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是什麼老鼠,嘴巴長長的,尾巴短,耳朵扁
如圖 ,可能是 鼩鼱 不一定對 並非什麼鼴鼠 學名
鼩鼱科 Soricidae 鼩鼱屬 Sorex 哺乳動物(具體哪種不知)
靠吃蚯蚓、昆蟲等為生,雖然長得極像老鼠,但其實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B. 求一動物的資料,最好配上圖片
圖片C. 獾,鼴鼠,河鼠有什麼特點
1、獾:通常獾的毛色為灰色,下腹部為黑色,臉部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耳端為白色。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蟲、甲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獾與美洲獾同屬鼬科,但並非同一物種,無論是分布地、食性或習性,均有較大差別。
2、鼴鼠:頭尖,吻長,四肢短小,身體矮胖,長10餘厘米,外形似鼠。耳廓退化,眼也小,多為細密的皮毛掩蓋。尾細而短。前肢5爪,強大,掌心外翻,是掘土的器官。
3、河鼠: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閉。棲息於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
獾:
(3)鼴鼠的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鼴鼠的種類:
1、星鼻鼴鼠: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
2、長吻鼴:體長約11cm,體重30g左右。比白尾鼴多1枚上前臼齒(每側上頜具4枚上前臼齒)。體形粗圓。
3、白尾鼴:體長8~11cm,體重20~40g。體呈圓筒形。吻部削尖並向前突出,吻背中央具溝槽,眼極小。
4、缺齒鼴:體形較大,呈長圓筒形,體長17~22cm,體重達200g左右。尾長約23cm。
5、麝鼴:體形與缺齒鼴相似,但身體較小,體長10~13cm。體重40~100g .吻部細長,無外耳殼,眼退化,足背上僅有細短的毛,幾近裸露。
D. 聽說東北有一種動物叫瞎豆楚子,生活在地下,好像是鼠類,請問真有這種動物嗎,給個圖片看看
如圖:
鼴鼠是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常隱於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吃昆蟲,偶爾也會吃農作物的根,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甘肅、會寧一帶俗稱「蛤蛤」。
鼴鼠的拉丁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外形看起來酷似老鼠,頭緊連著身體彷彿沒有脖子,它們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多棲息於海拔1500米一下的盆地、河谷、常綠闊葉林以及農耕地和菜園子附近。
鼴鼠的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挖土,後肢細小,尾細而短;前肢五爪強大,掌心外翻,是挖土的器具。因為常年在地底下的隧道里奔來奔去,它們的耳朵逐漸退化,身上的絨毛柔軟順滑,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們的生存。
但是也由於經常不見天日,成年後的鼴鼠視力逐漸退化,很不習慣陽光的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系統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至於死亡。
E. 誰有鼴鼠的圖片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F7%FA%CA%F3%B5%C4%B9%CA%CA%C2
F. 怎麼畫卡通鼴鼠
你買一本繪本,很經典的繪本——《鼴鼠的故事》,照著上面畫就好啦~很簡單的~~
G. 鼴鼠是土撥鼠嗎
不是。鼴鼠是哺乳動物。
裸鼴鼠原產自東非的沙漠地區,以長相醜陋出名,渾身皺巴巴的的皮膚像老人臉上歷經風霜的皺紋一般。但就是一個這樣醜陋的動物身上卻充滿了神奇又難以解釋的現象。
裸鼴鼠的生存相當古怪。它們能夠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產生新陳代謝的果糖而不是更常見的葡萄糖,並藉此存活長達18分鍾時間,而且不會留下任何不良後果。
土撥鼠的體型和是比較小的,稍微有一些肥壯。頭部是比較寬的,脖子的位置比較粗,而且也比較短,耳朵是非常小的。除了尾巴是黑色的以外,其他地方大多數都為褐色,肚皮的位置是灰黃色。
(7)鼴鼠的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1、裸鼴鼠的壽命也非常長,圈養情況下能夠存活超過30年,野外環境中能夠達到17年。根據它們的體型不同,裸鼴鼠應當能夠在寬松的環境中存活大約6年時間,就像實驗鼠一樣。
2、土撥鼠和平時生活狀態是相同的,白天活動覓食,然後在晚上的時候休息。爾汗了,卻又在秋天的時候就開始囤積脂肪,在休眠之後能夠供應的上消耗,在第二年的春天就會緩過來,繼續出來活動。
H. 摩爾是什麼鼠
鼴鼠!
鼴鼠簡介:
鼴鼠(yǎnshǔ)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蟲目,鼴鼠科。頭尖,吻長,四肢短小,身體矮胖,長10餘厘米,外形似鼠。耳廓退化,眼也小,多為細密的皮毛掩蓋。尾細而短。前肢5爪,強大,掌心外翻,適於地下掘土生活。主要以昆蟲為食,也食蚯蚓、蛞蝓、兩棲類、爬行類、小鳥等動物。由於在地下挖掘洞道,對農作物傷害極大,故為害獸。但這只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從生物璉的角度來看,鼴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棕褐色,細密柔軟,並具有光澤,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如我國東北、華北所產的麝鼴(Scaptochirusmoschatus),俗稱「地爬子」和南方所產的缺齒鼴(Mogeralatouchei),缺2個下犬齒,地下洞道呈網狀,俗稱「不見天」或「反巴掌」,都是典型代表動物。
鼴鼠特徵:
哺乳綱食蟲目鼴科動物。身體矮胖,外形像鼠,長10多厘米,四肢短,頭尖,吻長,耳小或完全退化,腿也小,尾巴短。前肢有五爪,都特別強健,掌心向外側翻轉,是掘土的器官。捕食昆蟲、蚯蚓等動物。由於它喜好挖洞,傷害農作物,對農業有害。鼴鼠的種類很多,如產於歐洲和亞洲的歐鼴;產於中國的內蒙古、東北等地的麝鼴,又叫「地爬子」。
鼴鼠生活習性:
鼴鼠的拉丁文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它的身體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腳大而向外翻,並配備有力的爪子,像兩只鏟子;他的頭緊接肩膀,看起來像沒有脖子,整個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機很相似。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沒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絨毛,毛尖不固定朝某個方向。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在狹長的隧道自由地奔來奔去。隧道四通八達,裡面潮濕,很容易孳生蚯蚓、蝸牛等蟲類,便於它經常在地下「餐廳」進餐。鼴鼠成年後,眼睛深陷在皮膚下面,視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經常不見天日,很不習慣陽光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神經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致於死亡。遇到危險時以尖叫震懾敵人,然後伺機逃脫。其聲似蟬鳴有死鳥鳴。
相關種類:
星鼻鼴鼠:
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這種生物是怎麼演化出來的?那個星星是什麼?它如何作用,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對於這不尋常的哺乳動物,這些都是我想要解開的謎題。這就是——星鼻鼴星鼻鼴不僅有一張好玩的臉,它還有著相當特化的腦,也許有助於解答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的構成與演化這些長久以來的問題。先知道以下事實,讀者可能會安心些:星鼻鼴是小型動物,只能讓磅秤的指針傾斜為50公克,大約是小鼠的兩倍。它們生活在濕地的淺層地道中,遍及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部,獵食的環境涵蓋地下及水下。如同鼴鼠科其它30種左右的成員,星鼻鼴屬於哺乳動物的食蟲目,這類生物新陳代謝極快,隨時飢腸轆轆,所以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鼴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的獵物,以度過寒冷的北國冬天。和其它鼴鼠一樣,它在土壤中尋覓蚯蚓;不過它還會在濕地棲境里營養豐富的泥巴與爛葉中,取食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會潛游到池塘與溪流的渾濁水底,把獵物給揪出來。尋找獵物正是「星鼻」上場的時候。星鼻並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隻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
相關圖片:
I. 小田鼠是什麼老鼠
田鼠是倉鼠科的一類,包括五屬,與其他老鼠比較,田鼠體型較結實,尾巴較短,眼睛和耳較其他鼠科小。田鼠可在多種環境中生活。 多為地棲種類,它們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有的白天活動,有的夜間活動,也有的晝夜活動。
外形特徵
田鼠是嚙齒目倉鼠科田鼠亞科的通稱。田鼠體型粗笨,多數為小型鼠類,個別達中等,如麝鼠,體長約30厘米,體重約1800克;四肢短,眼小,耳殼略顯露於毛外;尾短,一般不超過體長之半,旅鼠、兔尾鼠、鼴形田鼠則甚短,不及後足長,麝鼠的尾因適應游泳,側扁如舵;毛色差別很大,呈灰黃、沙黃、棕褐、棕灰等色;臼齒齒冠平坦,由許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組成。
分布范圍
已知的品種有70多種,其范圍遍布亞洲、歐洲、北非和北美。
生活繁殖
田鼠的繁殖能力很強,一隻雌鼠年產6~8窩,每窩10~20隻,而幼鼠2~3個月就能生育。
夏季是田鼠懷孕、產崽、分窩的高峰。
當種群密度大時,有的田鼠會出現肝臟退化和神經錯亂,甚至自相殘殺。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叫做種內斗爭,看似殘忍,但是對田鼠種群的生存卻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