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佛教比丘衣服圖片

佛教比丘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21 01:37:53

⑴ 灰色衣服的和尚和黃色衣服的有什麼差別

沒區別。

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紫衣、緋衣。

明朝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儐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儐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儐淺紅色袈裟,然後來一般皆著黑衣。

(1)佛教比丘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污衣」。又因為「袈裟」的縫制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

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制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義的:

第一:印度地點處於熱帶,人們多著白衣。佛教為了僧俗有別,所以規定衣服染色。

第二:白色俗裝,比較亮麗;法衣壞色,不求美艷。

第三:割截縫制,能以杜防典賣,且無法移作他用。

第四:染污雜碎,能除愛美心理。

第五:割截染壞,可息盜賊奪衣之念。

⑵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有什麼差別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在顏色和件數上都有顯著差別。
2、藏傳佛教的僧衣顏色更鮮艷,也更好看一些。

一、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沒有任何飾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經上說,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袈裟,重復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發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樣都應嚴格按照律經選材縫制,不能隨意製做。
根據印度佛教傳到藏區的律經規定,在藏區各教派僧衣的樣式大同小異,既各具特點又有所差異。其中寧瑪派(俗稱「紅教」)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形如蓮花狀的紅色僧帽,在家的居士則穿白色衣裙。薩迦派(俗稱「花教」)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和顏色與寧瑪派相近似。噶舉派(俗稱「白教」)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格魯派(俗稱「黃教」)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桃狀帽和蓮狀帽。活佛一般著特製的袈裟和禮服。
二、漢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件數上,由於氣候上中國異於印度,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漢傳佛教的僧衣,在印度三衣上,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顏色上,佛陀上衣近乎黃綠色,裙子近乎紅褐色,佛教部派提倡用紅、黃色。可受到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限制,漢傳佛教的僧人只能放棄使用這兩種顏色。形制上,袒露肩膀漢人也不能接受,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被本土化,特點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式樣;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氣候、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還要考慮帝王及政府方面的制約與干涉等因素。僧衣從顏色到形制都有所改變。
僧侶的常服顏色,大多為五種顏色:褐、黃、黑、灰、黃綠色。各地各部派深淺不一,沒有具體一定的規制。形制上,「海青」或稱「大袍」是主要服裝之一。其款式保持了漢代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其他衣裳肥大很多。現今「海青」(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禮佛和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正式集會時穿著,將三衣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五眾只可穿大袍,不披袈裟。僧衣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另外,現代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時,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

⑶ 請問僧人的服裝都有哪些顏色,各代表僧人在寺中的職位急求,謝謝。

根據佛教的制度 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 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 我國俗稱為五衣 打掃勞作時穿的 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 國俗稱七衣 是平時穿的 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 我國俗稱祖衣 是禮服 是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 三衣總稱為袈裟Kasāya。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 為佛制定僧人必須穿染衣 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 而用一種雜色 即袈裟色 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 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 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 根據我國佛典記載 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 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 的是赤色 有的是黃色 有的是青黑木蘭色 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 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 所謂青黑木蘭 僅是些微小的差別 現在緬甸 斯里蘭卡 泰國 柬埔寨 寮國 印度 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 僅有深淺的不同 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 祖衣是赤色 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 蒙藏僧人的袈裟 大衣是黃色 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 北方氣候寒冷 僧眾三衣不夠 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 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 常服的顏色 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 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 講經僧人藍色 律宗僧人黑色 清代以後 沒有什麼官方規定 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 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

僧人的服飾沒有什麼等級,寺院不是等級最森嚴的地方,但是最講究禮節的地方,原則上都應該穿長袍(褂)的,但有時為了行動方便,也可以穿短褂(比如幹活、上山等)佛弟子是以戒為師,寺院的執事是根據個人的辦事能力來安排的,除了事務上,是沒有其他的特權的.

如何區分居士服與僧服

居士服與僧服區別:

居士能穿的,只有海青和縵衣,而居士這兩種服飾的顏色也只有兩個顏色,棕色和黑色。海青和縵衣只能作為外衣披在外面,

僧服除了袈裟、縵衣、海青外,還有常服,也就是日常穿著的衣服。紅色和黃色是僧服專用,居士不得穿著。

(4)佛教比丘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僧服顏色

根據印度佛教舊制,僧服的顏色是有嚴格規定的。

1、《毗尼母經》卷八中說:「諸比丘衣色脫,佛聽用十種色。十種色者:一泥、二陀婆樹皮、三婆陀樹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葉、八亻去陀樹皮、九施設婆樹皮、十種種雜和用染。如是等所應染者此十種色。是衣三點作凈法,一用泥、二用青、三用不均色,用此三種三點凈衣。」

2、《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中說:衣不得用黃赤青黑的五上色。又有純色,如黃藍、鬱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者不得著用。

3、《十誦律》卷十五中說:比丘得新衣,如青衣、泥衣、茜衣、黃衣、赤衣、白衣者,應以青、泥、茜三種色隨一壞是衣色。

4、《摩訶僧祗律》卷二十八中說:「比丘不聽著上色衣,應用根染、葉染、花染、樹皮染、下至巨磨汁染。」

⑸ 佛教三衣、七衣、九衣、祖衣的區分

三衣: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總稱為架緩。「三衣」分別為五條衣、七條衣和大衣。

五衣,稱為僧伽梨;此雲中宿衣,亦雲下衣,亦雲雜作衣,凡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返,當著此衣,五衣的製法,共分五條,每條一長一短,故名五條衣

七衣,稱為郁多羅,由七條布縫成,每條兩長一短,共計二十一隔。此衣穿在 五條衣之上。因覆於左肩,又稱覆左肩衣。行齋、講、禮、誦等諸羯磨事時,必穿著此衣,故又稱入眾衣。

九衣,稱為安陀會,有廿五條、廿三條、廿一條,也稱為祖衣。出家人最多隻有這三件衣。

(5)佛教比丘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僧服的特點

梵語叫僧伽服,意譯為復衣、聚眾時衣。它由九條到二十五條布縫成。此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禮服。凡說法、見尊長、進王宮、乞討布施時必須穿著,故稱祖衣。

此衣分為三品九種:下品三種分別為九條、十一條、十三條,每條皆兩長一短;中品三種分別為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皆三長一短;上品三種分別為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每條四長一短。

大衣的隔數,從九條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條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條數、隔數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僧服

⑹ 佛教僧人的衣服是怎樣的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
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
居士服,就是指居士穿的海青。其實,居士服是指居士可以穿戴的服飾,一般稱為俗服。而海青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較保守。為了整肅儀容、庄嚴道風,海青雖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還能夠遵守穿用著。晉以後,四眾弟子都可以穿海青。百丈以後,要求更加嚴格。
不論出家在家,所穿的海青是一樣的。海青雖然是脫胎於漢服,但是它究竟還有一些特異之處。海青的衣領,是用三層布片覆疊縫制而成的;這樣子叫做「三寶領」。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這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實際上,無非是為了加強衣領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開的,而海青的袖口,卻是縫合起來的。
海青的顏色,一向是以青黑色為主。在家居士只能穿青黑色,只有少數名位崇高的出家長老——如方丈、首座、法師,才能穿黃褐色的海青。在我國的僧團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勝的僧服了。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和尚穿的衣服根據場合和材料製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時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種法衣。「袈裟」是梵語音譯,漢語的意思是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等,因其顏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條及九條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條衣」。另外還有七條、五條,共有三種,稱之為「三衣」。
二、納衣:這是古時對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種統稱,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納衣有五種: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糞掃衣即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百衲衣是一種俗稱,從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袈裟,袈裟並不是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夠有能力穿著的,雖然佛教服飾分著幾個種類,但是大多也是相像的。

⑺ 佛教的衣服都是啥

您好,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⑻ 一般寺廟里的和尚穿的衣服叫什麼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常服的顏色,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後,沒有什麼官方規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緬甸佛教徒特別忌穿黑衣,因為在緬甸古代曾有一種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後來嚴行禁絕。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⑼ 佛家說的「沙彌」/「比丘」有何區別

沙彌是指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時出家的男子,而比丘則指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稱作比丘(俗稱和尚)

所謂沙彌,俗稱「小和尚」,原語可能出自龜茲語的 samane 或 sammir,或於闐語的 ssamana。意譯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團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時出家的男子。

在佛教僧團中,首位沙彌為羅侯羅。人若想成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叫做沙彌。人若過了七十歲,便不準受具足戒,祗能受沙彌戒,做沙彌,而不能正式成為比丘。

比丘: 巴利文:Bhikkhu,梵文: Bhik u,又作比呼。意譯乞士(乞食)、董士、破煩惱(破惡)、除饉、凈命。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稱作比丘(俗稱和尚)。比丘需守二五六條戒律。然而和尚一詞在佛教中實際不是每個受具足戒,乃至出家的人可以稱呼的。經雲:和尚如父,阿奢黎為母。和尚翻譯成親教師,一般只有寺院的住持才能叫和尚。相對應的女子稱為比丘尼。沙彌是比丘的接班人,式叉摩娜(學法女)是比丘尼的接班人。

(9)佛教比丘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沙彌(尼)十戒即: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著花鬘好香塗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觀聽;8.不坐卧高廣大床;9.不非時食;10.不捉持金銀寶物。

前九戒與八關齋戒相同,唯第十戒,乃因佛陀深知金銀貨幣易增長貪心,易與人爭利,最後成為財富的奴隸,終為錢財所束縛。這是為了破除貪心而制定的戒條。

參考資料:網路-比丘 網路-沙彌

⑽ 和尚衣服有幾種區別分別是什麼顏色又分別代表什麼

袈裟分類:
安陀會(五條衣)、郁多羅僧(七條衣)、僧伽梨(九條大衣)三種

顏色
袈裟之顏色在諸律中各有異說,然大抵贊同三種壞色之說,即以青、泥(皂、黑)、茜(木蘭色)三種為袈裟之如法色(或謂若青、若黑、若木蘭色)。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一復舉青、黃、赤、白、黑五方正色與緋、紅、紫、綠、硫黃等五方間色為不如法色。然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舍利弗問經等更說五部衣色殊異,而以青(化地部)、黃(大眾部)、赤(法藏部)、黑(說一切有部)、木蘭(飲光部)五種為如法色。法藏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三,解釋袈裟為混和青等五色而染成一不正色之意,然義寂於同疏卷三謂,小乘五部各用一色,而大乘菩薩於五無所偏執,通服不正之五色。又吉藏金剛般若疏卷二、玄應音義卷十五、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等皆以袈裟之濁赤色為佛本制,所謂青、黃、木蘭三色之別唯在衣上點印之異,雖為有力之傳說,但似欠妥。毗尼母經卷八稱,諸比丘衣色褪脫,佛聽許染用十種色,此即法衣不僅一種赤血色衣之明證。
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紫衣、緋衣。明朝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儐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儐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儐淺紅色袈裟,然後來一般皆著黑衣。

衣體
袈裟之材質,稱為衣體或衣財。有關衣體之種類,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舉驅磨、古貝、句賒耶、欽婆羅、娑那、婆興伽等六種,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六舉出居士衣、糞掃衣二種,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八列七種,四分律卷三十九舉出十種。此等皆以作一重為法,然若財體細薄時,亦允作數重,稱為重法。大凡僧眾之法衣,以避在家並外道人所用者為旨,即在異於俗。故四分律卷四十所列綉手衣、草衣、樹皮衣等,為外道之法,僧眾不著用;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八謂上色衣不異俗人,所謂丘佉染、迦彌遮染、青染、華色等,如是等皆不著一切上色。但衣體得用紬絹與否,古有異論,道宣律師以之為非法,義凈三藏反以為如法。

製法
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後縫綴,像一塊塊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稱作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2] 割截系為既經裁作袈裟者,不能再供其他販賣貿易之用。依之,弟子等能對衣物舍棄欲心,並去除盜人奪取之念。三衣雖皆以割截為法,若財少難辦時,亦允許以外葉揲於不割截、
無田相之縵衣上,稱為揲葉。又安陀會之一種,
特允許疊作葉,稱為摺葉。
縫法可分為馬齒縫、鳥足縫二種。袈裟四周設緣,以防破損。緣內邊之四隅設揲,稱四揲,俗稱四天王,有助貼治輕舉之功用;又於左肩內面處設帖,稱肩揲,以此處易藏垢膩,常洗速壞,故設之。穿帖置絇,胸前緣邊作紐,以防衣脫落;關於絇、紐之位置,亦有不同之說法,就材料
亦有異說,後世以象牙作圓鐶,稱鐶,或哲那環,代替絇(鉤)而置於胸前。

披著法
有通掛左右肩之通肩,與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兩種。於對佛及師僧修供養時偏袒右肩,若外出遊行或入俗舍時,披通肩法。又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舉著用法衣之五事,是亦出行之法。四分律卷十九、毗奈耶卷十等,謂僧眾須整齊披三衣。五分律卷二十謂,依時宜,袈裟聽許反翻披著。復有不披袈裟亦不得罪者,此有四事,如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載,一無塔寺,二無比丘僧,三有盜賊,四國君不樂道。
演變
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會(即五條衣)、郁多羅僧(即七條衣)、僧伽梨(即九條大衣)三種,稱為三衣,其製法一定。有關顏色,雖有諸說,大抵不拘顏色,而以質素為要。然後世流於華美,至用黃、赤等正色或金襕衣等,殆失本制。又搭袈裟,由於印度屬熱帶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襯著其身,故印度僧團唯擁有三衣。而在中國、日本等地,則將袈裟被著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與衣,合稱袈裟衣。尤其在日本安陀會出現種種變形,衍生五條袈裟、小五條、三緒五條袈裟、種子袈裟(或輪袈裟)、疊五條(或折五條)、絡子、威儀細、鈴懸之別。此外,另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遠山袈裟等種別。相傳金襕衣系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奉施佛者,中阿含經卷十三、賢愚經卷十二等記其事緣,然不見於諸律。

閱讀全文

與佛教比丘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包面頭發型圖片 瀏覽:926
word怎麼樣把圖片轉換成jpg模式 瀏覽:346
找小女孩發型圖片 瀏覽:121
光源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342
彌勒佛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498
美女初二學生圖片 瀏覽:20
深桃木色發型圖片 瀏覽:812
古代鐵鍋圖片大全 瀏覽:32
如何把軟體封面圖片改變 瀏覽:825
男明星發型子彈頭圖片 瀏覽:86
清純高清少女手機壁紙圖片 瀏覽:931
如何增加圖片到800kb 瀏覽:743
幼兒扔衣服圖片卡通 瀏覽:603
美女被勒死的圖片 瀏覽:103
電機大全圖片及價格 瀏覽:267
動漫人物校園只穿內褲的男生圖片 瀏覽:367
word圖片復制半截 瀏覽:828
小兔崽圖片可愛 瀏覽:154
老榆木床圖片價格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