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戰畫 超簡單的
蔣兆和《流民圖》林夫木刻版畫《全國抗戰》
㈡ 抗戰70周年手抄報簡單簡單小學六年級
昨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的待旦在筆記本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著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今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替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託,發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犧牲。
看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叫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頭看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待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凡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如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察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賴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㈢ 抗戰勝利70周年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怎麼畫
可以以閱兵為主題進行。左下角是盧溝橋,士兵和步槍,右上角是天安門,方隊和導彈。
㈣ 愛國主義的繪畫作品
徐悲鴻的奔馬圖,畫於194幾年,抗戰時期
㈤ 抗戰70周年放牛英雄王二小事跡小學生兒童四幅畫繪畫作品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㈥ 畫關於抗日的簡單畫有哪些 圖片
簡單的草圖
㈦ 學校里要出關於抗戰的黑板報,我想找一些好看的漫畫版的軍人圖片,到時候我要畫到黑板報上的,不要賣萌圖
http://www.nen.com.cn/72340211475939328/20041114/275232.jpg
http://www.zg1929.com/uploads/allimg/110519/21-11051ZU041496.jpg
㈧ 關於愛國的畫有哪些
1、《夢縈釣魚島》
《夢縈釣魚島》是幅主題山水畫。其作者是著名國畫家洪潮。該畫創作於日本部分別有用心的政客掀起「購買釣魚島」的鬧劇之時,該作品面世之時,就被關注者廣泛傳播。
此畫畫面色調濃重壯烈,畫風雄渾浩瀚,感情濃郁。2012年12月2日,在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前奧運冠軍田亮以150萬的高價標得《夢縈釣魚島》一畫。
2、《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於1930年完成的這幅油畫取材於《史記》,內容是講漢高祖劉邦欲招降原齊國的後裔田橫,詔令說:田橫來投降,便可封王侯,如不來就將出兵消滅他和他的五百名部下。
為保存五百人的生命,田橫選擇去見漢高祖,但最終在離洛陽不遠的地方自刎,遺囑命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漢高祖。高祖用王禮葬田橫,又封同來的兩人為都尉,但兩人都自殺了。
漢高祖去招降田橫的五百人,五百人集體自殺,無一投降。此幅畫表現的是田橫與眾人告別的情景。
3、《愚公移山》
徐悲鴻先生曾畫過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1940年左右抗戰時期創作的。當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1939至1940年,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徐悲鴻赴印度舉辦畫展宣傳抗日,這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油畫寫生,但最重要的成果是這幅《愚公移山》。
4、《八駿圖》
徐悲鴻筆下的馬,或奔或躍,或長嘶或低鳴,千姿百態,卓然不群。而也正是因為徐悲鴻,其將中國傳統國畫創造引向國際,一幅幅令人驚艷的奔馬圖,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畫的美麗之處
5、《千里江山圖》
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夢縈釣魚島》
參考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館官網——《田橫五百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愚公移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駿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千里江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