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43年蘇軍大換裝服裝到底有什麼改變
1943年1月15日,蘇軍重新恢復 了傳統俄羅斯軍隊式樣的肩章,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部隊官兵和全體蘇聯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這次軍銜制度改革以及對徽章佩戴的相關規定,奠定了此後40多 年蘇聯軍服識別體系的基礎。
與此相配套的1943型軍服取代了早期的1935型軍服,其形式借鑒了沙俄軍服的傳統式樣,在面料和軍銜、軍兵種標記等方面有較大改進,其中最明顯的是以 軍銜肩章代替了軍銜領章。第一批下發的肩章是用戰前的布料製作的,質地精良;後期的則是卡其布製作的。肩章底板、鑲邊的顏色和寬窄,以及肩章上縱橫紋杠的 條數、寬窄和顏色都根據軍兵種不同和軍銜高低而互有區別,軍法、軍醫等少數勤務兵種採用只有普通肩章2/3寬的窄肩章。普通肩章一頭為尖頭,而將官肩章一 頭為等腰梯形。在尖頭或梯形一端一般綴有軍兵種標記,但在前線,因為保密或其他原因,軍官們往往會將肩章上的軍兵種標記取下。
因為取消了領章,1943型軍常服和套頭式軍便服都改為立領式,在領口處設置了兩枚紐扣,原先與立領式軍服配套下發的受到廣泛批評的賽璐珞制襯領也被取消 了。套頭服的顏色是橄欖綠色或棕褐色,前側開口處仍然是3枚紐扣。軍常服為單排5枚紐扣,胸袋為外露式、帶有翻蓋,其上有豎直的裝飾條,袖口處有鑲邊。軍 官大檐帽也更加精緻,如空軍軍官帽上除了帽徽外,在帽瓦前方正中還綉有帶飛翼的五星圖案。即使是在軍棉衣上也可以佩戴肩章,這種棉衣是 1941年開始下發給紅軍官兵的,但到1943年以後才普遍穿著。這種棉衣分為棉上衣和棉褲兩部分,有些部隊還有棉背心。這種棉衣的最大特點就是表面被數 十道加強縫線分成很多豎條,其作用是避免棉衣的局部破損繼續擴大(抗美援朝期間我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也使用過類似的棉衣)。棉上衣為無領式,按領口式樣 可分為多個品種,但沒有胸袋,只在下擺有兩個口袋。為避免棉褲過早損壞,外面一般穿有罩褲。隨著戰爭形勢的逐步好轉,特別是根據援助法案,美、英和加拿大 等盟國向蘇聯提供了從飛機、汽車到罐頭和方糖等大量軍用物資,有相當一部分蘇聯軍服特別是專業服裝是在後兩個國家生產的。這一期間,紅軍還為軍官配發了呢 質的大衣式風衣;飛行員的飛行服逐漸改為羊皮質地的;機械化部隊和海軍艦艇部隊也裝備了防雨風衣,防雨風衣是帆布材質,表面覆有一層防水橡膠;步兵則配發 了保護色的套頭式防雨斗篷,這種斗篷兩側有開口,以便雙手伸出操縱武器,但數量不多,很多人還得依靠雨衣甚至是帆布在雨中行軍或睡覺。
戰爭期間的空軍女飛行員們,軍服基本上是套頭式短上衣、短裙和皮靴的統一模式
⑵ 蘇聯女兵穿裙子打仗,被俘後死亡率達到100%,這是為何
死亡率高和她們穿裙子沒有關系,女兵被俘虜之後會被當成洩慾的工具,所以下場很慘。說到二戰,就會想到他們的女兵,為什麼二戰會有那麼多的女兵呢,原來蘇聯在二戰之前被德國打的很慘,人力方面可謂是損失慘重,但是想要增加兵力,並不是說想要就能馬上就有的,因為男兵的真的太少太少了,後來沒辦法,他們只能招收女兵。
因為,在這之前她們沒有穿褲子這一說,平時都是穿裙子的,她們眼裡穿褲子就是很另類很怪異,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穿褲子才開始流行起來,人們才慢慢接受穿褲子,所以才會有記載說她們穿裙子上戰場,雖然最後她們作戰英勇,但是也還免不了部分人被俘虜,德軍當時手段是非常的殘暴,把女兵抓到之後就把她們淪為洩慾的工具,不僅如此,之後還會遭到十分殘忍的殺害,所以大部分人都無法承受這種傷害就死去了,想想真是可憐萬分啊。
⑶ 蘇聯女兵上陣殺敵時,為什麼始終要穿短裙而不是軍褲
說到女兵,想必大家都會感到很新奇吧。自古代以來,女兵逐漸在各國軍隊中嶄露頭角,不過一般都是擔任醫療兵、通信兵等輕松的角色,由於體力方面跟不上男性,所以女兵們很少被分配作為步兵。不過在戰斗過程中,由於國家兵力非常緊張,然而女兵們也會沖上戰場保衛祖國。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二戰時期的蘇聯女兵。
二戰前期,蘇聯被外國打的頭破血流,但那會由於國家實力雄厚暫且沒有招收女兵。戰爭後期,由於戰線太長,蘇聯兵源不足,蘇聯首領開始決定招兵買馬,女士也可參加報名,為國捐軀。女兵們穿裙子上陣殺敵,不僅是因為裙子有多好看,更是因為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
⑷ 蘇聯女兵穿裙子作戰,明知道這樣容易丟掉性命,為何還要這么穿
蘇聯女兵穿裙子作戰是因為在當時蘇聯的風俗習慣。如果不穿裙子會被其他人當成異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女兵才穿著裙子上戰場作戰。而且蘇聯女兵並不是穿著裙子作戰,會更容易丟掉性命。他們在戰場上其實戰鬥力是非常生猛的。有些厲害的女兵戰鬥力比男兵還要強。但是因為世俗的觀點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穿裙子上了戰場。
她們在戰場的戰鬥力非常生猛。有些勇猛的女兵戰鬥力比男兵還要厲害,甚至還能一個打幾個。除了戰鬥力驚人,她們還長得非常漂亮,而且還是統一穿裙子打仗的。你想像一支80萬人的女兵,還穿著裙子是何等壯觀的風景,可在生死對敵的戰場上,相信的德軍也沒有閑工夫看美女,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小命不保。
其實蘇聯女兵穿裙子和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蘇聯女子在平時都是穿裙子的,要是不穿裙子會被其他人當成異類。於是她們把這個風俗帶到了戰場上,才有人蘇聯的裙子女兵的壯觀風景。
⑸ 被俘後死亡率高達100%,蘇聯女兵為什麼穿裙子上戰場
戰爭是全人類的悲哀,它不僅僅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而且這些痛苦並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退,更多的是轉化為心靈的傷痛,這些深受戰爭摧殘的人們也會被歷史所銘記。所以在二戰中,不僅僅是有男兵為國效力,還有很多的女兵同樣也加入了戰爭。
當時的蘇聯女兵雖然穿著裙子投入戰斗,但是作戰能力卻並不比男性差,無論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還是攻克柏林等重大戰役中,英勇無畏的她們,讓全世界對蘇聯女性刮目相看!1942年戰爭進入白熱化,女兵的作用充分顯示了出來,一支有1000多名射擊院校畢業的女兵,在一次戰斗中擊斃1.2萬余德國入侵者。
⑹ 蘇聯女兵上陣殺敵時,為何始終要穿短裙而非軍褲
在二戰時期,因為戰事之大,所以世界上的各國都是主動或者被動的卷進了這場戰爭。蘇聯作為當時的大國,也是捲入了戰爭之中,當時的蘇聯女兵上場殺敵時,都是穿短裙而不是軍褲,因為當時的思想束縛是如此。
其實當時世界各國的女性地位普遍較低,蘇聯的男權主義尤為嚴重,在蘇聯男性眼中,讓女兵上戰場已經是天大的思想突破了,想讓她們與男兵享有同樣待遇並穿著男性軍服上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女兵必須穿著女裝作戰。而且裙裝一向是蘇聯女性的傳統服飾,在蘇聯人的普遍觀念中,女性穿褲子是一種極為不雅的舉動。所以由於習俗習慣以及思想束縛,蘇聯女兵們不得不穿著軍裙作戰,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女兵們依舊要穿著軍裙。
⑺ 二戰時80萬蘇聯女兵上戰場不穿褲子而穿裙子究竟為何
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女子是不能上戰場的,因為女子的戰鬥力往往比不上男子,但是在二戰時期,蘇聯有80萬女兵上戰場奮勇殺敵,而且她們在戰場上的表現一點都不男子差。同時,有許多網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蘇聯的女兵上戰場居然都是穿著裙子上戰場的。
要知道,能夠有勇氣上戰場保家衛國的女人,這些女人的心裡一定有著對祖國的熱愛,那麼她們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在乎自己名譽的,於是,有網友認為,蘇聯二戰時期的80萬女兵大多都穿著裙子上戰場也並非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當然,上述只是網友的分析,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不妨提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