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緬甸人穿什麼服裝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
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1)緬甸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緬甸人只有在極為正式的場合才會穿著西式的套裝、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絕大多數緬甸人都喜歡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緬甸男子的著裝通常為:上穿對襟無領長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縫制而成的類似於筒裙的沙籠,並且在正面用結子束好。
在他們的頭上,往往要裹上一塊素色的扎頭巾,名為「崗包」。緬甸婦女的著裝則大多是:上穿斜襟長袖短衫,內襯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長身筒裙,並且在側面束住,但不用腰帶。她們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門在外時大多還要披上一條彩色披巾。
緬甸婦女很愛梳成又高又光的發髻,並且對各種金首飾倍加青睞。在緬甸的一些地區,婦女以脖子細長為美。於是那裡的女孩子自小開始,便不斷地往脖子上面套銅環,以便促使自己變得頸長。
由於天氣炎熱之故,緬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襪,至多穿上一雙拖鞋罷了。緬甸的警察執行公務時頭戴鋼盔,婦女們臉頰上往往要塗上一塊用以裝飾的植物粉漿,人們不分男女老幼出門時大多挎上一隻布包。
女用筒裙與男用筒裙不同,常有一乍左右寬的黑色或紅色群腰,裙長也比男群長,穿時使裙底邊觸及腳面。赤足穿人字帶或其他各式拖鞋,也有穿高跟鞋鞋者。在正式場合則必穿料質較厚或精緻的長窄袖上衣,有的為表示更加鄭重則在上衣之上又加披各式紗巾或其他披巾。
著各種首飾,頭帶鮮花。不論年長年幼,不論居家出門,緬甸女性都喜歡在頭上戴鮮花。一般緬甸代表團出國訪問,男子往往在平時著西服,但逢對方接見、宴請等正式場合又換上了民族服裝。
緬族人的服飾與東南亞各國以及西南許多民族的服飾有不少相似之處,緬人的服飾在歷史的長河中先後曾有過不少的變化,但由於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都強調維護民族文化傳統,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現在仍較好地保持了它的古老傳統與主要特色。
B. 去緬甸旅遊的時候,那裡的美女怎麼都喜歡穿筒裙呢
世界上有很多個國家,而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然有著獨特的吸引人的魅力,自從實行了對外開放以後就有很多外國人到我國來旅遊學習,本來中國就是個開放的國家,很多其他國家沒有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在我們這里都可以看見。這些都是歷史文明的發展結果,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非常驕傲的。
緬甸人的生活大多數都是貧窮,有錢人家也不多,但是他們的民族特色還是非常明顯的。
C. 在緬甸為什麼男女老少都是穿裙子
在大部分人眼中,女性穿裙子,男性穿褲子,才是正常的。走在街上,男性穿裙子的回頭率是100%。甚至於,很多人認為,男性穿裙子比較娘,不夠有男子氣概。不過,每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在一些國家,男性穿裙子是很正常的行為,並不會受到歧視。比方說,在緬甸,男女老少都習慣穿裙子。為什麼緬甸人都穿裙子?
因為種種原因,幾百年前,緬甸人習慣於穿裙子。這一習慣,流傳至今。盡管如今的緬甸人穿得起褲子,卻更習慣於穿“筒裙”。拋開偏見,男性穿“筒裙”,也挺好看的。
D. 緬甸人都不穿名牌衣服嗎那麼,名牌衣服在緬甸豈不是沒市場了連阿迪耐克都沒戲了
只是文化不同。或是時機未到。更確切的說,應該結合當地文化,設計出有特色的服裝。
E. 為什麼緬甸的男女老少都不穿褲子
在凡人看來,女人穿裙子是不奇怪的,漢子穿裙子在全球也不算稀罕。當你看到天下高低的男女老幼,豈論是當官的照樣平民庶民都穿戴裙子。就連總統訪問本國高朋也穿戴裙子的時刻,就會感到稀罕了。本來,東南亞地域氣象異常酷熱,緬甸人為了風涼,分外愛好穿裙子、穿拖鞋。漢子的裙子是叫「籠基」,女人的筒裙叫「特敏」。這是緬甸人出行的尺度設置裝備擺設,不管男女老幼都是如許。因此說,緬甸是一個男女都不穿褲子的國家,而這一風俗與諸葛亮有著親密的干係。
聽說諸葛亮昔時平定東北邊境戰亂以後,一方面號令國民墾荒種地,成長臨盆;另一方面體察民情,撫慰庶民。當他看到本地很多庶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有人還用芭蕉葉圍擋在腰部。
看到此情此景,諸葛亮溘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里如斯酷熱,而本身身上這長而寬大的袖子也沒什麼用。因而就把本身衣服上那寬大的左袖撕上去,讓一個漢子圍在腰上;又把右袖也撕上去,讓一個女人圍在腰上,用以遮羞。
漢子和女人穿好犒賞的打扮後,諸葛亮看了異常滿足,說:「不錯!不錯!」而本地庶民還認為他們圍在腰上的器械就叫「不錯」,便如斯謠傳了上去。在緬語中「籠基」亦稱為「伯梭」,發音和漢語中的「不錯」千篇一律。而這類輕易製造,又經濟實惠的「伯梭」就如許垂垂傳播開來,如今曾經成為緬甸國民最流行的傳統打扮了。
經由過程察看,「籠基」和「特敏」製造非常簡略,就是將一塊長方形的布,縫成筒狀套在身材表面,在腰前打個結就行了。既不消擔憂會裸露隱衷,又能在分歧的場所變更出分歧的外型,可長可短、伸縮自若。所分歧的是,漢子的是在腹部打結,女人的在腰側打結。一樣平常情況下,穿「籠基」的漢子們都不穿內褲,剛開始我還不相信,但在蒲甘旁觀熱氣球比賽的時刻,曾瞥見一名老兄收拾「隆基」時,不小心露出了屁股,總算得到了證明。聽說,只要官場上的漢子才穿內褲,究竟是真是假,也無奈考據。
本日的緬甸人對諸葛亮仍然頂禮膜拜。每一年11月的點燈節,小孩兒小孩都邑在薄暮時候,撲滅五光十色的「孔明燈」,瞻仰為本身和家人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