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圖是什麼樣子的
初一到二十四的月相圖是不斷變化的;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
月相周期變化:
1、新月。
約在農歷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這時是農歷初一。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2、蛾眉月。
新月過後,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從而使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東邊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鐮刀形的一部分,稱為蛾眉月,這時是農歷初三、四。蛾眉月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上弦月。
約在農歷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度。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呈半圓形叫上弦月。假設觀察者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則上弦月約正午月出,黃昏時,它出現在正南天空,子夜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
4、盈凸。
約在農歷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即為凸月。凸月正午後月出,黃昏時在東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後繼續西行,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大半晚可見。
5、滿月。
農歷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於地球的兩側。由於白道面與黃道有一夾角,通常情況下,地球不能遮擋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稱為滿月或望。
6、虧凸。
農歷十六到-農歷二十二左右,滿月以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此時的月相稱為虧凸月。
7、下弦月。
農歷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度。這時我們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它在子夜時升起在東方地平線上,黎明日出時高懸於南方天空,正午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晚可見。
❷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月相變化規律:
1、農歷每月三十或初一,稱為新月或朔,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因為被擋住了光線。
2、農歷初三、初四,稱為新峨眉月,月面朝西 ,太陽落山時出現在西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晚上九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3、農歷初七、初八,稱為上弦月,月面朝西,太陽落山時出現在正午太陽的位置,晚上十二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4、農歷十一、十二,月相變成凸月,月面朝西,太陽落山時出現東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凌晨三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5、農歷十五、十六,稱為滿月或望,月面呈圓形,太陽落山時從東邊地平線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6、農歷十八、十九,月相又變成凸月,月面朝東,晚上九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西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7、農歷二十二、二十三,稱為下弦月,月面朝東,晚上零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 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地面的正上方。
8、農歷二十七、二十八,稱為殘娥眉月,月面朝東,凌晨三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升起,太陽升 起時消失在東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四種主要的月相:新月(農歷初一日),上弦(農歷初八左右),滿月(農歷十五日左右),下弦(農歷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生時刻,是經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2)同一天不同時間的月相的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的意義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系,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2)照明
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系,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4)寓意
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❸ 不同月相分別幾點出現
1,不同的月相形狀見下圖。
2,月亮升起的時間
我沒有看到現成的計算方法,為此我發明了一個近似計的算公式,供大家參考:
T=0.8R+6
式中:
T月出時間(當地時間)
R陰歷日期
若計算出的T>24則減去24,為次日時間。
例:RT
初16.8時,即早上6時48分
初510時
初1014時
1518時
2022時
3030時,即次日早上6時
月亮在白天升起時因為太陽太亮可能看不見。要到下午甚至黃昏才能看見月亮在天上。
❹ 農歷初一到三十的月相變化圖片
當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必然背對地球,日月同升同落導致人們看不到月亮,我國歷法自古將這一天稱為新月(即朔日),定為每一歷月的初一。
新月過後月亮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大約每到初三初四的傍晚,人們可看到弓背朝向夕陽的一絲銀鉤出現在西部天空,這種月相稱為娥眉月。
隨後月亮在空中逐日遠離太陽且亮面繼續增大,到了每月初七初八凸面向西的半個亮區對著地球,月相稱為上弦月。上弦月於太陽即將消失在地平線下時處於中天位置。
上弦月後的初九至十四左右又日漸增大的月亮稱為盈凸月。當月亮運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每月十五十六時,日月此升彼落此落彼升,此時出現的圓月稱為滿月即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這一階段的月相為虧凸月,直到農歷廿二廿三左右人們又只能看到凸面向東的半個亮區,此時月相稱為下弦月。
下弦月於太陽剛好露出地平線時處於中天位置。此時月亮逐日向太陽靠攏,隨後又變成弓背朝向旭日的娥眉形月牙即殘月。月亮在空中總是逐日向東偏移13°左右,下半月後即滿月過後,月亮每晚推遲升起50分鍾,月相經歷一個朔望月後又回到新月狀態。
(4)同一天不同時間的月相的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規律圖。
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❺ 一個月中,月相變化規律是什麼(用圖表示)
按照陰歷,從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別經歷(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蛾眉月(殘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陰歷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中國農歷屬於陰陽歷),農歷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歷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
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變化周期,是要滯後於月球公轉周期的,月相周期為29.53天,這也是農歷中定義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5)同一天不同時間的月相的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成因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朔:如圖所示,在位置1,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歷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滿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
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❻ 一個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狀是什麼樣
一個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狀為:
1、新月(朔月,農歷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2、蛾眉月(農歷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農歷初七~初八):半圓;
4、漸盈凸月(農歷初九~十四):橢圓;
5、滿月(望月,農歷十五~十六):圓盤;
6、漸虧凸月(農歷十七~二十三):橢圓;
7、下弦月(農歷二十三左右):半圓;
8、殘月(農歷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9、農歷月最後一天又變為新月: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6)同一天不同時間的月相的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1、月相,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2、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3、月相意義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系,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
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2)照明
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系,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4)寓意
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❼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圖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圖如下:
朔:如圖所示,在位置1,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歷的初一。
新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滿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7)同一天不同時間的月相的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
❽ 上半月的月相變化(要有圖片,說清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的月相變化圖)
月亮是以日、月黃經差度數來計算的,分為八種(見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種。
5.滿月(農歷十五即「望」、農歷十六即「既望」)
如圖1中E位置,此時太陽、月球位於地球兩側,由於白道面與黃道面有一夾角(平均為5度z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陽光,於是月亮亮面正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一輪明月。滿月在傍晚太陽落山時的東方地平線升起,子夜地位於正南天空,清晨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整夜可見。
6.漸虧凸月(農歷十七到農歷二十三)
如圖1中F中位置,此時大半部月亮朝東亮。由於相對位置不同,漸虧凸月「虧」的是上面的一小部分,與漸盈凸月相對。漸虧凸月是黃昏後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見。
7.下弦月(農歷二十三)
如圖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時看到的月亮是東邊亮。下弦月在子夜時升起,日出時懸於正南方天空,日中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夜可見。
8.殘月(農歷二十四至農歷三十即「晦」)
如圖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東。子夜後日出,黃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