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水字的甲骨文寫法如下:
組詞:露水、水面、水田 、清水 、淡水
1、青山綠水 [ qīng shān lǜ shuǐ ]
【解釋】:泛稱美好山河。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青山綠水。』曰:『見後如何?』師曰:『綠水青山。』」
【示例】:歷遍了~,看不盡野草閑花。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三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泛稱美好山河
2、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釋】: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示例】:同學們在日常學習中,應該有~的精神。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狀語;比喻堅持就是勝利
2. 簡單的甲骨文有哪些
簡單的甲骨文有高、京、窗、穴、內。
"京"是一個大谷倉,帝王的稅收有一部分就是糧食,百姓交稅叫納糧。"門"(門)畫的就更像了,長這樣的木欄門在現在的林場或者農村都有。
文字特點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因為這里曾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
商滅國,遂成為了廢墟,後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稱「殷墟文字」。其內容絕大多數是王室占卜之辭,故又稱「卜辭」,或「貞卜文字」。這種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稱「契文」、或「殷契」等。
3. 簡單甲骨文50個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1][2]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4. 甲骨文應該怎麼寫
甲骨文應該寫法如下: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相關沿革:
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做包治百病的葯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
後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所在地。
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5. 茶字的甲骨文
茶字的甲骨文寫法如下圖:
相關組詞:
1、茶杯[chá bēi]
喝茶用的杯盞。亦泛指喝水的杯子。
2、茶房[chá fáng]
舊時稱在旅館、茶館、輪船、火車、劇場等處從事供應茶水等雜務的人。
3、綠茶[lǜ chá]
茶葉的一大類。
4、冰茶[bīng chá]
一種兼有茶水和果汁特點的低熱量的飲料。
5、茶鏡[chá jìng]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做鏡片的眼鏡。
6. 簡單甲骨文50個
簡單的甲骨文如下圖所示:
甲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研究歷史
在清朝光緒年間,古董商、金石學家王懿榮,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校長)。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看見上面刻著字,就覺得很奇怪,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把這些奇怪的圖案畫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
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此種說法如今存疑)。