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珊瑚頌歌詞 珊瑚頌歌曲賞析
1、歌詞:
一樹紅花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
珊瑚樹紅春常在,風波浪里把花開。
哎!雲來遮,霧來蓋,雲里霧里放光彩。
風吹來,浪打來,風吹浪打花常開。哎!
一盞紅燈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
紅燈高照雲天外,火焰熊熊把路開。
哎!雲來遮,霧來蓋,雲里霧里放光彩,
風吹來,浪打來,迎接救星上島來。哎!
滾滾火焰沖天起,火樹金花遍地開,
霹雷一聲震四海,浪走雲飛大軍來。
一盞紅燈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
紅燈高照雲天外,火焰熊熊把路開。
雲來遮,霧來蓋,雲里霧里放光彩。
風吹來,浪打來,迎接救星上島來!
2、《珊瑚頌》的曲式結構很簡單,句式結構也較工整,音樂具有很強的民族風味,優美深情的情緒。前奏有四小節,採用琶音引出主旋律。在A段結構中,節奏主要以大切分、十六分音符為主要特徵。一共有四句話,前兩句話節奏完全相同,第三句話加人了裝飾音,在節奏上也略有變化,從而使整個旋律不顯得那麼呆板。在B段結構中,整個音樂一直是說話的感覺,句逗比較明顯。調式、調性的民族風味依舊很濃郁,結尾再次強調一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一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已成為紅色經典之作。整個曲子的伴奏織體靈活多變,多處休止的巧妙運用,琶音的連用,柱式和弦的加入使整個音樂更完美。
② 珊瑚頌的簡譜及歌詞
見圖
③ 珊瑚頌的介紹
《珊瑚頌》是由趙忠、鍾藝兵、林蔭梧、單文等作詞,胡士平、王錫仁作曲的一首樂曲,創作於作於20世紀60年代初,是歌劇《紅珊瑚》的主題曲,唱詞採用了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借贊美紅珊瑚來贊美漁家女珊妹,文學性和可唱性。原唱趙雲卿。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一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已成為紅色經典之作。
④ 珊瑚頌男聲五重唱和四重唱區別在那
重唱是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
歌劇中的重唱基本上是兩個以上的人物進行感情交流的表現方式。包括男女聲二重唱等等。例如《茶花女》中的「飲酒歌」、.《藝術家的生涯》中的「愛情二重唱」等。另外在《弄臣》中還有著名的四重唱、《拉莫摩爾的露琪亞》中的六重唱等。
重唱曲是一部歌劇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僅有詠嘆調抒發情緒的成分,更兼有宣敘調發展劇情的功效,它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甚至有九人簡單重復的重唱。重唱在歌劇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在舞台劇中,只要兩個演員以上同時講話,相信你幾乎無法聽清楚他們在說些什麼,然而重唱曲它可以使幾個人同時用各自的特性音調歌唱,透過和聲與對位的技巧,來表現同一內容或完全不同的內容,造成生動的戲劇性和立體化的效果。
重唱,就是幾個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緒和戲劇情節同時歌唱,兩個人同時唱的,叫二重唱,有時會把持贊成和反對意見的角色,組織在一個作品裡;就可能是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在羅西尼的《塞維尼亞理發師》里有六重唱,在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姻》里甚至有七重唱,十幾個人一起唱,有時還分組,一組三、五個人,各有自己的主張,有同情費加羅的,有同情伯爵的,還有看笑話的,作曲家卓越的功力就表現在能把那麼多不同的戲劇音樂形象同時組織在一個音響協調、富有表情的音樂段落裡面,這就與我們的戲曲很不相同了。
⑤ 哪裡有唯佳版的《珊瑚頌》
我都沒聽過這個人
只曉得宋祖英等人的
⑥ 珊瑚頌畢宏偉是誰
畢宏偉,山西籍歌手,一曲《珊瑚頌》唱響大江南北。
《珊瑚頌》的曲式結構很簡單,句式結構也較工整,音樂具有很強的民族風味,優美深情的情緒。前奏有四小節,採用琶音引出主旋律。在A段結構中,節奏主要以大切分、十六分音符為主要特徵。
一共有四句話,前兩句話節奏完全相同,第三句話加人了裝飾音,在節奏上也略有變化,從而使整個旋律不顯得那麼呆板。在B段結構中,整個音樂一直是說話的感覺,句逗比較明顯。
調式、調性的民族風味依舊很濃郁,結尾再次強調一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一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已成為紅色經典之作。
⑦ 我需要一個卓依婷演唱的珊瑚頌曲譜要標明曲調的
貼吧裡面有一個貼子,好像叫「收集卓依婷演唱歌曲曲譜」這樣的,去「吧內搜索」一下吧,都是圖片,有沒有這首不確定,可以一試。
⑧ 《珊瑚頌》原唱是誰
珊瑚頌的原唱是趙雲卿。
《珊瑚頌》是由趙忠,鍾藝兵,林蔭梧,單文等作詞,胡士平,王錫仁作曲的一首樂曲,創作於作於20世紀60年代初,是歌劇《紅珊瑚》的主題曲。原唱趙雲卿,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一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已成為紅色經典之作。
歌曲鑒賞:
《珊瑚頌》的曲式結構很簡單,句式結構也較工整,音樂具有很強的民族風味,優美深情的情緒。前奏有四小節,採用琶音引出主旋律。在A段結構中,節奏主要以大切分、十六分音符為主要特徵。一共有四句話,前兩句話節奏完全相同,第三句話加人了裝飾音,在節奏上也略有變化,從而使整個旋律不顯得那麼呆板。
在B段結構中,整個音樂一直是說話的感覺,句逗比較明顯。調式、調性的民族風味依舊很濃郁,結尾再次強調一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一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已成為紅色經典之作。整個曲子的伴奏織體靈活多變,多處休止的巧妙運用,琶音的連用,柱式和弦的加入使整個音樂更完美。
⑨ 《珊瑚頌》歌曲背景介紹是什麼
創作背景:《珊瑚頌》出自歌劇《紅珊瑚》,創作於歌劇《紅珊瑚》劇本完成之後,集中體現了珊妹這個人物的精神面貌。歌劇《紅珊瑚》講述的是第三次國內戰爭的勝利階段中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一起解放沿海島嶼的一段故事。歌劇著重描寫了珊瑚島上一家漁民父女,在解放前期和當地漁民一起反抗封建漁霸和蔣介石匪幫的迫害,他們受盡了折磨,忍受著深重的苦難。
後來由於人民解放軍的一位參謀來島上偵查,及時組織群眾向反動統治者進行斗爭,他們經過艱苦的斗爭,終於配合人民解放軍的進軍,勝利完成解放沿海島嶼的任務。
歌劇揭示了漁民民不聊生的生活,同時表現了他們不畏強暴,敢於斗爭,盼望解放的心情,也深刻反映了人民解放軍是具有高度革命自覺性的軍隊,他們對人民解放事業懷有無限的忠誠,與人民群眾有著血肉不可分的密切關系。
社會影響:
《珊瑚頌》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這首歌曲的唱詞採用了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借贊美紅珊瑚來贊美漁家女珊妹。紅珊瑚,生長在深海之中,形似樹枝,骨質堅硬,顏色鮮麗,異常珍貴,唱詞贊美它形態俏麗如「一樹紅花」,光彩炙熱似「一團火焰」,品格剛毅,不怕風吹浪打,雲遮霧蓋。唱詞句句寫的是物,又句句寫的是人,達到人物合一,人物一體的境界。
唱詞的文學性和可唱性都好,既簡練,又豐富,既通俗,又高雅,不僅容易喚起曲作者的創作慾望,而且也為整個音樂打下了雅俗共賞的基調。其實雅俗共賞不僅是主題歌,也是整個格局所追求的目標。
⑩ 卓依婷 珊瑚頌 完整版 mp3
http://www.timizhuo.com/
這個是收錄她幾乎全部專輯的論壇,簡單注冊後進入「下載專區」。就可以下到她的歌了,都是mp3格式的(當然,也是完整版)
網上的免注冊就能下的版本基本都只有一半,不推薦(與其花費許多時間搜索,還不如注冊一次,以後還可以繼續下她的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