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彝族火文化簡單圖片

彝族火文化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20 00:43:16

❶ 彝族民居的漫談古今彝族火把節

老夫今日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
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
這是明代正德年間,四川狀元楊慎(號升庵)被貶官到雲南永昌,途經西昌(今涼山州)時,看見彝族火把節之夜後寫下的詩句。
火把節,都是在農歷6月24日至27日舉行。在彝族自治州、縣,火把節是法定民族傳統節日。每年這一節日的到來,彝族同胞同其他民族都要一同去參加隆重而盛大的火把節,都要熱情歡歌,盡情舞蹈,熱鬧非凡。但如要講到火把節的起源,或者說來歷也好,傳說也好,卻是各地、各支系幾乎是自有其說,地方史志的記載,也各執依據。
民國《昭通縣志稿》說:6月24日「火把會與滇中各處相同,鄉中燃炬照田祈年,以火之明暗,占歲之豐歉,此為近理,至於弔古,則知者鮮矣。」這段話將火把節的來歷簡單地劃分「近理」(祈田豐收)和「弔古」。其實「近理」並非都是「燃炬照田祈年」,「弔古」也非專指一人一事。
據史志中關於火把節起源的記載,所謂「弔古」,是祭奠死者,主要有阿南殉節,見李元陽明代萬曆年間《雲南通志》卷十記載;武侯南征,見許印芳《五塘雜俎·星回節考》,《滇系》中也有記載;慈善夫人殉節,又名火燒松明樓,見《南詔野史》。其中以慈善夫殉節的故事最為感動人。其大意是說:彝族先民蒙氏建立的南詔國,傳至皮邏閣時,在六詔中最為強大,便與相國張建成設計統一五詔。開元十八年,他首先賄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要求合並五詔,並得到唐王朝的同意。於是以聚集祭祀為名,通知五詔於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樓祭祖,除了越析詔因路遠未到外,其他各詔都來了。鄧賧詔妻慈善感到此舉有詐,勸丈夫不要前往。但詔主迫於皮邏閣的威勢,不得不行。行前,慈善以鐵鐲套夫臂。祭祀畢,皮邏閣設宴於松明樓,飲宴至暮,皮邏閣佯醉下樓,伏兵即舉火焚樓,各詔均被害。屍骨難辨,只有鄧賧臂有鐵鐲得以認領。後南詔知慈善有才智,欲娶為妃,慈善堅執不從,並據城自守。南詔發兵圍城,慈善自盡。此後,每於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群眾以火把紀念她。
關於彝族支系間的傳說,據《彝族文學史》的記載,有《撒梅人的火把節》、《撒尼人的火把節》、《阿細人的火把節》、南澗彝族《火把節的來歷》、雙柏羅婺支系《喜鵲姑娘》火把節的傳說、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傳說等,不一而足。其他彝語支民族遷有他們的說法。總之,火把節起源的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都很多,講的都是發生在各地的歷史事件或各地各支系自己的故事,大都略有相似之處,勿需去考證哪一種說法才是火把節的起源。其實火把節的真正來源,是彝族人民對火的崇拜。彝族先民長時期遷徙、游牧於山野,一刻也離不開火,深知火能燒毀一切,也能保護人畜和莊稼。久而久之,在彝族先民的觀念中,「火就是神,神就是火」。因每當六月二十四日要祭天過歲(年節),時久則演變為火把節都在這一天舉行,各種附會也在其中。
《昭通縣志稿》將火把節稱之為「火把會」,其用語十分切合昭通的實際,即最終將各家各戶的火把會聚一處,火更明,占歲之豐收才有希望。這與滇中各處「束松明為炬,照田畝,以火色占農」(李元陽《雲南通志》),或「田野松炬燭天,占歲之豐凶,明則稔,暗則災」(《石屏縣志》),同為一個目的—祈求豐收。因此,昭通歷史上的火把會,是彝族、漢族和苗族都參與的火把聚會,如今所說的火把節。其中苗族參與火把節可謂入鄉隨俗,也如彝族參加苗族的花山節一樣,雙方都在趕對方的熱鬧。但昭通(昭陽區)漢族參加火把會,這不僅只是入鄉隨俗的問題,也是漢族古代祈年照歲的繼承、流變,到異鄉之後的表現形式。
古之火把節的起源、傳說,雖有祈求豐產,除惡務盡,祭弔先賢等諸多說法,但火把節的目的和性質,早有清人許印芳的公允評說:「夫南詔國滅,星回之節已廢。火節之興,原於服忠武之威,表貞烈之德,歷久不廢。而逐疫祈年,祭先講武,諸事乘乎其間,歲守民安,相與飲食,歌舞備靚。泰平之象,亦可見滇人神遊化宇,不復知有蒙段煙月矣。」而今之火把節,則賦予了時代特徵,一改往日的「醉飽歌舞」、「叩頭送福」、「敬天祭祖」等舊習,為招商引資、物資交流和發展本地經濟服務,同時也是繼承和發場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生活,促進各民族團結與共同繁榮進步,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

❷ 彝族火把節的風俗習慣

  1.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3. 草坪上,進行著彝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好不風光。

(2)彝族火文化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1. 佳節之前,各家都要准備食品;在節日里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歡騰,徹夜不息。

  2.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❸ 求彝族文化的圖片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例如音樂、舞蹈、文學、詩歌等,不知你需要的是文化的哪一方面圖片。因問題太籠統,所以不好提供。

❹ 涼山彝族火把節用圖畫怎麼表現出來

先去觀看涼山彝族火把節,仔細觀察,多多拍照 ,選一些精美的照片,拿回家沖洗出來,然後固定好,拿出紙筆啊。對著照片臨摹下來就好了,然後慢慢畫出照片上的內容就好了,然後加一點自己的想像。

❺ 彝族火把節的資料短一點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

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

節日起源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

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❻ 彝族的火把節什麼習俗

關於彝族的火把節的習俗是怎樣來由於彝族的分布也並不是完全在一個地方的所以分為了幾個不同地域的故事特點,每個故事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下面是關於彝族的火把節的故事。

第四個故事:

羅婺支系以前有個女孩長的很漂亮,她與一個叫阿龍的男孩相愛,可是附近部落的男子都看上了她想要娶她,並拿羅婺支系的村民的生命相威脅,要女孩與她們相親,女孩沒辦法就只能在6月24日晚上與他們相親,就在晚上相親時燃起了火堆,為了自己美好的愛情已及全村的希望,女孩跳到火堆里燒死了,為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女孩,彝族羅婺支系把這一天定為火把節。

❼ 彝族的火把節有哪些儀式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夜幕降臨時,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小伙們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斗羊、斗雞。姑娘們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達體舞。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7)彝族火文化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系,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

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

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

❽ 彝族火把節是怎樣的

彝族,是一個崇尚火的民族。至今彝民還保留著最古樸、最濃烈的文化傳統。他們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孫,彝族先民們認為火是太陽的延續,象徵著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來,火寄託著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分為「大火把節」和「小火把節」兩個,節期三天。小火把節為每年農歷的四月二十四日,大火把節為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大小火把節活動內容相同。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每年火把節,彝族人民家家戶戶都在門前豎一個火把,他們用三四丈長的挺拔的蒼松或翠柏,然後用一堆松枝和乾柴把蒼松或翠柏圍成一個巨大的寶塔形,寶塔的頂端再插上一截翠木,將一串串紅花、白餅、海棠等物掛在翠木上,有的還用彩繩系著一些小水果,綴在火把周圍,當地的人們把這個火把叫做「松明樓」。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聚集到自己做的松明樓前,把樹塔點燃。接著,人們手舉火把來到村頭、田間。彝民用火炬照田慶祝豐收。民間傳說,過火把節是要引谷穗出來看火把,耍火是為了撲滅秧苗的病蟲害。節日期間,有的地方要殺豬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戶要抱一隻雞到田裡去祭「田公地母」。民間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故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走,邊走邊往火上撒松香,稱為「送祟」。

火把節彝語叫「都則」,為祭火之意。最初是彝族先民用火把來驅蟲避邪、祈禱豐收的民間習俗。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民間文化體育節日。自漢唐起至今,火把節已沿襲了一千多年。關於火把節的由來傳說不一。

一說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並吞另五詔,將另五詔首領於松明樓而焚殺之,鄧賧詔妻慈善夫人早就識破了皮羅閣的險惡用心,但她無法勸阻丈夫不去赴宴,便把自己的金鐲子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祝丈夫平安歸來。等她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後,趕來尋找丈夫的屍體,她用雙手刨開焦炭和灰燼,十指磨破,鮮血染紅手指,她憑借那隻金鐲子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後皮羅閣想霸佔慈善夫人,夫人堅決不從,率領精兵據守鄧賧城,最後寡不敵眾慈善夫人投井自盡。為紀念慈善夫人對丈夫的忠貞,後來在火把節這天,婦女們就有了染紅手指甲的習俗。

另外一種傳說是,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並馴服了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和最後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從此,彝族人民開始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於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惹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徵收苛捐雜稅。天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好端端的人間又被天神惡魔攪得民不聊生,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來支格阿龍的故鄉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他經常為各個部落排憂解難,除暴安良,深受民眾的愛戴。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到達山頂之後為美景陶醉,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求。他的歌聲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他們隔著高山河流對唱情歌直到天黑。從此,他們相親相愛,山盟海誓。而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惹阿比在聽說了兩人的戀情之後,心裡無比憤恨和嫉妒,總想找機會置黑體拉巴於死地。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惹阿比便下凡與黑體拉巴摔跤決斗,結果被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妮璋阿芝歷盡艱辛,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於是,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扎蒿稈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於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天神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傷心欲絕,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捨身化做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黑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還是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徵。

火把節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彝族的重要節日,慶祝活動主要有:

鬥牛:在人群圍成的大圓圈中,兩頭牛在主人的吆喝中、觀眾的吶喊聲中拚命搏鬥。鬥牛分黃牛與水牛兩種,相比而言黃牛相鬥要「斯文」些,所以先斗黃牛。水牛相鬥,若遇兩頭脾氣暴躁的水牛相鬥,無疑是一場惡戰。有時勝者還會窮追對方置之於死地。此時牛主人要冒著生命危險來阻止再斗。獲得最後勝利的牛將披紅掛彩,得到獎品,大家也會上前稱贊這頭牛的主人是牧農好手。

摔跤: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各村寨推選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得獎品外,他們自己所在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篝火晚會:人們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群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盡情歡歌狂舞,直到天亮。

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射擊、賽歌、選美、斗雞等活動項目。

火把節也是青年男女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訂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彝族火把節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火把節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著彝族起源發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志性的象徵符號之一。

閱讀全文

與彝族火文化簡單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卡通男生圖片怎麼畫 瀏覽:202
北京美女性感圖片 瀏覽:979
戶外衣服品牌大全圖片 瀏覽:929
包面頭發型圖片 瀏覽:926
word怎麼樣把圖片轉換成jpg模式 瀏覽:346
找小女孩發型圖片 瀏覽:121
光源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342
彌勒佛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498
美女初二學生圖片 瀏覽:20
深桃木色發型圖片 瀏覽:812
古代鐵鍋圖片大全 瀏覽:32
如何把軟體封面圖片改變 瀏覽:825
男明星發型子彈頭圖片 瀏覽:86
清純高清少女手機壁紙圖片 瀏覽:931
如何增加圖片到800kb 瀏覽:743
幼兒扔衣服圖片卡通 瀏覽:603
美女被勒死的圖片 瀏覽:103
電機大全圖片及價格 瀏覽:267
動漫人物校園只穿內褲的男生圖片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