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最簡單的山石圖片

最簡單的山石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05 16:07:17

① 美國總統山在(=@__@=)哪裡地理位置最好是圖片。

石刻山——拉什莫爾山(MountRushmore)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黑山地區,有一座拉什莫爾山,山高1800多米,刻有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林肯4個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孔高18米,鼻子有6米長。4個巨像如同從山中長出來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與周圍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形成了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有20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到此來領略巨像的風采。山上的雕像凝視著遠處布萊克山區的鄉村。與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或者埃及古薩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這類成百上千年前的雕像不一樣,拉什莫爾山雕像是20世紀相對現代的傑作,因為它們僅僅雕刻於1927年—1941年間。雕像定位:北緯43°52′44.20〃西經103°27′35.36〃拉什莫爾山位於南達科他州的西部,花崗岩的一面山體上雕有四位美國總統的頭像,他們是華盛頓(1732—1799)、傑斐遜(1743—1826)、林肯(1809—1865)和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這個高18米的作品是雕塑家古松·博格勒姆1927年開始,1941年完成的,1942年對外開放。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1885年,美國紐約的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CharlesE.Rushmore)空軍一號正在飛越拉什莫爾山

將其在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BlackHills)所擁有的礦山附近的一座花崗岩山以其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這就是拉什莫爾山名字的來由。數十年後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後,拉什莫爾還曾捐助了5,000美元。在拉什莫爾山上建造雕塑的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們前來布拉克山地區旅遊,然而這個建造計劃卻引發了美國國會和時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Coolidge)之間曠日持久的爭論。最終,建造計劃獲得了國會的批准。整個工程的建設於1927年開始,並於1941年宣告完成。時至今日,拉什莫爾山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的象徵。同時,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山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

編輯本段雕像的歷史

拉什莫爾山的巨像可以說是20世紀人類雕刻藝術的傑作,它是由美國著名的藝術家夏茲昂·波格隆創作的。1927年,柯立芝總統宣布將拉什莫爾山辟為國家紀念場,雕刻工程也同時開始。當時,波格隆已經年過六旬,但是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這項空前的藝術巨制上拉什莫爾山

,整個工程由於資金和天氣等原因時斷時開。1941年,當工程臨近完成的時候,波格隆這位藝術大師與世長辭了,他的兒子林肯繼承父業,終於在1941年底完成了這項令世界矚目的工程。拉什莫爾山上的4個巨人雕像,生動地刻劃出了4位總統的形像特徵與神態。華盛頓像是一座胸像,頭部是圓雕,從衣領部分開始向浮雕過渡,左邊的衣領轉成浮雕線刻,保留了原來的山形,右邊衣領刻成浮雕,肩部和胸部因山形而粗刻,因此整個雕像頭部五官形象突出,清晰而集中,只見華盛頓安詳地望著遠方,口緊閉著,眉宇略鎖,顯露出嚴肅而又堅決的表情,彷彿對勝利充滿了信心。華盛頓肖像是4個巨人肖像中唯一的胸像,其餘3人只雕出了頭部形象。在華盛頓雕像的右邊是傑斐遜雕像。傑斐遜是著名的《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雕像突出了他作為美國民族和民主革命先驅者的風采和智慧,他的頭發彎曲,前額突出,雙眼炯炯有神,頭部微仰,嘴角微抿,從悠閑當中透露出果敢和堅強。羅斯福雕像位於傑斐遜雕像之右,他與林肯的雕像只刻了臉部,腦後與石山連在一起,頸與胸部均未刻出。羅斯福頭像下頜略收,唇上短髭粗而濃,雙目深陷,兩眉緊鎖,面部稜角分明,戴一副秀麗的眼鏡,與華盛頓與傑斐遜剛毅的造型形成鮮明的對比。4座雕像的最右邊一位是林肯,這位深受美國黑人和下層人民愛戴的偉人言行一致,雕像突出了他嚴肅、認真的性格特徵。這組巨型雕像既突出了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又巧妙地組合在一個統一的構圖之中。如果按照年代排列,羅斯福應該排在林肯之後,但是出於藝術上的考慮,把羅斯福放在林肯的左邊使它與兩旁的雕像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4座雕像的面部雖然不朝向一個焦點,但是他們都看著遠方,而且排列在相同的高度,左邊3座雕像頸項以下的橫線都是連貫的,隱去了3人的胸肩,彼此融為一體,有機地統一起來,加強了雕像間形與神的聯系。拉什莫爾山的石刻構圖,曾經多次改動,主要原因是山石內層的花崗岩有裂縫或瑕疵。由於在外表很難發現內層的岩石情況,所以刻到內層時只好改變構圖。1930年7月4日,華盛頓像首先完成,接下來在刻傑斐遜像時遇到了很大麻煩,刻像的位置一再改變,直到1936年8月30日才落成。此後,1937年9月17日林肯石雕像完成,1939年7月2日羅斯福石雕像完成。在整個工程中,曾作過9次大的改動,清走石頭10萬噸以上。4座雕像完成後,波格隆又投入到整體處理中,以加強四座雕像間的聯系,使這組雕像更加協調。1941年3月6日,波格隆在工程未完全結束時就去世了。在石像雕刻過程中,採用了現代化的爆破技術,在爆炸時經過精心測算,爆炸後的岩石距離成品要求只有2.5厘米,可見其定向爆破技術的精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有人稱這拉什莫爾山全景

4座雕像是由炸葯炸出來的。拉什莫爾山的石像可以說是科學與雕刻相結合的人類傑作。為了表示對4位總統的崇敬之情,也為了防止雕像受到損害,拉什莫爾山禁止遊人攀登,前往觀瞻的人可以山腳下的觀瞻台上一睹石像的風采,每年6至9月間,為了使遊人在晚上也能欣賞到這一藝術巨作,這里還備有照明設備,在燈光下觀賞石雕,自然又有另一番情趣和特殊的藝術效果。早在1923年,就有一位名叫多恩·羅賓遜(DoaneRobinson)的歷史學家提出在拉什莫爾山雕刻總統群像,以為南達科他州吸引更多遊客。為此他在1924年說服了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GutzonBorglum)前往布拉克山地區勘察,以判定這一地區是否適宜進行這一巨大的雕刻工程。起初設想的雕刻地點是布拉克山地區的尼德爾斯(Needles),那裡有許多花崗岩柱可供雕刻。然而後來博格勒姆發現尼德爾斯地區的花崗岩長年受侵蝕作用損耗,難以在上面雕刻如此巨大的作品。而拉什莫爾山卻符合雕刻的條件。博格勒姆在他看到拉什莫爾山時曾說:「美利堅將在這條天際線上延伸。」(「.」)1925年3月,美國國會正式批准建設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此間柯立芝總統強調,除了不可缺少的華盛頓之外,雕刻的其他三位總統必須為兩位共和黨人、一位民主黨人。從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約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時間,雕刻出了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四位美國總統巨像。這四位總統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他們代表了美國前150年的歷史。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這四位總統,是因為他們在美國歷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自1933年起,拉什莫爾山歸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管轄范圍。此後,工程師朱利安·斯波茨(JulianSpotts)對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設施進行了改進。譬如他對施工用的吊車採取的加固措施,就使工人能夠更輕松地從地面到達拉什莫爾山頂部。1934年7月4日,華盛頓的面部雕刻率先完成。兩年後,托馬斯·傑斐遜的雕像也雕刻完成了。第三個完工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這部分工程在1937年9月17日宣告竣工。同年,有人在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在整個雕刻中添加民權領袖蘇珊·安東尼。但由於當時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案中有一個附加條款,規定投入這一工程的聯邦基金只能用於已開始施工的四座雕刻上,這一計劃被迫流產。1939年,雕刻的最後一部分——西奧多·羅斯福的頭像宣告完工。1939年,格曾·博格勒姆指導設立了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Studio),用於陳列相關的縮微石膏模型以及製作工具。1941年3月,博格勒姆因血栓去世。他的兒子林肯·博格勒姆(LincolnBorglum)接替了他的工作,繼續領導整個工程的進展。但在他去世七個月後,工程由於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被迫停止下來。按照原先的計劃,四位總統的雕像應均為半身像,即雕刻要包括腰部以上所有部分。由於半途停工,華盛頓的雕像只是一座胸像,而其他三位總統的雕像更只完成了頭像部分。整個工程共耗資989,992.32美元。值得稱道的是,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沒有任何工人死亡。1966年10月15日,拉什莫爾山被正式列入國家史跡名錄()。1975年,管理當局在老博格勒姆當年的工作室樹立了一根特製的銅柱。銅柱上端是一塊銅制的牌匾,上面鐫刻著一篇四十年前由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安德魯·伯基特(WilliamAndrewBurkett)所寫就的獲獎文章。1934年格曾·博格勒姆曾與美國報業大亨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RandolphHearst)合作,在後者擁有的報紙上舉辦了一次有獎徵文比賽,以擴大這一工程的影響。最終,當時參加大學組徵文的伯基特成為了幸運兒,雖然他的文章直到1975年才被真正在拉什莫爾山留下印記,但這篇獲獎作文足以使他在當時獲得了四年的大學獎學金。由於整個雕刻並沒有按原定計劃完成,長時間以來,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從來沒有宣布正式落成。直到1991年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才為拉什莫爾山舉行了官方的落成典禮。而這一天剛好是拉什莫爾山雕刻工程結束50周年。1998年,歷時十年的拉什莫爾山整修工程告一段落。工程中最後完工的部分包括遊客中心、博物館、總統之路以及人行便道等便利遊客游覽的設施。整個公園(特別是主要的雕刻部分)的日常維護工作相當復雜和繁瑣,其中以清除雕像上的苔蘚並對雕像進行清洗最為艱巨,而這項工作需要經常進行。2005年7月8日,德國的清洗機器製造商凱馳(Kärcher)為總統雕像的面部進行了一次免費清潔。清潔過程中使用的高壓水溫度高達200華氏度(約合90攝氏度)。

② 求圖片:福建省東山島的那塊奇石為什麼被稱為"風動石"和"有氣節的山石"

東山島風動石屹立海邊,以前刮大風的時候能聽到石頭搖動哄哄的聲音,幾個人一起推的話石頭也會一晃一晃哄哄響,小時候和大人一起推,好像就可以推下去的樣子,可有意思了,不過現在景點保護了不讓推了。

相傳日本侵華期間小鬼子曾動用軍艦要拉倒風動石,但是繩索都拉斷了就是拉不下去,奇特了。

地址學家說是一整塊大石風化後,形成一個類似門軸與門臼的配合原理,所以風吹會動卻不會倒,但是也許數十年之後,風化嚴重了最終還是會掉下去的。

③ 這張黃山奇石圖片的名稱是什麼急)、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

④ 哪裡有很多山石的圖片,不要有水,也盡量不要有樹木。

這是自己照的,你看看合不合適。

⑤ 山石的圖片

自己拍一張。

⑥ 求一個園林設計平面圖和立面圖,關於山石的(山石為主體,有水植物),適合初學者臨摹的

呃雖然沒有山石但是還算是適合初學者吧...

⑦ 怎樣畫山石

把圖片打成深色,先照著畫輪廓;再塗色。

⑧ 福建東山島的那塊石為什麼被為風動石和有氣節的山石

風動石,又名兔石,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另有緬甸名勝風動石。

福建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其中風動石在漳州市東山縣銅陵鎮東南隅岣嶁山東麓,塔嶼在銅陵鎮東側。以風動石為中心,加上銅山古城、塔嶼和西面的九仙頂、南面的馬鑾灣,構成獨特完整的旅遊景區。

風動石

其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前後左右重量平衡極佳,大風吹來時,石體左右晃動,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故稱風動石。石為花崗岩石質,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正可觀其偉,側可觀其奇,背可觀其險。從背面看,狀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傾的石盤上,巨大的石球,懸空而立,搖搖欲墜,令人心怵;從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圓弧形,貼石盤處尖端僅數寸,懸空斜立,狂風吹來,搖晃不定。石體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等人所題「銅山風動石」大字,筆力雄渾遒勁。在風動石前的一塊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撫程朝京的詩:「造化原來景區圖片(14張)一隻丸,東封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關中墜,海飈還得逐勢轉。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

景區環境

附近的銅山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東、南、北三面臨海,西面直達九仙頂,因依傍銅缽、東山兩個村莊,故各取一字名之。城牆為花崗石砌成,長1903米,高7米,城堞有864個垛口,東西南北各有城門,西南二處建有城樓,為環山臨海的水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戚繼光在此全殲倭寇;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路振飛大帥徐一鳴在銅山海面二次擊敗荷蘭帝國東印艦隊;隆武二年(1646年),鄭成功以此為抗清根據地之一,訓練水師,收復台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從銅山港和宮前港起航東征,統一台灣。

城東門外海濱有天然石洞,傳有虎踞,故號「虎崆」。洞長15米,寬約5米,有清泉甘美,大旱不幹,壁上鐫「靈液」石匾,稱「虎崆滴玉」。城最高處九仙頂有「人世仙境」、「海天一色」、「宦海恩波」、「三島春秋」等摩崖題刻20多處。一塊刻有「瑤台仙嶠」的巨石是當年戚繼光、鄭成功的水操台。塔嶼,又名東門嶼,與銅陵鎮相隔800米海域,因山頂有一座文峰塔而得名。整個島呈「工」字形,面積80.5公頃,與溫州江心嶼、廈門鼓浪嶼、台灣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島上礁石嶙峋,千姿百態。南端澳角海面有龍、虎、獅、象四嶼,造型生動逼真。文峰塔為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塔身7層,高32米,座圍14米,塔頂由兩塊圓圓的大石塊相疊而成,是航海的標志。

塔嶼上有兩個石洞。其中雲山石室是黃道周的讀書處,洞外鐫有黃道周少年時手書的「雲山石室」4個大字。洞邊有清代巡撫潘思渠立的碑坊,橫刻「黃石齋先生讀書處」,背鐫「仰止高山」;鷹石洞在石室對面,鷹嘴岩下,洞口上有塊巨石如雄鷹頂立,上鐫「石齋」二字,是黃道周卧室。《明史》記載:「道周學貫古今,所至者雲集,銅山在孤島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學者稱為石齋先生。」明東閣大學士林釺題詩於室內:「洞門六六鎖煙霞,碧水丹山第一家,夜半寒泉流幽月,曉天清露滴松花。」洞室周圍有石刻多處,以書法家關雲、成中心、張庭楨合題的「海濱鄒魯」、「黃道周筆書」、「石磐」最為著名。從漳州到銅山古城有班車直達,從銅山古城乘遊船可到塔嶼。

人力也能晃動風動石。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的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輕輕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頃刻化為齏粉。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屋倒人亡,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七七事變」後,日軍企圖搬走風動石,日艦「太和丸」用鋼絲索系於風動石上,開足馬力,可多條鋼絲索被拉斷了,風動石卻紋絲未動,最後日軍只得放棄這一企圖。風動石歷經滄桑,依然斜立如故。這塊奇石是怎樣形成的呢?至今是個難解的謎。

⑨ 國畫學習方法,詳細的,能不能給出一些圖呢謝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本書專門為國畫初學者量身定做,涵蓋了國畫中山水、果蔬、花鳥幾大類,著重於單個題材的演示,從局部到整體,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講解與示範,便於讀者掌握中國畫基礎的筆墨與造型技巧。
《美術入門基礎教程:國畫起步》著重闡述了中國畫的繪畫流程,以中國畫的特點為出發點,通過大量精選的典型實例,系統講解了中國畫的表現技法。書中同時附有大量的資料性圖片,還配有國畫基本理論常識,更有助於讀者提高繪畫水平。

第一章8195;國畫基本知識
1.國畫簡介
2.國畫的特點
3.國畫的載體
4.國畫的分類
5.國畫的造型特徵和表現方法
6.國畫的形式
第二章8195;國畫的工具與使用
1.文房四寶
2.顏料
3.其他工具
4.握筆與用筆方法
第三章8195;國畫基本技法
1.線的表現力
2.線條的運用
3.墨分五色
4.常用墨法
5.用色特點
6.設色方法
7.臨摹練習
8.書印結合
9.題款
第四章8195;蘭、梅、竹、菊的畫法
1.蘭花
2.梅花
3.竹子
4.菊花(一)
5.菊花(二)
第五章8195;山水的畫法
1.山石的畫法概述
2.石塊的畫法
3.石頭的畫法
4.山的畫法(一)
5.山的畫法(二)
6.石間坡的畫法
7.山石的畫法
8.水的畫法概述
第六章8195;樹木的畫法
1.枯松的畫法
2.松樹的畫法
3.各種樹的畫法
第七章8195;果蔬的畫法
1.桃子的畫法
2.葫蘆的畫法
3.蘿卜的畫法
4.水仙花的畫法
5.柿子的畫法
6.枇杷的畫法(一)
7.南瓜的畫法
8.枇杷的畫法(二)
第八章8195;花卉的畫法
1.仙人掌的畫法
2.牽牛花的畫法
3.朱頂紅的畫法
4.荷花的畫法
5.杜鵑花的畫法
6.牡丹花的畫法
第九章8195;動物的畫法
1.小雞的畫法
2.燕子的畫法
3.魚的畫法
4.麻雀的畫法
5.兔子的畫法
6.金魚的畫法
7.松鼠的畫法
8.公雞的畫法

閱讀全文

與最簡單的山石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表情包可愛圖片大全 瀏覽:624
紅色長發的男生圖片動漫超帥 瀏覽:850
打拳擊的衣服圖片 瀏覽:16
手機圖片上的文字怎麼復制 瀏覽:140
歐美性感女生屁股圖片 瀏覽:310
霸氣男生側顏圖片 瀏覽:355
水鴨發型圖片 瀏覽:173
家庭菜譜簡單大全帶圖片 瀏覽:1
如何保存不能保存的圖片 瀏覽:805
excel表格里帶圖片怎麼轉成word 瀏覽:252
小班男生女生區別的圖片 瀏覽:62
男孩兩邊短帥氣發型圖片 瀏覽:396
慢卡通logo高清圖片 瀏覽:659
word插入圖片側面加字 瀏覽:725
男生冬季棉服推薦圖片 瀏覽:971
空調外罩圖片價格 瀏覽:537
初一女生圖片動漫 瀏覽:428
東風風神7座價格圖片 瀏覽:794
頭像動漫簡約圖片 瀏覽:329
川崎機車價格圖片大全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