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佛陀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圖片

佛陀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19 19:40:47

1. 紅焰帝幢王佛的衣服是什麼顏色

是黃色的。
紅焰帝幢王佛,又名南無上自在幢王如來,位於佛陀的北方,其身藍色,披黃色袈裟。
右手持寶幢置於左肩,左手定印,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除過去人生中,由嫉妒心所做的罪業。

2. 佛教僧人的衣服是怎樣的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
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
居士服,就是指居士穿的海青。其實,居士服是指居士可以穿戴的服飾,一般稱為俗服。而海青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較保守。為了整肅儀容、庄嚴道風,海青雖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還能夠遵守穿用著。晉以後,四眾弟子都可以穿海青。百丈以後,要求更加嚴格。
不論出家在家,所穿的海青是一樣的。海青雖然是脫胎於漢服,但是它究竟還有一些特異之處。海青的衣領,是用三層布片覆疊縫制而成的;這樣子叫做「三寶領」。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這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實際上,無非是為了加強衣領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開的,而海青的袖口,卻是縫合起來的。
海青的顏色,一向是以青黑色為主。在家居士只能穿青黑色,只有少數名位崇高的出家長老——如方丈、首座、法師,才能穿黃褐色的海青。在我國的僧團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勝的僧服了。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和尚穿的衣服根據場合和材料製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時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種法衣。「袈裟」是梵語音譯,漢語的意思是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等,因其顏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條及九條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條衣」。另外還有七條、五條,共有三種,稱之為「三衣」。
二、納衣:這是古時對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種統稱,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納衣有五種: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糞掃衣即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百衲衣是一種俗稱,從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袈裟,袈裟並不是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夠有能力穿著的,雖然佛教服飾分著幾個種類,但是大多也是相像的。

3. 佛教的居士服,長衫,海清等服裝,怎麼穿更莊重好看

佛教從古傳下來只有海青居士可以穿。
所謂長衫,其實是大掛,與民國的長衫還是有區別的,那個是出家人穿的,有些居士到寺廟參學或凈人發心出家,穿大掛是常住批準的。
大掛是從五衣變遷來的,上虛下雲老和尚曾做過考證,出家人出坡勞動佛制搭五衣,到中國慢慢演變成大掛。
至於居士服則是現代台灣佛教界先興起後傳入大陸。
佛教的衣服,都是壞色(非正色),破執著相,只要干凈整齊即是庄嚴!
好看是世俗顛倒義。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但願嘉賓盡念佛
只緣極樂是君家
----印光大師

4. 佛祖的袍是什麼樣的

那叫袈裟,釋迦牟尼佛當年穿的是別人不要的衣服,然後放在一起染成棕色,所以我們看到的袈裟顏色很多原因在此,不是刻意設計製造的,只是遮羞、遮醜、遮蔽風寒用的,是為我們表法,教導我們不要起貪心,衣服干凈整潔合適就行,佛法是教育,佛的行為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佛教我們要學會吃苦,因為吃苦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5. 佛觀音菩薩靈魂都穿著衣服,衣服從哪來

你好
佛觀音菩薩靈魂都穿著衣服
但是這衣服所來的渠道卻不同
佛的衣服是施主供養而來
那麼佛的靈魂就是不穿衣服的
而觀音菩薩和衣服是想像而來
那麼觀音菩薩的衣服當然是想像而來
真實的世界歷史中只有佛陀而沒有觀音
佛陀是人不是神
是通過不斷地學習智慧和修正言行而有大智慧的人
如果沒了解原始佛教中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區別的話
就很容易陷入迷信的誤區
其實人生最好的意義
不是苦求名利或獻身迷信
而是為了真正幸福
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智慧和修正言行
而讓自己和別人都生活得更美好
才能進而獲得真正長久的快樂

6. 佛家的佛衣百納是什麼東西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補綴之多。亦借指補綴甚多的破舊衣服。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巧裁縫,能綉補,刺成盤龍須甘雨。個個能裝百衲衣,師兄收取天宮女。」 宋 陸游 《懷昔》詩:「朝冠掛了方無事,卻愛山僧百衲衣。」 元 范康 《竹葉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飯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這等麤衣澹飯且淹消。」《西遊記》第七十回:「﹝ 行者 ﹞搖身一變,又變做一個道童:頭挽雙抓髻,身穿百衲衣。」 楊朔 《泰山極頂》:「過去,農民各自擺弄著一小塊地,弄得祖國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參見「 百衲 」。

7. 佛教僧人紅色的僧袍和黃色的僧袍有什麼區別沒

你指得應該是藏地的佛教。一般來講紅色是普通僧人,而穿黃色的是活佛一類的高僧。藏地的佛教雖有五教, 但我知道得來說,一般小僧是不能穿顏色高貴的僧袍的。比如黃教不是以僧袍的顏色說的,而是以僧冒的顏色而說的。
佛子衣服的顏色以低賤為出發點,在古印度黃色最低賤,為以弟子們都穿黃色。而來到中國後,黃色卻是尊貴的。所以換成漢地的灰色,藏地的紅色棕色。

8. 佛教的衣服都是啥

您好,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9.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有什麼差別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在顏色和件數上都有顯著差別。
2、藏傳佛教的僧衣顏色更鮮艷,也更好看一些。

一、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沒有任何飾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經上說,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袈裟,重復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發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樣都應嚴格按照律經選材縫制,不能隨意製做。
根據印度佛教傳到藏區的律經規定,在藏區各教派僧衣的樣式大同小異,既各具特點又有所差異。其中寧瑪派(俗稱「紅教」)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形如蓮花狀的紅色僧帽,在家的居士則穿白色衣裙。薩迦派(俗稱「花教」)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和顏色與寧瑪派相近似。噶舉派(俗稱「白教」)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格魯派(俗稱「黃教」)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桃狀帽和蓮狀帽。活佛一般著特製的袈裟和禮服。
二、漢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件數上,由於氣候上中國異於印度,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漢傳佛教的僧衣,在印度三衣上,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顏色上,佛陀上衣近乎黃綠色,裙子近乎紅褐色,佛教部派提倡用紅、黃色。可受到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限制,漢傳佛教的僧人只能放棄使用這兩種顏色。形制上,袒露肩膀漢人也不能接受,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被本土化,特點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式樣;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氣候、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還要考慮帝王及政府方面的制約與干涉等因素。僧衣從顏色到形制都有所改變。
僧侶的常服顏色,大多為五種顏色:褐、黃、黑、灰、黃綠色。各地各部派深淺不一,沒有具體一定的規制。形制上,「海青」或稱「大袍」是主要服裝之一。其款式保持了漢代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其他衣裳肥大很多。現今「海青」(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禮佛和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正式集會時穿著,將三衣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五眾只可穿大袍,不披袈裟。僧衣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另外,現代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時,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

10. 和尚不同顏色的衣服怎麼分等級

佛教講究眾生平等,所以佛教服裝是沒有等級的。

根據佛教的制度,僧衣有大中小三件:

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就是那個斜系的大衣,參加活動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

(10)佛陀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三衣的由來

今天我們見到的印度傳統服飾,其披披掛掛的穿衣方式仍然很明顯。在古印度發家的佛教,穿衣習慣自然受到當地風俗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南亞國家的佛教徒其穿著方式更接近原始的佛教衣制。

至於佛教為什麼規定只能穿三層衣服,有這樣的一種說法,釋迦牟尼為了規范僧人的穿衣秩序,在印度的一個冬天親自進行試驗:

初夜披一件衣服;中夜覺得冷,於是加上一件;後夜時,還覺得冷,於是再加一件,也就足夠禦寒了。因此,佛陀制定僧人不得超過三衣,這就是所謂「三衣」的來源。

但佛教在傳入我國後,由於氣候風俗文化的差異,形成了我國佛教自己的穿衣風格,但大體上還是遵循佛教規制。

參考資料網路-僧服


閱讀全文

與佛陀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安慰病重的人圖片 瀏覽:820
出去溜達的簡單的圖片 瀏覽:544
濟南夜市女生圖片 瀏覽:47
女生敏感帶在哪圖片 瀏覽:674
拖入ps的圖片如何從中心放大 瀏覽:551
簡單頭像圖片唯美 瀏覽:71
動漫卡通男生圖片怎麼畫 瀏覽:204
北京美女性感圖片 瀏覽:981
戶外衣服品牌大全圖片 瀏覽:931
包面頭發型圖片 瀏覽:926
word怎麼樣把圖片轉換成jpg模式 瀏覽:346
找小女孩發型圖片 瀏覽:121
光源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342
彌勒佛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498
美女初二學生圖片 瀏覽:20
深桃木色發型圖片 瀏覽:813
古代鐵鍋圖片大全 瀏覽:33
如何把軟體封面圖片改變 瀏覽:826
男明星發型子彈頭圖片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