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真正的漢服長什麼樣呢
漢服是什麼樣子的,相信大家都會回答是什麼唐代齊胸、宋代褙子、明代襖裙、秦漢曲裾、魏晉晉儒等。這些回答都沒錯,這些回答也沒有什麼毛病。但是我想說的是,漢服到底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個人覺得,華夏兒女熟知,國人的正視,日常的所見,才是漢服該有的樣子。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起到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千百年來對文化、實用、倫理、道德的一種探索和追求,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貳』 漢服具體指什麼衣服,漢服有哪些種類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漢服的款式以交領(兼有圓領、直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系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而交領有衽是貫穿始終的靈魂所在。漢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採用平面裁剪。沒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於覆蓋人體的最小需要,所以無論是秦漢的大袖衣還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長遠遠長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著後寬到及地。不同時期,也有袖肥窄小的,便於勞動。
『叄』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它們之間到底什麼關系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1、兩者包含的范圍不同。漢服的范圍比唐裝大。
2、兩者的歷史不同,漢服的歷史要比唐裝悠久。
3、概念不同。漢服是漢民族穿的衣服,包括先秦漢服、秦漢漢服、魏晉南北朝漢服、隋唐五代漢服、宋明漢服和當代漢服。唐裝屬於漢服的一種,指唐朝風格的漢服。
漢服和唐裝的關系:
唐裝一定是漢服,漢服卻不一定是唐裝。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唐裝分為兩種:唐制漢服和滿式唐裝。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滿式服裝),是根據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服飾。
(3)漢服綉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漢服的記載數量繁多,僅列出部分: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簡牘:「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漢書》:「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新唐書》:「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余尚同漢服。」
《遼史》:「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後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會同中,太後、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在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
《東京夢華錄》:「諸國使人,大遼大使頂金冠,後檐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
《清稗類鈔》:「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漢服,令俱禿發。」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網路-漢服
網路-唐裝 (唐制漢服)
網路-唐裝 (滿式服裝)
『肆』 漢服是現在十分流行的一種中國風服裝,漢服什麼顏色顯白好看
說到漢服的某個造型,我們心裡都有點刻板印象。比如說到明漢服,我們總認為它的特性是端莊大氣,而宋漢服是清新脫俗。其實每個造型的漢服風格都是很多變的。明漢服也可以很現代很時尚,對應的歌漢服也可以很華麗甚至很帥。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組不同風格的宋漢服幫你擺脫對它的刻板印象!
『伍』 你見過哪些好看的漢服穿搭
漢服越來越受歡迎了。走在街上,你可以在任何時候看到漢服仙女,這讓人羨慕。而最常見的設計之一就是冒泡胸裙。它的結構和著裝方法都很簡單,而且也不是為了挑身材,所以很多漢服新人都是為了介紹才選它的。
一丶綉花大擺 齊胸襦裙穿搭
精美的刺綉,豐富的針法,創造出華麗的造型,表現出莊重的氣氛。裙子用金線,線平,做工精細,端莊典雅。雪紡面料貼身舒適不悶熱的人,吊帶式襯裙安全貼心。黑色與紅色的顏色選擇,紅色高貴驚艷,黑色深沉沉靜,各顯神通。
最後,純棉、亞麻雪紡面料,舒適透氣。這件外套是為穿著方便而設計的。隨處可見的精緻古典刺綉增添了優雅的韻味。淺黃與藍白的搭配清爽美妙,在夏天給人一種清新的好感覺。雙雪紡下擺充滿優雅的感覺,彈性腰帶適合更廣泛的穿著。
『陸』 漢服外套的美被低估了,精緻刺綉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有多洋氣
大多數人對漢服的印象似乎都停留在復古藝術的標簽上,包括很多帶有中國元素設計的服飾,往往潛意識里都被認為是同款經典款式,漢服風夾克也是被誤解的其中之一。但事實上大家不知道的是,漢服外套的美感被低估了,比如大袖上衣,融合了精緻的刺綉和現代的設計,優雅又洋氣,男式上衣的拼接設計,女式領口綉有緞帶,泡泡袖上有木耳。
上裝和下裝的搭配之後,大家往往需要錦上添花,建議您添加一些精緻奢華的配飾,以強調造型的精緻感,如果你打算把漢服外衣當作普通的日常服裝,你可以嘗試將設計搭配更日常的款式,例如流蘇耳環、純色蝴蝶結發夾、基本色領帶等。如果你想在正式場合穿漢服夾克,那麼你可以選擇設計更加華麗的配飾,即使是有點夢幻的款式,你也可以放心選擇,喜歡簡單款式的女生可以通過簡化配飾來提升穿搭感,在服裝顏色的選擇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膚色或身材來考慮和選擇。
『柒』 現在街上很多人穿漢服,這種漢服是哪個朝代的款式
20世紀50年代,受蘇聯服飾影響,女性愛穿Blagi,即連衣裙和列寧裝(雙排扣制服),男性愛穿中山裝。
60年代的女生愛穿工裝褲,也就是雙綁帶的褲子或者帶綁帶的裙子。男人穿藍色或灰色制服。當時的人很單純。由於最近的解放和三年的自然災害,許多人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當時流行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拼湊再三年。當時給新兵發了一個軍用綠色的針線包,裡面有幾根針,兩個鐵環,一個銀頂針。針線包是革命傳統之一,也是紅軍時期傳下來的傳家寶。
縱觀世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作為唯一真正倖存下來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們自然有。秦漢至宋明時期,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漢服,只是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
我很高興和十年前相比,我們有了更多理解我們愛她的人。同樣,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和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