一起畫一下吧!
數學手抄報
1、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隻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2、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3、兒歌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D.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多給點內容
數學小知識
阿拉伯數字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0、1、2、3、4、5、6、7、8、9這些數字。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是誰發明的嗎?
這些數字元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現在,阿拉伯數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數字元號。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
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數學小故事
數字趣聯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
點錯的小數點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紀從哪年開始?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
E. 有什麼簡短一點的數學手抄報內容 急用,謝謝!
參考網站網頁鏈接
數學手抄報資料1:趣味數學小故事
1) 我曾聽到有人說我是數學的反對者,是數學的敵人,但沒有人比我更尊重數學,因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業績。――哥德
2) 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脫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納皮爾
3) 無限!再也沒有其他問題如此深刻地打動過人類的心靈。——D·希爾伯特
4) 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華羅庚
5) 學數學,絕不會有過份的努力。——卡拉吉奧多里
6) 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索。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蘇步青
7) 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立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拿破崙
8) 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
9) 以我一生最好的時光追尋那個目標……書已經寫成了。現代人讀或後代讀都無關緊要,也許要等一百年才有一個讀者。——開普勒
10)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華羅庚
F. 數學家的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數學家的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轉眼間,暑假就過去了,又要開學了,老師布置的手抄報作業做完了嗎?以下是數學家的小故事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
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
7歲那年,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麼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而越是想不出怎麼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後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並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台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么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並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G. 數學手抄報趣味小故事
數學手抄報趣味小故事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關於數學手抄報的小故事,歡迎使用
數學手抄報趣味小故事1
一個數學家去旅行,他對妻子說:「有10個箱子,你數數看。我去叫計程車。」於是,他出去了。過了一會兒,他妻子說:「只有9個。」「什麼?你再數一下!」於是,他妻子便數了起來:「0、1、2、3、4、。。。。。。」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
高斯的小學數學老師在一天上課時,他給學生們布置下了一道計算題,從1加到100,他認為大家肯定會用很長時間去做,這樣自己就可以安心看書學習了,哪知,才一會兒高斯就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老師不敢相信,因為高斯,他改變了自己的上課態度。這一年,高斯9歲
數學手抄報趣味小故事2
兩個男孩各騎一輛自行車,從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兩個地方,開始沿直線相向騎行。在他們起步的`那一瞬間,一輛自行車車把上的一隻蒼蠅,開始向另一輛自行車徑直飛去。它一到達另一輛自行車車把,就立即轉嚮往回飛行。這只蒼蠅如此往返,在兩輛自行車的車把之間來回飛行,直到兩輛自行車相遇為止。如果每輛自行車都以每小時1O英里的等速前進,蒼蠅以每小時15英里的等速飛行,那麼,蒼蠅總共飛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輛自行車運動的速度是每小時10英里,兩者將在1小時後相遇於2O英里距離的中點。蒼蠅飛行的速度是每小時15英里,因此在1小時中,它總共飛行了15英里。
許多人試圖用復雜的方法求解這道題目。他們計算蒼蠅在兩輛自行車車把之間的第一次路程,然後是返回的路程,依此類推,算出那些越來越短的路程。但這將涉及所謂無窮級數求和,這是非常復雜的高等數學。據說,在一次雞尾酒會上,有人向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提出這個問題,他思索片刻便給出正確答案。提問者顯得有點沮喪,他解釋說,絕大多數數學家總是忽略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簡單方法,而去採用無窮級數求和的復雜方法。
馮·諾伊曼臉上露出驚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無窮級數求和的方法.」他解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