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繪畫教案《花兒朵朵開》塗色
設計背景 這是一節數學常規活動,為了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濃厚,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結合了季節、歌曲、游戲等因素,讓孩子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季節的特徵,掌握學習內容。 活動目標 1. 鞏固5以內數的認數、數數以及按數取物。 2.根據數學規則做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5以內數的認數、數數以及按數取物 難點:根據數學規則做游戲 活動准備 花園圖片一張,花園中動植物相應數量的數字卡,夾子每人4—5個,每人一張圓形操作紙,上面寫有1到5。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室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呢?(春天)那麼春天的時候有什麼特徵?(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天氣變暖····)哎呀,看,小蝴蝶也飛來了呢(出示蝴蝶指偶,貼在手上)小蝴蝶說,要帶小四班的寶寶們去看看春天的花園,你們想不想去?那你們就唱著小蝴蝶的歌跟它一起去看看吧!(幼兒唱歌曲蝴蝶,隨教師進入活動室) (二)、觀察圖片 出示花園圖片,請幼兒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看到的動植物及數量。 幼兒說出後一一出示數字卡。 (三)拼拼擺擺 1、花園里的花多美啊,它們也想來和你們做游戲,你們歡迎它們嗎? 2、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張操作紙、5個夾子。 3、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幫花心們開出美麗的花瓣,如果花心上寫著3,說明它是三瓣花,請你幫它插上三片花瓣。如果花心上寫著4,說明它是4瓣花,那麼就要插上四片花瓣。 4、幼兒操作手工紙或夾子。 5、讓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告訴對方自己花瓣的數量,同時也讓對方幫助檢查自己的對不對。 (四)、游戲:《馬蘭開花》教師念兒歌,孩子跟隨老師在活動室內拍手,念完兒歌時按照老師的要求「開花」,如老師說開3朵花,則三個孩子抱成團。 (五)、游戲搭火車。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搭出有相應車廂節數的火車。 (六)、結束活動:小朋友,我們一起坐上火車去看看春天還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吧。帶幼兒唱歌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從活動中看到孩子對教學內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環節已經反映出來,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們也玩得非常開心,在今後的課程中,還應該更多的以游戲形式來組織才符合孩子的興趣,但是在活動中,老師說的過多,今後的教學要放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自己探索。
『貳』 小班繪畫需要掌握些什麼
孩子的認知階段所表現的不同興趣是非常值得認可的,但是具體畫什麼東西怎麼畫還是應該按階段跟據孩子自身的興趣來。千萬別讓孩子從小學素描。掌握造型基礎結構啥的。那樣孩子就廢了,抹殺孩子的想像力。
其實讓孩子學繪畫如果家長自己不是很懂的話得先明白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畫畫。有可能覺得畫畫時素質教育。現在一看電視提素質教育就是畫畫,弄個樂器。如果是畫畫我也經常聽到別人對畫的東西的評價是「像」。。。這是個很可悲的評價,如果畫畫表現為畫的一模一樣那麼畫畫的人就是個肉制列印機。現在計算機科技很發達了。不用人做列印機,讓人做照相機那是照相機沒發明之前的事了。所以要是跟畫畫有點關系的素質,就是教給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方法,對事物的認識。自己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如何表達。等等這些對世界的認識方面的東西。可能說簡單了,審美倆字也許能包括把。這才是核心的。之前看了一個科學家做的實驗,一個盒子有個洞,有一根棍,洞里有個吃的,用棍伸進去就能撈出來。。。科學家分別給猩猩和孩子做示範。示範是先敲一下盒子,然後再伸進洞把吃的撈出來,小孩子是完全照示範一步一步做的,而猩猩是直接撈吃的。這就是認知方式的區別。人的認知其實就是這樣的。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把孩子培養成聽話,按部就班不考慮做事方式方法,不思考為什麼。。。還是鍛煉孩子自己去思考。。。。其實zy網友的回答已經很具體了。按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進行引導和啟發,才是最關鍵的,家長其實也要學會如何欣賞。畫畫這個東西就是個感性的東西。沒有標准。所以也不存在畫的好不好。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那就只存在像不像。素描初學的話是個很理性的東西,可以說是個技術技巧。不是孩子學的東西,從小就學未必比十幾歲再學就能畫的好多少。這種例子我身邊多的是。。。我都經常為二十年的素描訓練給我的想像力上帶來的抹殺苦惱不已。。。。
『叄』 幼兒園小班第一節美術課,應該學點什麼急
1、學慣用點、線以及點線的組合,繪畫表現太陽的光芒。
2、通過欣賞教師的范畫、遷移已有的點線經驗,豐富點、線的多樣性。
3、感受自由創作的快樂。
引導幼兒思考。
①教師:今天我們都要來設計一個太陽。畫太陽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②教師:你想邀請點點、線線還是點線一起來做太陽的光芒呢?
③教師:你想用什麼樣的點點(線線)呢?
教師在引導幼兒思考的時候,可以通過追問的方式,如「你想用什麼樣的點(線)」調動幼兒已有的點、線經驗,為後期的創作打下基礎。
(3)小班簡單畫畫圖片擴展閱讀
小班幼兒美術以培養幼兒的感官能力,特別是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為主,豐富幼兒頭腦中的形象積累,讓孩子多聽、多看、多記,強化幼兒的形象記憶。
在教學中以系統的形象思維訓練為主要內容,以繪畫為手段,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與各學科有機配合,在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勇於獨創、有豐富感情、有審美情趣及良好個性品質、更聰明的一代是創造思維教學法的最終目標。
『肆』 幼兒園小班美術畫畫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畫烏龜。
2.通過動手畫,回憶生活中或電視中看到過烏龜的樣子,讓孩子講個關於烏龜的故事,使得孩子能得到感知覺-記憶-思維的發展。
【活動准備】白紙、鉛筆、「忍者神龜」的小木偶
【活動過程】
一、拿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導入活動)
我:認識這個小木偶嗎?
凱凱:不認識?
我:你再仔細看看,這個小木偶長的什麼樣子啊?
凱凱:有點,。。。。。。像烏龜哦,
我:對了,凱凱真聰明!
二、指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引出主題)
我:那麼凱凱,有見過烏龜嗎?
凱凱:有見過的,在海南經常有看到的。電視里也有見過的。
我:你記得烏龜的樣子嗎?
凱凱:恩,記得一點點。。。(停頓、思考)。。。好像是綠色的,貝殼很硬,脖子。。。
脖子。。。
我:脖子,怎麼樣的?是不是伸縮的啊!(引導性)
凱凱:對的。還一動一動的哦。
我:那我們一起畫一個烏龜吧。看阿姨畫的和凱凱畫的哪裡不一樣,好嗎?
凱凱:好的。(跑進房間拿畫筆)
三、畫畫(體驗過程,分享過程)
凱凱:阿姨,我畫好了。(畫了四個小圓圈,一個稍微大點的圓圈。)
我:那凱凱能給阿姨講講,凱凱畫的烏龜有什麼特別的呢?
凱凱:這是烏龜媽媽,身邊是它的寶寶。它的寶寶餓了,要吃「奶」。
我:(笑著)原來凱凱畫了個偉大的烏龜媽媽啊!
四、小結(分享經驗)
我:凱凱看看阿姨畫的,(指著畫)這是烏龜的頭部、堅硬的貝殼、還有小腳。
這個啊,是烏龜爸爸,現在啊,要找凱凱畫的烏龜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啦!
凱凱:哈哈。。。
分析:
(1)3-4歲幼兒最容易掌握的顏色中,就包括綠色,這很容易的使孩子從顏色視覺上得到認識;然後用很直觀性的圖案來表達情感,如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
(2)幼兒記憶中的內容種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3-4歲幼兒的記憶處於記憶中的再認階段,在腦海中會有粗略的印象,也即是以形象記憶為主。
(3)思維是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為中心來考慮問題,用簡單的圖案講述一個不簡單的故事。
『伍』 小班美術應該畫哪些東西
畫一些簡單的動物和植物,最好讓孩子自由發揮,也可以買一些填色的,讓孩子對顏色搭配能有所想法
『陸』 小班美術適合畫什麼好
普通塗鴉就可以了,畫一些小動物。塗色活動是幼兒美術教學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環節。它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顏色,同時也幫助幼兒開始運用顏色,是繪畫教學的開始。
『柒』 絢爛煙花小班塗塗畫畫玩玩上的
小班繪畫活動設計:塗塗畫畫
理解塗鴉:小班孩子的繪畫水平是什麼?大多能畫流暢的直線;能控制住腕部肌肉畫短線;大多小朋友能繞線圈,但終點不封閉;有的小朋友開始能畫封閉的圓;他們不是先有畫的目標,而是在畫的過程中看到什麼或者聯想大什麼,然後他會告訴那是什麼,事物的命名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在這種過程中,孩子往往還帶有動作的愉悅性。我們往往把孩子的這種狀態表述為塗鴉狀態。
正因為孩子的這種狀態,我們常常會在小班設立自由塗鴉的活動。小班這次美術活動《塗塗畫畫》就是如此。看到活動我就彷彿看到小朋友的狀態:有小朋友無從下手;有小朋友拿油畫棒興奮地亂塗,完全是動作帶來的興奮狀態。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洞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狀態和現象。事實上,個人塗鴉和集體塗鴉是兩回事。個人塗鴉往往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去塗鴉,盡管這種主動的意識在孩子腦海里還不夠明確和清晰,但孩子確實是帶著一種真實的渴望去塗鴉,或許跟剛才的游戲有關,或者跟剛才的說話有關,從動作和情緒上,孩子是帶著一定的需要去的。然後我們去判斷分析他塗鴉的過程和作品定性為塗鴉。而集體塗鴉,卻是被動的,孩子被一下子投放到要求他們塗鴉的狀態中,孩子一定是懵懂茫然的。所以,我覺得進入小班的孩子,開始過集體生活,而且是大班額的集體生活,在孩子不可能也不允許有多少個性化表達和生活的狀況下,這樣的集體繪畫活動,需要給孩子一個命題。關鍵是這個命題如何適應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年齡階段水平。
來到班級的路上,腦海里一直出現以前小班一次美術活動的孩子作品:孩子用各色油畫棒開火車,一條條直直的火車線從紙的這頭開到那頭,最後呈現的塗鴉作品很有節奏美和色彩的旋律美。我決定和孩子一起開火車。這樣的游戲是小班孩子喜歡的游戲,而往往小班孩子在繪畫時更帶有游戲說話和呈現的性質,而且通過這樣的開火車游戲,帶來的作品會讓孩子感覺到其中的美。
於是我事先在黑板上用白紙粘成了一張大白紙,在大白紙上開火車,才有一種大氣和自由。
認識他們,唱《星星睡了》,依然是和其他班小朋友一樣驚訝傾聽的表情,醒來、刷牙、洗臉、吃早飯,上幼兒園,互相問好!小班孩子百玩不膩的假裝想像游戲。上幼兒園了,開始開火車了,臨時自編「開啊開火車,開呀開火車,嗚——」,臨時想問問他們想開到哪裡去,有孩子居然說想開過海安去,好我們就開到海安去。有節奏的「開啊開火車,開啊開火車」往往能幫助老師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節奏當中形成一種凝聚和團結。「我想開到南通去。」「我想開到北京去。」「我想開到合肥去。」「我想開到青島去。」「我想開到如皋去。」……這些小傢伙懂得的地名居然挺多的。
於是我們開始用油畫棒來開火車,我居然犯了老錯誤,問孩子請不請油畫棒來開火車,有孩子說不請,恩,是一群不那麼順性的傢伙哦!立馬後悔問這樣的問題,應該簡單直接地出示油畫棒的。
「我們要開過哪裡去?」「海安。」「好,我們就先去海安,哦!去海安的一輛紅色的火車。」我拿了一隻紅色的油畫棒在紙上開起了火車,「海安到了。」我臨時自然就畫了一個圓圈,表示一個地方到了。「還想去哪裡啊?」「哦,這是一輛藍色的火車。」接著剛才的圓圈繼續畫藍色的線條,「哦,北京比較遠啊!要拐彎了!」線條開始拐彎……
「我要去西安。」「好啊,我發紙給你們開火車吧!」
孩子開始游戲塗鴉。火車到了一個地方,停止,畫一個圓圈表示到站了,這對小班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做到,因為,一條直線停止,這樣的控制很容易;畫一個圓圈收筆封口,一些孩子能做到,一些孩子會有些偏頗;再從這個圓圈開始畫線,就需要一些努力了,對於這點孩子可以自行其是。
從孩子的作品看來如分析那樣:很多孩子都在紙面上開火車,一部分孩子火車到站後,畫了一個封閉的圓圈作為站點;一部分孩子的圓圈是跛的,兩頭對不到,所以圓是缺口的;更多的孩子是序列排列的,一列火車到站後有一個站點,然後從與這列火車平行處起筆畫另外一列火車,每個火車線路之間是平行的,終點有個站;一部分孩子只是在開火車,紙面上有很多火車的軌跡……
在藝術活動中,使用工具最終都是為了服務於藝術的表達。那麼如何使用工具本身也是一種探索。至於使用錯誤本身不是教師事先給予預防,而是在使用過程中有了這樣的錯誤方式,或者是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有這樣錯誤行為(比如畫在桌子上)的端倪,給予個別教育或適宜的集體教育。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教師要注意的是自己負面強化給孩子的暗示。
所謂塗鴉,並不是讓隨便孩子亂塗亂畫,而是在孩子作畫的過程中,遵循孩子邊畫邊游戲、邊畫邊描述畫面內容的這種年齡階段繪畫特點和繪畫水平。
附原活動方案:
塗塗畫畫(美術)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繪畫工具油畫棒,嘗試用油畫棒塗鴉。
2. 學習抓握油畫棒的正確方法。
3. 激發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准備:
油畫棒若干 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4. 老師隨意繪畫,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會跳舞的筆寶寶,你們看:
師用油畫棒隨意地畫出小雞、小花、小草等,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畫完,讓幼兒筆寶寶跳呀跳,跳出了什麼東西?
你們想讓筆寶寶學跳舞嗎?
5. 交代塗鴉要求,幼兒學習握筆。
·筆寶寶說:小朋友,要想讓我們跳舞,必須先學會握筆,你看,筆應該這樣握。
·幼兒練習握筆。
·筆寶寶:我只喜歡在白紙上跳舞,不喜歡在桌子上亂跳。如果在桌子上亂跳會把桌子弄臟的,這樣,你們的桌子就會變臟。
6. 幼兒塗鴉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幼兒塗鴉練習,看看你的筆寶寶跳的什麼舞?
幼兒作畫,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繪畫姿勢、方法。
7. 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組織幼兒欣賞,說說筆寶寶跳的是什麼舞?
三。兒園小班塗鴉教案目標
1.描述自己畫的什麼
2.嘗試用粉筆在戶外空地上塗鴉。
3. 談談小朋友都畫了什麼
幼兒園小班塗鴉教案過程
1. 帶幼兒在園內觀察幼兒園的景物。
2. 幼兒自由塗鴉。
3. 欣賞塗鴉作品。
小班塗鴉教案建議
1.用粉筆畫畫要提醒幼兒拿粉筆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時注意培養不亂畫的習慣,在指定的地方畫。
3.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繪畫環境
4.要有明確的活動意識,就是為了孩子塗鴉,並且在適當的地方塗鴉。
『捌』 小班小朋友一般畫畫最好畫些什麼好呢
小房子,小女孩,小動物等
『玖』 幼兒園小班小朋友畫開車時需要注意些什麼的圖畫
讓小朋友用最簡單的線條,描繪出心目中的汽車就可以了。
美術對於兒童和成人的意義不完全相同,美術常常是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每一個人都有表現自我和與人交流的需要,在幼兒尚不能自如的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時,他們就會運用其他一些符號來表現自我,美術就是這些符號中的一種。
兒童對於繪畫的理解與大人是不一樣的,讓小班幼兒能夠輕松自主的學畫有助於提高孩子對繪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