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的服飾,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不斷地改進和變化著,而且較為顯著。
服飾所用的布料,建國前,多為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俗稱「家機布」,史稱「賨布」、「幏布」、「傒布」、「峒布」、「斑讕布」。土家人普遍喜用青、藍、白三種顏色的布料。在服裝式樣上,到土司統治時期,男女服布還大致相同。他們都穿對襟上衣和綉有花邊的八幅羅裙,頭戴刺花巾帕,並佩戴首飾。一般女子喜歡耳飾、項飾、手足飾,而男子只在左耳戴耳環,左腕帶手圈,頭發或編或挽髻。
成年婦女上衣有左開襟、右開襟、矮領、無領等多種式樣。上衣的袖口、衣襟都鑲有花邊,一般袖子短而寬大。下身著筒裙、百褶裙或褲子。土家女子穿綉花鞋,上綉花草、蝴蝶、蜜蜂等,腿上纏青藍布或白布裹腳。
土家姑娘的嫁衣是精美、艷麗的土家服飾之精品。這種嫁衣,人稱「露水衣」。它左開襟,大袖大擺。下配八幅羅裙或白褶裙,布料以絲綢為貴重。新嫁娘腳穿綉花鞋,再配上很講究的首飾,使露水衣看起來十分華貴,若帶帽子,帽前要釘一個銀寶花,寶花兩邊有一對龍,人稱「二龍搶寶」。龍後有一對鳳,鳳後一對蝦,蝦後一對銀帽襟,帽前下檐還有九隻鳳,每隻鳳嘴裡銜三顆銀針。這種帽,便是土家人的鳳冠。
土家青年男子上穿多扣對襟上裝,下穿寬腿褲子。中老年人穿大襟衣,纏長腰帶。男子夏天穿麻布汗衫,腳穿草鞋。土家人不分男女,都喜歡包青、白、藍顏色的頭帕。
土家族孩子的服飾隨年齡的增長、季節的更替而不斷變化,主要表現在帽子上。有嬰兒時期戴的金爪小帽,有幼兒時期戴的虎頭帽、魚尾帽;帽子做工講究,上綉「長命富貴」、「福貴雙全」、「福祿壽喜」等字樣或十八羅漢像,文武八仙等,正中綉土王菩薩、帽上吊銀鈴。孩子們穿虎頭鞋,鞋上綉有花、草、虎頭等。
孩子們的鞋帽、婦女衣褲及鞋襪、男子的荷包和腰帶、男女鞋墊等都有綉花裝飾,綉花技藝精巧,為土家服飾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照片見參考資料
『貳』 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及民族的服裝圖片
中國共有56個民族,分別是:
漢族和回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6個民族。
『叄』 56民族服裝圖片
56個民族的服裝圖片如下:
1.柯爾克孜族、拉祜族等民族服飾:
(3)土族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肆』 求土家族的風俗,還有服裝圖片!
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
飲食以玉米、小米、蕎子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飾:男子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綉有花紋、圖案,有的穿褲,褲腳有兩三條花邊;老人著大襟衣。
婚俗獨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時間長,在離開娘家的前半個月就開始哭嫁,《哭嫁歌》的內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罵媒人等,多是訴說離別之情。有一人獨哭,有母親、姐妹同哭。
喪葬:行土葬。
節日有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趕年,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月大過二十九,月小過二十八。
禮儀與禁忌:土家族人有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大家幫忙。逢年過節到土家族人家裡作客,熱情的主人便會拿出幾個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時候,幾吹幾拍,往裡面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區,主人將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糍粑就咬,這時主人就會重新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給客人吃,爾後接二連三地烤好、拍凈、蘸糖,遞給客人。如果不懂規矩,接過來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個沒糖的就別想再吃了,主人還認為你對土家族人不尊重。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伍』 土族袖子上的五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
土族婦女一般穿綉花小領斜襟長衫。兩袖由紅、黃、橙、藍、白、綠、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鮮艷奪目,美觀大方。俗稱七彩袖,土族語稱作秀蘇,意為「花袖衫」。為土族婦女服飾的象徵。
從最底層數,第一道為黑色,象徵土地;第二道綠色,象徵青苗青草;第三道黃色,象徵麥垛;第四道白色,象徵甘露;第五道藍色,象徵藍天;第六道橙色,象徵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紅色,象徵太陽。
希望你採納!!!
『陸』 土家族的人穿什麼衣服
一、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是並沒有苗族那樣的銀頭飾、銀項圈。
二、服飾圖片
三、服飾特點
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朴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但是注重細節,喜寬松、衣短褲短、袖口和褲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無領滾邊右衽開襟衣,衣邊衣領會綉上花紋
,綉工精彩,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
『柒』 土族的服飾文化都有哪些風格
婦女一般穿綉花小領斜襟長衫,分為婦女服飾、姑娘服飾、青壯年男子服飾以及老年男子服飾。和漢族的布料還是應該有部分的不一樣的。
『捌』 環保土族小孩的衣服
有專家認為,土族婦女的服飾特色與古吐谷渾婦女基本一樣。青海省海西州的吐蕃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波斯風格的絲織品.充分證明了吐谷渾在絲綢之路上曾經起過重大的作用.在一件絲織品的角上,有墨書「薛安」二字,表明吐谷渾人漢化程度很深。出土於都蘭的玉石模子。土谷渾的手工業較為發達,其向內地政權朝貢的金銀玉器中,有一部分就是他們自己製作的。補充:土族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青海省,人口大約有24萬。土族人的故鄉又被稱為「彩虹的故鄉」!在土族人的生活中,彩虹象徵著平安和好運,所以每一個土族人都會把它當作吉祥物,你看,就連她們的衣服上也有彩虹的顏色呢!藍色,象徵著藍天;黃色,象徵著秋天豐收的季節;黑色,代表了土地;還有紅色象徵著太陽;綠色代表的就是田地里的莊稼苗,而白色象徵著天上的白雲!土族人不僅衣服很有特色,他們的小吃也非常的有名,不過最有名氣的還是土族的饅頭和卷餅!在土家人的村寨里,嘗過了的特色小吃,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做游戲,這個叫做"輪子秋"的游戲,在土族的大人和孩子中是非常受喜歡的!輪子秋是一種在輪盤上旋轉的游戲!和鞦韆差不多!玩輪子秋的時候,可以同時上去兩個人,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快速的轉起輪子秋,車輪就像飛一樣的打轉,站在一旁的人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在輪子秋上的人呢!就會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這也是一種比賽!
『玖』 土族服飾的服飾特色
婦女服飾
俗稱七彩袖,土族語稱作秀蘇,意為「花袖衫」。為土族婦女服飾的象徵。從最底層數,第一道為黑色,象徵土地;第二道綠色,象徵青苗青草;第三道黃色,象徵麥垛;第四道白色,象徵甘露;第五道藍色,象徵藍天;第六道橙色,象徵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紅色,象徵太陽。花袖長衫上面套有黑色,紫紅色或鑲邊的藍色坎肩,腰系白褐或藍綠布帶,帶的兩頭有花、鳥、蟲、蝶、彩雲刺綉或盤線的花紋圖案。腰帶上有羅藏和錢褡褳。羅藏,是用銅、銀薄片製成,有獸頭形、圓形、桃形等樣式,其上有孔,一般用於系花手巾、小鈴鐺、針扎等什物,垂吊於腰帶左側。錢褡褳,一般為長一尺五寸,寬四寸的小袋,兩端有綉花或盤線圖案飾物。女式的錢褡褳由三塊白底綉花條塊縫合而成,下端連三綹綵線穗。用作錢袋和裝飾品。下穿褶裙或褲子。有鑲白邊的緋紅百褶裙,裙分左右兩扇,形似蝴蝶兩扇紅翅膀;褲子膝下部分套著一節藍色或黑色的褲筒,土族語稱「帖彎」。
姑娘服飾
未婚姑娘習以兩鬢梳小辮,中間梳一條辮,三條辮子合辮在背後,用緋紅頭繩扎緊,系一海螺圓片。少女額前戴的額帶叫「箍兒」,白布綉花做成,寬二寸,長及兩耳,上沿連幾束綵線短穗和幾個小鈴鐺。有的姑娘頭戴一條綉花頭巾。其褲腿套一尺長的紅色「帖彎」,在膝下方用白色布條將「帖彎」與褲腿相連,使其經緯分明。發式、「帖彎」顏色和額帶的不同,常是區別已婚或未婚婦女的標志。
裝飾
土族婦女喜戴耳墜,喜慶節日或探親訪友時,還要在耳墜下吊一對「面古蘇格」,即銀耳墜,如銅錢大小,桃形,正面有刺紋圖案。戴時用數串珍珠把兩只「面古蘇格」連起來,掛在額帶上。土族婦女頸上所戴項圈稱作「索爾」,用芨芨草紮成圓環,蒙上紅布面,鑲以銅錢大小的圓海螺片約二十枚即成。
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在土語里,頭飾叫「扭達」,式樣復雜,各地不一樣。有的叫「三叉」、「干糧」、「羊腔」、「馬鞍橇」等。繁多的頭飾已經沒有什麼人用了,變得簡單方便。姑娘一般梳三根發辮,已婚者梳兩根,末梢相連,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上織錦氈帽,十分漂亮美觀。
土族婦女的金、銀、銅制耳環多刻有花紋或鑲有紅珊瑚、綠寶石,下面還垂有五色珠,並在珠上綴掛穗子。其中最講究的要數「上七下九」或「上五下七」的銀耳墜。用數串五色瓷珠把耳環連在一起,珠串長長地垂在胸前,好似數條項鏈。
項圈
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山和西溝地區,是青海省土族最為集中的聚居地,在這一地區的土族女裝中,土族項圈是必備的裝飾之一。有關土族項圈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龍王山下的索卜灘上生活著一對兄弟,哥哥叫莫日,弟弟叫尼達,他們同時愛上了美麗的姑娘臘月花。後來,生性貪婪的莫日喝下了東海孽龍吐出的毒涎水,變成了一條巨蟒,而尼達則變成了一個石人。為了懲治巨蟒,救出尼達,臘月花不僅和姐妹們發明了安昭舞,而且還將一條鐵鏈掛在了巨蟒的脖子上,這條鐵鏈就是土族項圈的雛形。
據多年來一直研究土族文化的學者保廣元先生介紹,土族項圈一般是由硬質的布片和金屬片製成,最原始的項圈上還鑲嵌著貝殼和骨片等物。因為吐谷渾的先民是來自遼東地區的鮮卑族,他們有使用貝殼的習慣和條件,在項圈上鑲嵌貝殼作為裝飾,或可看做是吐谷渾的遺風。
彩虹袖:崇拜自然的標志
彩虹袖是互助土族傳統服飾中最典型的標志之一,互助縣也由此贏得了「彩虹之鄉」的美譽。在互助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諺,土族阿姑穿上彩虹袖「走起路來擺三擺,蜜蜂彩蝶趕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來。」這無疑是對彩虹袖最詩意的詠嘆和贊美。彩虹袖俗稱花袖,土族語中稱為「秀蘇」,是一種用紅、黃、藍、白、黑、紫、綠7種顏色的布料縫制的套袖。 青壯男子服飾
青壯年男子一般戴紅纓帽和「鷹嘴啄食」氈帽。紅纓帽,系一種織錦鑲邊的圓筒形氈帽,為土族語「加拉·莫立嘎」的意譯。相傳由清代朝帽演變而來。因紅頂連一綹長約五寸的紅纓,故名。「鷹嘴啄食」氈帽,其樣式為帽子的後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開。衣服是穿小領斜襟的長衫,袖口鑲有黑邊,胸前鑲有一塊四寸方塊的彩色圖案。還有穿綉花領高約三寸的白色短褂,天冷時在領子上襯以羊羔皮。外套黑色或紫紅色坎肩,紐扣多用銅制。腰系花頭腰帶,為一塊十二尺長的窄幅藍布或黑布,其兩端縫上五寸長綉有花卉盤線圖案的接頭。穿藍色或黑色大襠褲,系兩頭綉花的白色長褲帶和花圍肚,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綁腿帶,扎腿時把黑色的一邊放在上邊,故稱「黑虎下山」。此又是青年男女表示愛情之信物,象徵忠貞不二,足穿白襪或黑襪,鞋子為雙楞子鞋和福蓋地鞋。
老年男子服飾
老年男子多戴禮帽。冬天戴皮帽,即用毛藍布縫成喇叭口,喇叭口內縫以羊羔皮,可翻上或放下。帽頂上加有一顆核桃大的紅綠線頂子。穿小領斜襟長袍,外套黑色坎肩,系黑色腰帶,腳穿白襪黑鞋。
冬天下雪時,男子一般穿大領白板皮襖,領口、大襟、下擺袖口都鑲著四寸寬的邊子。勞動時穿褐褂,式樣為小圓領,大襟,配以藍布、黑布沿邊。所用褐子,由白色或雜色羊毛捻線自織而成。富裕人家的男子多穿綢袍及帶有大襟的綢緞背心、馬褂。民和縣三川一帶土族男子的衣著同漢族一樣。同仁縣五屯的土族男子服飾與藏族相同。
『拾』 土族女子服飾是怎樣的有何特色
在我國的話民族眾多,就像是土族一樣,這是一個人口比較稀少的民族,主要居於青海的自治縣,那麼土族女子的服飾是怎樣的呢,有什麼特色,說起這個的話,土族的婦女一般都是喜歡那些不同花紋,並且喜歡用各種顏色裝飾的衣服。
而對於未婚的姑娘呢,常常都是梳小辮,在中間梳一條邊,在後面的話有著三條辮子,用一些紅頭繩進行扎緊,並且帶一些海螺圓片啊,代表著未婚意思。總之,土族婦女的話非常擅長那些各種各樣的刺綉,所以,在當地人的服飾上呢,都能夠看到一些綉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