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徽派建築水彩特點有哪些
徽派建築以其淡雅、穩重的特點受到人們的稱贊,它源於徽派文化的價值觀,廣泛採用磚、木、石雕等,色彩淡雅,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徽派建築
歷史上徽商名聲大震,在揚州、蘇州等地享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徽派建築也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風格獨特
徽派建築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中國風俗文化之精華,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結構嚴謹
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嘆服。徽派建築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除脫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緻與講究。
講究禮數
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主、色調平淡,但是耐人尋味,置身其中彷彿一幅水墨畫,對歷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2. 徽派建築分布在哪些地方,建築有什麼特點
徽派建築的特點: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採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
3. 水粉畫圖片風景簡單一點的
4. 徽派建築中的石地袱是什麼 ,請詳細說明,最好能帶個參考圖片一起發出來!!謝謝!
石地栿就是柱子的基礎,上面往往接一個木地栿,木地栿上面固定柱子。主要是防止柱子下端腐爛,木地栿爛了換一個就可以了。
石地栿就是頂部有圓形凹陷或圓形孔的方石。
你可以用網路圖片查【石地栿】看就知道了。
5. 徽派建築中的白牆有怎樣的由來
南民居建築。講究背山面水。受安徽經商文化的影響,因此窗子普遍很窄小,以白牆黛瓦,而且在光滑的白牆高處起到防盜的作用,掩映於青山綠水之間,徽商常年經商在外,在家多為老弱婦孺,高牆有防盜的作用。
由於南方自身氣候潮濕,而石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有防潮吸濕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對牆體保護。對比較為乾燥的北方,可以直接把磚體裸露在外面,在徽州為了防潮刷上厚厚的牆面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是徽派建築已經使用專業的外牆漆代替石灰,進一步減少了霉點變色的可能。
徽州有民謠「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 歲,往外一丟」之說,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創業的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范,把它寫進族規家訓,世代教育著徽州子民,因此建築風格較為簡約沒有雕梁畫棟,更沒有描金畫彩,而是借著最普通的材料借自然的美景打造家園。
(5)徽派建築水粉畫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其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大量遺存的傳統民居村落,從選址、設計、造型、結構、布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徽州村落的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受傳統風水「水為財源」觀念的影響,寄命於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視村落的「水口」,建構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水口園林。
徽式宅第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體現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點。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間。
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澤典雅大方。裝飾方面,清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房屋精美如詩,堪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
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建築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而散綴各地的各式牌坊,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傳統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一直保持著其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三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
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三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
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布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磚雕是徽州盛產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精緻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築裝飾,廣泛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屋瓴等處,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
石雕在徽州城鄉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於寺宅的廊柱、門牆、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徽州石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復雜,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於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
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緻於古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
6. 求幾張入門水粉畫,如下圖類似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是邢小剛作品。你可以去書店看,很多入門的,但一定要找你喜歡的風格,不能圖簡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7. 查找徽派建築的意義
一、在徽州的村落之中,聳然高出民居的最雄偉宏麗的建築,是祠堂。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築,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二、徽派建築的簡單介紹:
徽派建築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流行於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築最初源於東陽,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徽商力在經商而不在建築,衣錦還鄉之後,以奢華精緻的豪宅園林體現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門面,或亦以牌坊築立褒獎徽州女人守夫的風骨。徽派建築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除脫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緻與講究。
8. 水粉畫入門圖片第一步
水粉畫入門的第一步是構圖(圖例左上的步驟),構圖不是上色,只是確定物體的大小、位置。然後才鋪色。
9. 徽派建築的介紹
徽派建築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流行於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築最初源於東陽,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徽商力在經商而不在建築,衣錦還鄉之後,以奢華精緻的豪宅園林體現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門面,或亦以牌坊築立褒獎徽州女人守夫的風骨。徽派建築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除脫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緻與講究。徽派建築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嘆服。它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10. 入門級的水粉畫,求圖片
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合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其表現特點為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含粉對水色流暢的活動性會產生一定限制。
水粉畫在濕的時候,顏色的飽和度很高,干後則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水粉畫的性質和技法,與油畫和水彩畫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介於油畫和水彩之間的一種畫種,它與水彩畫一樣都使用水溶性顏料,顏料成分和透明水彩顏料相同。
(10)徽派建築水粉畫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水粉畫的基本技法:
1、調色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
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畫中雖然不及水彩畫中那樣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水主要是起稀釋、媒介的作用。調色、用筆和色層薄變化,都與水的使用,有密切關系。
一般來說,適當地用水可以使畫面有流暢、滋潤、渾厚的效果。過多的用水則會減少色度,引起水漬、污點和水色淤積。而用水不足又會使顏色乾枯、粘厚,難於用筆。
3、用筆
「平筆法」——筆跡隱蔽。畫面色層平整;
「散除法」——筆跡顯露,但色層厚薄變化不顯著;
「厚除法」——色層錯綜重疊,用色較厚、厚薄相間;
「點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間、初覺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筆觸(色點)塑造形象。(這種筆法用得較少,較難掌握,初學時不宜過早效仿)
4、刀畫技法
水粉畫也吸收了油畫的刀畫技法。可用油畫刀作畫,也可用自製竹刀作畫。
水粉畫在吸收其它畫種的用筆技法時,必須從水粉畫的特點、性能出發,目的是為了豐富水粉畫的技法,增強水粉畫的表現力。
一般在畫虛處、遠處和暗部、陰影時,筆觸要模糊些、平些、顏色薄一些,以增加虛遠感。而在畫近處、實處和亮部時,筆觸則要顯露些、顏色要厚一些,以增強其結實、突出、明晰的效果。當然這些都需要從整幅畫的處理意圖出發,運用不同的筆法。
5、銜接
濕接,是鄰接的色塊趁前一塊色尚未乾時接上第二、三塊顏色。或是兩塊相鄰的顏色碰接上。或是一塊顏色中趁濕點入其它顏色,讓其滲化。再或在筆頭的不同部位分別蘸上幾種不同的顏色,畫到紙上時利用筆肚的水分,讓其自然化接。
干接,就是鄰接的色塊在前一塊顏色已經幹了的時候,再接上第二、三塊顏色。
壓接,就是相鄰的色塊(形體的轉折或不同的物物體),前一塊色畫得稍大於應有的形,第二、三個色塊成一種節奏感。要防止缺乏整體處理意圖的凌亂用筆。接上去時,是壓放在前一塊色上,壓出前一塊色應有的形。
6、覆蓋
所謂覆蓋,就是在已畫的色層上再畫上一層或數層顏色。
覆蓋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使畫面色層重疊,厚薄有變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種技法;二是一種修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