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彩虹橋有哪些特點
彩虹橋不僅是世界上己知的最大天然橋,而且也是具有最完美形態和色彩的自然界傑作之一。它橫跨在美國猶他州紅岩沙漠區的峽谷之上。
該橋的頂部是一段幾乎完整的四分之一圓弧。它從山峽一側峭壁邊緣向上伸展,在另一側逐漸向下彎到峽谷底部,橋身內側平滑彎曲,好像一把茶杯柄。
這座優美、雅緻的天然橋長94米,跨越85米寬的峽谷。橋頂寬10米,足夠築成一條馬路,從底部到頂部有88米,差不多有3個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納爾遜圓柱高度。或者說其高度足以容下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
居住在該區的納瓦霍人又把這座壯麗的自然形成之物叫做「彩虹橋」,這既因為它的形狀像橋,又因為它具有粉紅。淡紫的奇異色彩,而且等到太陽快落山時又變成了紅色和褐色。他們相信這真是一條變成了石頭的彩虹。他們認為彩虹是宇宙的衛士,所以把該橋視為聖地。
在1963年以前人們只能沿一條20千米長的不平坡道走到該橋。後來格倫峽水壩建成,它將科羅拉多河的水位抬高並將通往該河的91處峽谷用水灌滿。於是,現在人們可以乘船直抵距離該大橋數米處。
㈡ 彩虹橋的介紹
彩虹橋,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涇西村9組,系三跨梁橋,又名洪橋。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
㈢ 彩虹橋如何畫
彩虹橋如何畫
請看下面彩虹橋的圖片:
㈣ 婺源彩虹橋的橋身有多長
婺源彩虹橋的橋身有105米。
婺源彩虹橋,建於南宋(1127-1279年),橋身宛若一道跨越時空的彩虹,全長140米(橋身105米),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一座古廊橋,不僅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是國務院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婺源彩虹橋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清華鎮,是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也被稱作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的橋,這種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彩虹橋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4)彩虹橋圖片簡單點的擴展閱讀
江西婺源800年彩虹橋被洪水沖斷
7月8日晚間,一則「江西婺源縣清華鎮彩虹橋被洪水沖坍塌」的消息在網路流傳,引發眾多網友關注,這座有著八百年歷史之久的橋梁也牽動著社會各界和無數網友的心。
根據網友發布的圖片顯示,婺源縣彩虹橋有部分坍塌,一側橋面被沖毀,有一個橋墩也有部分損毀。對此,網友惋惜不已。
7月9日7時,婺源旅遊景區官方微博回應,「只是部分橋面受損了,故事和歷史都刻在橋墩里,洪峰退去後他依然堅挺。」並配有一張彩虹橋部分橋面受損的圖片。
7月9日,記者撥通了婺源縣清華鎮政府電話,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只是部分橋面受損,橋墩基本保存完好,天氣好了之後會進行修繕。目前水位已經下降了一些,現在也沒有下雨。」
㈤ 慶陽市彩虹橋圖片
㈥ 婺源彩虹橋是怎樣的
婺源彩虹橋,歷史悠久,近千年的水碓作坊,演示著古人利用水能帶動水車舂米、磨粉。一道簡單不起眼的石碣(石壩),幾百年來保護彩虹橋周邊的生態環境,被譽為「生態保護神」。
彩虹橋是文化與生態、動與靜、休閑與娛樂相結合的一個橋梁。彩虹橋有厚重的橋文化,歷史古跡及古人留存的生產工具,又有生態較好的自然環境,是最具婺源古色生香的一座文明古橋。
站在彩虹橋上,往上游眺望,有5座連綿山峰,形似筆架,稱為「筆架山」。山腳下是碧波盪漾的文彭小西湖——相傳1551年至1567年中的某一天,吳派篆刻祖師文彭,應他的學生何震之邀,乘竹筏逆流而上。文彭、何震兩人見這一帶碧波瀲灧,風光旖旎,蜿蜒的古驛道在千年的古林中延伸,旁邊的廟宇、村落、古橋、河道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文彭便情不自禁地贊嘆:「此乃小西湖!」
文彭想都沒想,找來雕刻的工具,欣然地在彩虹橋下的臨水石壁上題刻上了「小西湖」3個字,該湖也因此而得名。
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那就是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的橋,這種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宋代建造古橋,要屬婺源廊橋中的彩虹橋是最有代表性的傑作。這座橋是藉由唐詩中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而取名。
彩虹橋橋面木質部分,是從橋的延續性、長遠性來設計思考的。在工程構造方面,又從經濟、結實、耐用、便於維修的角度去做的。
彩虹橋乍一看,結構簡單,做工粗糙,榫頭與榫頭之間的縫隙大,長廊都不在一條直線上。這說明了建築此橋時對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彩虹橋是普通木匠所建。
修建彩虹橋的人之所以這樣做,也可能是從最經濟的角度考慮的,比如說橋壞了,可以用最低的價錢,隨時能找到維修的木匠。
婺源有錢人的房子、祠堂,建造得都十分氣派,足見這座橋顯然請的不是當地有名的工匠來修的。橋是要世代的子孫行走的。因此橋的建造者想必是處心積慮,才使得這座橋完整地留存了下來。
盡管彩虹橋是普通木匠所建,但此橋所體現出的藝術風格卻是古樸、厚重,歷史的存積感很強。
整座橋,都是為了便於維修,所以化整為零的,彩虹橋的每個亭、每個廊都是獨立的,這樣做不會因為一處壞了而影響到整座橋的使用。
彩虹橋榫頭之間的固牢不用鐵釘,全部用木釘。其實使用木釘,成本低,便於加工。鐵釘用在橋上,容易生銹,而且與木頭結合在一起,人在橋上行走,橋體會發生振動,鐵釘會把木頭磨損,橋就容易松動。
彩虹橋用木釘固牢顯然是正確的,木頭是同一屬性,在振動中,伸縮相同,所以幾百年過去了,榫頭之間依然緊密牢固。
彩虹橋的橋梁是用百年以上的4根老松樹加工而成,上面鋪上木板供人們行走。橋面的木質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橋歷代都被人們維修過。
㈦ 小學一年級 未來的橋應該怎麼畫,求圖片,怎樣解釋
兒童油棒畫《漂亮的彩虹橋》。
彩虹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自然之美。
㈧ 這是什麼橋哦
彩虹橋========婺源廊橋的代表作。
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彩虹橋最大的特點:設計非常科學,其一、橋墩像半個船形,前面豐銳,後面平整,流線形,起到分解洪水對橋墩的沖擊力。正是由於科學的設計,古橋能保存到今天,歷史上曾記載,最大水位接近橋面,當時洪水洶涌,假如墩頭是平面的,橋早已被洪水沖毀。其二、橋墩之間距離不等。墩距的最大跨度為十二米八,最小的為九米八,相差三米。這種設計,是根據汛期洪水的走向確定的。主流量經過的地方墩距較大,有利於行洪,橋墩受到的沖擊也小;水流平緩的地方,墩距較小,受到洪水的沖擊力相對小些。 其三、條石之間砌法講究。橋墩是用長短大小不一的條石相鉗在一起,縫隙小,結合的非常牢固。這是因為橋墩內部是用砂石填充的,一但條石出現縫隙,長年被洪水沖擊,很容易拉大口子,砂石被淘空,橋墩就會倒塌。要修復一個橋墩難度大,橋墩的最大水深有四至五米,在當時落後的生產條件下,要清到岩基,將上百斤或成噸的石塊砌好,難度很大,就光排水一項,要用十多台農用水車,晝夜不停抽水,方能清到岩石砌條石。因此,當初的建造者,想把橋墩做好後,永遠不再重修,做到一勞永逸。橋墩是整座古橋的最精美部分。橋面的木質部分,是從橋的延續性,長遠性來設計思考的。從經濟、結實、耐用、便於維修的角度去做。粗看:結構簡單,做工粗糙,榫頭之間的縫隙大,長廊都不在一條直線上。說明對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是普通木匠所建。這樣做,其優點在於橋壞了,用最低的價錢,隨時能找到維修的木匠。象婺源有錢人的房子、祠堂,當年建造時十分氣派,現在就是有財力,找到維修的能工巧匠都 是一件難事,只能隨著歷史而消逝。但橋不能這樣,世代的子孫要行走。因此橋的建造者苦心積慮,使這座橋完整地留存到今天。盡管是普通木匠所建,但體現的藝術風格是:古樸、厚重、歷史的存積感很強。
㈨ 北海市的高德彩虹橋和日本的彩虹橋有區別嗎
太多不一樣了,首先外形不一樣(日本彩虹橋的圖片,如下圖:),然後是大小不一樣,日本彩虹大橋全長798米,橋跨570米,橋上分為上下2層構造。。。等等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