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端午節的手抄報好看的簡單的好看的呢
文字: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的多個名稱叫法: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1]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1]
龍舟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5]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1]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1]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1]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1]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1]
【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劃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戴香包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製作步驟:
首先,劃分版面進行排版,然後將上述文字進行篩選放入手抄報,最後加上圖片和邊框進行美化就可以了。
具體的以下方手抄報為例,可觀參考
② 端午節圖畫
端午節的元素一般都是龍舟粽子,這些圖片,然後結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③ 端午節手抄報
如果說對於小學生說,在製作端午節的手抄報首先可以考慮比較簡單的畫作,比如畫一些富有表情的粽子呀,畫一些粽子葉呀,在上面簡單的敘述一下端午節的由來之類的,富有卡通氣息以及簡短的語錄更容易被接納。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說中學生想要完成一個較高質量的端午節手抄報,我們可以多考慮一下龍舟呀,賽龍舟的場景以及一些藝術字體的搭配。蒸籠里的粽子。這些元素都挺不錯的。
祝您完成一副優美的手抄報噢!
④ 肖戰端午節仍在片場,手繪粽子送祝福,你驚艷了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里,大局部公司都響應國度號召,給員工們放了假,讓大家能夠好好感受一下節日背後的文化底蘊,同時嘗嘗美味的粽子。不過《玉骨遙》的拍攝進度十分緊,作為該劇的大男主肖戰,也只能據守在片場開工,但期間他仍不忘忙裡偷閑,為粉絲們帶來了一份端午小禮物。
眾所周知,肖戰在出道之前學的就是設計專業,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設計師。而這項技藝並未由於他轉行當藝人就被曠費,反成為了他跟粉絲交流或者偶然表達心情的好途徑。有些話不太好直接說出口,像是對逝世外公的懷念,他就會用手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像是母親節的時分,肖戰也曾畫了一張大手托小手的圖畫,來表達對母親哺育之恩的感激。
此外,肖戰還曾為他的音樂作品《光點》設計過封面,該圖直至目前仍被他用作微博頭像。在翻唱《紅梅贊》時,他的繪畫才能也得以發揮,為歌曲的宣傳奉獻了一份力氣。可見藝多不壓身的道理一點都沒錯,雖然肖戰如今從事的工作內容與繪畫設計簡直沒有半點關系,但在關鍵時辰還是能夠為他提供協助,憑仗這項技藝,肖戰也發明了無數次熱搜。
肖戰此次作畫,一方面當然是為粉絲們送祝願,一方面則是在回憶過去幾年裡本人飾演過的角色,從他還能這么細致地回想起每個角色的點滴,就能夠看出他是真的很珍惜這些演出時機,真正認真看待過每個角色。固然這些角色當中,有些是番位小得不能再小,戲份也少得不幸,但每一次閱歷都是生長,正由於那些小角色的堆疊和錘煉,才有今天演技的成熟。希望這些角色可以帶給肖戰力氣,協助他更好地完成眼下《玉骨遙》的拍攝,讓他的職業生活再添一個部好口碑的作品。
⑤ 肖戰將幾個角色畫進端午手繪,這分別都是哪些角色
這幾個粽子分別代表的是肖戰演過的每一個角色,有時影,唐三,五號病人,疾沖,張小凡 ,沒腳的小鳳,魏無羨,永寧小妖,顧魏,蔡丁。
⑥ 端午節手抄報怎麼畫
可以畫一些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畫,以下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可供參考:
⑦ 關於端午節的動漫圖片
端午節的動漫圖片:
相關介紹: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7)端午節手繪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擴展閱讀
相關習俗:
端午節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
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
⑧ 端午節的手抄報簡單插圖
你到網路圖片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