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找一篇關於元宵節的簡單圖片

找一篇關於元宵節的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30 17:43:17

『壹』 元宵節簡筆畫怎麼

元宵節簡筆畫如下:

1、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3、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4、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5、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貳』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元宵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元宵節的爆笑段子

1、我要吃湯圓

我叫湯媛,小時候,一到元宵節,小夥伴們就用我的名字笑話我,說要吃湯圓。長大後,看晚會上有時候唱起賣湯圓那歌的時候,我還覺得挺有意思的。

2、蠱惑人心的簡訊

給親愛的發簡訊祝福的時候居然發了"中秋節快樂"

之後才發現不合錯誤勁

立馬重發"忘記了今天是元宵節,都是月亮惹的禍。"

誰老說那"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類的話?!

真蠱惑人心!

3、老農進城

一老農趕著毛驢進城,驢闖紅燈,罰10元。老農喝驢子:「你以為你是軍車啊!紅燈也敢闖」。沒走幾步,驢又碰一水果攤,賠人20元,老農更氣:「你以為你是工商城管么想掀誰的攤兒就掀」。老農牽驢回家,路過一片青草地,驢啃青草,又被罰30元,老農氣極,罵道:「你以為你是檢查團下鄉么,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老農罵完牽驢去河邊喝水,可驢子卻發起倔脾氣,揚頸不飲,老農火了:「你以為你是大款啊,沒小姐陪就不喝」。驢子掉頭就跑,岸邊曬一張漁網,驢上而破之,漁翁索賠500元,老農熱淚盈眶道:「你以為這是中國電信么,上網要花這么多錢」,驢子轉身踢了老農一腳,老農忍痛罵道:「你以為你是群主么,想踢誰就踢誰」。驢子氣得不再理老農,變的很沉默,老農說:「耶,看看,你以為這是在QQ群里啊,可以整天不說話」。驢子沒法,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老農笑著又說:「記著元宵節到了,別忘了留個好心情!

4、吃元宵的感覺

男:咱倆交往這么長時間了,你說說對我有什麼看法或者評價?

女:對你我有一種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感覺。

男(驚喜地):親切自然?

女:不,黏黏糊糊不爽快。

元宵節經典祝福語

1、喜慶元宵佳節,我祝你:日圓,月圓,圓圓如意。官源、財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緣緣於手。情願、心願,願願成真!元宵節快樂!

2、元宵節來臨,送你一盞美麗的彩燈,祝願你的生活五彩繽紛;送你一碗甜甜的湯圓,祝願你的愛情甜蜜美滿;送你一聲真摯的祝福,祝願你的日子開心快樂。

3、帶上誠摯的祝福,願你開心大本營,開心總動員,開心大風車,開心每一年,開心每一月,開心每一天,開心每一刻,開心,開心,元宵節開心。

4、海天一色慶元宵,想念時刻靜悄悄,祝福緩緩起浪濤,給你問候盪最高,且把關懷掛樹梢,但求幸福為你俏,元宵到,衷心祝願你節日快樂,前途看好。

5、把一顆顆幸福圓滿都送到你嘴裡,要好好吃啊!

6、你不是餃子卻有陷兒。你不是餛沌卻也有湯。你不是糖果卻也很甜。我已經迫不及待了!來吧我的湯圓!來吧我親愛的元宵節!

7、春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元宵佳節,春風熏陶著沉醉的夜晚,我用心疊一隻紙鶴,裝上我滿滿的祝願,飛翔在天邊,飄落你身前,祝你元宵節愉快。

8、我在這里,你在那頭。我望著窗外,伴隨著無盡的思念彷彿看見你忙碌的身影,月兒圓盼團圓,好想對你說:親愛的,我下班了,麻溜煮湯圓!

9、平平淡淡如一杯清水,普普通通是一介白丁。但善良是我的品格,熱情是我的天性,真誠是我的原則,祝福是我的習慣。正月十五將臨,祝你及家人開心健康!鴻福無疆!

10、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溫馨簡訊給你發,此後你將大發達,正逢佳節,祝願你心想事成,順心如意。

11、過年好,元宵到,倖幸福福一年繞;過年好,元宵到,開開心心四季妙;過年好,元宵到,順順利利全家好;過年好,元宵到,團團圓圓過元宵。

12、元宵到,祝福簡訊到,願你一年都不會刪掉;祝福電話到,願你四季都不會掛掉;祝福的'歡語到,願你一生都不會忘掉;祝福心意到,願你一世都不會抹掉。

13、元宵節到了,祝你今後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豐富,像豆沙元宵般細膩延綿。吃下這碗元宵你將永遠幸福!

14、元宵到,送你一個彩燈,紅色代表開心,綠色代表幸福,黃色代表夢想,藍色代表思念,橙色代表寄託,紫色代表希望,青色代表吉祥,願繪出你四季的安康!

15、帶著誠摯的祝福,祝福你元宵佳節好事如正月十五的月兒一樣圓,好運如湯圓一樣圓又圓,好日子如彩燈一樣五彩繽紛,祝你元宵節快樂。

16、看著你吃完元宵的眼,透著心裡的甜;看著你吃完元宵的臉,笑容明艷艷;看著你吃完元宵的肚子,哇!好圓!元宵雖好,可不要貪食哦——元宵節快樂!

17、年過完了,錢花光了,手機也啞了;都上班了,心要靜了,反倒沒人理了;又是元宵節了,發條簡訊,就算騷擾一下,證明我還想著你,元宵節快樂。

18、收到簡訊的都是2022年的幸運兒,而且這祝福可以通過簡訊轉發讓認識自己和自己認識的人也獲得同樣的快樂!轉發吧!讓身邊的人快樂2022!

19、元宵好,元宵妙,歡歡喜喜放彩炮啦;元宵好,元宵妙,倖幸福福掛燈籠啦;元宵好,元宵妙,開開心心吃湯圓啦;元宵好,元宵妙,快快樂樂過元宵啦……

20、月亮,元宵,映襯著你的歡笑,正月十五回盪著你的歌調,新春充盈著你的熱鬧,此時我心久戀著你的美妙。

元宵節簡介

正月是農歷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風俗起自漢朝,到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燈節。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親人,寄託對未來生活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推移,元宵節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十大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習俗,元宵即「湯圓」,它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和睦以及家人團圓對於一個完整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戲曲表演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兩種。祭祀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養蠶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粥,有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有關元宵節故事

農歷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夜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遊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製元宵圓(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圓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涌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元宵節美食——元宵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習俗起源於道教「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至清代,又增加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意思。上元節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生活願望。

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一個普天同慶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發展而延長、擴展。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高潮。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傳說

和家人見面,每年到臘盡春來時節,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之。東方朔聽她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使者,我把抄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辦法去做。

到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大宮燈時,驚喜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親人團聚。

如此熱鬧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

『叄』 元宵節詩配畫

關於元宵節的詩最著名的應該是,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寫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如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其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更成為千古名句。

『肆』 【手抄報】關於元宵節的手抄報,要大氣,還有不要簡單的(畫畫什麼的很容易的)。不需要自己畫,可以搜。

手抄報】關於元宵節的手抄報,要大氣,還有不要簡單的

『伍』 元宵節的來歷,故事,圖片

元宵節來歷: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就有了。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因漢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蔡愔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來,蔡愔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於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我國流傳下來。

此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擴展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故事:

還有一種說法,即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達數萬人,從第一天黃昏始至第二天天黑為止。

直至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陸』 以「元宵節」為題,製作一張手抄報。急用!!

版面:先畫一碗小小的元宵(在左拐角畫),再寫元宵節快樂,畫幾個圓可以寫內容,再寫名字。
內容:寫元宵節的來歷,寫祝福語,還有各地的習俗。
我就是這樣寫的,供你使用。

『柒』 元宵節賀卡怎麼做簡單又漂亮

1、首先按照此模板進行裁剪。

『捌』 元宵節的畫,要簡單還要漂亮,

『玖』 元宵節都有哪些好玩的活動/習俗

我們這里元宵節,正元十五大家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塊兒一起吃個團圓飯,但是光吃飯可不行呢,大家也知道十五的月亮圓又圓,我們一家人都會吃好飯去陽台上,幹嘛呢,就是給月亮攝影,那天的月亮可以說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對於我們一家人團圓也是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家呢就有這么一個攝影比賽,專門比誰的月亮拍的最大,最圓,有半小時的時間,大家不管老老少少都喜歡去琢磨怎麼拍,其實是因為選出最好的就有一個新年最大的紅包,也是最後一個紅包,你說誰會不喜歡呢!給大家看看我拍的把,就一般,但也是我認認真真拍的。

閱讀全文

與找一篇關於元宵節的簡單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手如何自己添加圖片 瀏覽:750
森系圖片男生唯美 瀏覽:323
肖姓氏文字圖片 瀏覽:735
懶羊羊可愛的圖片 瀏覽:669
朋友一直發圖片怎麼回 瀏覽:79
小丑穿的衣服圖片 瀏覽:809
男孩圖片頭像陽光帥氣暖男高清 瀏覽:583
美女吻玫瑰的圖片 瀏覽:100
中國老頭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549
在ppt中如何將圖片變立體 瀏覽:484
小女孩上學對保安彎腰的圖片 瀏覽:699
女生跟男生說晚安圖片 瀏覽:904
如何使用ps製作黑色背景的圖片 瀏覽:969
批量列印word圖片 瀏覽:304
實拍女生生殖器圖片 瀏覽:885
女生長發卷發圖片學生 瀏覽:795
蘋果手機相冊如何避免重復圖片 瀏覽:385
美女泳褲圖片 瀏覽:724
迷你小空調價格及圖片 瀏覽:904
word中如何修改圖片的形狀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