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曹操常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
一樓的回答很可愛O(∩_∩)O哈!
秦漢時期尚玄色,大致是一種黑里微微帶紅的顏色。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又以袍為貴,所以,以曹操後來的身份,大部分時候應該會穿玄色袍服。祭祀等重要場合會帶九旒冕冠,(就是電視里常常看到的,皇帝頭上,有十二排小珠子掛下來的冠,天子是十二旒,曹操是魏王,只有九旒)穿冕服,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
曹操是武將,行軍時應該會穿甲胄,漢代時鐵甲開始盛行,也是黑色為主。
至於日常,西周起,服飾的顏色就被分為正色和間色,重正輕間。青、赤、白、黑、黃五色為正色,其他不純的顏色則為間色,包括綠、紅、碧、紫、亞黃五種。所以,曹操日常也應該穿正色服飾。漢代朝服的服色有具體規定,一年四季按五時著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赤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至於黃色,是唐朝才開始被皇家大量運用,明清時才成為皇家專用色。
更早時候,天子也是穿玄色的
㈡ 曹操的成功絕非偶然,為何說大家看看他臨終的這兩句遺言,便可說明一切
曹操臨終前說的「分香賣履」四個字說明了曹操的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必然的結果。曹操生前的時候,權勢非常的大,他的功績也很多,但是他的一生受到了很多人的辱罵和贊揚。曹操不僅喜愛征戰四方,而且曹操還特別喜歡征服美女,跟隨曹操的女人特別多。曹操也對他們特別重情重義。
不僅如此,曹操還安排了宮中的女人,讓她們願意留下的留下,不願意留下的就自尋出路。曹操留下來的女人們只能住在銅雀台。而且只給留下香料來謀生,日常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負責,國家不能贍養。正是因為曹操的節儉和這個典故,讓後世人對曹操非常稱贊。曹操能夠做到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也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不平凡的人才會獲得成功。
㈢ 三國殺里曹操的原畫到底有多細節
三國殺中的原畫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大家細細玩味,特別是神將的原畫中更是充滿了細節。被大家熟知的神司馬懿的原畫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本期給大家重新審視神曹操的原畫,看看其中有哪些大家並沒有看懂的細節,如果發現了新大陸,別忘了給畫師點個贊哦!
最後就是整個原畫的姿勢,其實這樣囂張的姿勢是當年三國殺創始人K神的一張照片,而這張原畫也是根據這張照片而改編的,確實如此的坐姿很有梟雄的氣質!小夥伴還知道哪些曹操原畫的秘密呢?
㈤ 奸詐一生的曹操臨死前老實了,留下了哪4個傳頌至今的字
曹操,我國古代有名的軍事家,謀略家,乃至書法家。在曹操的筆下出了很多詩詞,其中最為出名的有《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除了詩詞之外,曹操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許就是一統中國北方,成功阻止匈奴、鮮卑等族入侵中原。曹操之所有能有如此大的手法,絕對不是吹出來的!在曹操年少時期,他便博覽群書,尤其對兵法更是愛不釋手,他通讀《孫子兵法》之後,又將孫子兵法靈活運用,並且記錄成《魏武注孫子》留傳於世。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鳥之將死其聲也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此話在劉備去世之前同樣講過!在曹操去世之前,他的做法也是人人點贊!曹操臨終之前,三番五次提倡薄葬,並且死後只穿當季衣服下葬,不要放金銀作為陪葬。不僅如此,他還對他的妃子婢妾和侍女做了單獨的交待:在吾死後,讓她們住在銅雀台,願意走的不準攔截,不願意走的,就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變賣成錢以作生活之用!對於曹操此舉,歷史上稱之為「分香賣履」,這個典故,雖然過去將近1800年,但至今仍然被世人所傳頌!
㈥ 一代梟雄曹操,遺囑為何全是婆婆媽媽的瑣碎事
遺囑,是交代身後事的書面證明,很多帝王將相的遺囑,都是指明發展方向安排接班人等。曹操的遺囑卻很任性,對於上面這些隻字不提,卻婆婆媽媽地安排了一些瑣碎事,如將士守孝幾天,妻妾把餘下的熏香分了不要浪費,沒事乾的妻妾可以編草鞋賣錢什麼的。
曹操卒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年六十六。我們先來看看曹操的遺囑:
夜裡感覺不太爽,喝了碗小米粥排汗,又喝了碗當歸湯,看來這是要回姥姥家了。我這個人,雖然英明神武,難免也有些做的不好的地方,你們別學。我死後,你們給我守孝15天,之後該幹嘛幹嘛,把我埋到鄴城西山崗上去陪西門豹就行了,也不用金銀珠寶陪葬了。
(下面開始花大篇幅安排後宮女人們了)我後宮的那些女人們都很能幹,我死後讓她們住在銅雀台吧,都幫我看好了別虧待。後面的話更加「婆婆媽媽」:餘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來祭祀,免得浪費。各房的女人閑著也是閑著,可以學著編絲帶、草鞋賣錢。
這是一個實際控制中原大地的梟雄的遺囑,剛看到的時小編甚至看到了山寨的假遺囑。但細讀,卻又覺得這也是古今帝王將相當中最人性、最坦率的一篇遺囑。坦誠了自己的過錯,也安排了身後事,這才接地氣。
後人對曹操遺言「分香賣履」頗多感慨。蒲松齡認為,曹操告別人世之際,眷戀伉儷之情,分其餘香作為紀念,囑咐賣履以保衣食無虞,未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曹操遺言只談家事,表明與其紅粉知己感情真摯深厚。
魯迅說:「當時的遺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後當葬於何處,或葬於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獨不然,他的遺令不但沒有依著格式,內容竟講到遺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樣處置等問題。」在魯迅看來,這份遺囑才是曹操真情流露。
世間凡塵皆往事,且看且珍惜!請關注頭條號凡塵往事,每日奉獻更多精彩原創!
㈦ 曹操的遺令中連"分香賣履」都講了,為何不提繼承大統之事
對於曹操死前的《遺令》歷來有各種解讀,但關於其中的"分香賣履」遺囑,人們多有共識,認為「所志止在兒女前」;「何者謂豪傑」……
總之,很多人評價曹操臨終嘮叨"分香賣履」有失英雄本色——「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我死後留下的香分給諸位夫人,不必拿來祭祀我。這些人沒什麼本事,可讓她們學做絲帶、鞋子的生計維持生活)。
曹丕最終成為太子,還因為他在賈詡等人的輔佐下,對曹操的考察中應對得當。曹操曾帶兵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文采奪目。曹丕只是哭拜不語,對父親的出征表示傷感。所以大家認為曹植只會玩嘴皮子,內心不誠。曹丕則更仁慈、真誠。
此後曹植違制乘車,在皇城宮道奔駛,從司馬門出城。曹操下令殺掉掌管宮門的公車令,曹植也因此失寵。同時,曹植的妻子衣著錦綉,曹操看見後以違反禁穿錦綉衣飾的規定,休回娘家並賜她自盡。至此曹丕全面勝出,曹操也完成了繼承人的考察。
3、死後的大事小情,曹操全有成熟考慮
生前位極人臣,被漢獻帝冊封為魏公,曹操還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盡管後世認為此舉是為更好控制漢獻帝。但當時漢獻帝早已成曹操掌上玩物,根本無須控制。曹操此舉純粹是為跟皇帝結親,把自己變成國丈,這個身份是秦漢以來人臣的無上榮光。
當孫權殺死關羽,擔心劉備報復,向曹操討好並派使者勸曹操當皇帝時,曹操回答:「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皇帝誰願意當誰當,我只想當好我的周文王。」以周文王為榜樣,曹操對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認知。
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早早規劃了死後的大事小情。臨死前的2年(建安二十三年),他對自己的墓地選址做了安排,下令把西門豹祠以西的高地劃為墓地,不再培土加高,也不封林種樹。此後再發《遺令》,其中就有"分香賣履」的安排。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66歲的曹操病逝於洛陽。第三次發布《遺令》,規定「因為天下未定,不要循古制給我治喪,安葬了我馬上脫掉喪服,投入正常事務中。在外領兵戍守的將領,不準離開駐守地。皇城的大小官吏也要盡職盡責。」
大事講完,曹操還不忘記發揮"分香賣履」的風格,格外加了一句:「裝殮時,給我穿平時的衣服即可,陪葬物里不準放金銀珠寶。」大事不忘,小情更不忘。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曹操將死,其言更真,這也是他終生的風格和為人。
知道了上述史實,對曹操的真實形象,是不是更加全面了?是不是感覺確實《三國演義》在深深誤導我們?是不是正如有些專家所說,為曹操平反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