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24節氣圖
節氣表(按公元月日計算)
春季
立春
2月3--5日交節
雨水
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3月5--7日交節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4月4--6日交節
穀雨
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5月5--7交節
小滿
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6月5--7日交節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7月6--8日交節
大暑
7月22日--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8月7--9日交節
處暑
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9月7--9日交節
秋分
9月22--24日交節
寒露
10月8--9日交節
霜降
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交節
小雪
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12月6--8日交節
冬至
12月21--23交節
小寒
1月5--7日交節
大寒
1月20--21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⑵ 白露是什麼節氣在這里應該注意生活那些細節
白露,節氣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九月上旬交節。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白露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太陽移達黃經165度時,開始進入白露節氣。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注意事項:
1、起居:添衣莫過厚
隨著白露節氣的到來,氣溫也越來越低,甚至有時早晨都會有一層蒙蒙的霧氣。在這個節氣中,早晨晚上的溫度很低,而中午的時候氣溫回升的非常快,仍會給人一種夏季的感覺。所以大家在早上出門的時候,不要穿太多,一件外套即可,這樣既不會在早晚感到寒冷,也不會在中午感到燥熱。
2、飲食:多酸少辛
白露氣候乾燥,燥邪傷人,易耗傷津液,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方法很多,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食療預防秋燥必不可少。秋季人體精氣開始收藏,有利於補品吸收,從而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可選用補而不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桂圓、蓮子、紅棗、山葯、銀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秋天雨少天干,要多喝開水、菜湯、豆漿、牛奶等,多吃青菜、蘿卜、葡萄、柿子、梨、芝麻、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少食辛辣,以免引起咽干鼻燥等秋燥症。
飲食上應多食酸,少食辛。因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宜收不宜散,入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果蔬,別忘禁寒涼。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如和切碎的生薑同吃,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吃海鮮要多加生薑。
3、防病:支氣管哮喘
這一節氣,支氣管哮喘病發病率很高,要做好預防工作。支氣管哮喘誘發因素很多,主要有如接觸過敏原:植物花粉、房屋塵土、蟎蟲、工業粉塵、動物毛屑、魚、蝦、油漆、染料等;呼吸道感染:肺、支氣管、氣管、鼻旁竇炎症感染等;氣候改變:氣候轉冷季節發病率增加,溫度、濕度高時,氣壓低時等;精神因素:情緒激動、條件反射等。
飲食上,凡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多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去除誘因。支氣管哮喘發作往往與致敏原有關,發作過後,應細心尋找和分析誘發困素,盡可能避免。身體和精神狀態如情緒不好、過度勞累、懷孕、月經前期等,甚至看到曾經引起哮喘的物質,就能引起精神刺激,反射性地發生哮喘。還有酒和過鹹食物的刺激,都會加重咳嗽、氣喘、心悸等症狀,誘發哮喘。
體育鍛煉。許多支氣管哮喘病人由於擔心受涼、感寒後哮喘發作,心理緊張,對體育鍛煉有所顧慮,結果體質下降,反而發病增多。其實,體育鍛煉對本病患者大有好處,病人可根據體質適當選擇運動方式。如每天堅持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經常唱歌也會對此疾病有所控制及預防。唱歌時採用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減輕肺部壓力。
在白露一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⑶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圖
⑷ 白露是什麼時間
白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歷9月7日-9日之間,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
2018年白露時間:9月8日 00:29:37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雲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和白露同一批的節氣有哪些: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白露節氣是什麼時候 每年白露是什麼季節
白露節氣(圖片來源:網路)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白露南方地區習俗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⑸ 「白露」節氣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為何會這樣命名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氣溫變化,天氣轉涼。之所以叫白露,一個說法是露水在陽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輝,非常美麗,因此叫白露。另一個說法是有暗合五行的意思,秋天五行屬金,在五色上與白色相對應,因此命名白露。
二十四節氣始於春秋、確立於秦漢,有著較深農耕社會的印記,關乎歷法、天文、氣象、物候與節令,延展到生活中,事關農歷節日、農耕時序、民俗活動、民間宜忌、飲食養生等等。
今人在時令生活方面與二十四節氣依然很貼近,以致大量出現詩歌化形式來豐富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在節氣文化中,我們要把節氣詩歌融入到太陽引領的大自然變化節律之中,建天地、建社會,建文化。歌頌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⑹ 節氣「白露」是什麼意思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白露是一個表徵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若下雨氣溫下降更為明顯。
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
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貪涼,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衣長褲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由於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由於乾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滋陰潤肺,以防秋燥傷人。
⑺ 白露是什麼節氣,白露是什麼意思
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
秋季節氣: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白露:
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7)白露節氣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白露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
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乾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也往往出現連陰雨天氣。東南沿海,特別是華南沿海還可能會有熱帶天氣系統(台風)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時部分地區還有可能出現秋旱、森林火險、初霜等天氣。
⑻ 二十四節氣白露是什麼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在中醫上稱為「秋燥」,很多人會出現口乾、咽干、眼乾、皮膚乾等症狀。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