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族手抄報怎麼畫
民族手抄報
② 民族團結一家親手抄報內容怎麼寫30字,或者寫滿一個框簡單有好看的字數在一個手指拳一樣就應該特別好了
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遷徙、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
(2)民族簡單手抄報圖片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要靠各民族團結友愛。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往開來、意氣風發,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民族復興的神聖使命把各民族緊緊地凝聚在一起。講任務,是56個民族共同的任務。
講成績,是56個民族共同的成績;講困難,是56個民族共同的困難;講前途,是56個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個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攜手並肩、團結奮斗,中華民族才能煥發出無比磅礴的偉大力量,民族復興的偉業才會展現出寬廣燦爛的光明前景。
③ 民族團結手抄報內容
民族團結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作為當代青少民族團結教育更是必不可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民族團結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1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2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3
民族團結宣傳標語勵志口號
1、手牽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州,心連心打造繁榮發展和諧新昌吉
2、走跨越發展創新路,建長治久安首善區,創民族團結模範州
3、唱民族團結贊歌,邁科學跨越步伐,譜富民強州篇章
4、民族團結精彩有約,和諧昌吉魅力無限
5、民族團結助推跨越發展,繁榮富強給力百姓民生
6、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譜寫和諧發展新篇章
7、眾志成城,鑄造民族團結不朽豐碑;齊心協力,續寫昌吉騰飛嶄新篇章
8、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好家園,造福各族人民
9、民族團結你我同創,美好家園大家共享
10、譜寫民族團結篇章,爭做民族團結楷模
11、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12、平等、團結、進步、繁榮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13、加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
14、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
15、堅持民族平等團結是黨的一項基本原則和政策
16、堅持改革開放,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活力
17、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18、發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質
19、堅持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拓展:民族團結小故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新疆還是多個民族居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兄弟姐妹都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家裡成員團結才能成為美好的家庭,班級團結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班級,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富強必須要萬眾一心團結起來,可見民族團結是多麼重要啊!我身旁就有一些團結的小故事。
曾若溪和妥雯雯是一對好閨蜜,曾若溪是漢族,妥雯雯是回族,雖然民族不同,但是,這並不妨礙她們兩個建立友誼。
曾若溪性格開朗、樂於助人,還是我們班的學霸,學習、文藝,樣樣精通。妥雯雯是一位有自信、可愛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優異,學習態度端正,思維敏捷,還會武術呢。很多女孩認為武術枯燥,乏味,很苦,很累,可是我從來沒有聽到她叫苦一聲,每次武術隊訓練結束後她總是開開心心的.,還經常給我們講武術隊里發生的故事。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游戲中、還是在生活中,總是互幫互助,互相關心。課間十分鍾,她們倆交流學到的知識,妥雯雯有什麼不會的題,曾若溪就會主動給她講解,直到妥雯雯學會為止。有一次,一堂數學課後妥雯雯來找曾若溪,問她:「這次解方程你學會了嗎?」「我當然學會了!」曾若溪自信滿滿地說,「那你學會了嗎?」「嗯……沒有。」妥雯雯沮喪地說。
「我教你吧。」曾若溪說著便拿起一支筆找出一張紙,在上面列了一道方程。「來試試,讓我看看你哪裡還不懂。」曾若溪一副老師模樣。「嗯……」妥雯雯抓起筆,邊寫邊嘟囔,「解:9x等於36除以9。嗯……下面就不會了。」「嗯……是這樣,你看好了,6x等於36除以6嘛,那你就算出36除以6的商是幾?」「6!」「那接下來再算6除以6……」曾若溪在一旁認真地指導著。這些一點一滴,同學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我身邊的團結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團結有愛,互幫互助。
④ 民族傳統節日手抄報,圖片、、快快快
再給你點資料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曬蟲節」,有「六月六,曬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曬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曬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對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⑤ 求圖片:《中華民族的習俗》手抄報
這個了
⑥ 民族團結手抄報
民族團結手抄報
⑦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創意唯美5張
七種顏色排列,造就了彩虹的美麗;七個音符躍動,奏出了悅耳的旋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奮斗,註定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下面我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民族團結 手抄報 圖片,供大家參考。
目錄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
民族團結作文
民族團結的優美句子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
<<<
民族團結 作文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壯觀的藍色星球,上面住居著一個很團結的國家——中國。它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我的家鄉長治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城,在那裡有著34個民族。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壯族等。這幾個民族我們這里都有。
全國56個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連心同唱對祖的祝福。「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當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縈繞耳畔時,我們不得不會想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的5.12大地震,這一震,震的天顫抖;這一震,震的手牽手。全國各地的救濟錢像雪花一樣飛向了災區,這讓所有的民族都團結了起來,去感動災區的人們。就連一些孩子,在那一刻,也獻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點愛心。我心中最喜歡的一個數就是「56」。因為它代表著我的中華,代表著我們中華的民族。
魯迅說過一句話:「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正如魯迅的話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民族靈魂的一小部分。從「桃園三結義」到「兩萬五千里」;從「開國大典」到「2008」,最近幾天還有「建國六十華誕的大閱兵」。這次閱兵,充分展現了中國軍隊日新月異的變化。只有那座金燦燦的天安門依然如舊立在那條美麗的長安街上。
聽!蘆笙和嗩吶一齊吹響;看!乳燕和雛鷹比翼聯翩。56朵鮮競相開放,裝典祖國萬里大花園。讓先輩的英靈自豪地驚嘆,啊!這就是我的中華!這就是我們中華的民魂!
<<<
民族團結的優美 句子
1、手牽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州,心連心打造繁榮發展和諧新昌吉。
2、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3、說有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
4、團結一心,攜手共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5、平等、團結、進步、繁榮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6、手牽手維護民族團結,心連心共建和諧水城。
7、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
8、樹模範,創典型,學先進,促團結。
9、樹立典型,學習先進,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的模範。
10、走跨越發展創新路,建長治久安首善區,創民族團結模範州。
11、大力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各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 文化 素質。
12、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3、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
14、民族團結一家親,和諧發展一條心。
15、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團結,發展民族經濟。
16、鞏固好、發展好、維護好全縣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17、民族團結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團結的祖國最強大。
18、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19、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法律。
20、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
21、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繁榮民族經濟。
22、維護民族團結,捍衛祖國統一。
23、民族團結手牽手,和諧發展心連心。
24、唱民族團結贊歌,邁科學跨越步伐,譜富民強州篇章。
25、加強雙語 教育 ,提高全民素質。
26、華夏子孫根連根,民族兒女一家親。
27、通過支教下鄉等途徑,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
28、堅持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29、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30、重視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質。
31、民族團結助推跨越發展,繁榮富強給力百姓民生。
32、促進民族團結,打造和諧昌吉。
33、與時俱進謀發展,攜手並肩奔小康。
34、堅持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
35、科學跨越體現新疆效率,後發趕超凝聚民族力量。
36、全面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37、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堅守政治信仰,擁護我黨的民族政策。
38、我以我心愛水城,我以我行促團結。
39、加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
40、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少數民族和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41、維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武漢。
42、眾志成城,鑄造民族團結不朽豐碑,齊心協力,續寫哈密騰飛嶄新篇章。
43、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好哈密,造福各族人民。
44、貫徹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水城繁榮發展。
45、堅持改革開放,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活力。
46、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維護民族區域自治權力。
47、認認真真抓民族團結,扎扎實實搞民生建設。
48、通過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普及我國的民族宗教政策。
49、攜手共建,努力推動水城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50、講團結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創意唯美5張相關 文章 :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創意唯美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唯美精緻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精美漂亮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簡單好看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初中生精選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簡單漂亮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最新最全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簡潔優秀5張
★ 民族團結手抄報圖片優秀模板5張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⑧ 民族團結一家親手抄報怎麼畫
民族團結一家親手抄報
⑨ 民族團結手抄報資料
可以圍繞定義、意義、輝煌成就、團結基礎和相關名言五個部分進行創作。
一、定義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一項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
二、意義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遷徙、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
三、輝煌成就
建國60年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的60年。「同心掬得滿庭芳」。60年來,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得到扎實推進,法制化建設成效顯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堅持和完善。
四、團結基礎
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黨民族政策的基石。在中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經濟發展程度如何,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是否相同,社會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漢族和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沒有特權,任何民族的權利也沒有被限制。
五、相關名言
在新的歷史時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這既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則。——江澤民
⑩ 一份帶圖片的民族手抄報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
黎語屬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不同地區方言不同。在接近漢族的地區和各民族雜居的地方,黎族群眾一般都能講漢語(指海南方言)、苗語等,同時黎語也吸收了不少漢語的詞彙,尤其是解放後吸收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新詞彙就更多了。 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建國後逐漸通用漢文。1957年曾創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來源有幾種說法。
黎族南遷說
黎族源於嶺南的駱越人和駐守嶺南的中原人。
秦始皇征服嶺南各部族後,嶺南的駱越人與駐守嶺南的中原人開啟了融合之路。秦末漢初,秦將趙佗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對臨近大陸的海南島進行開發,居住在嶺南的駱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國的主導下登上海南島,並在海南島上繁衍生息,逐漸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國歸漢後,漢武帝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儋耳兩郡,又有大量中原漢人進入海南島,客觀上促進了黎族先民的發展。自唐朝開始,黎族和嶺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稱為「里」、「蠻」、「俚」、「僚」等。「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下來。
黎族北遷說
黎族來源於南洋群島的馬來人種。
20世紀30年代,國立中山大學教授西雅博士根據海南島黎族的體測,得出馬來人骨盆為直卵圓形,華北人為橫卵圓形,提出「黎族與馬來人,種族上本極接近,意昔時實出一源。太古自南中國以至交趾支那半島,馬來人與黎族有同名之關系,亦非大謬」。
上海同濟大學德國教授史圖博於1931年、1932年兩次到海南島黎族地區調查,他在《海南島民族志》一書中認為,黎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與印度尼西亞的古代馬來人有顯著的類似,是經過幾次的民族遷徙浪潮,從南洋諸島北上海南島的。這些遷移到海南島的民族,很明顯具有阿烏斯茲羅尼西亞(馬來亞)要素。
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劉咸教授1934年春深入黎峒,觀測調查了303個黎族人的體質,從303個黎族人體測量材料的分析比較中發現,有一部分的黎族人在血統上與馬來人有密切關系,同時還摻雜有少數南洋群島各民族的成分,從而推論黎族中的一部分是在原始社會時期自南洋群島從海道進入海南島的。
黎族土著說
這種說法認為,在遠古時代,科技落後,交通工具缺乏,原始人不可能從大陸渡海進入海南島,因而得出海南島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黎族先民是在島上按人類發展規律進化而來的,以後才陸續有嶺南古人渡海入島,與原先在島上的黎族先民相互融合,發展成今天的黎族。這種觀點認為:「早在黎族的遠古祖先遷到海南島之前,島上可能已有小黑人居住著,後來一部分由於與黎族接觸、通婚,逐漸融合於黎族人之中;一部分被滅絕;一部分則向外遷徙,至今在海南島上已找不到他們的蹤跡。」(老南《黎族族稱、族源研究綜述》)
黎族幻想說
有人根據古地理變遷及人類發展史邏輯做出假想,認為「海南島文化之發端至少可上溯到最後一次冰期的海退期間(迄今3萬—1萬年)」,並提出「海南島初民移居的年代至少為1萬年前,是由陸路橋遷徙而來」的設想。這種觀點把黎族的古代史上推至萬年以前,它與1992—1993年兩次在三亞市荔枝溝鎮落筆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的年代(迄今1萬年左右)相吻合。
黎族服飾風格獨特,無季節之分。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無領對胸無紐扣麻衣,腰間前後各掛一塊麻織長條布,頭上纏紅布或黑布,形狀有角狀和盤狀。婦女的裝飾一般穿對襟或偏襟,直領或圓領上衣,上衣邊沿綉花,並綴以貝殼、銅錢、穿珠等飾品,黎族女性習慣頭帶花巾,下身穿筒裙,再加上頭發紮成球形,黎族婦女以前有紋身的傳統習慣,現已不多見。再加上插上個銀簪或者骨簪。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都會穿上他們獨特的服飾為大家展示他們獨特的魅力的。
黎族人民很早就懂得利用木棉做為紡織的原料。公元五世紀的時候,黎族的紡織工藝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黎錦配色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一百二十多種。除筒裙外,用黎錦做的花幅、壁掛、花帶、掛包等工藝品頗受人民的喜愛。
http://ke..com/item/%E9%BB%8E%E6%97%8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